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三案”式集体备课的研究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曾几何时,集体备课成为教学管理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目三案”式集体备课,提倡“粗案”基于原创,反对“拿来主义”;“通案”基于研讨,反对“一潭死水”;“个案”基于现状,反对“千篇一律”。如此,教师的课前预设得到了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集体备课 一目三案 粗案 通案 个案
  作为一个基层教研员,听课、研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笔者的本职工作。但有时笔者却很怕走进课堂,因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一个怪现象:许多教师不备课上课,或者说,他们也有教案,但这个教案是并不是自己写的,而是下载的或是抄来的。这样的教案,与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本班学生的实际相距较远,基本成了摆设。“集体研究,智慧分享”的集体备课也同样走入了“怪圈”,很多学校借集体备课之名,行减轻个人备课之实,造成了“一人备课,多人享用,更多人受害”的现象。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古人尚知“预则立,不预则废”,而今天,我们最基本的课前预设却不能做到,基于此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也就成了“海市蜃楼”。
  一、“一目三案”的实施
  针对以上现象,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目三案”式集体备课流程。
  “一目”指的是各备课组长制订集体备课计划,明确主备人及主备内容,形成集体备课任务目录。“三案”指的是“粗案”、“通案”和“个案”。
  所谓“粗案”,即是在集体备课前,组内所有成员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独立钻研,这种教材研读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以是重点段、重点句的研读,也可以是文本独特的表达形式的研读,或是对一道习题的探究,或是对名师案例的学习与思考。这种研读可以粗略一点,但要有一定的深度,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或独特经验。备课组成员将这种研读形成文字,即为“粗案”。
  所谓“通案”,是指集体备课时,主备人先以上课的方式解读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粗案”,结合现场上课的情况,进行评课、议课。主备人再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整合,形成“通案”。
  所谓“个案”,是指组内教师依据主备人的“通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的风格作切合性和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个案”。
  实施“一目三案”式集体备课,教师的课前预设得到了保证。在粗案中,强化了教师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在通案形成的过程中,关注了教师的学习和研讨。粗案、通案和个案的形成让教师的课前“预设”不再成为“虚设”。课前预设得到了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无疑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实施“一目三案”式集体备课,教师的教学功力得到夯实,集体备课的效率得到提高。粗案的形成必须基于教师独立研读教材,这种研读是教师个人的、独立的教学认知。目前,小学教师最为欠缺的就是这种独立的认知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讲的是别人的观点、他人的见解。但如果我们长期独立研读教材,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同样,通案的形成必须基于教师的观课议课。在观课议课中,教师学习着,思考着,碰撞着,体验着,成长着。这种观课议课,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切磋,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各流程的内涵
  为了将我们的思路更准确地向教师进行传递,我们举办了一次集体备课动态展示——召开现场会,以案例来阐述集体备课各流程的内涵。
  首先,备课组长制订备课计划,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及主备内容,形成“目”,组内成员根据“目录内容”进行自主研课,形成粗案。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看似简单的粗案,许多教师做得并不符合要求,有的呈现的是教学简案,有的呈现的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现成的教学片段和专有名词的介绍,如一个备课组的研课内容为《美丽的西沙群岛》,一名教师将有关西沙群岛的介绍作为粗案呈现,还有的教师呈现的是关于教学参考资料中关于教材内容的介绍。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粗案。粗案应该是教师自己的研课心得,首先应该是原创,即使是名家的教学案例,也必须要有推荐理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地研读教材。
  通案形成于主备教师上课和同组教师议课之后。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我们改主备教师说课为上课的形式,让教师们看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收获更多的成效。
  通案质量的高低,关键在研课、议课这个环节。首先,备课组的成员要充分准备,形成粗案的过程就是备课组的每位成员充分研课的过程。其次,备课组的成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笔者参加的是语文组的研课活动,发现每位备课组的成员针对之前的课堂教学,结合自己准备的粗案,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研讨交流的过程中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一位教师提出了关于练笔内容与课堂教学重点不匹配的问题,还有一位教师提出了教者教学中品读词语的方法给予自己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词语的品读步骤是先引导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读出了什么;而主备教师是先出示燕子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填一填:
  ( )的羽毛,( )翅膀,( )的尾巴,这就是( )。
  填好后,这位教师让学生读一读书上的原句,比较是书中的词语好还是自己填写的词语好。因为有了体验的过程,有了比较的对象,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自己与作者的差距,课文中优美而准确的语句在他们的脑海中很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评课后,主备人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形成通案,再发给备课组的每位成员。备课组成员在通案的基础上作二次备课,形成适合自己个人风格及本班实际的个案。
  三、发挥集体备课应有的效应
  动态的展示活动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要将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我们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粗案应基于原创,反对“拿来主义”。
  粗案的本质是引导教师独立钻研教材,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形成粗案的环节中,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推荐其他优秀名师的教案,但在推荐的同时,必须要写出推荐的理由。如在研读《燕子》一课时,一位教师推荐了薛法根老师教学这篇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实录,这位教师在推荐理由中这样写道:中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概括段落的能力,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概括的过程,重点帮助学生在“简洁”上下功夫,有时间保证,有方法习得,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从推荐理由中我们不难看出,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这一训练重点启迪了这位教师,让他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中年段的训练目标。
