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的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对接研究课题组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本文对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将两者进行对接,以促进江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江西;经济发展方式;中等职业教育;县域经济;对接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皮桂梅、谢元海。课题组成员:黄娇、黄婷、赖萌超、宋振宇等。执笔:谢元海。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的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①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接。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结点,体现了区域经济活力和创造性。2010年5月20日,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召开。苏荣书记指出,县域经济活则全省活,县域经济强则全省强。要加快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步伐,必须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以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接,既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又直接影响到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关系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中等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展开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经济,实施工业兴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大力加强工业园建设,特别是规范和集约发展布局在县城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平台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极,极大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没有数量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型、高技能型人才支持是很难发展县域经济的。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教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江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发展县域经济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由发展传统农业向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变。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懂科学、有技术的新型农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引导地方发展特色经济
  江西县域经济增长,主导(特色)产业是首要因素,构成产业经济增长极,形成以区域为主,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对外辐射经济。因此,有了“一地一品”的特色产业,地区就掌握了驾驭市场的主动权,地方经济就有了竞争力,在地方市场、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那么怎样培育特色产业呢?中等职业教育在县域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职业学校可以发挥其作为学府的科研和知识优势,担任地方发展的智囊团,为地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出谋划策,承担引导和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鸦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大量实用高技能人才,可以使地方现有的经济特色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其特色更加彰显,更具竞争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强有力推动县域劳动力转移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江西每年有近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些人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素质偏低,多数打工者都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不能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要求。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县级工业园区就业,但是他们都缺乏相关的技能,急需培训。另一方面,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大量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江西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相应技能的工人。中等职业院校正好可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基地。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中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
  二、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尽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是一条短腿,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前,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一)传统观念落后,职教资源分散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字类职业学校潜力没有充分挖掘。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大农业”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实现江西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直接有效为农业服务的是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过于注重学术教育,使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而把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视为“末流教育”。很多家长不愿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总是想培养子女上大学走出农村,脱离农业,不能上大学的也培养他们一技之长,进城务工就业。相对来讲,愿意在农村就业的人员数量很少。而为了获得生源,对口升学则成为一些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目标,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严重背离。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县级职教资源开始分散,有些职业学校改为普通中学,有些职业学校则办起了了高中班等等,甚至还有些职业学校被合并到了普通中学里。
  (二)缺乏制度保障,管理分散
  江西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万人学生数)还是办学质量都已走在全国前列,但江西职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目前只有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相关立法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之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没有共享,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办学一哄而上,盲目从众,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或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或供大于求,造成人才的浪费。此外,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缺乏相应的保障,这都严重阻碍了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与产业对接不紧密
  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主体产业脱节,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地区间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所开专业多为成本小、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与县域经济主体产业对接不紧密,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关联,更谈不上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务。社会经济效益无法实现,致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低下。如鄱阳县职业中学是在原县卫生学校改组而成,专业设置主要是以医学护理为主,与当地水产加工和物流等优势产业相关的专业还未广泛设置。
  (四)经费难筹,教师难聘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而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仍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简单补充,将主要经费投入到普通教育的发展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200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为83557468元,生均经费支出为6252.50元,而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431217元,仅占全国的1.7%;生均经费支出4510.03元,比全国生均经费少1741.97元。
  同时师资缺乏则是县域中等职教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且与所授课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形成,兼职教师数量较少,管理很不规范;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提高实际能力。
  三、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对接的建议与对策
  江西省80个县(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93.2%,人口占全省的81.0%,2010年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3%,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应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熏逐步建立适应江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对接,鉴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面临的主要困境,我们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所裨益。
  (一)增强对接意识,健全对接机制
  县政府在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要有战略[光,要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有意识地把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规划与统筹,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服务的职能;而中等职业学校则要加强职业教育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认识,把握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呼应、主动融入、有效对接新兴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技术型人才短缺问题。建立和完善县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使县政府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县政府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利用行政手段统筹各部门资源,利用教育部门的优势,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招生、就业、办学三个环节统筹协调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建设的对接。
  (二)整合县域职教资源,打造县域职教的“联合舰队”
  一方面是在县域范围内:应该在县级政府的统筹下,将原属于各部门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职工中专、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在一起,突破原有办学体制的束缚,实现县级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综合性的职教中心在县级政府的统筹下,充分协调教育、劳动和县级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等各部门联合办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承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业设置、招生、培训等。另一方面是在区域范围内:走县级职教区域集团化道路。江西省毗邻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位于赣东北和赣中、赣南的广大县级工业园正是利用紧邻这些地区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以工业园为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县域经济。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应该走区域集团化道路,各县市职教中心应该加强合作,推动集约式办学,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师资人员、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和公共设施等共享,同时可以避免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危害。从而树立“大职教”观念,走集团化、地方化之路,打造县级职业教育“联合舰队”。
  (三)紧密对接产业结构,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县域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部门,其任务就是要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县级职业教育应该立足本县本地实际,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设置专业,培养特色人才,根据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培养急需人才。同时全面强化与县级工业园区的对接,让职业教育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随着大量企业的到来,很多务工人员将不再奔赴他乡,让其掌握技能在家门口就业,让返乡农民掌握技能在家乡发展,是今后县级职教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县级职教中心应该积极的与企业开展合作,构建中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一定要为当地主导产业服务,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本地企业的信赖。构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对接”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人才市场需求对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合作,同时也实现了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的全方位对接。
  (四)对接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我省是农业大省,面临着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重任,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制定农民培训制度,设立专门的农民技能培训机构,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其次,实行中等教育免费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部各省可以先行探索,尽早全面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同时中部各省经济较为落后,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还需依靠企业等社会力量来积极参与办学,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特别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当前许多地方的校企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政府应该尽快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职教。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
  3.htm.
