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楚的意境,苦情的倾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名淡,字中庸,中唐河东人,与弟中行皆以文采出名,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的同族叔。他是大历年间的进士,曾官至鸿府户曹,与卢纶、李端为诗友。今存诗十余首,尽管其存诗不多,但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听筝》,意蕴悠长,别具一格,足以代表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筝,弦乐器,相传在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北部时常受北方匈奴的侵扰,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领几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为了娱悦兵士,蒙恬等人造出了筝这种乐器,因此又称“秦筝”。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是一种靠十指拨动生发各种乐音的乐器。
  首联“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筝有一个长方形的音箱面,箱面上固定十三根张弦,每根张弦用一柱支撑,来回移动柱可以调节筝的音量,若需高音量,就移柱使张弦变紧,若需低音量,移柱使张弦变松即可。弹奏时,可以用手指拨弄筝弦,也可以将制作的鹿骨爪带在手指上拨弄筝弦。为避免手指受伤害,一般弹奏时都带上鹿骨爪。“抽弦”是指缓缓拨动,“促柱”是指急速拨动。那忽高忽低、玄妙无比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萦绕在诗人耳畔。诗人被这玄妙的乐音深深吸引了,已无暇顾盼眼前的美景。“听”是本诗的灵魂,是“题眼”,没有“听”就没有下面的内容,一切均由“听”字而来。
  诗人在听筝的过程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无限秦人悲怨声”。秦所统治的时代,较各诸侯国纷争的时代相对稳定,但由于秦推行暴政,赋税过重,劳役过多,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说是人怨沸腾。诗人在听筝的过程中似乎听到了“秦人悲怨声”,似乎看到了秦人遭奴役、遭欺凌的一幅幅历史画卷。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以下的颔联、颈联,是诗人对筝声展开一系列极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这筝声像春风中婀娜多姿的柳条,又像杜鹃在落英缤纷的花丛中悲鸣,借助于大胆的联想,将亭台楼阁中发出的筝声与大自然中优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人似乎看到了“柳条在春风中轻舞”“杜鹃在花丛中悲啼”这样一幅幅画面。筝声顿时由抽象的乐音转化为鲜明具体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春风中那婀娜多姿的柳条,芬芳中那随风轻舞的落英,昔阳下那绕枝哀啼的杜鹃,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杨柳、春风、飞花、啼鸟,这些意象的巧妙结合,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与首联中“无限秦人悲怨声”相融合。
  随着乐调的起伏,诗人又产生了更为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借自然界的景物写筝声,这一联则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来描给乐音。深秋时节,万叶飘零,落木萧萧,大自然这一萧条景象无不激起人们对客居他乡的游子无限的思念之情。有白发老母对儿子的牵桂,有新婚少妇对郎君的思念,有红颜少女对情郎的期盼,有孑然老父对征人的哀叹,各种情感无不疑聚在这筝声中,那悲苦、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哭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阁楼,为丈夫远出未归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意蕴深远,使整幅画蒙上了一层凄清的色彩,更增添了盼子思夫,愁恨凄苦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意蕴深远,令人深思:一个凄清的夜晚,一位年逾花甲的银发老母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周围看不到任何亲人,她唯一能看到的是她自己倒映在地上的身影,何等苦闷,何等孤独,怎能不使人愁断衷肠呢?一座华丽的阁楼,只有她一人,显得空荡寂寞,眺望这高悬的明月,怎不令她产生强烈的思夫之情呢?同一片大地,同一片蓝天,同一轮明月,但却无法互相倾听对方的倾诉,怎不令人苦思?这两处倘若写成“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借用暗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且用“谁家”、“何处”等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让读者按各自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描绘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筝声之“苦”,使人耳畔仿佛不时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极“苦”,在这一背景之下,如果听者也怀有浓郁的“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使人感到“苦”之极至。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来欣赏筝音的。
  尾联“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听到筝音,本来就易引起人凄苦的情感,更何况加入几多离别之恨呢?岂不更能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洛阳就是分别之地,就是歧路口,从此一别,天涯孤旅,一南一北,两种相思,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会。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被贬,流放至江南边陲,这尾联也许是诗人有感而发吧!
  这首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了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这种哀怨与几重离愁别恨交融在一起,渲染出了凄楚的意境,倾诉了胸中的苦情,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2016年5月31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雕塑院、广东美术馆承办的“铸造时代——广州雕塑院60周年作品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第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春盛、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润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周国城、《雕塑》杂志执行主
郑可先生一生涉猎广泛,于绘画、雕塑以及陶瓷、玻璃、金属、家具、室内设计、染织等众多专业均造诣非凡,在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领域的教育教学和雕塑艺术创作的同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挚爱中国的艺术与教育事业。数十年来,他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现代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工艺美术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本刊遴选了“纪念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嘉宾
摘要: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阐述了导语设计的作用,重点分析意境导入、情景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朗诵导入、比较导入这几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导语设计作用方法    美国著名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曾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巧妙与听者交流思想……关键是讲话的开始用字和表达。”语文教学的
内容摘要:釉料配制和运用,是现代陶艺教学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但从中国各美术院校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资源储备方面来看,现状堪忧。如何真正建立直观、高效,并且具备实用性的教学系统以及师资力量的储备,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陶艺教育; 釉料课程; 教育改进; 教材; 师资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laze
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普遍存在名词作定语的现象。从句法结构角度来讲,作定语的一般是形容词、代词、名词、动名词、分词、介词短语和定语从句等。但从语言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些定语结构被名词所替代。所以名词作定语现象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难以把握名词作定语现象。下面本文就学生提出的令他们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作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一、名词作定语和其它形式的定语的
食虫起源之谜:贫瘠环境中为谋生计而逆袭   了解食虫植物,“氮”是绕不开的绝对主角。所有的食虫植物,之所以在植物界显得很“彪悍”,都是为了争取更多一些氮元素。   我们知道,植物吸收无机元素作为营养物,它们来自岩石矿物的风化以及有机物、动物的腐烂。氮是植物中继碳、氢、氧之后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缺了它,绝大多数植物将无法完成生命周期,而其他元素也无法取而代之。   “氮元素在1772年被发现,它
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关怀学生的信念,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文,在命题形式方面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由原来单一的命题作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并且在写作体裁、写作形式等要求方面都给予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不过,归根结底,无论作文的命题形式怎么变,“生活”、“真实”、“情感”三大元素永远是作文中的“不变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一、生活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中中国队和美国队快攻技术运用的资料收集与具体数据统计、分析与对比,从快攻的意识、快攻的一传、快攻的接应和快攻的推进与结束四方面分析影响快攻成功因素,并从加强思想作风,加快技术运用的训练、加强心理训练和战术意识的培养、篮球初级教学与训练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奥运会 男子篮球比赛 快攻战术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閱
华君武先生认为:“在我国,兼漫画、雕塑、陶艺、工艺于一身的仅刘雍一人;创作集讽刺幽默、装饰于一炉的又推刘雍。”此番评论的确将刘雍推上中国当代美术史研究的手术台,使他成为一个重要的个案。  首先,刘雍作品涉及到中国美术传统怎样延续的问题。高度成熟和完善的“中国画”作为一种主干形态,几乎已完全等同于“中国美术”的概念。刘雍却没照“芥子园”之类的路标走向这个瓶颈。虽然失去了很多现成的台阶,但免于被千军万
新大纲在作文评讲的要求中指出:“评讲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大纲精神、构建作文评讲新模式刻不容缓。  作文讲评不是教师讲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作文讲评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