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丝绸之路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丝绸之路考察团一位成员在结束陕西、甘肃段行程之前,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句话。或许,他们随手记录下来的文字,更能表达他们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感悟。特此刊出几位成员的笔记,以飨诸位。
  
  陈鼎名(考察团成员,加拿大留学生)
   我是第一次来大陆。这次丝路之旅,我的总体感觉:大陆实在太大太广博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如此缤纷多彩的风土人情,都可以在丝绸之路上看到。
   在裕固族地区的那顿午餐,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醉了。裕固族姑娘的热情和美妙的歌声,让我不得不把应喝的青稞酒喝完。但两杯半过后,我已“不省人事”。最可惜的是我没法子多吃一点手抓羊肉,而且还把吃进去的惟一一点全吐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陌生于他们的相貌和穿着,陌生于他们在深山、草原近乎“世外桃源”的生活,但高兴的是我们仍然可以用普通话来沟通。
   石窟和壁画是这次考察的重点。我们参观了麦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榆林窟和敦煌莫高窟。我觉得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伟大。我无法想象古人是怎样开石窟、塑泥像、绘壁画的。一路走,一路看石窟。古人为什么要去开石窟?我想以前走丝绸之路一定很辛苦,茫茫沙漠戈壁,要多久才能走到丝绸之路的尽头。人们只有靠他们的意志和希望,义无返顾地走过死亡,通往西域之门。所以,一路上的辛苦和无助,似乎可从石窟找到慰藉。这些石窟和壁画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壁画的巧妙构思和细腻技法,将佛经里的人物和教化人心的故事都一一烙在壁上,烙在我们的心底。尤其是敦煌莫高窟,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伟大,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些文物和遗迹在历史、科学、美术、文化诸领域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在当时的建筑、美术等方面都不及现代技术的条件下,敦煌莫高窟达到了科学、美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最高境界。
   虽然遗址常常是一块不起眼的废墟土堆,但是这废墟土堆却告诉我们无限的讯息,其间每一件文物都蕴涵着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着中国某个时代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特点。大地湾遗址,将华夏文明史上推3 000年,中华人类文明由是而变得更加厚重和深沉。秦俑馆里的随便一个兵马俑,就可以叙述秦朝兵将的官阶、士兵的待遇、用兵的阵式、打仗时专注的神态等等。一片残缺出土的陶片,有人当宝贝,有人当垃圾,只有懂得的人才知道它是无价之宝。
   走过3 600多公里的路途,经过无数的城市和村庄,在感叹先人留给我们许多文化遗产的同时,更会自然而然地埋怨大自然对这片土地并不偏爱。黄土的贫瘠和雨水的缺乏,带给这里的人们并不都是丰收的喜讯。在同样时间里,有人在享受着空调,喝着下午茶,而有人正冒着严寒酷暑,辛勤耕作在田地里,只是为了祈求上苍赐予五谷丰登。同在蓝天下,会出现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的生活,这真是一种无奈。
   这次丝路之旅收获颇多。我要感谢台湾中华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张克晋教授、甘肃省文物局李国长先生以及甘肃省博物馆尤宝铭先生,三位精心的安排让我们尽情享受丝路之旅而无后顾之忧。还要感谢《丝绸之路》杂志编辑阎岩先生的热情照顾,他也为我们这趟丰富的丝路之旅增添了不少色彩。
  
