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思品课程教学浅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在当前聚焦核心素养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下面结合六年级思想品德《伟大的普通一兵》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在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通过“九个一”来达成教学目标:猜一猜、议一议、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找一找、谈一谈、听一听、做一做。
  一、学生为本,重在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端,教师是“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包打天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讨论课,学生思维活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设计问题讨论,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想品德課由于一些说教原理抽象难懂,使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是设计问题讨论。比如我把“伟大的普通一兵”这个内容设计成几个环节: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体验、换位认知。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讨论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多且新颖,打破了“一言堂”,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伟大的普通一兵》教学中,在“交流明理,感受体会(议一议)”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课题,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雷锋是普通的而又是伟大的呢?”然后,请学生通过看教材上的内容和阅读课前搜集的有关雷锋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回答这个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概括提取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小组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在讨论交流中认识了解雷锋,深刻感受和体会到雷锋伟大的精神所在。在本环节的最后,让学生们总结一下搜集资料的几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问题讨论,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课不能只说不做,设计问题时,尽量把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伟大的普通一兵”时,设计了一个实践问题——调查:在你们身边有活着的雷锋吗?他们是怎样做的?以往的政治课教学只重课堂,课外的社会实践几乎是空白,设计实践问题,使学生能面向社会,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撰写小论文、开展调查、收集资料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 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如在《伟大的普通一兵》一课中,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中,“以理导行,规范行为(讲一讲)”这一
  环节,就是教师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例,让学生结合雷锋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又让学生来说说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类似的事,并谈看法。同时,在“自我体验,知行合一(评一评)”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材料《不变的承诺》,他们的行为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评一评他们的举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这两个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例可举,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的事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在《伟大的普通一兵》一课中,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中,“欣赏他人,学习精神(找一找)”这一环节。就是教师请学生们找一找,在他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小活雷锋。意在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心地对他人表示敬佩和赞扬。同时,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小活雷锋和能够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肯定。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又如”以理导行,规范行为(讲一讲)”这一环节,教师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例,让学生结合雷锋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又让学生来说说在他们身边发生的类似的事,并谈看法。这两个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例可举,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的事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品德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待优生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理解和尊重。在教学中我们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努力就有收获,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  记得一次学校举行的“名师带徒、结对帮扶”活动中,校长告诉我,马老师你是数学教研组长又是区教研室的兼职教研员,先上一节示范课吧,于是我积极准备以取得示范的效果。学校业务校长,教务主
期刊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出言不逊,被校方开出340美元的罚单。学生不服告上法庭,经法院裁定,该名学生总共承担合计637美元的罚款。为此,该学生在餐馆打工挣钱“还债”。 前一阵,一同事说在教育一多次违纪学生过程中受家长威胁:如果宝贝儿子在学校被为难,定要找说法、讨公道,不放过老师……兴许,在我们国家,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中学,后者更容易为社会接受,前者的严厉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在考场上,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写记叙文。那如何把记叙文写得好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能力提到,“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在学生生活范围相对较窄,所选的素材脱离生活,所写的内容很空洞,甚至虚构,可以说学生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是近年来继记叙文、说明文、古现代诗歌几种文体后又一新型阅读材料,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新亮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
期刊
一、教研思考  作为课程工作室组长,引领成员进行课程研发与设计,本阶段教研基于对大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下,聚焦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主题核心经验,开发设计一系列集体教学活动。一节教学活动不是一蹴而就,是教师心存核心价值培养,跟随课堂观察,以幼儿为本,通过教研平台进行动态教学跟进,能见教师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与行动。  二、教研过程轨迹  1.一研:目标不够明确  调整:本
期刊
新高考制度改革导致深化课程改革的大势已经形成。“3+3”选课模式要求我们一定要重新构建优化多层次、可供选择的学科课程和课程体系,并组织实施。我们认为,“横线型学科课程、直线型专题课程、课程分层教学法、长短课时错置式、自主选课走班制”的课程架构和选课设置是落实新高考方案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重构优化的策略是“横线型学科课程,直线型专题课程”  课程重构优化是课程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横线型学科课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研究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我对2017级高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抽取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各一班,样本总量为176份,占年级学生总数的11%。从目标意识、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问题习惯、复习习惯、答题习惯、研究意识方面设计20个选择题,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  一、调查数据统计
期刊
“慧教育”就是智慧教育,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一直处于原生态状态,但我们认识到智慧教育或者说高智慧教育是学校培养人的重要方向。我们把东莞教育局提出的“慧教育”这个显性又核心的元素渗透在我校的办学精神、团队建设、校园文化、管理、教育、教学、课程、科研、活动、督检考评等方方面面,我们认为必定改善与提升我校办学的风貌与水平。由于认识上得到共鸣,于是我们要让“慧教育”在本土沐浴阳光雨露,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期刊
2017年7月17日,国家7部门联合印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6号)(以下简称《二期计划》)。《二期计划》就特殊教育未来4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特殊教育的重点任务  《二期计划》围绕“办好特殊教育“这个总要求,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三项重点任务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二、完成重点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