郦道元生平籍贯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经注》研究在当今已经成为魏晋南北朝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专门的郦学研究,但在史籍中对于郦道元的生平有所讹误,对此进行考证,得出郦道元家乡为涿县,关于酷吏的记载也有失偏颇。
  【关键词】 郦道元;籍贯;酷吏
  【中图分类号】K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061-02
  一、问题由来
  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关于《水经》的作者,一般学者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桑钦所撰写,记录了大大小小共137条河流。北魏时郦道元年少时就遍历山川,立下了为水经作注的宏愿。郦道元将水经中的河流大大扩展,1252条河流是原文的十余倍之多,全书表面上记录水道,实际上是一部以水为纲,对河流流经之处所作的一次百科式的汇集,河流流经之处的城池及沿革变迁、山川寺庙、著名人物、水利工程、物候风俗,甚至于古老传说、民俗歌谣都有所涉及,作为一本注释类书籍大大超越了原书。因此,从现代意义上讲,其内容可以作为军事民俗、政治地理的一部分。但郦道元的籍贯在何地,关于北史和魏书都有记载,但记载有所出入。
  二、郦道元籍贯
  《魏书》记载:“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 ①。”而《北史》记载:“郦范,范阳琢鹿人也 ②”。以上两则记载分别出自《魏书》和《北史》,均是不同时期的正史资料,可能在资料来源方面有所不同,刚好可以形成良好的对照。通过对两种材料不同的解读,目前有三种说法:首先,《魏书》和《北史》二者共说郦道元是范阳郡人,这应当比较真实可信,以这个说法作为起始,查阅了《魏书·地形志》:
  范阳郡(汉高帝置涿郡,后汉章帝改。)
  领县七
  涿(二汉属涿,晋属。有涿城、汉平城、鸾城。)固安、范阳、苌乡、方城、容城、遒。
  只有范阳郡共领七县,范阳郡下只有涿县而无涿鹿县。在魏书中搜索,北魏并无涿鹿县的建制。涿鹿一县在《水经注·漯水》中有“又东过涿鹿县北”句注中有涿鹿县的记载:“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涿鹿县也是确有其地。仅仅从正史中难以证明郦道元的籍贯,因为魏书所成年代在南北朝,建制政权更迭频繁,而涿县和涿鹿县仅有一字之差,或漏记或者改名都有可能性。因此从《水经注》寻找答案。涿县在范阳郡,附近有巨马水和圣水,找出这两条水在水经注中的记述,发现郦道元在《水经·巨马水注》中记有: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遒縣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园之瞻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③。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从郦道元的六世祖就在涿县的先贤乡住下,因此郦亭就是他的家乡。充分说明了他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而记载中的郦亭沟,先贤乡都是很小的地名,正说明了他对这里的熟悉程度。而漯水注中则是很平常的记述,因此郦道元的籍贯当是范阳涿县郦亭人。有必要继续梳理一下涿鹿县和涿县的沿革情况。
  三、涿鹿县与涿县
  《嘉庆重修一统志》在第六卷《顺天府建置沿革》云:“涿州:秦上谷郡地。汉高帝置涿县,并置涿郡,属幽州。后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中,改曰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后魏仍为范阳郡,齐、周因之。隋开皇中郡废,以县属涿郡……(唐)大历四年析置涿州。”辽、金、元、明、清均为涿州。由此可以得知,涿县的沿革还是很清晰的,从秦到今天名字都以涿为名,并无更改,仅仅随着朝代的变化,由县置郡,并为郡治所在地,因而沿袭下来。
  《嘉庆一统志》的卷三十八《宣化府建置沿革》云:“保安州:秦上谷郡地。汉置下洛、涿鹿、潘三县,皆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太康中分置广宁郡,治下洛(在今涿鹿县西),以涿鹿、潘二县属之。后魏太和中,兼置燕州,孝昌中陷废。”还有卷四十《宣化府古迹》:“琢鹿故城:在保安州南。汉置涿鹿县,属上谷郡。晋属广宁郡。后魏省”。涿鹿在广宁郡范围内,在桑干河流域,与拒马河相距很远,完全不属于一个流域范围之内,当然不可能成为郦道元的故乡。因此,北史记录涿鹿应该是错误的,多衍了“鹿”字。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也有如下记载:
  楼桑村,涿州西南十五里。后汉末,刘先主所居。明建文时,燕王尝屯兵于此。又南三里有郦亭,后魏郦道元所居,亦曰郦村 ④。
  描述更加清楚,更可以确定,郦道元籍贯在涿县西南大约十八里的地方,一个叫楼桑村的地名附近。
  四、郦道元生卒年
  郦道元生于何年,尚无定论,时人推论甚多,学人均据道元在《巨洋水》注中有“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之句加以推断,但结论不一。陈桥驿先生指出,以上叙述,“总角之年”泛指童年,并不像豆蔻、弱冠等说法有相对确切的时间段,所以对郦道元的出生时间的推测只有一个大致范围。历来不少撰述,都希望借助这一段重要材料去推断确切的日期,可信度不高 ⑤。清人杨守敬认为道元“生于太和九年(485 年)”。⑥在《北史·郦范传》中提到了郦范的几个儿子,中间有对于生平的记述,可以通过这个进行一些简要的推断。
  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涉历史传,有干略。出为正平太守,治有能名。迁长乐相。正光五年卒,年三十八。赠后将军、平州刺史。
