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如玉亦如霜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悲欢总关情,仿佛是霍小玉一生最恰当的概括。一个情字,似乎写尽了故事的全部,黯淡了余下的时光。她本是霍王的小女儿。后来霍王谋反,事败而亡,其妻女皆沦落娼门。
  那时霍小玉只有十五岁,即使沦落风尘,依然渴望纯真的爱恋。所以,李益适得其时地出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衫少年长于书香门第,二十岁便中了进士,只等明年复试,再由吏部考核授官。
  当媒人鲍十一娘将霍小玉荐与李益时,这少年竟喜悦得神魂飞驰,急切地询问她的居所。鲍十一娘便将小玉的身世讲给他听。
  原来,小玉的母亲净持只是霍王的宠婢,霍王一去,她便失去了生存的保障。鲍十一娘走后,李益匆忙打点行装,并遣家僮到堂兄那里借来黄金衔勒、青色骊驹。他在夜晚沐浴更衣,遥想佳人,寤寐思服。天色朦胧,他便起身引镜而照,盘带巾帻。踯躅之中,时间仿佛停滞不前。终于等到了正午,他立即快马加鞭直抵约定的胜业坊。果然有一位青衣小厮等候在那里,看到李益便迎上来问:“来人莫非是李十郎?”李益急忙下马,由鲍十一娘将他领进中门。
  庭院里生着四株明艳欲滴的樱桃,西北角挂着一个鹦鹉笼,见李益进来,鹦鹉突然叫道:“有人入来,急下帘者!”李益本就忐忑,忽听鹦鹉骤鸣,愈加愕然不敢向前。徘徊之际,只见鲍十一娘引着净持下阶相迎,并请他入内室而坐。
  李益暗暗打量眼前的妇人,虽已四十有余,却依然娟秀多姿。净持悠悠地向李益道:“某有一女子,虽拙教训,颜色不至丑陋,得配君子,颇为相宜。”李益急忙称谢,“鄙拙庸愚,不意故盼,倘垂采录,生死为荣。”
  摆下了筵席后,小玉才从堂东阁子中姗姗而来。李益立即上前迎拜,相望之时,只觉满目流光飞旋。小玉行礼后便坐在了净持的身侧。觥筹交错间,李益忽然起身请小玉吟唱。小玉起初矜然相却,后来净持一再相劝,便随意地轻轻哼唱起来。深邃的月夜,清明透亮的嗓音在闲庭里回旋,似乎时光就在这浅吟中沉沉睡去,不露一丝痕迹。
  夜阑如深井,李益起身望见帐前独坐的朦胧身影。小玉深知自己本是倡伎人家,虽然自爱却终究身陷风尘,无以为力。李益看重的也不过是她光鲜的容貌,唯恐一朝色衰,恩情便从此移转。遥想此番境地,不免悲从中来。
  小玉的这番话令李益动容,他立即許下誓言,“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小玉悲戚的心突然生出了繁盛的花朵,她唤来侍女,牵帐秉烛,施之笔砚。小玉操弄管弦之余,也爱诗书,所存笔砚皆是王府的旧年珍藏。她取出绣囊里的越姬乌丝栏素绢,皆赠予李益。
  长于日月河川的盟誓,动听得如同水中月。那只沾染了旧日底色的宝匣,是否承载得了这样深重的诺言,或许小玉心中早有定数,却不愿说破。
  缠绵的时光总是短暂,形影不离的两载到了尽头。第三年春天,李益以书判应试及第,授官郑县主簿。赴任前夕,细密的离愁缠绕着小玉,她知道光环笼罩下的李益终不能归己所有,以后定会有无数门庭光耀的女子等待投身,索性只求一段倾其身心的时光,而舍弃了终生的相顾。
  于是,她向李益讨借八年的恩爱,八年后互不相干。即使往后披缁度日也不枉此生。李益怎忍心抛却这样一个可人,“至八月,必当却到华州,寻使奉迎,相见非远。”誓言虽然应景而生,却未免说得太频繁,女子沉溺于明亮的深情,所以失去了警醒。
  婚姻淡化了爱情的甜蜜,当名门望族的小姐与严厉专权的母亲登场,李益脆弱的誓言骤然变得岌岌可危。扑面而来的压迫让李益轻易屈从了自己薄弱的意志,默认了将要改变的一切,唯独忘却了与小玉的誓约。
  小玉四处询问李益的踪影,得到的不过是些无望的虚言。她心事惴惴,不免忧思成疾。她为了找寻李益已殚尽资财,只好变卖旧物。正值李益进城送聘礼,遇上了表弟崔允明。允明是宽厚敦然之人,又恰与小玉相熟,便将李益的消息据实以告。
