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思政工作新载体 树教育学院新形象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面对新形势,运用新思维,拓宽新视野,创新新思路,开辟新载体,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河南教育学院在全院开展的“争做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服务型机关、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以下简称“四争”)竞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突出时代性
  
  1.指导思想的时代性。这次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着力点,宏观的理论指导凸显时代特征;坚持以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为重点,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中观的思想指导体现了时代内容;大力弘扬“在困境中奋起”的河南教育学院精神,努力培育广大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微观的精神指导符合学院的当前特点;提高全院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院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活动的基本目标体现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2.指导原则的时代性。活动开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四争”竞赛活动与当前学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推进学院改制、迎评促建、新校区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结合起来,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结合起来,与“开展行风评议、纠正不正之风”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和竞赛活动“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如上所述,以学院中心工作为核心,既反映了学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出发点,又反映了学院围绕二次创业奋斗目标的根本点,还反映了对内凝聚力量推进工作、对外树立形象搞好行风评议的结合点,这三点都体现了时代性。
  3.标准制定的时代性。活动开展初期,学院在以往的基础上修订了《河南教育学院师德标兵标准》《河南教育学院文明学生标准》《河南教育学院优质服务型机关标准》。经过师生广泛讨论,最后确定的各类标准都彰显了时代性。比如,师德标兵的标准分为5大部分12条,5大部分的主导词语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情操高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志存高远”,贯穿着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的精神: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再比如,文明学生标准的主要内涵是“爱国爱党、争做先锋,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见义勇为、弘扬正气”,也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优质服务型机关标准中的“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体系、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服务为本的机关作风,同样具有时代性。
  
  二、贯穿科学性
  
  1.活动开展方法的科学性。一是坚持弘扬正气、典型带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落实“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发扬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教育为先、注重实践。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师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文明和谐意识;针对不同群体,从实际出发,突出内涵开展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针对师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实现“三德”教育具体化、规范化。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化教育效果,把“争先创优”的行动内化为提高思想修养和促进工作的动力。
  2.活动开展步骤的科学性。活动开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9月19日至9月30日为制定方案阶段,各牵头部门、参加部门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分别制定“争做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服务型机关”“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的具体实施方案。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牵头部门、参加部门根据实施方案,分别结合不同群体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员参与,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或公约、守则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师德论坛、文明学生岗、优质服务承诺等。2008年6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3.活动考评的科学性。学校专门制定了考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考评工作的5项原则:坚持群众广泛参与、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考核评比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相结合,与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相结合;自评、组织考评、领导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关键时刻的表现,注重群众公认”的原则。科学的考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评出了公认的先进,宣传了先进的事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广大师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体现群众性
  
  1.活动组织体现群众性。全院各系、机关各部门广泛参与:工会牵头,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做师德标兵”方案;学工部牵头,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当文明学生”方案;机关党总支牵头,党办、院办、组织部参加,制定并落实“争创服务型机关”方案;院纪委牵头,制定并落实“争办人民满意的高校”方案。
  2.活动开展体现群众性。一是把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四争”竞赛活动全过程,各部门领导干部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相信并依靠群众开展活动,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活动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方法途径,推动了“四争”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全院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从制定方案、参加活动到总结考评等各个环节,人人都是决策者和参与者。
  3.活动考评体现群众性。在考评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单位推荐环节,采取教师(学生)本人自荐、多名教师(学生)联合举荐、基层党组织提名推荐的方式。在分类初选环节,对“师德标兵”候选人,在教学系(部)和机关单位进行票决推选;对“文明学生”候选人,在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和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进行票决推选。在群众投票和民主测评环节,各初评小组分别根据不同情况制作测评票,并开展网上投票评选活动,在不同群体进行测评。在初步拟订环节,还在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民主测评。
  
