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是晴好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对於许多人而言,大家对许淑箴女士的印象是,她与倍受人敬重的国泰达鸣集团董事长、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领袖吴天赐先生出双入对、伉俪情深,而她一路走来,人生亦是充满了奋斗与坚毅的影子,令人敬佩。
  —— 师者,春风化雨,培育桃李
  “她从容优雅,站在三呎讲台上,年复一年,度过了光阴,璀璨了年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一生无私,教书育人书卷香。”
  许淑箴女士,出生在全国著名侨乡——晋江龙湖,那里山清水秀、人傑地灵。自小,她酷爱读书,品学兼优。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她从未放棄过读书的念头。1956年,在中学毕业两年之後,她再次重拾课本,挑灯夜读,考入梦寐以求的泉州师范学校。
  曾经,她几度因家庭原因学业中断,此次求学机会,她倍加珍惜。1961年,她顺利毕业,被分配到晋江龙湖衙口中心小学任教,後调任梧杭及秀山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是11年。与此同时,她一边照顾家中老小,一边教书育人,儘管过程艰辛,她卻甘之如饴。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教师”的身份,注定了许淑箴女士的职责就是两个字:育人。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卻足以让她为之无私付出。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她金针度人,诲人不倦,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推动者。十多年时间内,她春风化雨、培育桃李,终迎来硕果满园。“山河舒锦绣,桃李竞芳菲”,她的学生中,一部分成为了大企业家,或在社会各界担任重职……数十年过去了,这些学生仍感师恩,在香港同学们经常聚会,都会真诚地邀请许淑箴女士参加,在聚会上,一声亲切的“许老师”,让她的心变得特别柔软。
  在她的心中,作为老师,学生的出息就是最大的收穫。
  —— 伴侣,携手一生、相濡以沫
  “她一辈子识大体,用自己的才华与光芒,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同舟共济,夫贵妻荣,她一生精彩,平凡又伟大。”
  1954年,许淑箴女士与吴天赐先生喜结连理。那时的吴天赐先生身为军人,蜜月还没度完,相聚十几天後,他就匆匆地返回军营,这一别就是一年。之後的十几年年间,他们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吴先生往港後、文革期间,离别七年。聚聚散散,因为两人对爱情的坚贞,自有一股不离不棄的力量,在1972年当许淑箴女士带着孩子赴港而终於结束。十八年过去了,那一天,她内心欣喜,所有的坚持让全家人相聚後化作了福气。
  初到香港,吴天赐先生拿出仅有的积蓄与友人开办了国泰达鸣金属製品厂,然初创业经营艰难,第一年亏本、第二年开始略有盈餘,他们一家人仅依靠500元的微薄薪水度日。那时,许淑箴女士一边照料家里,一边去工厂帮忙,生活艰苦。与此同时,丈夫也背着极大的压力,曾因无订单而整夜难眠,订单来了需要急赶工又曾连续5个晚上加班加点未曾好好休息,整天忙碌在工厂里,接送原料和货物,亲力亲为……这一些,许淑箴女士都看在眼中,亦时时尽量分担丈夫的重担,因为她明白:生活不易,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一切不好的终将过去。因为执著这份信念,她不顾一切地跨越生活中的所有挫折,是苦也甜。
  在她的乐观与坚毅之下,一家人团结在一起,似乎更有了方向。从而,吴天赐先生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希望,而她则在吴天赐先生背後支撑起了先生的希望。1974年,工厂合夥人移居海外,吴天赐先生开始独立经营,许淑箴女士则竭尽所能,支持先生事业的发展。
  在人员不足、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一家大小齐上阵,组成的“家庭方阵”,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无坚不摧,一步步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途。十二载,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创业、耕耘,“国泰”终於初具规模,自置新厂址,搬上了工厂楼,事业发展迅速,走向希望。
  理解、包容、付出、支持……她与吴天赐先生风雨同舟,从无抱怨和计较。在她的心中想的是,一生那麽漫长,这点苦其实算不上什麽,只要把最难的时候过了,就好了。她的坚强中包含着一种伟大。
  1983年,吴天赐先生逐步将事业放权给孩子们,而自己则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了社团服务中,而她一面仍为其分担厂里的财务工作,一面夫唱妇随,紧随先生的步伐,许淑箴女士续写着爱心。同时她也参与诸多社团,如任世界吴氏宗亲总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至德总会永远会长兼监事、香港龙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阳溪联谊会妇女委员会主任等,数十年如一日,热心投入其中。她的个性随和,与同乡会众人相处融洽,大家对她十分尊重,外出旅遊时,同伴们给予她的是贴心的关照,暖人心的扶助。
  香港古盈同乡会连续八年来每周都会举办卡拉OK活动,娱乐身心,凝聚人心。八年共四百多个星期,每个星期临近活动举办时,许淑箴女士都会提醒同乡会中极为热情的幹事,她愿意做这个领头人,发动大家积极参与,带动整个同乡会的气氛。偶尔因为自己无法亲身参与,她仍希望能夠将活动继续下去,让大家开心。