  虽然对无常的命运早有猜想,但当苦涩的现实摆在眼前时,小玉宁可画地为牢,也不甘就此放弃。于是她遍托亲朋,想要再见李益一面。李益自愧于愆期失约,又听闻小玉病情沉绵,不免惭然悲悯,可这悲悯太过吝啬与单薄,竟连再次相见的心都不能支撑。
  病痛将生命的波折隐隐沉淀,期许悉数坠落,她才发现爱情只是一场诺言拼凑的幻觉。幻觉之中常有陌生的梦境,她仿佛看到一个黄衫男子抱着李益而来,到了席前,要她脱下绣鞋。梦醒后,她说与母亲,“鞋是和谐,也许我们还能再见;脱是解脱,先合而后解,预示我们今生再不得相见。我们定会再见,见了,我也就解脱了。”
  晨间,她突然觉得自己清醒异常,便要母亲帮她梳妆。妆毕,李益果然来了。她换了衣裳,自己走了出去。望着眼前的男子,她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语言,前尘往事在身后簌簌下坠,恍若隔世。她用袖子遮住眼角的湿润,试图镇定,才发现曾经的深情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原来李益只是那位黄衫义士骗来的,并非有心相探。小玉望着那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容,突然感觉到生命的碎裂,身心早已透支,勉强至今时今日,不过是想再见他一面。
  小玉紧紧握住李益的臂膀,仿佛要将生之苦痛悉数传递。她举起杯盏,洒酒于地,用尽最后一丝气力道:“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话说完了,生命也终于尘埃落定。
  李益被这女子所震撼,除了怀中真实如斯、沉重如斯的死亡,还有那殉道般灼热的爱恋。他被这爱灼伤,并留下了终其一生都难以磨灭的伤疤。
  他为小玉戴孝,日夜涕泣,只为祭奠那些婉娈相得的曾经。恍然间,他望见灵帐之间闪现的脸庞,依然明艳,恍如生前,陈旧的石榴裙裾鲜红如血,仿佛生之霓彩、死之华裳。他忽然惊觉灵魂的空旷,因为少了这女子的深情,现实的光芒骤然憔悴黯淡。原来世间万象都抵不过一段有去无回的爱情,而爱情不过是世间最平凡的事情。
其他文献
那年沈逸来到柳州时,正是人间四月天。那时,他还是个杀手,来柳州刺杀雇主的仇家。  柳州是座小城,百姓过着闲适的日子。他打探到刺杀目标恰巧外出了,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等那人归来。  客棧的隔壁是小户人家,沈逸每日都会听到琴声隔墙传来,所弹正是他最喜欢的曲子。琴声悠扬,他听得痴了,常常猜想这琴声出自何人之手。有一次,他经过隔壁时又听到了琴声,便故意放慢脚步。透过雕花的木窗,他瞥见弹琴的是一位妙龄姑娘,
期刊
明月皎皎,悬挂在深沉夜空。荀彧伫立窗前,失神地望着那轮弯月,良久后幽幽地叹了口气。时过境迁,唯有明月亘古不变,照见他背井离乡、披星戴月的过往,照见汉宫百年的浮沉变迁,如今轻巧地将一抹银辉撒在他的书案上。  那里整齐地堆叠着这些年来他倾尽心血写下的时政策文—那是他为大汉所拟的治国良方,而不是助奸佞篡权的工具。  素笺上的一片丹心,被他悉数掷入熊熊烈火中。明艳的火光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不安地跃动,让荀彧
期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这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让千百年来的人们记住了蒹葭之美。把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念出口,眼前便铺展开一片清丽水色,芦苇丛苍茫成片,让人觉得误入云深处。  余亚飞先生在诗中写道:“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的确不辜负这“质朴无华野趣浓”的美誉。  春来芦苇苍翠,郁郁葱葱地从碧水枕石中生长起来;夏日时已然高高越过头顶,灿然的阳光透过缝隙
期刊