  道慎弟约,字善礼。朴质迟钝,颇爱琴书。性多造请,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多为人所笑弄。坎壈于世,不免饥寒。晚历东莱、鲁郡二郡太守,为政清静,吏民安之。年六十三,武定七年卒。
  正光五年据考证为公元524年,时年38岁卒,生年当为太和十一(487)年,道慎为其四弟,郦道元承袭爵位,应该是长子,因此一定早于487年,猜测杨守敬据此推测出道元生年当为485年,相距两年,因而猜测的成分更多。道元四弟生于487年切实可考,以此基准,假如其与四弟为同母所生,则生年最晚为485年,但是实际情况应当没有如此急迫和紧凑,出生年当早于485年。陈桥驿先生在文章中考证郦道元之出生当在472年。在《河水注》中,提到“余以太和十八年从高祖北巡”,“余以太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北巡”,太和18年是494年,太和十八年已经成为尚书郎,因此,推辞郦道元生年为470到480年之间。郦道元的卒年为孝昌三年(527)。《魏书·萧宝夤传》载:“孝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由这一记载可知,郦道元于孝昌三年十月(527),为萧宝夤所害。   五、关于酷吏和魏书中的描述
  《魏书·酷吏列传》中称:
  淳风既丧,奸黠萌生;法令滋章,弄禁多设。为吏罕仁恕之诚,当官以威猛为济。魏氏以戎马定王业,武功平海内,治任刑罚,肃厉为本,猛酷之伦,所以列之今史。
  仔细读过魏书中的记载,“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这句中,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清严苛刻,受到御史中尉的欣赏而提拔,并无贬低之意。“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正是说明了郦道元为政的显著效果。因为执法严格,得罪了皇亲国戚,用死来证明自己的刚正不阿,最后得到严猛的称号。以上的记载都相对客观,并没有掺杂记述者个人的情感,因此笔者认为魏收并沒有过分抹黑郦道元。
  史臣曰:士之立名,其途不一,或以循良进,或以严酷显。故宽猛相资,德刑互设,然不严而化,君子所先。于洛侯等为恶不同,同归于酷。肆其毒螫,多行残忍。贱人肌肤,同诸木石;轻人性命,甚于刍狗。长恶不悛,鲜有不及。故或身婴罪戮,或忧恚值陨,异途皆毙,各其宜焉。凡百君子,以为有天道矣。前半部分,还比较客观认为,循良和严酷都是不同的选择,但在最后却是描述了酷吏带来的种种害处,添加了史官的个人想法在内,因此可以看出魏收本人的性格不与严酷者为伍,在描述时名为中正,实则加以贬义,将郦道元收入酷吏之中有所不妥。
  赵一清在《水经注释》中按云:“知人论世,必有取于余言也。”赵一清的评论道,郦道元不幸,生在乱世,行事自有自己的风格,从大节的角度并无所亏欠,即使他有着执法严峻之称,也是由于北魏朝政腐败,在如此腐败之朝廷中,稍显公正便会鹤立鸡群,猜测是与《魏书》的作者不和,素有嫌隙,才被列入酷吏之中,通过考察郦道元的整个生平,赵一清的看法无疑是公正的。《魏书》在最后又说:“然兄弟不能笃睦,时论薄之”。赵一清又在《北史》抄录《魏书》此语下加以评论这又是直接摘录魏书中的条目,“观其有从死之弟,则非不能笃睦可知”。既然在明知被陷害慷慨赴死之时仍有兄弟追随,则“兄弟不能笃睦”的话,说法便不攻自破了 ⑦。
  酷吏一词,现在含义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贬义词,变成了冷酷暴戾,滥杀无辜的含义,但在之前的记录中,却不完全如此,因此也应该辩证看待酷吏一词。
  六、总结
  郦道元以及郦学研究在当今时代正在继续得到进步,郦道元生平籍贯这一课题也将得到进一步解决,未来数字化、图示化的郦学研究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魏收:《魏书》,中华书局2017年版。
  ②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③陈桥驿译注:《水经注·漯水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
  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顺天府》,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⑤陈桥驿:《郦道元生平考》,《地理学报》1988年第3期。
  ⑥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杨守敬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1页。
  ⑦陈桥驿:《爱国主义者郦道元与爱国主义著作〈水经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张爱玲的两部中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呈现多重互文关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上一辈女性梁太太在《金锁记》中变身为曹七巧,喻示张爱玲笔下旧式女性无论处于开放或封闭的境遇,一旦遭遇压抑的情欲、疑忌与自危的桎梏,皆无法逃离变成绝对自私者的病态命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下一代女性葛薇龙等女性变为《金锁记》中的长安等,积极追求自我解放,但在上一辈或诱哄或掌控下,内外交困,渐失自我。
期刊
【摘要】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钻研学问,渊源文化的里程碑,虽存在不足,但不可否认它拉开了中国文化散文的序幕。“苦”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对“苦”的表现的探索其实是自然、文化、生命融合的探索,通过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研究,认为“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山水寻觅之苦,即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最直接的苦来自跋山涉水寻觅文化的身体之苦;文化探索之苦,即余秋雨热爱文化,其笔下有开阔的文化视域,但来自文化的消逝却让
