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数学教学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切不可在教学中独揽课堂,过度限制、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处理“为”与“不为”的关系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引导启发,少讲解灌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使他们在主动地观察,实验和讨论中掌握知识。但是,限制仍然有许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被束缚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框里,被动地接受灌输,常常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创造性受到抑制。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许多教师在教学[12]表示的意义后,对于[13]、[14]、[110]的教学,完全重复[12]的教学程序。殊不知,这种单调重复性额讲解,早让学生坐立不安,厌烦无趣了。虽然学生在教师额强化灌输下,能模仿说出[13]、[14]、[110]所表示的意义,但这只是停留于表面的復制,并没有深入地理解。教师一系列的“所为”,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一位教师在引导理解[12]表示的意义后,设计了完全不同额教法。他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张几何形状的纸,要他们随便折着玩,再让学生主动拿着自己折的纸片,到讲台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台下学生评判。学生都争着上台展示自己发现的分数,发言越来越积极、踊跃。这时教师只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从台上同学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 都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第二个问题:“从同学的发言中,请你说出什么是分数”学生又讨论,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很明显,这位教师在这节课中没有什么“作为”,课堂时间几乎都让学生占据了,自己只提了问题,还没有所谓的“紧扣教材”,但是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通过折纸展示活动,诱导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产生,并使学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从这些方面来说。这位教师的“作为”是巨大的,他把握、紧扣的是教材提供的知识点,但没有盲目从教材中的例子,她有选择的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需要,调整与补充了教学的程序,设计了一堂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二、多组织参与、体验过程,少早下结论、过度操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而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知识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我在教学中,先不把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告诉或暗示给学生。而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小数“4.36和4.4”。让学生判断哪个小数大一些,全班出现两种答案。这时,我并不给予评判,只是让学生按自己的猜测分正反两队讨论,并组织整理资料。接下来两队分别选出代表上台辩论,其他同学参谋,提供补充论据。辩论的结果反方口服心服,全班学生达成共识。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从刚才的辩论中,你觉得应该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使学生自己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节课。教师的“不为”之处,就是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学生,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性的习题操练。教师的“有为”之处,在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并与学生一同参与其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提出论点、论据,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充分让学生体验结论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三、多走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少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现成的数学 ,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教师的“有所为”应在于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视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并萌发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
  四、多赞赏、激励、不挖苦、少指责
  课堂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学生认知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情感因素,而且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取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站起来,但没有答对问题,而教师这时简单的一句“不对,坐下”,使得他们黯然退下,再也不敢大胆的站起来回答 。这说明,学生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在他们的内心强烈需要教师的称赞,而惧怕教师的尖刻批评。教师的“有所为”应在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的口吻组织教学,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并燃起智慧的火花。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中“有所为”,这将使我们在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让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个重要本领近几年,在传媒界逐渐产生了一个比较新的名词——战略领悟力。战略一词,开始是用于战争。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大意是:指导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这里所说的战略,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O2O为太多懒人谋取了福利,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手机搞定,然后只需坐等服务送到门口、送到手上,甚至送到嘴边……其中,餐饮O2O中的“战斗机
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是世界设计行业最为瞩目的盛会,而首届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会(Salone del Mobile,Shanghai)则将于今年11月19—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亮相
韩东,1993年生,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人,现就读于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计算机与艺术传媒系。自幼热爱国学、武术,12岁看到了展子虔《游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古代绘画
目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从临床表现上分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其中,NS在肾脏疾病中的发病率可占50%以上。NS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来引发,主要表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培养语感。可以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弱点是“学生苦于学,教师苦于教”。在语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品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总是与计算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并贯穿计算教学的全过程,但它又不同于单纯计算方法的教学,需要根据计算内容的性质、任务,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计算;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
摘 要:随着教学的发展,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本文分析了变式教学的含义、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变式教学;应用  变式教学是指在不改变初中数学题目本质的基础上,改变数学题目的条件或者问题, 从而指引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变式教学是在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呈现形式
摘 要: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却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以能力为本位进行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学生机电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必然选择。根据机电专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岗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基于职业能力和项目化的学习情景,以求改革原有的课程设计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工作任务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