  四、激发创造性
  
  竞赛活动开展近一年来,有了不少方法、形式的创新。
  1.创新开展了“师德格言、警句或短信”征集活动。全院每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编写了一条师德格言、警句或短信。此项活动旨在认真贯彻院党委开展“四争”竞赛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争做师德标兵”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并弘扬汶川大地震中舍己救生英雄教师群体精神。活动开展过程中,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带头创作,各分工会精心组织、踊跃推荐,全院共报送各类作品389件。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和活动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原创性和教育意义。
  2.形成了“六个一”“四个延伸”的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机关各部门围绕活动开展,分别制订了一个具体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召开了一次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办好了一件(一批)让服务对象满意的实事,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服务工作的规定,推举和树立了一个(一批)服务标兵(典型),撰写好一个创建工作总结。在巩固活动成果上抓了“四个延伸”:一是服务范围在师生需求上延伸,二是服务作风在精干高效上延伸,三是服务水平在准确无误上延伸,四是服务质量在师生满意上延伸。
  3.打造了“文明学生竞赛活动月”品牌。活动月分为宣传发动、文明行动和评选表彰三个阶段,通过开展“文明理念塑造行动”“文明礼仪普及行动”“文明生态校园共建行动”“文明形象展示”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体验文明、参与文明、塑造文明、展示文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效果增值性
  
  一般来说,开展一项活动,即使是系列活动,产生的效果也往往是单一的,或者是多重的,很少“增值”。而河南教育学院开展的“四争”竞赛活动却产生了“增值”的效果。
  1.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四争”竞赛活动,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形成了各项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构建了和谐校园,也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2.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目标。可以说,“四争”竞赛活动开辟了一条高校育人途径、育人方式、育人方法的新路子。有利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落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高学院机关干部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3.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由内到外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四争”竞赛活动以“争当师德标兵、争当文明学生、争创优质服务型机关”为切入点,归结到“搞好行风评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立学院良好形象”的目的。从而使活动中所形成的内部凝聚力扩展为外部张力,内外结合,互为促进,延伸活动成果的影响面和辐射力。
  (作者系河南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来,一起寻找乡间的文化遗产吧   杨 雪    作为一名民俗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我常常为河南蕴涵着极其丰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而感到欣喜。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田野作业水平,去寻找散落在河南乡间的文化遗产,使它们在生存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影音技术保留下来,供后代铭记,而不至于默默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消失殆尽。  这些“土里土气”的民俗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绊
期刊
2010年度国家基金项目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洛阳师范学院立项国家基金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批科研经费306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洛阳师范学院的本科办学时间至今不过10年。2000年之前,国家级项目还是个空白,省(部)级项目也非常少。那么,短短10年间学校是凭着什么“法宝”使科研工作喜结硕果的呢?  洛阳师范学院主管科研
期刊
话题背景:  2010年,一句“我爸是李刚”成为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李刚门”在激起人们声讨某些“官二代”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现状的关注。然而,在“李刚门”引发的“口水战”尚且酣战之余,媒体又爆出山东某大学威逼学生签订“生死状”,其中约定学生出现自杀、自伤等情况时,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负有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虽然都是成年人,是有行为
期刊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都将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优化教育结构、强化办学特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5项目标之一予以明确。日前,围绕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原工学院院长崔世忠
期刊
“‘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完成了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议为‘优秀’。”日前,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召开了河南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结题验收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该团队进行了验收评审。  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创新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建良教授代表团队
期刊
郑邦山同志的著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道路探索》付梓出版了,嘱我做序,我欣然应允。原因有二:一是这本书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是我感动于邦山同志勤于思考、勤勉敬业的精神。  世纪之初,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组建等方式跨入本科院校的行列。在新的起点上,发展观念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如何更新、发展体制如何转轨、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期刊
我认真读了郑邦山教授的新著《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道路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感触颇深。书中所阐述的是安阳师范学院——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一位高校管理工作者对科学治校的执著追求。  《探索》彰显了鲜明的办学治校理念。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宏观、中观、微观,教学、科研、管理,环境、文化、服务……都是办学思想与理念的展开与具体化。比如,作者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由传统
期刊
话题背景: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也正在从较多注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多地注重质量提高上来。《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支撑经济增长,引领社会进步,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对未来10年
期刊
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了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全省各普通高校书记(校长)及就业部门负责人,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创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