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V区亚家族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V区亚家族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5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ITP组,分离健康对照组和ITP组常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采用流式方法检测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 和健康对照组24个亚家族几乎全部表达比较,ITP患者治疗前平均表达(10.82±4.56,Range:6-16)个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均表现为低表达或无表达;ITP组治疗后平均表达(18.54±5.02,Range:13-24)个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表达均有所恢复,ITP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ITP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Vβ亚家族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的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监测外周血中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能协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细胞受体 β链V区亚家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等[1-2]。据欧美相关报道, 目前ITP 的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3]。传统观念多认为ITP的病理机制为B细胞介导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导致了血小板的破坏,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T细胞的异常表达在ITP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4]。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β链V区亚家族(TCR Vβ)的表达受限出现在了ITP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5]。本文主要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为ITP的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为ITP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ITP组,男性18例,女性34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2.21±10.36)岁;健康对照组52例,男性17例,女性35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9.68±10.95)岁。两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6-7] :(1)2次以上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伴或不伴皮下、黏膜出血等表现。(2)脾脏一般不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細胞数成熟障碍,数量增多或正常。(4)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假性血小板减少以及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1.2.2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血小板异常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病、血小板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等;(2)妊娠或哺乳期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近3月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ITP患者入院即给予常规治疗,基本治疗方案为强的松1-1.5mg/(kg·d)口服,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109/L,或伴严重出血情况时予血小板输注及丙种球蛋白0.4g/(kg·d)静滴治疗3-5d。
  1.3.2 检测方法:(1)外周血采集:ITP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空腹外周静脉血5mL,肝素抗凝,4℃保存备用;(2)T细胞的分离:分离并培养1×106以上的外周血单个T细胞;(3)流式法检测TCR VB亚家族:参考(LOTest)Beta Mark TCR VβRepertoire Kit试剂(德国Backman公司)说明书,每管取100μL单细胞悬液置于流式专用管中,按说明书剂量分别加鼠抗人PC5-CD3、PE-CD4、FITC-CD8荧光标记抗体,再每管依序分别加入A~H抗体,同时加鼠抗人CD3-PC5抗体,FCM分析CD3(+)T细胞的TCR Vβ各亚家族表达情况。
  1.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表示为(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比较,用ANOVA方法分析。
  2 结果
  52例ITP患者常规治疗后,均显效或良效。24个TCRVβ亚家族表达情况比较如下:
  表2:两组ITP患者低表达TCRVβ亚家族统计
  注:经ANOVA分析, ITP 组治疗前低表达TCRVβ亚家族与健康对照组以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与健康对照组24个亚家族几乎全部表达比较,ITP组治疗前平均表达(10.82±4.56,Range:6-16)个TCRVβ亚家族,治疗后平均表达(18.54±5.02,Range:13-24)个Vβ亚家族,健康对照组与ITP组、ITP组治疗前后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由图表1和表2可知, ITP组24个TCRVβ亚家族中,治疗前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均表现为低表达或无表达,治疗后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表达均有所恢复,健康对照组与ITP组、ITP组治疗前后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以及血小板破坏加速等方面[8],而TCR Vβ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是近几年来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领域。ITP的诊断方式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和血小板生成素的检测,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方法,故临床中尚缺乏简便有效的确诊手段。   健康人的TCR Vβ区基因重排是随机的,所以24个亚家族几乎全部表达并执行各自的职能,故T细胞呈现多家族、多克隆性的特点[9]。当机体在疾病状况下,T细胞增殖发生异常以及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或免疫因子抑制作用等,24个亚家族的基因表达可能会出现相应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反映机体T細胞免疫功能状态。目前,ITP相关TCR Vβ基因临床研究报道尚少,但大量研究显示,TCR Vβ基因谱系和T细胞克隆性分析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10,11]。
  本研究报道了健康人和ITP患者常规治疗前后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虽然机制尚未清楚,但ITP患者TCR Vβ部分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以及比较治疗前后TCR 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表达的差异性可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的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监测外周血中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能协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平,侯明.2012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3):151-155.
  [2]侯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9):697-698.
  [3]Provan D, Stasi R, Newland AC,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J]. Blood, 2010, 115(2): 168-186.
  [4]李艳秋,牛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2,27(10):1570-1573.
  [5]张小冬,冯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12,18(2):90-92.
  [6]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2(3):214-216.
  [7]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6.
  [8]孙雄飞,陈卫布,林海清,等.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亚群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55-157.
  [9]郭宁宁,黄树林,邵红伟,等.肺癌患者TCR Vt3亚家族表达及记忆性T细胞表达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191-194.
  [10] Podojil JR,Miner SD.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cell receptor and costimulatory molecule ligation/blockade in autoimmune disease therapy[J].Immunol Rev,2009,229(1):337-355.
  [11] Lee J,Suh WI,Shin EC.T-cell dysfunction and inhibitory receptors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Immune Network,2010,10(4):120-1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报道3例胸腺瘤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其CT特征。结果:肿瘤位于前中纵隔,侵袭性生长2例,非侵袭性生长1例,CT对两者的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边缘、周围脂肪间隙以及胸膜和心包的改变。结论:CT对胸腺瘤的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胸腺腫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脂蛋白(LP)对TNF-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从生殖支原体分离膜蛋白,随后将不同浓度的LP作用于HeLa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用PBS、LP、TNF-α和LP + TNF-α处理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NF-α诱导凋亡组的HeLa细胞凋亡率(15.55±7.83%)明显高于Mg LP+TNF-α组、Mg LP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显著(P10mmHg,降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理疗佐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大便进行检查,在镜检中可见红细胞或白细胞的患者不做腹部理疗,根据患者大便颜色、白细胞等不同分为理疗和未做理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大便次数及变化情况。结果:腹部理疗对于大便检查中白细胞比较少的患者和大便为黄色水样的患儿疗效比较好,对大便检查白细胞2+~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CT、MRI诊断。结果:分析颈椎病的原因,MRI对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和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要比X线平片、CT的诊断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则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要比X线平片高P<0.05,差异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慢性肾脏病患者186例,检测血清cTnT、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的水平随肾功能降低而升高。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的表达与肾功能指标相关。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钡餐与胃镜用于早期诊断食管癌的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共经病理确诊食管癌病例80例,分别行X线钡餐和胃镜诊断,评价诊断结果及患者舒适度、接受度。结果:X线钡餐的检出率为75%,显著低于胃镜检出率95%,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X线钡餐的患者舒适度和接受度分别为97.5%和100%,显著高于胃镜15%和52.5%,两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26例)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日的疼痛、肺功能及术后3个月的FACT-L(肺癌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评分,对患
期刊
摘要:目的:為患者提供一种用于噻嗪类利尿药用药指导的多重SNP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离技术,同步检测15个SNP位点的30个基因型。结果: 30个基因型、1个人基因组DNA内参及1个PCR反应内参可以在同一个反应管中扩增,在毛细电泳时清晰分离。  关键词:噻嗪类利尿药;SNP;个体化用药  自1957 年氯噻嗪问世以来, 以氢氯噻嗪为主的噻嗪类利尿药一直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就诊救治过程,总结急诊救治要点。结果:本组21例患者经积极建立静脉通道并予以输液输血,对于抗休克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实施动脉栓塞术,然后施行骨盆以及肢体外固定后,15例获得治愈,4例发生局部皮肤以及肌肉感染或者坏死,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延期好转,2例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总成功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