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智力、性格、兴趣和动机等方面的不同,更重要的差异则表现在学习的方式即学习风格的不同。因此,素质教育应是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差异发展教育。即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存在以及个体的非平均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素质的全面提高。基于此,对学生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并基于学习风格实施匹配和失配策略,则显得尤为必要。
二、“学习风格”的界定
对于学习风格,研究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不同,尽管各种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共同点,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第二,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第三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性和独特性。
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不同,主要列举以下几种: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者稳定的行为表现方式;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方式;将学习风格界定为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策略;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方法。
三、学习风格分类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奥克斯福特将学习风格分为五大类:与感官偏爱有关的学习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或操作型;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学习风格:外向型和内向型;与信息加工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直觉性和序列型;与信息接受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封闭型和开放型;与思维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分析型和整体型。
四、适应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學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因材施教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策略,称之为匹配策略,即学生喜欢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它的功能是扬长;一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即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擅长的学习方式不一致,功能是补短。一般来讲,匹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学得更好、更多,并使其偏好的学习方式得到加强,有利于其特长的发挥,但却无法弥补学习方式的不足。而失配策略虽实施较为困难,甚至在开始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表现为速度慢、学得少,学习者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他对于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方面的不足,使学习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实, 任何人都不可能仅凭自己所偏好的方式就能学好或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有些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恰恰需要通过学生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因此,这两类策略都应该是教学所要重视的。
五、基于学习风格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样的视听材料,有意实施失配教学,弥补不足
在我的班级中,动触觉学生占多数。他们不善于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因此,课堂中,我有意对学生进行视听训练,弥补原有不足。具体为:利用图片进行词汇学习、播放歌曲视频,进行德育渗透。
(二)两个班级中,动触觉学习风格与团队学习风格为较明显的特征,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目的
分组前的准备: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个同学。分组原则:A: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每组分别有A、B、C组学生各两人,并按照如图所示(见右图)的方式安排座位。B: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平时表现,确保每组都有外向型学生及独立性强的学生。外向型学生可带动内向型学生参与活动。独立性强的学生则可以为本组活动做出较合理、细致的安排。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确保全班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⑴小组讨论总结重难点语法知识。⑵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纠正读音。⑶小组合作编排对话进行表演。
因动触觉学生不善于书写,缺乏准确性,因此,在作业环节,我要求他们将编排的对话书写在作业本上,以保证重难点内容的落实。对于优秀的文章,将作为范文进行展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与之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教学,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提高。同时,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必要的失配教学,促使不同风格学生均衡、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智力、性格、兴趣和动机等方面的不同,更重要的差异则表现在学习的方式即学习风格的不同。因此,素质教育应是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差异发展教育。即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存在以及个体的非平均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素质的全面提高。基于此,对学生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并基于学习风格实施匹配和失配策略,则显得尤为必要。
二、“学习风格”的界定
对于学习风格,研究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不同,尽管各种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共同点,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第二,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第三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性和独特性。
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不同,主要列举以下几种: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者稳定的行为表现方式;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方式;将学习风格界定为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策略;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方法。
三、学习风格分类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奥克斯福特将学习风格分为五大类:与感官偏爱有关的学习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或操作型;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学习风格:外向型和内向型;与信息加工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直觉性和序列型;与信息接受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封闭型和开放型;与思维方式有关的学习风格:分析型和整体型。
四、适应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學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因材施教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策略,称之为匹配策略,即学生喜欢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它的功能是扬长;一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即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擅长的学习方式不一致,功能是补短。一般来讲,匹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学得更好、更多,并使其偏好的学习方式得到加强,有利于其特长的发挥,但却无法弥补学习方式的不足。而失配策略虽实施较为困难,甚至在开始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表现为速度慢、学得少,学习者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他对于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方面的不足,使学习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实, 任何人都不可能仅凭自己所偏好的方式就能学好或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有些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恰恰需要通过学生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因此,这两类策略都应该是教学所要重视的。
五、基于学习风格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样的视听材料,有意实施失配教学,弥补不足
在我的班级中,动触觉学生占多数。他们不善于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因此,课堂中,我有意对学生进行视听训练,弥补原有不足。具体为:利用图片进行词汇学习、播放歌曲视频,进行德育渗透。
(二)两个班级中,动触觉学习风格与团队学习风格为较明显的特征,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目的
分组前的准备: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个同学。分组原则:A: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每组分别有A、B、C组学生各两人,并按照如图所示(见右图)的方式安排座位。B: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平时表现,确保每组都有外向型学生及独立性强的学生。外向型学生可带动内向型学生参与活动。独立性强的学生则可以为本组活动做出较合理、细致的安排。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确保全班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⑴小组讨论总结重难点语法知识。⑵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纠正读音。⑶小组合作编排对话进行表演。
因动触觉学生不善于书写,缺乏准确性,因此,在作业环节,我要求他们将编排的对话书写在作业本上,以保证重难点内容的落实。对于优秀的文章,将作为范文进行展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与之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教学,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提高。同时,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必要的失配教学,促使不同风格学生均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