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溯在“正心”教育的源流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的核心是“人”。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心灵的解放、思想的创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它不是悬浮于高阁之上的标新立异的空洞理念,而是扎根于学校现实土壤的生命意向、精神风尚、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只有熔铸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里、过程中,才能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人的目标。
  【关键词】正心文化;精神成长;心灵解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0-0039-03
  【作者简介】汤爱军,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江苏镇江,212400)校长,高级教师。
  创建于1988年的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葛仙湖畔,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30年来,在历任校长和一代代华小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经营下,学校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培育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正心”教育文化,为学校的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积蓄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核心动力。
  一、沿波讨源,在传承发展中建立“正心”价值坐标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记忆。学校记忆既是学校经历的、原初的、深刻的历史记忆,也是学校成员认同的文化“胎记”,是学校文化的“根”。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虽然没有漫长的办学历史,却有着悠久的教育文化渊源。华阳古镇上曾经出现一座“正心书院”,由明代句容籍状元、礼部尚书李春芳于万历年间创办,它是一直保留至今的“华阳书院”的前身。现今的“华阳书院”就坐落在与学校毗邻的葛仙湖公园内。虽然时过境迁,书院已成为历史的遗存,但它提出的“正心”教育主张,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源头。由此,学校通过溯源历史文化,寻根传统文化,观照时代精神,立足学校实际,毅然把“正心”确立为学校教育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成长,从正心出发”的办学理念、“心正行远”的校训和培养“心地善良,心灵手巧”的“正心”学子的育人目标,逐步构建起引领师生向善、向上成长的价值坐标。校长的职责和使命是守正出新,传承和弘扬“正心”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心灵自由、心心相印、心驰神往的精神家园。
  二、融古通今,在与时俱进中丰盈“正心”文化意涵
  所谓“正心”就是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正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也是个人修身治学的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正心”不仅指向教育追求的结果,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立德修身的过程,还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华小人从古老的“正心”文化中发掘了教育的时代价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话语表达,即“成长,从正心出发”“心正方能行远”。它揭示了教育的本源意义和核心价值。因为教育源自心灵,学校不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其次,弘扬“正心”文化体现了对教育本真的叩问与追求。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下教育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不安。如何不让教育的重心漂移,不让学生的人生方向发生偏离,需要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源、回归初心,让学校真正成为读书的地方,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引导教育的航向,校正师生人生的坐标,而“正心”文化正是一剂让教育回归安静、让人的心灵回归宁静的良药。
  再次,弘扬“正心”文化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回应与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与发布,从中观层面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治学、修身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我校基于“正心”文化引领下的育人目标,立足培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诚意笃学、审美达雅、情系天下的未来公民,从学校层面回应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构与落实。
  三、务实笃行,在实践探索中推进“正心”文化落地
  弘扬“正心”文化,就要着眼于立德树人,聚焦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让“正心”文化真正内化为师生的素质。基于此,我校积极探索“正心”文化的实施策略,扎实推进正心文化的落地生根。
  1.营造“正心”校园环境,润泽師生的心灵。
  一是打造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幽雅、古朴、宁静的园林风貌,净化师生的灵魂,陶冶师生审美情趣。二是创设圣洁雅致、书香弥漫的人文环境。吸引学生驻足流连于经典文化和圣贤文化的场域中,在耳濡目染中明理正心,见贤思齐。三是培育谦和包容、文明尚礼的人际环境,弘扬友善、合作、真心沟通、诚信交往的人际关系。
  2.完善“正心”德育体系,培育“心正”“行远”学子。
  围绕培养“心地善良,心灵手巧”正心学子目标,我们系统构建德育体系,全方位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一是健全德育网络,拓宽育人渠道,形成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格局。二是丰富德育内容,优化活动载体。精心组织各类生动活泼、感人难忘的主题活动、节日活动、仪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三是创新德育方式,注重自主体验。改变“说教式”“被动式”德育方式,注重实践性、体验性、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亲身体验获得心灵的转向。四是实施科学评价,激发自主成长。制定“正心”学生评价手册,据此开展自主评价,评选星级学生和集体,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3.构建“正心”系列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是优化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作为镇江市高效课堂实验学校,我校立足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国家课程实施质量。通过推行“导学单”模式,改变传统“授受式”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和学习本位,形成了“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课堂范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围绕国家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学校开发了蒙学经典、国学经典等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是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开发特色课程。如涵育文明素养的礼仪类课程,垫实成长之基;涵育乡情乡心的乡土课程,植入成长基因;尊重自主选择的超市课程,发展个性兴趣;走进自然、社会的体验课程,丰富生命历练;催人奋进的活动课程,凝聚精神力量。
  4.锻造“正心”教师团队,成就幸福美好人生。
  学校注重价值引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着力推行“文化管理为主线,制度管理为保障,情感管理为润泽”的管理策略,形成了“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团队文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温润的文化土壤。
  学校把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愿景激励、目标引领、机制改革、平台导动和外力助推等策略,引燃教师的发展内驱,激活了他们的发展潜能。
其他文献
【摘 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大任务、长时段项目设计成一项“表现性任务”,通过确立综合性的表现性目标、设计持续性的表现性任务、开发系列性的评分规则,以“教、学、评一致性”的逻辑,推进综合实践项目活动的深度开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2-0073-03  
【摘 要】要想真正实现“文道统一”,就要将教材和教学统整起来。以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为例,从这类文本选编的特点及教学建议,厘清“文道统一”的内涵,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进而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道统一;革命文化题材;选编特点;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
【关键词】对比阅读;古代诗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7-0055-05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古典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背诵的75首诗词为基础,学生在小学6年的语文学习中,至少能积累近百首诗词。同时,六年级学生也基本具备了借助工具书阅
【摘 要】子贡是孔门中最善问乐评的弟子。孔子对子贡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善问和妙答的完美结合;二是劝诫与引导——孔子对子贡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此外,子贡的形象与其他同门弟子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人多方面的教育启迪。  【关键词】子贡;孔子;教育艺术;提问;评价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1-0033-05  【作者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和发展目标,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制定系列化的教师专业标准,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战略。专业标准以教学为中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架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明确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
1月22日,2016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到202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实现省域教育现代化。会前,省委副书记、
【摘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在革命先驱王荷波倡导下而立。近年,学校秉持“铸品扶学”的育人理念,回溯百年发展历史,挖掘自身及周边丰富的铁路资源,确立了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铁路文化驿站特色课程项目。学校着力于顶层设计、学习驿站建设、特色课程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做出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铁路文化;驿站课程;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科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课题组对连云港市某区科学课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并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善教师队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学;课程实施;课堂改造;调研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52-02  【作者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黄海路小学从寻找德育工作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入手,将德育的各项目标整合成“儒雅少年”这一形象目标,以环境和课程为支撑,积极开展六类“最”字开头的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特色文化;文明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53-03  【作者简介】杜友锦,江
张康桥,男,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张“教育就是服务生长的过程”,致力于小学语文课程与重建儿童课程的研究,有《儿童语文课堂》《为什么做教师》《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等专著,其中关于“儿童语文课程”与“儿童课程整体重建”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贵州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