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村:像凤凰一样美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12214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苍郁森莽的贵州高原大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这就是中国惟一的水族聚集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水族群众超过20万人,是水族文化的发源地,水族的历史在这里得到了悠久的印记。
  


  
  水族人的精神家园
  
  从贵阳驱车沿着高速公路大约4个小时就到达三都县城。九阡水寨位于浅浅的山腰里,村寨后面是绿树覆盖的山梁,村前是满目金黄稻谷的梯田,更远处的梯田层层蜿蜒在深深的山谷里。整个村寨依山势而建,寨前傍水,周围竹树环绕,房屋纵横交错。全寨清一色干栏式木楼,盖小青瓦,见不到任何水泥瓷砖玻璃等材料。各户的房屋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互不遮挡阳光与视线,整个村寨形似松散而又气韵相连,古朴而又生动。阳光和煦、云白田蓝,整个村寨与山体相融,青黛与金黄相嵌,如诗如画,不由人不赞叹:此处真是人间奇妙佳境!放眼四周,两岸青山虽不威,却绵延奔腾,山林郁郁葱葱,轻雾缠绕,点缀其间的水家吊脚楼,炊烟袅袅,这才是美丽、真正的精神家园。
  水族村寨一般是聚族而且是同血缘而居,数姓杂居极少。水族人修建房屋,讲究选择吉日和坐向,按生肖五行各取所需。因此村寨建筑都不规整,通路迂回曲折,不成街道,有的村寨至今仍保留有两百年以上的古楼。
  
  珍贵的古建筑遗产——“干栏”
  
  我们走进一户吴姓人家的屋子,热情的女主人急忙放下手中活计,快步出来热情招呼。她取出家里珍藏的水书让我们拍照,我们都是生平第一次目睹水书,无不感叹水族先民创造的保留着水族文字原生态的伟大。
  古朴、稚趣、浑厚的水书是水族的一种古老文字,水书的历史非常悠久,尽管是原始文字,但作为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对于研究水语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气象、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均具有重大价值,堪称一种独特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让我们觉得最伟大的,却还是水族的“干栏”式建筑——这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整个九阡水寨中,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水族人民的住房建筑属于越人的“干栏”式建筑。“干”为水语楼的谐音,“栏”为家的谐音,合称即为楼房之意。早期的“干栏”,则是“依树为巢而居。”此后,即是“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宋代的记述,就出现了酋长的“楼屋战棚”,并有竹栅护卫。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人楼居,梯而上”,“上以自处,下居鸡豚”。后期则把底层围装,除喂牲口之外还置放用具。这种建筑是为适应潮湿多雨和虫蛇危害较大的环境而建造的。每栋一般为三五间,二三层。整栋房屋建筑时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
  环顾四周,吴姓人家的房屋有着水族传统的干栏建筑风格。结构仍是三层,楼板以下为“地层”,顶棚以上为楼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地层为牲畜圈及杂物间,楼层主要是贮藏层,因为吴姓人家人口比较多,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她的未婚儿子的卧室。中间层是住宅的主要空间,有三开间。明间为堂屋,是全家的主要共享空间,家庭中的主要活动均在此间进行;其余次间为家长及长子等主要人员的卧室,并在次间中的一间设置火堂。在空间的划分上,虽然十分自由,但也有一定的格局,各种空间功能的布置,都是以堂屋为中心和周围辐射的布局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基本上是一种圆形空间的模式,堂屋是圆心,是全家的主要空间,这样的布局显然很有凝聚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反映在建筑上就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水族民居具有简洁明快、自由豪放的风格。单体建筑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院落组合,这就使建筑空间得到极大限度的开放。这种开放建筑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的处理,增加了在处理建筑空间上的弹性。在水族民居中,一般都是四排三间或三间搭两厦的构成为基础,通过开间的增减和剖面富于弹性的变化来形成的。它的营建过程,完全采用动态规划。在营建时,根据房主人的经济条件,首先满足当前最起码的居住需要,同时预见到今后的发展以后根据需要逐年完善整体结构。这些建筑外观上的新旧程度,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这样的建筑在空间功能的处理上,完全得到自由;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完全得到了统一和谐。比城市中的单元住宅(将固定模式的使用空间强加于居住者),既舒适又实用,充分体现了水族民居的优越性。
  
  水族的另类住房——“吊脚楼”
  
