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能够使用这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传递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传达给学生这种思维呢?这应当是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文本从师生对话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策略
不同于 “授—受”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次被摆在了教学所要考虑的首要位置上。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提倡教师退下来,甘当学生的引路人,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针对小学数学,2011年新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清晰地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教学对话、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那么,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如何开展师生对话的呢?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会表现出哪些特征呢?只有摸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的思考
数学学科本来是一门讲求探讨的学科,它主张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中自行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在中间和最后作引导和总结归纳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依旧还是课堂的主要发言人,学生则安静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课堂的氛围太过于沉闷。普遍存在有以下这些问题:
1.课堂节奏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教师为维护“权威”主宰着教学进程,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某教师用PPT展示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然后问学生如何来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然后提问:
师:大家知道如何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没等学生发言,教师用PPT展示出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将两者底边相重叠后进行比较)
师:观察一下,它们的底一样大小吗?
生:一样。
师:很好,那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不等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就用PPT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成长方形的形状。)
显然,例中的教师试图用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但事实上由于教师过于主动和“殷勤”致使学生的话语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还没来得及启动思考引擎时,就已经被教师过早过多的行为暗示所占据了。整个师生对话进程完全由教师控制着,看似热闹非凡的“求菜地面积”背后却缺失了学生深层次数学思维。类似例子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非少见。
2.师生对话停留在“一问一答”
学生真正自己思考的时间较少, 而且还存在教师因提问目标指向不明,而无法启动学生思维的现象。“一问一答”的教学对话模式,将学生完整的思维肢解成零散的碎片,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的教师由于想要上“好”这堂课而细致地备了课的原因。教师在备课时,为避免突发状况的出现,一般都会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一定的预设并根据这个预设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所以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一旦出现了学生的反应跟教师预设不同的情况,教师便会用问题来将学生“引”回预设轨道上。这样也就错失了学生与教师探讨交流的机会。
3.师生之间缺少关于课堂反思的对话,失去了共同提升改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普遍都没有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课程内容,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或者其他的看法,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4.教师关注学生的答案和让学生记住计算程序,忽视让学生解释思维过程
教师因不了解学情,而使教学对话浮于形式;教师因缺乏对话规则指导,而使学生不会倾听与表达等等。
二、师生对话策略探究
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摸索,本人发现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
1.调整教学安排,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不能够脱离具体事物来单独进行逻辑运算,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数学问题都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适当地放慢节奏,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消化与吸收。
2.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不等同于“问—答”的方法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提问时问题应该简洁明了,易使学生明白,同时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当选择有深度有一定难度的“大”问题,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留给学生思考,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忙于听清老师的问题而来不及去好好思考每一个问题,也就失去了原本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
3.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师生一起总结反思
总结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通过口头总结或者列提纲文字总结,也可以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总结。此外还应留给学生和教师一定的时间来反思本节课所学所教,学生有未弄清的地方教师有遗漏的地方都可以再次提出,一起进行解决。
4.由“传授——习得”模式转向“互动——交流”模式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地加强师生的对话,还是要从源头上的教学模式开始改变,要纠正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而将师生摆在平等的,一起探讨学术的位置上,真正实现交流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对话,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不同形式,发展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进对话互动结构,改善师生对话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师生对话过程。设计更具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对话,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其更多地表达数学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异己的观点,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策略
不同于 “授—受”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次被摆在了教学所要考虑的首要位置上。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提倡教师退下来,甘当学生的引路人,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针对小学数学,2011年新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清晰地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教学对话、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那么,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如何开展师生对话的呢?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会表现出哪些特征呢?只有摸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的思考
数学学科本来是一门讲求探讨的学科,它主张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中自行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在中间和最后作引导和总结归纳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依旧还是课堂的主要发言人,学生则安静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课堂的氛围太过于沉闷。普遍存在有以下这些问题:
1.课堂节奏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教师为维护“权威”主宰着教学进程,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某教师用PPT展示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然后问学生如何来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然后提问:
师:大家知道如何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没等学生发言,教师用PPT展示出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将两者底边相重叠后进行比较)
师:观察一下,它们的底一样大小吗?
生:一样。
师:很好,那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不等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就用PPT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成长方形的形状。)
显然,例中的教师试图用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但事实上由于教师过于主动和“殷勤”致使学生的话语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还没来得及启动思考引擎时,就已经被教师过早过多的行为暗示所占据了。整个师生对话进程完全由教师控制着,看似热闹非凡的“求菜地面积”背后却缺失了学生深层次数学思维。类似例子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非少见。
2.师生对话停留在“一问一答”
学生真正自己思考的时间较少, 而且还存在教师因提问目标指向不明,而无法启动学生思维的现象。“一问一答”的教学对话模式,将学生完整的思维肢解成零散的碎片,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的教师由于想要上“好”这堂课而细致地备了课的原因。教师在备课时,为避免突发状况的出现,一般都会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一定的预设并根据这个预设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所以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一旦出现了学生的反应跟教师预设不同的情况,教师便会用问题来将学生“引”回预设轨道上。这样也就错失了学生与教师探讨交流的机会。
3.师生之间缺少关于课堂反思的对话,失去了共同提升改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普遍都没有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课程内容,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或者其他的看法,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4.教师关注学生的答案和让学生记住计算程序,忽视让学生解释思维过程
教师因不了解学情,而使教学对话浮于形式;教师因缺乏对话规则指导,而使学生不会倾听与表达等等。
二、师生对话策略探究
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摸索,本人发现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
1.调整教学安排,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不能够脱离具体事物来单独进行逻辑运算,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数学问题都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适当地放慢节奏,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消化与吸收。
2.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不等同于“问—答”的方法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提问时问题应该简洁明了,易使学生明白,同时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当选择有深度有一定难度的“大”问题,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留给学生思考,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忙于听清老师的问题而来不及去好好思考每一个问题,也就失去了原本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
3.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师生一起总结反思
总结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通过口头总结或者列提纲文字总结,也可以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总结。此外还应留给学生和教师一定的时间来反思本节课所学所教,学生有未弄清的地方教师有遗漏的地方都可以再次提出,一起进行解决。
4.由“传授——习得”模式转向“互动——交流”模式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地加强师生的对话,还是要从源头上的教学模式开始改变,要纠正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而将师生摆在平等的,一起探讨学术的位置上,真正实现交流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对话,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不同形式,发展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进对话互动结构,改善师生对话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师生对话过程。设计更具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对话,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其更多地表达数学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异己的观点,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