期刊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借助CiteSpace计量工具回眸其1991-20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文献追踪”的方式来挖掘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热点主要为“实践观”等,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术价值和内容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  【关键词】 费尔巴哈;实践;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是他对乡村生活如归故里爱的绽放,这是一份良知洞穿历史和现实后的沉思。贾平凹的小说显现了不同形态的乡土情怀,他以独特的视角立体地展现了商州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及生活,并以一个深深热爱商州这片土地的“农民”的身份写出了对故土深深地眷恋及在城市現代文明冲击下农民生活的深深忧虑。  【关键词】 故土情怀;难舍;忧思;考量;寻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诸多变法中,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典例之一,而以失败告终的王安石变法也极具研究价值。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生产关系有很大的差异,使得研究需要从责任伦理以及信念伦理的角度入手,对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进行深刻反思。最终,从其中探寻有利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启示。  【关键词】 变法;社会生产关系;责任伦理;信念伦理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唐诗中蕴含的琵琶意象,展现的是唐朝诗人的个体意识和情感倾向。从唐朝的开始到大唐灭亡之间,唐诗所表现出来的成就,体现的是唐朝诗人的个人命运、家国情怀与文学追求,这也是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琵琶;意象;唐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28-0045-02  琵琶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种传统乐器,分为高、中
期刊
【摘要】 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汉字是人们表达的重要途径,每个汉字都有它蕴藏的含义和背景。透过汉字,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每个汉字的背后都印有历史的足迹。本文对透过汉字审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进行探讨,通过对汉字的分析,来审视阻碍中国发展的根源,分析与西方国家的战争。通过汉字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并能看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路径。  【关键词】 汉字;中国近代史;
期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爱国电影成为主要类型电影之一,其中,献礼片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爱国类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改变了传统献礼片中英雄视野叙述、革命过程再现等特点,从平民的角度出发,挖掘平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小中见大,流露出中国自豪和人民爱国的主旋律,为献礼片的发展a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平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生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况下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历史角度、社会角度、互补角度,将中国对外援助行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关联性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再次出现全球性事件时,中国对外援助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对外援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
【摘要】 19与20世纪的西方小说显示“弑父书写”已经形成一脉相承的表现形式,其演绎方式各有倾向与特色,本文将其归为“显性”与“隐性”两大类型。显性的表现有“逆子弑父”和“恋母弑父”;隐性的则包括弱化男性与解构父权的表现。有关“弑父情结”的表现是有涵义的反叛,也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 弑父;父权;反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