  吴鸿杰(考察团成员,台湾立鸿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飞机降落到咸阳机场时,忐忑不安之情油然而生,真不知与想象中的丝绸之路有何不同?
   初遇麦积山,惊叹先民的超拔智慧。他们在设备及运输皆不及现在的条件下,能开凿如此雄伟之石窟,不可想象。透过解说员逐一的介绍,更进一步地佩服古代工匠的艺术造诣之高,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山壁上三座大佛能屹立千年,古人应用现代混凝土的观念,泥塑了不朽的艺术。
   榆林窟呈现与麦积山不同之风貌,一处须仰望,一处是俯视。榆林窟气势较弱,惟顺着阶梯逐级而下时,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才惊觉到选址之精妙,避过了风沙之侵蚀,且用水方便,实是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之成就为世界各国所肯定,也因交通状况较佳,参访的人较多。本次因行程耽误,参观仅约两小时,在马竞池主任的导览下我们很快地获得了一些知识。先民遗留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传世万代。在此先民运用了矿物质之颜料彩绘壁画,历千年而不褪,壁画中展现了当时百姓生活百态及人们追求真善美境界的欲求。很高兴还见到了台湾琉璃工房杨惠珊小姐制作之千手观音。
   “马踏飞燕”能列为中国之旅游标志,果名不虚传。入口处铜车马之阵式及古木参天之气势,让人预想雷台汉墓之规模可观,当我们鱼贯进入墓穴中才惊觉到其中之差异颇大。经解说员介绍,除折服当时人们干浆叠砌之技术能力外,更佩服先民能将结构力学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立面角度都精确地计算出,不致因外力之影响而倾颓。
   欣赏嘉峪关道路两旁之垂柳随风摇曳生姿之际,车子来到尽头,一片戈壁滩,我们要参访的魏晋墓就在眼前。有了前次经验,我们欣然领悟了必须要弯腰以尊敬严肃的心境来参观,墓室中墙面的砖画记载着先民栩栩如生的生活情形,同时也将一些宗教仪式记录其中,只是留给大家共同的疑惑是:不知七个“〇”之图记代表了什么。
   嘉峪关为明代关隘存留非常完整及坚固之一。先人在此完全展现建造工艺之精准、完美,其中墙角击掌之燕鸣声更令人叫绝,工匠使用建材数量之精确亦让人叹为观止,城楼与拱门之相对关系设计之美,实非现代建筑设计人可比拟。
   从汉长城遗留之积薪,可看出先民生活体验已发挥到极致,在千年前即懂得使用芦苇杆来当抗张力建材使用,且长短交互运用,实在显示先民对结构力学的认知先进,一点也不逊于现代之设计能力。长城混凝土层层叠叠夯实,可耐千年之风霜,也是现今建筑技术值得学习之地方。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将中国5 000年之历史演进推展至8 000年,是世界人类演进史上的一大突破。在此先民已能完整地设计居室,而且应用防火防潮之观念保护木构造之寿命,足可见先民的非凡智慧。
   短短9天中参访了无数先民留下的智慧结晶,虽很想更深一层地了解及研究,无奈时间仓促,仅能略窥一二。期待能有更多的时间再度造访,针对某些主题研究,而非只窥其表。
  
  萧家黎(考察团成员)
   背了这么多年的诗词,只能欣赏到文字上的优美,走了一趟丝绸之路才算真正了解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之壮阔。尤其对于一辈子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不见识一下大漠风光,不会懂得为何古人会把苏杭比作人间天堂。
   这趟旅程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和广博,但这样的历史文化需要一个富强的中国来发扬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埃及、伊拉克、中南美洲也拥有悠久的文明,但今天对世人来说他们的文明只是历史课本中的一个章节。中国的“古文明”需要靠“今文明”来提升它的地位,而富强的中国不是只靠船坚炮利,需要的是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水平。我期待早日看到中国恢复汉唐盛世时的恢弘气魄,这也是我在途中对每一尊佛像所祈求的。
   我在大陆参观过许多城市的古迹和博物馆,加上这一路上所参观的博物馆,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这些文物古迹都被一道道的围墙、栏杆或建筑物包围起来,需要价值不菲的门票才能入内参观。购票参观本是合理,但是我经常发现买了票后看到的是复制品,而且说明上并未标示,因此常有受骗花钱看假货的感觉。这种状况包括全国著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中都存在。不客气地说,这令人觉得有如不肖子孙在发祖先的文化财。此外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升,不要让博物馆看来像个养老的单位。
   (策划 李国长 文案/图片 阎 岩)
  
