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工笔画的概念,并概述此次工笔画展览的艺术家类别和作品类别;其次分别分析展览中作品题材、画面内容及呈现形式、作品内在精神;最后总结出当代工笔画是题材多样的、具备当代视觉审美需求的、不断探索向前进的绘画。
【关键词】:工笔画 内在精神 当代面貌
一、“工笔画”的概念
传统观念中,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微的笔法描绘事物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而宋代院体画和明仇英的人物画等工整细致的绘画被固化为工笔画的代表。工笔画在魏晋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工笔画”作为概念是远远晚于其产生和成熟的时间。“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概念是在清代才真正地被提出。清乾隆时,绘画史论家邵梅臣在《为李闰甫画寿岳图跋》中写道:“渲染始王维,右丞以前皆钩斫法也。工笔用钩斫颇难藏拙,老眼更非所宜。余四十岁辄以为苦事,今又二十年,偶作数笔,必闭目良久,否则头胀目昏,频唤奈何而已,了无笔墨兴趣也。闰甫与余同岁,交亦最久。乙未八月六十生日,必欲以余工笔画为寿,不忍拂其意,勉强作此,历二十一日始成。”邵梅臣在跋语中所表露出的那份无奈与勉强多多少少折射出当时工笔画的边缘处境和式微状况。民国时期,金北楼在西方绘画冲击下对自己历史重新认知,又调用了“工笔画”这一概念来维护中国画的地位。因此“工笔画”是一种概念性的、可变的、模糊的、边界可拓展的绘画。此次画展中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山石器物等传统门类,以及现代都市场景、人文风情等新题材,作品形式有架上和装置这些不同的形式。这说明工笔画发展到当下,本身的绘画界限已经有所拓展,绘画的内容、内在精神也更加丰富了。
二、“工·在当代”作品分析
1、题材创新,风格多样
传统的工笔画主要有三种题材,工笔人物、工笔山水、工笔花鸟。
此次展覽,以这三种题材为准则将作品进行分类,每类题材中的作品风格多样。人物题材的作品有如:安佳的《关门节组画》系列,以重彩的形式表现出傣族妇女虔诚的过节态度;有如:李传真的《工棚》,以纸本水墨赋淡彩真实的表现出当下农民工的艰苦生活;有如:徐华翎的《香》系列组画等,以清新明快的淡彩和极具趣味的笔画勾勒出少女的私密生活;还有用浓重的彩墨在纸本上渲染出庄严神秘的人物,如贾宝峰的《盛装系列》组画等等。山水和花鸟题材的作品中,有如江宏伟的《春光》、《夏荫》、《秋色》,牟丕芳《大壑晨辉》等传统的工笔画,以写生自然景物表现;涂少辉的《似是而非》系列组画在藏蓝色的背景中,表现若隐若现的鱼,画面简洁,观念极强;谭志勇的《山有灵》以青绿色为主烘托作品氛围;还有表现当下社会情境的,简洁明了,刻画精致,如秦艾的《如此近如此远》等。
此外,本次展览的策展委员依据参展作品提出了几类新作品题材,当代场景类,风情·渲染类,经典移拓类等。由此可见,工笔画的绘画题材、内容都更加丰富了。
2、作品内容及呈现形式
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两个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一般称为“题材”;一是主观因素,通常称为“主题”。这两个因素是相互渗透、紧密相连的,包含在作品的形式和形象之中。欣赏美术作品,就是由对作品题材的把握再到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最终上升到对作品内在意蕴的理解。
本次展览作品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表现都市情怀的作品,有表现都市人生活写照,如桑建国《夫子庙》、陈怡、武欣《零点》、焦洋《GIRLS》组画等;有表现城市建设的作品,如焦洋《草原港城》、孙跃宏《建设者的赞歌》等;还有描绘农民工生活的作品,如李传真《民工图》、《工棚》等。2、表现自我和观念的作品,包括韦红燕《美丽纠结》、《祈明》等作品、杨斌《后青春的诗系列》等。3、表现生活情节的作品,包括陈子《花季》系列、徐华翎《香》系列、张见《蓝色假期》系列)等。4、写生自然,借物抒情的作品,如姚媛《追忆流逝》、江宏伟《春光》、《夏荫》、《秋色》、《冬意》等。5、表现虚幻场景的作品,如秦艾《如此近如此远》、《三阳开泰》、曾建勇《达尔文的证据》、《规训者·出场》等。总的来说,作品还是围绕当下现实生活展开的。画家们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了多元的艺术和文化资源,因此作品风格多样,有精致刻画的,也有模糊边界、虚幻处理的,更多作品是融合多种风格呈现出异于传统工笔画的面貌,说明当下工笔画的面貌正转向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方向。