一阕词送走流年,半盏酒摇晃浮生,想来吴藻这辈子最遗憾的事便是生为女儿身吧。  一场点滴到天明的小雨让吴藻失了神,不知是因为近来身体抱恙,还是这雨声实在愁人。此时春色三分已过其二,日落渐黄昏,侍女早早地点起灯烛,照得窗上孤影分外冷清。  这南湖畔的香南雪北庐,到底不如风月楼和碧城诗馆那般热闹。不知风月楼中那位林姑娘可还安好?彼时吴藻喜扮男装出入青楼楚馆,她本就俊俏,加之腹有诗书、囊有银钱,活脱脱一位
期刊
一痕细雨后,木樨初放的粟蕊黄浸染了满树花香。觥筹交错,浅吟低唱,文人雅聚向来少不了花月诗酒,徐府的夜在这暗香浮动里热烈且诗意地展开。  今日的徐府聚会和以往略有不同,徐旭龄带着一位五六岁的小公子穿梭在宾客之间,周旋应答。这位公子年纪虽小,却举止从容、进退有度,与宾客对答时才思敏捷,丝毫不露怯,很快众人都被吸引过来。细问之下,众人才知这个小公子并非男儿身,而是徐旭龄的女儿徐德音。  自幼聪慧好学的徐
期刊
沉重的铁门切断了夕阳的余光,夏完淳知道,自己必然不能活着回去了。金陵城素有王气,洪武年间是大明的都城,而今城头变换了王旗,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处。  夏完淳生于崇祯四年,此后的十几年,大明江河日下,国力疲软,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幼年时他便传出神童之名,写过无数锦绣文章。那时他没有想到,这双手还会挽缰执枪,弓开杨叶,剑掠莲花,试图改写一个王朝的悲凉遗篇。  到了此时,他忽然很想念他的妻。初见时,她是钱家的
期刊
身为大汉的郦邑公主,刘绶自小便骄纵任性。  她的父皇刘秀开创了海清河晏的盛世,她在辇中掀帘而望,一眼就瞥见满城繁华,坐拥荣宠的生涯自然快活无忧。饿了有山珍海味,渴了有琼浆玉露,就算百无聊赖,也有无数人变着法儿哄她开心、供她差遣。  她从不知道世上还有她得不到的东西,比如爱情。  那年秋色宜人,她在御花园的红叶丛中一眼便相中了阴丰。彼时,他正摇着折扇为当今皇后阴丽华念诗,虽着素衣,却掩不住天然风流。
期刊
王冕的梅画得真好,很多人看了他畫的梅,竟忍不住要爱上那花和树。  他的梅大都清简,瘦瘦的一枝斜斜探出,只开出几朵让人怜惜的、倔强的红白花朵,却都翻作墨色,明白地昭示出梅花真正的美。花少,也不明艳,才更见精神。如果动辄满树梅花,远望像是着了火,旺得噼啪作响,挂在大财阀或小官人椅后作背景,颇有喜相,却远离了梅花的内在。  就是这样,小情小调能够自娱自乐,而大悟大道却可以撼动人心。  王冕的梅是用血画成
期刊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是她的大喜之日。下花轿时,脚上的绣花鞋掉了,她记得以前听谁说过这是凶兆。  当晚,月色凄寒。盖头久久没被掀开,灯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不语。这是五年后,朱安再次见到他,清冷而倨傲。她瞥见墙角的一只蜗牛一点点向上爬,很慢,就像时间一样。  五年前,由父母做主,她成了周家的媳妇,两家约定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祖父是京官,但听说犯了错,家道便也中落。朱家经商,
期刊
阿娇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彻是在父亲的寿宴上。他被母亲牵在手上,好奇而机灵地打量着陌生人,最后将视线定格在她的脸上,那眼神清澈透亮,像御花园中汩汩的湖水。  阿娇听别人说,她和刘彻的缘分本是一场政治交易。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想当皇后,而她的母亲作为王朝的长公主,为了延续皇宠,想将女儿捧为未来的皇后。于是,她们处心积虑地将当时的太子刘荣推了下来,又顺利扶植刘彻做了太子。  不久后,阿娇就嫁给刘彻,成为太子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