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数据日益成為一种重要信息。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会收集、整理与分析各种数字信息己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己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数据时代。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稿)》将原来的“统计初步知识”拓展为“统计与概率”,成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重新归并后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刚巧今年笔者聆听11月市数学优质课,围绕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课例教学,执教老师们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培养孩子的“数据分析观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选择生动有效地学习素材,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注重选择贴近生活的有效素材,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地在统计素材选择上做足文章。这其中出现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而有意义的素材,但也出现一些“乱投医”现象。
  例如:在一位教师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出示下表,并让学生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创设了1班和2班在艺术节各项比赛的得分统计表
  项目 舞蹈 绘画 书法 摄影 剪刻 布贴
  1 6 10 8 2 3 5
  2 4 5 3 9 6 5
  表面上看,这个情境切合学生生活,而实际这题没有需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意义,因为艺术节各项目的得分是一种离散量,而非连续量,本题用复式条形图更合适。虽然有些离散量也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但至少这题笔者认为是选择不当的。
  所以像旅游人数的统计、商店货物的销售统计等。看似这些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联系,但其实并不紧密,有些更是人为编造的多(包括数据),基于现实的统计内容少。因此,素材选择不当,让学生难以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不利于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例如:几位教师选取的五下年级《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素材如下:
  教师1:利用今年热闹的低碳主题,创设去年和今年同期的日平均气温对比。
  教师2:利用今年的广州亚运会主题,引出历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的获金牌数对比。
  教师3:虚拟了土豆和黄瓜的入库统计对比。
  教师4:创设小宝宝体重和标准体重对比。
  教师5:利用年初的冬奥运主题,创设绍兴与温哥华的日平均气温对比。
  教师6:创设506班与507班班级博客每月发日志数对比。
  教师7:利用今年的世界合唱节,创设中国和奥地利历届派出合唱团的数量对比。
  这些例题中除了第3位老师是一个虚拟情境,其它素材均是让学生感兴趣生活素材。这样素材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亲历统计,逐渐体会到统计的价值,也渐渐建立起了数据分析观念。
  二、合理选择样本数据,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我们知道,统计教学离不开样本,样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错例1:有人在上统计教学时,因为数据太少,直接给每个数据的后面加了10.
  案例2:如陈舒舒老师执教《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出示温州广场路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小学生“心里话对谁说”的样本数据,来猜测实验小学四年级男女生“心里话对谁说”,再出示课前调查数据。这样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感悟到“样本”的大小对数据的影响,讨论“选用哪种方法调查比较合适”这一问题,使学生了解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对与错,只有好与不好,让“相对思想”融合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三、重视多角度获取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上海的曹培英老师曾形象地把完整的统计过程比喻为一条鱼,过去对“鱼头”(数据的采集)、“鱼尾”(图表的解读)重视不够,把主要精力放在“烧中段”(图表的制作)上,而现在主张“烧全鱼”。
  如何让学生读图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困惑的,以至出现了前面大家经典一问:从统计表(图)中你可以获得那些信息?这样的问题不是不可以问,关键是我们教师心中应该有引导学生读图表的价值目标。如陈舒舒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设计了让统计图说话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我认为学生的读图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引导。
  第一层次,读从统计图表中能直接看到的信息。如:单个数据的第17天是1片,统计图的名称,纵轴的单位等。
  第二层次,读经过简单分析后能得到的信息。包括数据间的比较(多少、倍数、百分比、插值等),如第18天的喂养量比第17天多0.5片,第21天是第18天的2倍等;还包括数据的整体变化(极端数值、平均数、变化情况等),如第20天最多,第22天最少,从第17天到第20天食量逐渐增大,而第20天以后,食量就逐渐减少了。   第三层次: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能否解决统计的问题?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如学生预测按照这趋势发展第21天的喂养量可能是0片,因为蚕宝宝一生有4眠,第17天到第22天刚好是一眠,所以它的食量是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少到0,开始休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解答了科学课中的问题。
  现在一方面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使图表制作更趋于“自动化”,另一方面生活中充斥各种统计图表,是名副其实的“读图时代”,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已降低了对图表制作的要求,只要求以填表、涂格子、画条形、描点、连线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数据的“量感”,感知数量的“变化”,更重视图表的解读。因此,吃好“鱼头”、“鱼尾”,适度兼顾“中段”,在统计学习领域显得更为适宜。
  四、自主、规范的学会画图方法,让数据更真实
  在“学为中心”的背景下,怎样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究,这是老师课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画复式统计图的这一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知识迁移”来完成。
  当学生在用自己的方法“把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会出现把相应的两根直条直接重叠的情况。从传统的眼光看,用重叠法合并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不利于读者对两个不同统计项目的观察和比较的。其实,如果教师对教材后续学习要求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晓这份材料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用“重叠法”合并直条就是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原型。学生的思考是有价值的,笔者认为在此处花费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辫是非常值得的。
  又如:折线统计图
  1.看图:今天我们来学
  2.学习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你听到或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态的折线统计图。
  师:看懂了吗?如果现在要你画一幅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板书:数据、点、线)
  3.画图:
  (1)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他的身高情况(出示统计表),并制成了一副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将他变为一幅折线统计图吗?