本次展览中还有以装置形式呈现的作品,如姜吉安《丝绢&剩余价值》就是用绢的再加工来表现现成品于绘画关系的装置作品。新呈现形式的出现,说明工笔画正进行变革。
3、作品的内在精神分析
中国画很早就摆脱了对客观物象的描摹,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画家体悟自然后结合内在精神表现的艺术形象,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此意。中国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传统农耕文化中产生的绘画已经失去它所植根的土壤,在中外文化交融的社会中,工笔画必然受到文化交融的冲击,渐渐将外来思想(西方哲学、科学)融入自身,也融入了西方的科学审美(素描、色彩知识),并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从而有了全新的面貌。所以当代的工笔画不是简单的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表达当代的观念及话语,而是在结合中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的基础上,基于新的思想方法重新架构的新的绘画面貌。
三、总结
通过对“工·在当代”中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如今工笔画的面貌。就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大都具有都市情怀和优雅的时尚趣味,既优雅又非传统,即时尚又具有文人格调。因而他们的作品明确展现了当代艺术语境,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更注重对现实进行写照,对自我感受做出主观表达,这正是传统工笔画在当代的表达方式,是具有当代人文内涵和现实趣味的新的绘画表现。当代工笔画作为当代文化和审美的直接产物,除了能够真实表达人们的感受,它的内在精神、作品形态以及创作方式也正在阐释当下这个“精致时代”的唯美与危机。
【关键词】:工笔画 内在精神 当代面貌
一、“工笔画”的概念
传统观念中,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微的笔法描绘事物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而宋代院体画和明仇英的人物画等工整细致的绘画被固化为工笔画的代表。工笔画在魏晋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工笔画”作为概念是远远晚于其产生和成熟的时间。“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概念是在清代才真正地被提出。清乾隆时,绘画史论家邵梅臣在《为李闰甫画寿岳图跋》中写道:“渲染始王维,右丞以前皆钩斫法也。工笔用钩斫颇难藏拙,老眼更非所宜。余四十岁辄以为苦事,今又二十年,偶作数笔,必闭目良久,否则头胀目昏,频唤奈何而已,了无笔墨兴趣也。闰甫与余同岁,交亦最久。乙未八月六十生日,必欲以余工笔画为寿,不忍拂其意,勉强作此,历二十一日始成。”邵梅臣在跋语中所表露出的那份无奈与勉强多多少少折射出当时工笔画的边缘处境和式微状况。民国时期,金北楼在西方绘画冲击下对自己历史重新认知,又调用了“工笔画”这一概念来维护中国画的地位。因此“工笔画”是一种概念性的、可变的、模糊的、边界可拓展的绘画。此次画展中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山石器物等传统门类,以及现代都市场景、人文风情等新题材,作品形式有架上和装置这些不同的形式。这说明工笔画发展到当下,本身的绘画界限已经有所拓展,绘画的内容、内在精神也更加丰富了。
二、“工·在当代”作品分析
1、题材创新,风格多样
传统的工笔画主要有三种题材,工笔人物、工笔山水、工笔花鸟。
此次展覽,以这三种题材为准则将作品进行分类,每类题材中的作品风格多样。人物题材的作品有如:安佳的《关门节组画》系列,以重彩的形式表现出傣族妇女虔诚的过节态度;有如:李传真的《工棚》,以纸本水墨赋淡彩真实的表现出当下农民工的艰苦生活;有如:徐华翎的《香》系列组画等,以清新明快的淡彩和极具趣味的笔画勾勒出少女的私密生活;还有用浓重的彩墨在纸本上渲染出庄严神秘的人物,如贾宝峰的《盛装系列》组画等等。山水和花鸟题材的作品中,有如江宏伟的《春光》、《夏荫》、《秋色》,牟丕芳《大壑晨辉》等传统的工笔画,以写生自然景物表现;涂少辉的《似是而非》系列组画在藏蓝色的背景中,表现若隐若现的鱼,画面简洁,观念极强;谭志勇的《山有灵》以青绿色为主烘托作品氛围;还有表现当下社会情境的,简洁明了,刻画精致,如秦艾的《如此近如此远》等。
