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胰岛素治疗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的护理管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胰岛素治疗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的护理管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并发低血糖症护理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密切临床观察及积极治疗和护理,该例患者于入院第五日后血糖维持在11-12mmol/L,直至5月29日出院。结论 对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发现低血糖反应,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护理管理,以此及时纠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初次胰岛素治疗;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多发症,临床需终身性控制血糖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及进展。目前临床常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后,若不及时纠正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为此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并发低血糖症护理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对糖尿病低血糖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年龄82岁,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职业:退休工人,已婚,糖尿病病程8年;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经体格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及高血压。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双下肢水肿、体重下降伴乏力、视力下降;有家族病史,且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血友病等症。
  1.2 相关检查 ①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P:20次/min,BP:150/95mmHg。②实验室检查:即时血糖:18.3mmol/L;尿常规:尿蛋白+3,尿糖+4;心电图:心肌缺血。
  1.3 治疗措施及临床控制情况 入院第一日皮下注射长效RI10U;第二日根据血糖情况给予优泌林8-10U;第三日下午15:30发生出冷汗、休克、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并在18:00-24:00期间给予口服糖果;入院第四日早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ml;入院第五日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予优泌林6-8U治疗后,血糖一直维持在11-12mmol/L,于5月29日出院。
  2 护理管理
  2.1 饮食指导 若饮食不当、初次应用胰岛素后未按时就餐,且饮食摄入量相对较少,均可能使血糖降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该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立即加强饮食护理指导,规范其饮食行为,定时进餐,做到少食多餐合理分配摄入量的热量,建议患者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以此有利于平稳血糖,并叮嘱患者减少盐摄入量,禁烟禁酒。
  2.2 心理护理 该例患者对低血糖认识不足,发生出冷汗、休克、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后,常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并给家属增加心理负担,为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讲解出现首次应用胰岛素后会经常有低血糖发生,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如何控制血糖,只要及时发现,有效纠正症状,即可稳定病情,进而消除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恐惧心理,以此有利于平稳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3 病情观察 首次应用胰岛素,且在更换药物后,应加强临床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表现。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行为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反应性较低,于夜间可能发生无警觉性低血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如果呼之不应、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应警惕低血糖症状。该例患者于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当天夜间及次日清晨的血糖监测结果均较低,且有低血糖反应,及时给予糖果缓解症状,并报告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后,于发病次日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2.4 药物护理 首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需严格把握胰岛素剂量,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此促进药物吸收。该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表现后,立即协助患者保持平稳体位,在意识清醒时期,给予糖果缓解症状,继而发生休克后,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苏醒后低血糖反应仍持续存在,遵医嘱继续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直至症状缓解,期间口服糖果。在药物纠正低血糖的同时,遵医嘱积极补液,弥补低血糖发生时因冷汗淋漓,血液浓缩而大量体液丢失,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动态血糖监测。
  2.5 健康宣教 由于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为此需对患者讲解降糖治疗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不能因发生低血糖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建立对疾病治疗的正确态度。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低血糖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养成科学规律生活习惯,并共同分析本次引发低血糖的原因,使患者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并建议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可自救。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药物治疗,有相关统计显示,胰岛素产生低血糖症发病率大约在10%-25%之间,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后,易诱发低血糖并发症。临床常出现乏力、头晕、冷汗淋漓、手足颤抖等低血糖症状,且易发生休克,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脑萎缩和动脉粥样硬化,为此加强老年患者初次应用胰岛素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低血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反应耐受性较差,尤其是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分析可能与胰岛素用量较大、注射操作失误等关系较为密切,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吸收较缓慢,易继发低血糖症;老年患者机体机能低下,肝素功能减退,对胰岛素降解速度降低,且排泄作用减弱,延长药物半衰期,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与此同时,老年患者因反应性较低,对低血糖反应感知下降,若自身情况较差,营养不良,则更易诱发低血糖症;若饮食不当、初次应用胰岛素后未按时就餐,且饮食摄入量相对较少,均可诱发低血糖症[3]。