  (2)学生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完成统计图。
  (3)汇报:(从错例开始)
  师:画点时要注意什么?(横轴、纵轴)
  師:线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一种变化)
  其实,在放手让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我们也正是在培养学生对函数图形的初步感知。
  五、变换、多样的呈现统计图形,让数据更丰富,可以客观深度的分析问题
  1.纵轴——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这是云南的天气,你觉得哪幅是?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旅游局的局长你会选择哪幅图,给大家看;如果你是气象局的局长你会选择哪幅图给大家看?为什么?
  2.横轴——折线统计图
  下面是两个同学画的折线图统计图,哪里不同?你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横轴没有统一的标准。
  又如:展示放学了,三位学生回家的路程和时间统计图,请对三位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让学生爱上数据,养成用数据表达的习惯,加强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工作岗位上还是家庭生活之中,对于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是引导人们正确思考的有力武器,更是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重要的基础与要点。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仅有利于其数学成绩的提升,更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教师应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发,积极寻找适合的教
期刊
坚持就是力量  车秀君 (指导教师 张广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难题,可我们却总是像“变形虫”一样,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长期这样,又怎么能有所收获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今天看到一则哲理小故事,对我有很大的触动与启发。倾盆大雨过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角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因为雨后墙壁很潮湿,所以蜘蛛每爬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往上爬,一次次地往下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而由于管理对象是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这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中从教育层次、班级管理和与学生交流上掌握必要的艺术性管理方式,以取得良好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性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灵魂作用,在优秀而具有管理能力的班主任的管理下,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道德素养、学习水平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而在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高速发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讨论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新的时代下的局限性,破坏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因,新时代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内涵,最终力求为小学英语课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措施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处于首要位置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作为新媒体的一部分,开展网络视频互动教学的理论认识和研究应用实践,展现了网络视频互动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活动教学案例验证,说明网络视频互动教学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创造的新型教学方式,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多向、即时交流功能,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即时交流;资源共享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媒介演变谱系的不同时间节点,
期刊
摘要:“街角青少年”是社会变迁中产生的一个城市边缘群体,脱离主流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亚文化社会,对抗主流文化与主流社会。他们的生活方式,构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越轨”,即相对主流社会正常生活方式而言不正常的生活方式。“街角青少年”的这种偏差越轨行为在生态系统理论中都存在着逻辑归因,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群体自我认同存在矛盾和焦虑,家庭、同辈、学校及由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亚文化等因素都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现在是知识型社会,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描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改善传统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伴随着内容的不断加深以及难度的逐渐提升,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因基础较差以及差异性因素,而致使的数学成绩差距逐渐拉大,进而产生的学困生问题。鉴于数学学习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以及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困生问题,既要加强高度重视,又要采取有效策略,助力学困生实现转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毫无疑问,学困生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客
期刊
摘要:毕业季来临时,怎么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大学生成功就业,现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局势,大学生要进一步解放思维,科学合理地了解创业与就业的内在和特征,脚踏实地地知道创业与就业的联系和差异,与时俱进地厘清创业与就业的联系,实在加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创业;择业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由于国家对就业体制的改革,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每年
期刊
摘要: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重拾自信心,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本文通过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教学法的方式,从学生身心特点角度着手分析,开展论述和简介。  关键词:中专体育;激励教学;方案  前言:中职体育在中职教育中往往得不到重视,从学生角度来看,体育课就是一个放松身心不在被课堂教室所束缚的一门课程,从教师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