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扶贫开发理念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头村是安远县“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也是整村推进示范村。该村位于该县车头镇西北部,距县城14.5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898户,人口3882人;耕地面积2427亩,人均0.62亩;开发果园面积465.8亩,户均5亩以上。
  为提升该村经济发展后劲,改变过去结构单一的农业现状,该村两委经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及建议,并在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下,认真制定了龙头村“十一五”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几年来,在该县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共投入扶持资金177.0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1.84万元),着重加强和完善全村交通设施、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及其他社会事业建设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初的1210元提高到现在的2862元(其中果业收入占70%以上),贫困人口从2006年初的774人下降到现在的259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年来,该村根据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要求,在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支持下,以建设整村推进示范村为契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在全村深入开展,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尤为突出。主要做法是:
  
  一、找准特色,合力兴业,做到“四个结合”
  
  —是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龙头村在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在总结经验教训和认真研究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该村顺应市场需求,最终找准了发展“山、地、河”的产业路子,即山腰上种果4658亩,田里发展大棚西瓜1000亩、蔬菜1000亩、甜玉米600亩、养殖生猪10000头及河边种植丛生竹200亩。二是与镇里开展的“四个一百”工程活动相结合。在确定全村发展路子后,村两委结合“四个一百”工程活动,在村组干部、党员以及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农户中有重点地培植了十几户示范户,带头发展产业,并通过“先种先富”引领一户又一户村民相继发展产业。三是与“一大四小”扶贫绿化工程相结合。着重封山育林,造林绿化1200亩,河边发展丛生竹200亩,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五新一好”整体推进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了所有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三清三改”到位率达到90%。此外,还实施改栏、节能工程,全面实施人畜分离,安装太阳能48户,使用沼气218户,以果技协会为载体培训农民8600人次。
  
  二、立足本地,面向市场,构建“三个平台”
  
  一是构建引进外来平台。先后引进浙江温州李先锋、香港董品容发展大棚西瓜和供港蔬菜,以构建外来技术、品种和市场与本地资源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二是构建新技术应用推广平台。村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户与外来企业交流,协会组织技术讲座,培训传授实用知识,还积极组织本地瓜农与浙江技术员进行擂台比赛和技术探讨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三是构建市场平台。没有市场,产品再好“婆”家也难找。他们把市场当成生命线,牢牢抓住不放,并结合镇里开展的“六个一”活动,派出村干部外出招商。现在与香港丰农蔬菜生产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亩,与广州发达养殖公司达成10000头养猪厂生产协议,届时可实现该村富余劳力当地就业200余人。
  
  三、内抓生产,外搞流通,练就“一身舞功”
  
  一是鼓励能人办公司。由村支部书记刘修鹏牵头组建了经济合作组织——独立岽果业合作社,参社农户215户,合作社为参社贫困农户入股联系了贴息贷款。合作社投资670多万元,创建独立岽果品加工厂,为该村果品销售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解决了果农的销售渠道,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万多元。同时,村委会组织全村能人走南闯北跑市场、找销路,为村民的农业生产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发动全民同参与,形成“户自成块创特色,连块成片树品牌”的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现在,该村不仅是我县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的示范村,还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等殊荣。
  
  [作者简介]
  唐石发,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副镇长;刘骏洪,江西省安远县扶贫和移民办干部。
  
  责任编辑:李志敏
其他文献
[提要] 本文主要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最大区别,辩证地探讨翻译策略的对立统一关系及译者对其应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 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全红(1971—),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教授;余丽雯(1978—),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1
期刊
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遂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尤其是移民扶贫工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的充分肯定,成为扶贫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遂川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郭小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扶贫个人”,是江西省唯一荣获该殊荣的县级扶贫移民办主任。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郭小华是何方神圣?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遂川,投向郭小华。201
期刊
[提要] 本文对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将两者进行对接,以促进江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江西;经济发展方式;中等职业教育;县域经济;对接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皮桂梅、谢元海。课题组成员:黄娇、黄婷、赖萌超、宋振宇等。执笔:谢元海。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的江西中等职业
期刊
江西省金溪县虽不是国家级重点困县,但有7个乡镇是省级重点贫困乡镇,其中14个村委会还是“十一五”期间重点村。作为非重点县的重点村,中央及省级扶贫资金相对较少,加之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任务繁重,在几乎没有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产业,这是摆在各级扶贫部门和重点村面前的一道难题。几年来,金溪不少重点村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得到了上级扶贫部门的充分肯定。他们是怎么开始、又是如
期刊
自1994年以来,通过十几年普惠制的扶贫,我县各扶贫重点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递减,由实施“八七”扶贫以来的5.4万人减少到了2009年底的7314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剩余的7314名贫困户,零星分布在全县各行政村,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山区,且都是属于“财穷、智穷、技穷”的“三穷”贫困户。没钱、没文化
期刊
何市镇下田浦村四周群山环绕,一条环村公路将33个村民小组串联成一圈,村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试看今日新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富民,农村面貌改观,生活水平提高;目睹此情此景,你会感叹国家扶贫政策的春风吹醒了这个村庄,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孕育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下田浦村位于何市镇西北部,全村版土面积23.47平方公里,有33个村民小组,818户,3812人,全村耕地面积2826亩
期刊
“我深深地记得第一次上多媒体课时的情景,老师利用电脑和大屏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世界。那时的我,觉得电脑是那样的神奇!后来,每当我们在校园里听到老师讲利用电脑上网可以解决难题时;每当我们在电视里看到大城市的孩子自由徜徉于网络的海洋时,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羡慕,充满了希望。徜徉于网络的海洋也变成了我们的心愿。今天,我们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此时此刻,我们心里非常激动,更充满了感激。你们捐赠的不仅
期刊
在于都,提到县里的养猪状元,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于都县富英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小英。  王小英同志吃苦耐劳,勤于学习,善于捕捉信息,充分利用党的好政策和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以科技致富,从一个普通妇女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累计上交税费达200多万元的科技致富和扶贫济困的领头人。她是赣州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妇代会第九、十届代表;县第八、九、十
期刊
移民扶贫搬迁是省、市、县的一项民生工程,我县自2008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共已迁出深山移民741户,3221人。为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改善移民生活状态,我们与基层乡镇、移民户进行了面对面和富有成效的交流、座谈。经过研究考察,我们对进一步做好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移民扶贫搬迁是一项民生工程、创业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    2
期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它能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和农产品卖难等系列深层次矛盾。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将是大势所趋,也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和传统产业区域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如何引导和推动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呢?笔者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调查点——兴国县回龙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