  除了干栏式木楼,我们还发现了水族的另类建筑——“吊脚楼”,这是水族的另一种住房,也叫“半边楼”。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屋基分前后两级,前低后高,相差约五六尺。前半部的柱子伸向斜坡的下部着地,所以要长一些,有一段柱子露在外边。建在下一级地基上的房屋是楼房,高处山坡的后一级是平房。前部分的楼房与后边的平房齐平,楼下存放农具,柴草,圈养牲畜,楼上和后半部分的平房住人。这种房屋,因前部的坎高,一般多从后门或侧门出入,也有在前面大门外砌石阶上下的。这种房屋,融“干栏”式建筑和平房于一体,别具一种风格。从远处看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水族人民把自己生活的山山岭岭打扮得像凤凰一样,波光粼粼的梯田,花果累累的园林,层层叠叠的干栏木楼,地绿砌翠的树木,欢快流淌的泉溪,就像凤凰光彩美丽的羽毛。山乡美景,田园风光,泥土气息,自然的美、淳朴的情,与城市的繁华共同交响,演奏出伟大祖国的时代乐章。
其他文献
不说唯一  你是世界高地上的奇迹  吐谷浑的后裔  演绎出拉仁保和吉门索的神奇  不说最美  你是西部天空下的彩蝶  赤列山的雪水  浸润开花儿与少年的心扉  一口古井酿琼浆  十二盘坡引凤凰  土乡彩虹之乡  青稞酒美誉四方  土乡刺绣之乡  轮子秋飞舞吉祥  土乡土族之乡  阿姑温柔善良  阿吾热情大方  明媚的阳光  照在沙塘河上  安召索罗罗  圆了六百年七彩梦想  ——《彩虹之乡》  今
期刊
我们的车到了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了近40公里,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我们去了北岭乡。那里满眼是饥渴焦黄的山梁,土质平房稀稀落落地散落在大地上。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整个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
期刊
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人们的淡漠中远去。  如果我们驱车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过了中南海新华门,橙红的夕阳照临,远远地,正前方街心出现了绿岛和碧树环抱着笔直耸立着的双塔。汽车从塔下划一个弧线绕过,这时传来风铃清脆的声响,那是一幅怎样怡人的景象,心身与视觉的疲劳,会顿时消除。  毫无疑问,这绿岛与双塔和天安门、金水桥一起,将成为长安街上经典的风景。  长安街上有过双塔?  是的。西长安街路南侧曾有大庆寿寺,
期刊
对扎根在草原,奔腾在马背,歌唱在草原,舞动在蓝天下的游牧爱族——裕固族而言,转场,是他们的生活轨迹,迁徙是他们的生命轮回。  从降生那天起,他们就注定了永远的迁徙,随着四季的轮换,沿着那条恒久不变的、走过无数次的转场牧道,年复一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孩提一直走到暮年。一生一世,恪守着与大自然的约定,恪守着与草原的约定。  无论要走上多远,无论过程多么艰辛,他们都坚定不移地朝水草丰美的牧场迁徙,
期刊
地险天成第一关,  巍然积石出群山;  登临慨想神入泽,  不尽东流日夜潺。  这是古代诗人赞叹积石山的优美诗篇。积石山位于西北甘南高原,这里水草肥美,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数百年来,保安族子子孙孙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本民族的历史,创造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    一进入“保安三庄”之一的大河家镇,我们就找了一个老向导——保安族同胞马荣,他今年61岁,退休前是一名历史教师,
期刊
沿着丝绸之路,不停的跋山涉水,我们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它与俄罗斯山水相连,是我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  布尔津县风景独特,境内拥有久负盛名的高山湖泊、雄伟壮丽的冰川河流,气象万千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草原秀色,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原,巧夺天工的雅丹地貌,绝无仅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悠久淳朴的人文古迹。而有着“亚洲唯一瑞士风光”之称的喀纳斯自然生态景观区也在该县境内。除了美丽的自然风
期刊
席慕容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轻而易举的勾起了我们对蒙古族的好奇心,我们沿着既定路线,一路前行,来到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来到了肃北草原,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父亲的草原”。  千里肃北草原,绿草茵茵,羔羊撒欢,牧民正忙着抓绒剪毛。在上盐池湾,下石包城的路上还看到成群的黄羊在河边吃水,凶悍的野驴在草原上奔跑,真使人大开眼界。  徜徉在那芳草萋萋,绿海连天的宽阔胸怀里,语言是那样的苍白,感情却又
期刊
一所百年历史的大宅子    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澄海的隆都镇前美村,是著名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建造的许多宅第的总称。这是一所真正的,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房子。宅子到底有多大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是每天日出时开窗,开到正午时全宅内窗户才能开完而最先打开的窗又要开始关了,一直关到日落,所有的窗户方才能全部关上。    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被誉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
期刊
近有温州之行,得识永嘉山水。一条楠溪江,名列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疏朗寥廓胜。无多装点,野趣天然,荆钗布裙,不掩国色。爰作四记,并足迹心迹均志之,以飨后之问津者。    岩·云·瀑    永嘉县龙湾区一个青年朋友远道来索题,我写了这样几句话:“昔爱‘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句,今值秋晚,稻熟菜嫩,黄绿绣错,而岸上白云则无日无之。因得诗云:谢公踪迹应犹在,来向楠溪江上
期刊
黄宾虹的生卒年在1865至1955间,平生经历了晚清、民国直至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即整个“近现代”的过程。所以,画史论者常称之为“中国近代画史的里程碑”。“里程碑”的意义当是他改变了中国画的情感方式与表现方式,使之进入到了近现代的语境之中。然而不同于古代史的是,近代史改变了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体制,所以,黄宾虹能标新画史在近现代的进程,首先是他完成了自身身份即立场的蜕变,由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黄宾虹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