  [参考文献]
  [1]张翌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江西为例[M].北京:开明出版社.
  [2]陶济东.中部六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3]谢永飞,付凤莲.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2010-9-06]http://www.gov.cn/zwgk/2010-09/06/content_1696516.htm.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EB/OL].[2010-7-29].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我市“十一五”期间把社会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贫困村建设,改变贫困村面貌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要求,认真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在社会扶贫工作中创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年来,我市共筹集社会扶贫和公益项目建设资金近5亿元,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直接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就达1.5亿余元,为我市的扶贫开发作出
期刊
2011年,江西改善民生的步伐走得坚实有力,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诸多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江西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每年解决一批带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改善民生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记者的专访。  始终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记者:记得您曾经说过,改善民生是最大的
期刊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希望产业,生态旅游业更是欠发达地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名省。党代会给上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上犹作为四省边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应该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这笔宝贵的财富,打造四省通衢的区域中心休闲养生后花園。  一、发展生态旅游,上犹有天然的禀赋  (一
期刊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地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具有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赣南人民曾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地理的各方面的原因,贫困落后一直成为赣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羁绊。对赣州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革命老区而言,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加大
期刊
青山相拥,碧水横卧,垂柳依依;可以在广场里唠嗑,可以在双杠上翻飞,可以在路灯下漫步;蜜桔行行翠,鱼儿悠悠游……眼下,只要你来到南城县徐家乡湖东村殿下移民示范点,映入眼帘的就必定是这样一幅怡人的生活画卷。“我们过得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村民们嘴里常念叨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如今生活的幸福、惬意与甜蜜。  南城县徐家乡湖东村殿下自然村是洪门水库移民安置村,辖2个村小组,位于206国道旁,现有农户78户3
期刊
[提要] 民事诉讼中,原告的起诉引发程序的启动,答辩期间被告可提出管辖权异议,由法院作出裁定?熏对裁定不服被告可提起上诉。被告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提起上诉后,原告向一审法院申请撤诉,此时,一审法院能否作出准许原告撤诉的裁定?这涉及到法院的审判权、原告的撤诉权以及诉讼效率等问题。法律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存在肯定和待定两种不同观点。而两种观点都各有不足,可折衷思考这一问题,由二审法院作出裁定。  [
期刊
[提要] 以人为本,人性化就是指在图书馆工作中把人放在主体地位,适应和满足人性需求,符合人的属性,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感情和文化因素。在当今数字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扩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而且要加强服务的深度。只有不断的深化高校图书馆工作,转变图书馆人的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才能最终体现出“读者是上帝”。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性化  [作者简介]张国荣
期刊
[提 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欠发达地区纷纷遭遇“用工荒”的困扰。本文以江西省修水县为例进行剖析探讨,提出解决欠发达地区“用工荒”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熏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用工对接服务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用工荒;成因;对策  [作
期刊
[提要] 本文主要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最大区别,辩证地探讨翻译策略的对立统一关系及译者对其应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 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全红(1971—),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教授;余丽雯(1978—),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1
期刊
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遂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尤其是移民扶贫工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的充分肯定,成为扶贫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遂川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郭小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扶贫个人”,是江西省唯一荣获该殊荣的县级扶贫移民办主任。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郭小华是何方神圣?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遂川,投向郭小华。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