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彩,创始于康熙晚期,鼎盛在雍正、乾隆时期,它是在彩料中掺入了一种含砷的具有乳浊效果的白色彩料——“玻璃白”,有意减弱了色彩的浓艳程度,使色调更为温润柔和的彩瓷新品种。康熙晚期,粉彩瓷器初创,数量不多。雍正一朝,粉彩瓷器的烧造数量和工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至乾隆朝,由于弘历皇帝本人的格外青睐,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的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宫窑粉彩瓷器的制作,在保留中国陶瓷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工艺美术的优点,烧造出许多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工艺精细、图案华贵、色彩艳丽成为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乾隆本人的艺术欣赏品味。这一时期粉彩瓷器的烧制有几个特点:在白地粉彩的基础上烧制出色地粉彩;出现了种新的装饰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剔划出蔓草纹图案,称粉彩轧道工艺,又有“锦上添花”之称,这种工艺主要是在珐琅彩和珍贵的官窑粉彩瓷器上使用;以开光和通景的形式装饰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缤纷的色彩、精湛的工艺使得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具有了最为丰富的表现力和最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息。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日瓶就是这样件结合西洋画珐琅工艺与中国粉彩绘画技法于一身的美轮美奂之器。
此瓶器型端庄俊秀,制作工艺难度极高。通体呈八方形,盘口,长颈,长方形腹部为八面开光,圈足外撇。首先要制作大小不等、弧度不同的三十余块瓷片,再经过粘接修胚后方能成型,同用手工拉坯即可成型的瓶体相比较,经过窑内高温烧制,导致变形和破损的概率非常大。此外工匠巧妙地在口沿、圈足以及上下各部的衔接处,塑成规整划一的凸起装饰线,横向将瓶身分隔成六个部分。瓶身装饰图案富丽华贵,构图繁密,层次清晰。纵向以八条金彩为装饰线,将瓶身分为八个部分,整体的装饰图案被分为四十八个部分。瓶身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即与粉彩轧道工艺相反,在彩釉地上再加绘细密的蔓草纹图案。这种工艺仅在十分珍贵的瓷器上才用,如清乾隆粉彩开光烹茶图茶壶就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口部、足部分别在黄釉上绘矾红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粉彩变形蝙蝠纹;肩部、胫部同样是在黄釉上绘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双螭拱寿纹;瓶颈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地上蔓草纹为地,上饰结、磬、璎珞纹,因“蝠”与“福”、“结”与“吉、“磬”与“庆”谐音,加之“寿”字,寓意“福寿吉庆”。这样的吉祥图案显然是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精心构思绘制的。瓶内里及瓶底施均匀的松石绿釉,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
瓶腹八面开光微微外凸,主题纹饰绘“八仙过海”图。以通景的形式绘波涛翻滚的海浪,海天一色的晴天碧海为背景,将八位道家神仙赴阆苑玩赏牡丹、乘酒兴各显神通、漂洋过海的情景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八位道家仙人:汉钟离袒胸露乳,上披红衫,下着绿裳,立于片粉色荷叶之上,一手捻黑色长髯,一手执扇遮于头顶,抬头凝视飞舞的红蝠;吕洞宾头带青色巾冠,着蓝色长衫,手执抚尘,背后仗剑,端坐于枯木槎上,槎上端系红色葫芦;曹国舅着黑色道冠,紫色长衫,下骑一红色鲤鱼,黑色长髯迎风飘动,阴阳板在半空中飘舞,抬首凝视;韩湘子头带巾冠,着粉色长衫,浅蓝色长裤,立于赫色螃蟹之上,一手执锄,一手捧花篮,神态怡然自得;李铁拐着褐衫粉裤,拄杖站于白羊之上,肩背黄色葫芦,五只红蝙蝠翱翔于蓝天,李铁拐仰头注视,寓“福在眼前”之美意;张果老头带黑色道冠,着黄色长衫,雪白长髯飘于胸前,手持渔鼓,坐骑黑驴;何仙姑头带蓝色巾冠,着黄色道袍,手执笊篱托着寿桃,端坐五彩祥凤之上:蓝采和身着蓝色长衫、红色长裤,站在黑色鲤鱼背上,双手持笛悠然吹奏。八仙着装各不相同,衣衫色彩华丽浓艳,纹饰绘画细腻流畅。八位仙人仙风道骨、怡然自得的神态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粉彩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习称八仙图。八仙故事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描述。元代杂剧里开始有他们的人物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明代吴元泰所著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上述八位神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其中尤以“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清朝还开始广为使用“暗八仙”图案,即以八位神仙各自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以葫芦和拐杖代表李铁拐,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韩湘子,以渔鼓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蓝采和,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
八仙图案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早在元代龙泉窑瓷器上就已有使用,如元龙泉窑露胎印八仙花卉纹八棱罐。到了明代,“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纹样广为流行,如首都博物馆藏明成化珐华八仙纹罐,在腹部以立粉技法描绘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故宫博物院藏明正统青花八仙庆寿图罐,情景丰富,涉及八仙采药、云游、遥拜等场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由于两朝皇帝对道教的大力推崇,使得八仙图案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瓷器等艺术品中,如明嘉靖青花八仙祝寿葫芦瓶。清代,瓷器烧造的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八仙图案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清乾隆青花八仙过海双螭耳鹿头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八仙图葫芦瓶”,特别是一对“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盖罐”,在工艺技法及绘画风格上与此件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如出一辙。上海博物馆收藏并展览一件“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与本次拍卖的这件拍品应为同 时期、同一窑烧制而成,查阅中国及海外各大博物馆的出版物,未再见相同传世品的资料。查阅近年海外拍卖的类似器型有两件,其一: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交。其二:清乾隆外粉青浮雕芭蕉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0000港币成交。
