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提问在我国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界对自身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积极改进的同时,我们的中低等教育机构、小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界也应该积极探索发现教育改革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数学教育是被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公认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基于此,学校应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小学阶段创新能力的定义
  变革、进步与超越是创新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对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新思想与新事物。而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技术,揭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发现新方法,研制新产品,获得新成果等解决问题、做出成就的能力。拥有创新能力,能为社会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新成果。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小学生能在自己的心理水平上去开发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属于个人创新。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开发出其潜在的能力与创造的可能性。对我们来说,小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即是只要是属于小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思考、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的小学阶段属于启蒙阶段,是打根本基础的阶段,因此,教育小学生的重点不是要求小学生学会或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而是教育他们学习综合的、全面的基本素质,在于教会他们属于自个己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大纲要求:“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老师不仅要做到教会学生,还要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创造。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虽然小学数学教育主要立足于生活思想教育,但决不能轻视小学阶段所教授的知识,认为小学所学的知识简单易懂,只是个入门阶段,而不重视小学生本阶段的学习。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时候,抓好这一时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基础。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使其更好的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变,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模式,老师采用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进行感知、操作,使原本生硬的数学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再对其进行分析、思考、论证、猜想,或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数学解释与推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一)探索研究式学习,实践创新。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目标也强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与个性特征的发展。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但小学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还是在于为学生打基础,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生教学中开展探索研究式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并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益方法与有效途径。
  探索研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学生之间合作探讨的前提之下,以教学要求的教材内容为根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为学生创造能够充分表达意见、提出质疑、探索研究的环境,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基于问题进行学习,启迪学生创新。“基于问题学习”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由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社会与周围所熟悉的环境、事物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分小组进行材料搜集、信息整理、合作研究并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有价值、有教学意义、有趣又现实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善待学生的思维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思维成果或任何提问、想法,不管他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予以尊重,不能轻视。相反,老师应为学生分析,或做出让学生满意的回答,只有这样,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重视,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努力的学习、思考,并积极发问,努力创新。
  (四)合理利用现代的教学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也强调要重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学科课程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两者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放飞思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家庭与老师都应该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做好这一点,打好这一基础,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覃胤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2]林永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技能培养策略[J].
  [3]刘长飞,王惠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其他文献
纸笔测验,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临近期末,总要进行一些测验以查漏补缺。每次测验后,如何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最佳路径,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正实现查漏补缺之效。  一、先思,启动对话的源头  每次测验完毕,教师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马上进行试卷讲评。讲评的方式往往是传统的讲解与灌输。教师一般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苦口婆心地把学生测验时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注意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唯恐学生记不住。
期刊
现阶段,自动化采矿、无人采矿是很多煤炭企业所追求的一个梦想.在数字化时代中,使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智能化矿山、数字化矿山是促进煤炭企业发展的一种方法,而且也体现出了
学生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几何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数和形联系起来,缺乏良好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画板》避免了抽象的说教,非常好地把数和形结合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树立"数与形"的观念  教授在谈数学时曾经说过"学数学学通了一定要把数和形都打通了。"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主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对初中学生,只要有点新思想、新意图、新设计、新做法,就称得上创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上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下面试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实践加以阐述。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愉悦的心理是课堂创新的有机土壤。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中后进生。他们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没有崇高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学习的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遗漏多,学习上懒散,不认真,抄袭或不完成作业,叛逆心理强,不守纪律,不服从管教,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对他们进行教育,收获与付出的劳动是很难成正比例的。对此,是弃之不顾,让其自生自灭还是积极探求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转化的方法呢?  作为
期刊
一、根据班级学情,制定计划表  1、分析学生的知识情况。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特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情况,根据情况制定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举我班级的例子:我的两个班级共有88人参加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35分以上的学生有15人;120分-135分有25人;105分-120分有16人;90分-105分有18人;90分以下有14人,其中有8人是72分以下,4人是40分以下的低分学生。通过以上数据可知
本文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高发频发,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链条存在“断裂带”。即在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部门、食品相关企业以及食品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问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上课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有13.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