  他们捐资助学,勤俭持家,将自己的积蓄捐给振瑶小学十五万元添置图书,支持家乡建设,捐资数十万在古盈建成“盈福园”,可让村民於其中休息、散步。
  吴天赐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奉献不图报,图报非奉献。”只要是好事,他就会去做。多年来,他参与的活动数以百场,奉献社会的时间长达数十年。2003年,在第十五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上,吴天赐先生荣获“和平使者”称号,此称号全球每年只颁发给十人。这个荣誉既是与他所从事的事业有关,亦表彰了他参加社团、服务大众以及所做的每一件好事;2004年,获“世界傑出华人”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亚太最具创造力领袖”荣誉称号、2007年7月1日,联合国授予他“和谐贡献奖”,以表彰他对世界和谐和公共事业所做的贡献……每一枚军功章,有吴天赐先生的一半,也有许淑箴女士的一半,她用自己的才华与光芒,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   2004年,吴天赐先生与许淑箴女士步入50金婚,他们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回忆往事,她感恩岁月的磨砺,感恩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她说:“我很知足,也很满足。”
  时至今日,许淑箴伉俪已经携手走过了60多个春秋,“六十载良缘唯天赐,甲子好合皆淑箴”。每次与先生外出,先生总会将手曲起,她上前挽着先生的手,自然而然。因为许淑箴女士的腿不好,挽着先生的手有安全感。这样一件在外人眼中极其微小的事,卻足以融化她的一颗心。淡淡的柔软,化作永恒,一路陪伴着、相携到老。
  —— 母亲,母爱绵绵无止尽
  “她一生勤俭持家,释放所有的爱与智慧,养育了五个优秀的儿子,子贤儿孝,儿孙满堂,她一生幸福,丰富而圆满。”
  於许淑箴女士而言,其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不是风生水起的事业,而是她的家庭,其五位优秀的儿子。因为,在大多女性看来,家庭永远凌驾於事业之上,永远佔据着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而“母亲”则是她最重要、最自豪、扮演得最用心的一个身份。
  1956年,她的大儿子出生,期後四个小儿子接连出生。亲情从来都是单纯的,许淑箴女士与丈夫悉心照料着孩子们的长大。
  从孩子们牙牙学语,她用尽全部心思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撑起一把幸福的伞:教会他们走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仁爱孝悌、心怀感恩、诚信知报……满怀坦诚,她给了孩子们正确的人生指向——曾经最艰苦的岁月,她和先生仍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是微笑面对每一个困难,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家族事业繁荣之时,她言传身教,教会他们“达则兼济天下”。
  良好的家教,成就了五个优秀的孩子,他们勤奋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他们是“五条龙”、“五隻虎”,也是任劳踏实的“五头牛”。1987年,国泰达鸣进驻深圳,後逐步将事业扩展至江苏无锡、辽宁、大连、广东东莞……发展势头颇为强劲,兄弟五人都能独当一面,又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五妯娌间互相关爱,一家人数十年从未爭吵,互相尊重,幸福美满的大家庭,让人艳羡。
  家庭幸福美满,而许淑箴女士亦享受着生活的恬静,同时不断学习新事物,与时俱进。近年,她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是儿孙眼中的“手机控”。她认为,学无止境。但这些在年轻人眼中的“小儿科”,对於年近80的她卻不那麽容易,因而,这位曾为师的她,退休之後倒当起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向身边人讨教,以让自己跟上儿孙的步伐,与之互动,这样,也为她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许淑箴女士的贤淑大爱,造就了整个家庭的繁荣;她的优秀是对孩子最完美的教育;母慈子孝,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其他文献
专注成就专业 细节决定成败  林炳昌先生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後,就加入香港廉政公署担任高级调查员,1980年赴英国修读法律,1985年回港後成为执业律师。他对於处理不同法律范围案件经验丰富,从业三十多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不胜枚举。  专心、专注、专业,是林炳昌先生从业以来的经验总结。律师,就是接受委託人任命,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帮助,帮助其解决问题
期刊
简汝谦先生  是一位热衷社会服务的青年俊彦,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正处於风华正茂的年纪,成熟、稳重,正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家庭及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本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日常中投身多项社会工作,心繫香港青年的成长,也关注家乡河源的发展。他以自己特有的年轻风采,为公益界增色;他用自己奔放的旺盛生命,燃起慈善的火焰,温暖社会,更为青年人照亮了前方。  服务:彰显年轻的本色履行青年的义务  记