  2.通案应基于研讨,反对“一潭死水”。
  通案形成前,首先,组内成员要对主备人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讨。这种研讨可以有主题,研讨的过程中可选择几个关键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难点的突破、课本习题的处理……以此来主导研讨的方向。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们就可以选择这样几个关键词:关于园子、关于“我”、关于祖父等;《恐龙》一课,研讨的关键词就可定为:说明要点、说明方法等等。研讨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解决一个关键词。其次,倡导组内成员有不同的观点,并开展一些有意思的辩论,让每一个教师学会深入思考与探究。再次,研讨中的主持人(一般为备课组长)要进行充分准备,“研什么”“怎么研”“达成怎样的目标”都需要主持人去思考和掌控。
  3.个案应基于现状,反对“千篇一律”。
  这种现状指的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现状及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现状。通案形成后,除主备教师外,其他组内教师应作二次修改,这种修改应基于本班学生学习现状,基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有本人的特色、有本班的风格,有个性、有针对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诸多因素造成小学生诗歌创作的缺位。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童诗,捕捉生活诗意,炼就敏锐“诗眼”,大胆借鉴模仿,悟得诗歌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搭建多维的展示平台,鼓励儿童进行童诗创作,让诗意和浪漫成为孩子们童年和未来人生的底色。  【关键词】阅读经典修炼诗眼模仿摹写自主创作与诗同行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由于年龄小,意识发展程度低,他们用独特的视角看世界,懵懂之间对生命与哲学
期刊
我不遗余力地向朋友们推荐《周末和爱丽丝聊天》这套书。尤其希望小学中高年级到中学的孩子乃至每一个大人,都来好好地读一读。  理由是:在国内原创儿童读物中,难得见到这样“三观”端正的好书。地球越来越小,互动交流日益快速发达,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比我们更加密切地与世界各个地区人群联络在一起。他们将带着怎样的思维观念去看世界,看自己呢?他们除了接受最先进的物质享受,是否能接受其他的文明思维,又与自己的传统思
期刊
我一直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展“1525+”整本书教学实验,即第一学段读“1000本绘本+N本桥梁书”,第二学段读“500本桥梁书+N本纯文字的100~200页的经典童书”,第三学段读“200本纯文字的100~200页的经典童书+N本有点难度的多学科书籍”,前三个学段任务达成,第四学段及后面的岁月努力做到“每年读50本(每周一本)有点难度的多学科书籍+自己特别喜欢的书籍”。每当我讲述这一实验时,许多一线
期刊
俗语说,“懒妈妈教出勤快儿。”那么,“懒”老师是否能教出“勤快”的学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懒“分析”,勤“探究”  语文教学中,教者常着力于剖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写作特色……但讲完以后,并没有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太多的印象。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繁琐的解析并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呢?我在教学《珍珠鸟》第一、二自然段时,先不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
期刊
有一种学习叫阅读,它独具“根性”。  回望人类的进化史和文化、文明的演进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类阅读的进步史。阅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没有人类的文本阅读,也就没有人类对于自身以及对于整个自然的意义与价值的超越。  所谓“根性”,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就语言发展而言,人类的语言发展是以言语的互动阅读为基础的,没有语言的书面阅读也就没有语言的书面表达,语言阅读在语言学习中具有“根性”意义和价
期刊
一个人如果能找到一项符合自身志趣,并值得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那么他无疑是幸福的。对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红甫老师来说,这种幸福来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坛耕耘,更来源于他坚持推广小学国学经典阅读的信念。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朱红甫老师的采访中,记者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为他旁征博引的谈吐所折服。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反过来说,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课文结构形式,在这类课文中,文是诗的背景的诠释,诗是文的情感的升华,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与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在教学时,笔者引领学生抓住“三眼”即“题眼”、“文眼”和“诗眼”,含英咀华,诵读品味。即扣住题眼,走入情境;抓住文眼,理解诗意; 透过诗眼,领悟诗情。鉴赏语言文字之美,用词之妙乃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下面以《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对“文包诗”教学的
期刊
【摘要】创设情境,引发分类整理的需要;师生合作,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分类整理;自我尝试,独立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我尝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頁的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时已
期刊
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记者走在繁华的淮海西路上慢慢找寻,蓦然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她!小巧的校门,精美的校名,如小家碧玉,温文尔雅。步入校园,眼前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让人亲切地感受到一种清新、温厚、优雅的气质。百年淮小历经岁月的洗礼,置身于闹市的车水马龙之中,静看繁华,处处亦彰显着这浓厚的教育底蕴。  1912年,崇尚西学的夏种涛先生创办了至诚小学,这就是淮海西路中心小学的前身。百年的薪
期刊
【摘要】基于“群”的“微教研”已逐渐进入学校校本教研体系,但在实践中却遭遇“为教研”和“伪教研”的困境。本文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对基于“群”的“微教研”的管理认识,从教研主体、教研内容、教研形式这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群微教研困境管理  “微教研”,顾名思义,即微小的教研。它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程序固定的“大教研”完全相对,因具有选题小而聚焦、内容真而质朴、形式活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