此瓶器型端庄俊秀,制作工艺难度极高。通体呈八方形,盘口,长颈,长方形腹部为八面开光,圈足外撇。首先要制作大小不等、弧度不同的三十余块瓷片,再经过粘接修胚后方能成型,同用手工拉坯即可成型的瓶体相比较,经过窑内高温烧制,导致变形和破损的概率非常大。此外工匠巧妙地在口沿、圈足以及上下各部的衔接处,塑成规整划一的凸起装饰线,横向将瓶身分隔成六个部分。瓶身装饰图案富丽华贵,构图繁密,层次清晰。纵向以八条金彩为装饰线,将瓶身分为八个部分,整体的装饰图案被分为四十八个部分。瓶身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即与粉彩轧道工艺相反,在彩釉地上再加绘细密的蔓草纹图案。这种工艺仅在十分珍贵的瓷器上才用,如清乾隆粉彩开光烹茶图茶壶就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口部、足部分别在黄釉上绘矾红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粉彩变形蝙蝠纹;肩部、胫部同样是在黄釉上绘蔓草纹图案作地,上绘双螭拱寿纹;瓶颈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地上蔓草纹为地,上饰结、磬、璎珞纹,因“蝠”与“福”、“结”与“吉、“磬”与“庆”谐音,加之“寿”字,寓意“福寿吉庆”。这样的吉祥图案显然是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精心构思绘制的。瓶内里及瓶底施均匀的松石绿釉,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
瓶腹八面开光微微外凸,主题纹饰绘“八仙过海”图。以通景的形式绘波涛翻滚的海浪,海天一色的晴天碧海为背景,将八位道家神仙赴阆苑玩赏牡丹、乘酒兴各显神通、漂洋过海的情景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八位道家仙人:汉钟离袒胸露乳,上披红衫,下着绿裳,立于片粉色荷叶之上,一手捻黑色长髯,一手执扇遮于头顶,抬头凝视飞舞的红蝠;吕洞宾头带青色巾冠,着蓝色长衫,手执抚尘,背后仗剑,端坐于枯木槎上,槎上端系红色葫芦;曹国舅着黑色道冠,紫色长衫,下骑一红色鲤鱼,黑色长髯迎风飘动,阴阳板在半空中飘舞,抬首凝视;韩湘子头带巾冠,着粉色长衫,浅蓝色长裤,立于赫色螃蟹之上,一手执锄,一手捧花篮,神态怡然自得;李铁拐着褐衫粉裤,拄杖站于白羊之上,肩背黄色葫芦,五只红蝙蝠翱翔于蓝天,李铁拐仰头注视,寓“福在眼前”之美意;张果老头带黑色道冠,着黄色长衫,雪白长髯飘于胸前,手持渔鼓,坐骑黑驴;何仙姑头带蓝色巾冠,着黄色道袍,手执笊篱托着寿桃,端坐五彩祥凤之上:蓝采和身着蓝色长衫、红色长裤,站在黑色鲤鱼背上,双手持笛悠然吹奏。八仙着装各不相同,衣衫色彩华丽浓艳,纹饰绘画细腻流畅。八位仙人仙风道骨、怡然自得的神态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粉彩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习称八仙图。八仙故事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描述。元代杂剧里开始有他们的人物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明代吴元泰所著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上述八位神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其中尤以“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清朝还开始广为使用“暗八仙”图案,即以八位神仙各自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以葫芦和拐杖代表李铁拐,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韩湘子,以渔鼓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蓝采和,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
八仙图案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早在元代龙泉窑瓷器上就已有使用,如元龙泉窑露胎印八仙花卉纹八棱罐。到了明代,“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纹样广为流行,如首都博物馆藏明成化珐华八仙纹罐,在腹部以立粉技法描绘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故宫博物院藏明正统青花八仙庆寿图罐,情景丰富,涉及八仙采药、云游、遥拜等场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由于两朝皇帝对道教的大力推崇,使得八仙图案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瓷器等艺术品中,如明嘉靖青花八仙祝寿葫芦瓶。清代,瓷器烧造的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八仙图案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清乾隆青花八仙过海双螭耳鹿头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八仙图葫芦瓶”,特别是一对“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盖罐”,在工艺技法及绘画风格上与此件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如出一辙。上海博物馆收藏并展览一件“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与本次拍卖的这件拍品应为同 时期、同一窑烧制而成,查阅中国及海外各大博物馆的出版物,未再见相同传世品的资料。查阅近年海外拍卖的类似器型有两件,其一: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交。其二:清乾隆外粉青浮雕芭蕉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0000港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