期刊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一个以敬爱、关怀抗日老战士为主,集民间力量、以学术、交流、专业性为一体的非牟利社会团体。2016年3月7日登记成立,8月14日,他们举行了就职典礼。这一天,高朋满座,一些嘉宾不远千里赶来香港,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祝贺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的成立,表达他们对抗日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这一天,对於东江纵队在香港的抗日老战士来说,亦是意义非凡,因
期刊
书法之道 始於坚持  自2012年开始,马千里先生一手创办的香港千里墨缘书画会每年都会举行师生作品展,今年已是第四届。一幅幅师生精心书写的作品,工整有序、错落有致,尽展中华书法大美所在,带给观众一场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这一切,有赖於马千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以及教学中诲人不倦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学员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进而投身学习、为国粹的承前启後作出贡献。因此,在作品展的序中,全体学
期刊
“生死一线间,名利身外物。多做公职、多为社会做贡献是很愉快的事,我只想做一个待人以诚的好人,儘管好人不易为”——贝钧奇抒怀,刊於2012年10月28日《大公报》  在香港体育界里,贝钧奇先生的名字人人皆知:1993年以名誉领队的身份率广东省体操队和柔道队出征全运会,见证前者历史性地勇夺五枚金牌的传奇经历;其欣赏且鼓励的柔道选手冼东妹当时勇夺一枚铜牌,自强不息奋斗多年,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
期刊
超越领域 相识天下  顏瑞麟先生是一位堪舆学家,位於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上有他开办的一家“麒麟水晶玄学会”,除了陈列着各类水晶,还有一处专门用作招待客人的“茶室”,他便在这里以茶待客、以茶会友。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是送礼佳品,“以茶待客”更是中国各地普遍的习俗,有客来,延入堂屋,先尽宾主之礼,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风水命理、掌纹面相、结婚择日、八字改名的客人,顏瑞
期刊
张恭立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沿着爱国的轨道,他喜国之喜,忧民之忧。一颗火红的赤子之心跳动着他对国家的情感,埋藏着从来不曾褪色的责任。他在居港四十多年时光中,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对於祖国的关注和回报从来不曾间断。他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他的心中洁净如被雨水清洗过的青山,他的眼中如此清明和清澈,因此能看到中国发展途中的利与弊,香港社会不安定背後的本质因素,並尽己之
期刊
近日,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在北京获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傑出领导与创新者奖”。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到新华社为蔡名照颁奖。  “傑出领导与创新者奖”旨在表彰全球实现艾滋病“零新发感染、零歧视、零死亡”的“三零愿景”进程中有榜样性贡献的个人和机构。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长期以来,包括艾滋病规划署在内,新华社已与11家联合国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是世界上与联合国机构
期刊
小天台里的大视界  2004年7月,朱应东先生的首次个展——“朱应东绘画历程作品展”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展出了他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创作的数十幅不同类别画作,包括有油画、粉彩画、水彩画等,题材则有人像、风景、静物等,展现出他多才多艺的创作力。吸引了众多业界同仁和观众前来观展。  再出发,一经十二个春秋,2016年,现年已84岁高龄的朱应东先生,对艺术的热情不减当年,心里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再一次举办
期刊
8月28日,经过4天激烈角逐,2016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深圳落幕,电子科技大学“One Point Five S”战队从32支总决赛参赛队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成功卫冕全国总冠军。第2、3、4名分别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队获得冠军。  据了解,本次RoboMasters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疆创新发起並承办。吸引了全球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