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文提示的妙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之前都编有“预习提示”,“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文字虽然简约,但是概括性强,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介绍内容,分析评价,或归纳特点,勾玄提要,具有明确的阅读指向。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这些“提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有这样的描述: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而运用好“课文提示”无疑对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略谈几点课文提示的作用。
  一.导读作用
  提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阅读指导。阅读指导一般要包含以下这些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言语诉思路和中心意思,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而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提示大多都有背景交代,写作特点归纳,内容简析,概括与分析等,这些提示文字生动,可读性强,给学生容易知晓的暗示,浅显明了的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和深层把握,通过阅读提示将学生引入课文领域。如八年级下册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提示是这样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段提示既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又引导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把握。
  二.拓展补充课文内容
  有些提示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提要,而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课文提示的这个作用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便于老师们对课文举一反三,延伸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如《雨说》的提示这样写到:“吟咏春雨,人们往往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在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而活泼的灵气……”《出师表》的提示谈到文章的情深意切时,引用了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些精美的语句是对课文内容的巧妙点化,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了课文内容的不足。
  三.启发思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大教育家孔子是很注重启发教育。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也应注重这一点。因此教材编著者在编写课文提示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许多课文的提示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因此编者精心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提示。甚至直接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如八年级下册的《我的第一本书》课文提示是这样写的:“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这段提示首先就启发了学生对自己读书生活的回忆和思考。这无疑更利于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有的提示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提炼,也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强调本课学习重点,指出学习的关键,使教与学目标集中明确,学生学有所向,教师教有侧重,克服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如八年级下册文言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的课文提示是这样的:“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这里说要学习如何抓住特点写山水,就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总之,课文提示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巧妙驾驭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举一反三,有效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但不能以提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以此为突破口,激活学生思维,使教材、教师、学生“三合一”发挥“提示”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张力,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曹地发,教师,现居江西于都。
其他文献
记叙文是文体分类中的一个大类,是与说明文、议论文相并列的一类文体的总称,它主要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现象。任何一篇记叙文,既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漫无目的地发挥,它是凝结着作者思考和智慧的结晶。很多学生写作记叙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胡乱拼凑、思维混乱,其实就是因为不会构思。要让学生把记叙文写好,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构思。记叙文的构思就像酿造美酒,把写作材料在头脑中发酵,经过分解、化合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纵观中国文学史,李白可称是最卓越不凡的天才诗人。“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提到这句评语,不能不提到说此话的杜甫,一位悲苦半生终不改报国之志的爱国诗人,一位热肠叹编民生疾苦,秃笔写尽沧桑历史的硬骨文人,一位凭藉“史诗”永垂丹青的不朽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可与李白相提并论的大家。  杜甫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念及苍生,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推广,古诗词教学从单一的纸质文本阅读走向了多元化的审美建构,教师不仅关注古诗词鉴赏的考点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美感,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大量的用以表情达意的图像让我们的教学进入到了一个“读图时代”,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中,图像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番教学的新天地。  一.读图有助于让学生更好领悟到诗歌的意象美  读图有利于让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中国诗歌贵在含蓄,婉约含蓄是中华名族文化的一大传统。中国人都讲情面,碍着面子,很多事都不好直接说出来。可以说敢于直面对着思慕的姑娘大声地说“我爱你”的大凡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说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引自诗经《蒹葭》)什么意思呢?你自己琢磨去吧。回家心切,不说想家“昔往我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自诗经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上课的时候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
《老王》一文的最后如此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惭愧的意思。  初读文章,总觉得作者对老王应该没有什么惭愧的地方,因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说明“我”与老王的距离很近,虽然是“说着闲话”,也可以看成是语言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无间,常坐老王的车是为了照顾老王的生意。老王给我们家送冰,“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临终前送的鸡
文汇读书周报报道,为推进全民阅读和文化惠民活动,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与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日前打破行业藩篱,以社会需求、市民满意为目标,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服务平台——书香上海“市民阅读联合体”。该项目启动后,凡持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读者证的市民可在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即上海书城、部分上海新华书店)、上海上图书店、上海季风书园内享受图书九折优惠(不包括进口图书)。上海市图书馆行业与
体验式教学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得到逐步推广。该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机会和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解决了我们以往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只注重课本,而脱离学生精神世界;只注重讲解、而忽略学习过程与学生理解的弊病。它真正能使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并把“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作为一项课程目标予以提出。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
古典诗歌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而鉴赏古典诗歌却是在文苑中的寻幽探奇,定然须凝神式的品鉴,绝非走马般的观赏。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说诗歌选材范围广,体裁种类多,时代跨度大;单说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手法的曲折多变和情感的因人而异,就已经让今人“望诗兴叹”了。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诗歌是“花非花,雾非雾”,猜不透先贤到底为哪般。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古今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能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抓住关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