其他文献
这是一片由黄土、黄河、戈壁编织而成的雄浑之地,这是一片由长城、石窟、彩陶、汉简铺就的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之地。它曾以丝绸连接,曾由马蹄串成;它贯穿古今文明,它勃发着生命的冲动;它是2 000年来无数人梦中向往、追忆的地方,这就是“丝绸之路”。   2003年8月3日早晨7点,伴随着关中大地的绵绵细雨,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丝绸之路考察团一行20人,离开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始了为期7天的参
期刊
大研古城的水     大研古城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古朴,也不仅仅在于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在于它古老中透出的活力,还有那份独特的灵气。仔细想想,似乎又不只是这些,好像面对熟悉的恋人,不了解她的真正魅力所在,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柔情。   到过大研古城的游人,都说古城是一个谜,条条相似的街道,片片相似的店铺,都是一样的淡泊随和,都是一样的热情含蓄。被岁月
期刊
段兼善,1943年生于四川绵阳,1957年转至敦煌莫高窟居住,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任甘肃画院副院长,甘肃美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常委,国家一级美术师。   段兼善从小就生活在莫高窟,深受父亲段文杰先生的熏陶。在尔后的艺术生涯中他与敦煌的情结一直延续了几十年,至今仍丹青为伴,笔耕不缀,在浩如烟海的敦煌传统艺术里苦苦求索,对敦煌艺术的再创造有独到的见地。   段兼善
期刊
兰登·华尔纳和他的助手霍拉斯·翟荫费尽全力爬上卵石遍布的斜坡,进入黑城遗址的东门之前,他们没有料到,这座马可·波罗时代的城市已经被先期来过的俄国人柯兹洛夫和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挖掘得所剩无几了。   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几枚西夏铜币、几块陶瓷碎片、一方6英寸大小的壁画,被他们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行囊。仅这一小块儿壁画就够华尔纳兴奋一阵子的,虽然它不是在墙壁上发现的,而是意外地从城墙半腰的一个洞穴
期刊
  
期刊
“五一”接到了司迪克·买买提大叔特地到乡上给我打的电话,他还像五年前一样热情地问我和家里人好,热情地说这说那,等了半天才有我说话的机会。他说家里过得很好,说孙子考到了新疆师范大学,又说今年孔雀河上涨了好多(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给下游增加了水量),打了很多鱼。听得出他依然是那么乐观豁达。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罗布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但我在20多年前“再教育”时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民族所经历过
期刊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无论是在寻常百姓家中那永久不灭的火塘边,还是在古驿道、马帮歇脚的箐沟旁,或者清澈的山壑清泉畔,无不萦绕着这奇特的茶香。   云南出好茶,云南人更热衷喝茶,聚居境内的26个民族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来品饮、酷爱、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甘霖。“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喝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在于它能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
期刊
黄河大堤上每隔1里就有一座红砖红瓦的房子。   那些红房子静悄悄地隐在密笃笃的柳林里。那些红房子长年累月守望着远离尘嚣的黄河,所以叫守险房。那些红房子的主人多是一些被称为护堤员的鳏孤老人。   我还依稀记得郭步生老人的模样。一个活像罗中立油画中“父亲”那样的干巴老头儿,皱纹满面,黄尘满面,总是带着一脸无奈的苦相。我那时在黄河口河务局专管护堤。不过我和郭步生他们那些护堤员不一样:我每月拿
期刊
新疆自古有“金玉之邦”的美称。新疆地域内的三山两盆地(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仑山,及北疆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南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都蕴藏着矿产资源,其中黄金资源十分丰富。   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域内,大部分县域都分布有黄金资源矿点,其中,现在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所属三市五县中历史上就有七个市县发现了金砂并生产过黄金。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域(自东向西)东面的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