此外,本次展览的策展委员依据参展作品提出了几类新作品题材,当代场景类,风情·渲染类,经典移拓类等。由此可见,工笔画的绘画题材、内容都更加丰富了。
2、作品内容及呈现形式
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两个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一般称为“题材”;一是主观因素,通常称为“主题”。这两个因素是相互渗透、紧密相连的,包含在作品的形式和形象之中。欣赏美术作品,就是由对作品题材的把握再到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最终上升到对作品内在意蕴的理解。
本次展览作品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表现都市情怀的作品,有表现都市人生活写照,如桑建国《夫子庙》、陈怡、武欣《零点》、焦洋《GIRLS》组画等;有表现城市建设的作品,如焦洋《草原港城》、孙跃宏《建设者的赞歌》等;还有描绘农民工生活的作品,如李传真《民工图》、《工棚》等。2、表现自我和观念的作品,包括韦红燕《美丽纠结》、《祈明》等作品、杨斌《后青春的诗系列》等。3、表现生活情节的作品,包括陈子《花季》系列、徐华翎《香》系列、张见《蓝色假期》系列)等。4、写生自然,借物抒情的作品,如姚媛《追忆流逝》、江宏伟《春光》、《夏荫》、《秋色》、《冬意》等。5、表现虚幻场景的作品,如秦艾《如此近如此远》、《三阳开泰》、曾建勇《达尔文的证据》、《规训者·出场》等。总的来说,作品还是围绕当下现实生活展开的。画家们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了多元的艺术和文化资源,因此作品风格多样,有精致刻画的,也有模糊边界、虚幻处理的,更多作品是融合多种风格呈现出异于传统工笔画的面貌,说明当下工笔画的面貌正转向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方向。
本次展览中还有以装置形式呈现的作品,如姜吉安《丝绢&剩余价值》就是用绢的再加工来表现现成品于绘画关系的装置作品。新呈现形式的出现,说明工笔画正进行变革。
3、作品的内在精神分析
中国画很早就摆脱了对客观物象的描摹,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画家体悟自然后结合内在精神表现的艺术形象,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此意。中国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传统农耕文化中产生的绘画已经失去它所植根的土壤,在中外文化交融的社会中,工笔画必然受到文化交融的冲击,渐渐将外来思想(西方哲学、科学)融入自身,也融入了西方的科学审美(素描、色彩知识),并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从而有了全新的面貌。所以当代的工笔画不是简单的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表达当代的观念及话语,而是在结合中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的基础上,基于新的思想方法重新架构的新的绘画面貌。
三、总结
通过对“工·在当代”中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如今工笔画的面貌。就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大都具有都市情怀和优雅的时尚趣味,既优雅又非传统,即时尚又具有文人格调。因而他们的作品明确展现了当代艺术语境,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更注重对现实进行写照,对自我感受做出主观表达,这正是传统工笔画在当代的表达方式,是具有当代人文内涵和现实趣味的新的绘画表现。当代工笔画作为当代文化和审美的直接产物,除了能够真实表达人们的感受,它的内在精神、作品形态以及创作方式也正在阐释当下这个“精致时代”的唯美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