  因糖尿病低血糖症病情危害较大,为此临床护理管理中,需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若发生低血糖反应,需及时妥善护理管理,及时纠正低血糖症状,改善临床预后。针对本文研究的该例患者,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做好如下几点:①用药前,详细掌握患者饮食情况,及血糖监测结果,对初次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把握药物剂量,若患者消化不良、饮食不佳,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减少药物剂量,且在皮下注射是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吸收[4]。用药期间动态监测血糖,做到空腹、用餐前后、睡前、夜间随机监测血糖,及时发现早期低血糖反应及夜间无警觉性低血糖症。②一旦发生低血糖症之后,配合医生积极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患者发病时协助患者绝对卧床,对低血糖反应较轻者,可给予少量糖果、饼干、水果,若低血糖反应持续异常,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期间给予糖果有助于缓解低血糖反应,若经上述治疗护理管理24-72h内仍反复发生低血糖症状,需遵医嘱持续应用葡萄糖直至症状缓解,对血糖纠正后仍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有脑水肿发生,需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③加强并发低血糖后的病情监护,尤其是对夜间低血糖反应,可于睡前对患者加餐,防止夜间空腹状态诱发低血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6]。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突发低血糖症状,易给患者心理造成过度紧张、恐惧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为此需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给予恰当的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并告知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分析引起低血糖发育诱因,积极规避风险因素,预防低血糖症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对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及注射操作技能,及早发现低血糖反应,对已经发生低血糖症的患者,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管理,以此及时纠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嫦云.低血糖负荷和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案对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36-937.
  [2] 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38-139.
  [3] 李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5-67.
  [4] 王美荣.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原因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97-2798.
  [5] 何亦红.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624-625.
  [6] 肖佳慧.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86-8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制定护士长查房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由各科护士长轮班对临床各病区进行检查护理工作,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总结上报,最终由护理部总结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查房模式以来,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护理查房模式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助于解决患者的问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2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后疾病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见表1。  1.2 方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120例泌尿外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用中医护理。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 泌尿外科;中
期刊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及易发生骨转移,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图像质量好坏却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笔者根据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显像检查前后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分析及干预,增加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强注射后患者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显像效果,提高诊断符合率的目的。  [关键词] 乳腺癌;检查;心理干预;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
期刊
[摘要] 儿童关节脱位非常少见,预后不良,治疗护理上比成人更为谨慎。总结患儿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儿严密的病情观察,结合其独特的社会、生理、心理特点,对患儿细心的护理,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指导合理膳食,正确的体位,适当的功能锻炼,出院教育,争取髋关节的早期康复,预防不良后果。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护理;儿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淤阻型)患者的疗效,并对其机制做初步探究。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60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药物、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或ARB等治疗,不使用任何含有丹参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深入探讨银花三黄愈疡方在治疗肛肠疾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分析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研究进展,研究银花三黄愈疡方的药物功效在治疗该病的作用。结果 银花三黄愈疡方可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凉血止血、止痛。结论 银花三黄愈疡方在治疗肛肠病,可祛湿清热,降低各种炎症反应,并可加快创口的愈合,在治疗肛肠疾病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 肛肠疾病;银花三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肺结核致肺心病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致肺心病病患85例,就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与治疗措施实施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肺结核致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衰,在临床表现上,病患出现的发热症状主要为低热,且咳痰主要为白粘液;其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和增高的病患为70例,达82.3%;在胸片检查斑片状影较为多见的病患为65例,所占比例为76.5%。结论 通过本
期刊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眩晕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40例眩晕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治疗效果﹑病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眩晕病因较多,周围性眩晕最常见,中枢性眩晕相对较少但病情较重。结论 加强对眩晕疾病的学习研究,建立规范化诊疗程序,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 眩晕;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宫内孕合并宫外孕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宫内孕合并宫外孕的43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诊疗方法。结果 在早期及时诊断并进行手术的43例患者中有40例妊娠结局良好,其中行腹腔镜手术的35例患者均足月生产或处于妊娠中期,开腹手术的8例中有3手术后宫内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结论 妊娠初期及时检查血液β-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