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其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等的关系。 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6月门诊住院患者481例回顾,分析。结果:碎石有效率为100%,结石排净率为98.6%。结论:B超定位监测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过程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关键词】 B超;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B超定位监测在体外震波碎石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通过B超定位监测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可以提高碎石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自2011年1月至6月,我院应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4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73例,女性108例,年龄18~67岁,单侧输尿管结石47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3例,上段结石205例,中下段结石276例,结石大小5*3mm~27*9mm,其中马蹄肾2例。术前进行B超检查,血尿常规,必要时予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等。
1.2 方法:采用苏州锡鑫CS—2012A,XXES宽焦斑,低压力B超定位碎石机型,工作电压为8.5~10KV,冲击次数100~3000次,治疗时间为10~60分钟,碎石次数1~4次,两次碎石间隔7~14天,。先安置体位,输尿管上段予俯卧位,中下段予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B超探测到结石影像后根据探测的距离调整反射器的角度,机头位置,充盈水囊,涂上耦合剂,将结石准确对准第二焦点处,完成定位。在碎石过程中不断改变冲击波方向,找到碎石最佳点,对碎石过程进行连续监测,调控。
2 结果
碎石有效率为100%,结石排净率为98.6%,5例粘连性结石未排出予鈥激光腔内碎石术。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通过B超进行定位,可提供任何切面的实时超声图像,经过实时数字化处理形成高分辨率的切面声像图,无论结石大小或密度高低,均可在声像图上以亮点光团形式显像 ,根据需要选择最佳的切面,适当调整探头扫描角度和方位,正确使用加压等手法,最大限度地避开肠气、骨骼等干扰因素,B超定位有许多优点:
1)对大部分结石均可直接定位。
2)B超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损伤。
3)B超定位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调控,随时可改变冲击波方向,做到最佳碎石。
4)对机房环境要求不高。
但影响B超定位的因素也有:
1)驼背。
2)病人肥胖,显影不满意。
3)上段结石<0.3cm且输尿管扩张不明显或肠道气体干扰。
4)输尿管部分狭窄但结石嵌顿,结石小症状重,容易漏诊。
5)与骶髂关节重叠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要待结石下移在行定位碎石。
在碎石过程中,始终保持结石影像处于最佳切面,必要时根据判断重新定位,当监视器的结石影像变大,变淡或拉长,即为有效碎石。影响碎石效果的因素也有许多:急性梗阻性结石碎石及排石效果取决于结石本身,首先是结石所处的位置,结石周围水环境较好时,冲击波的空化效应最佳,结石位置离体表越远时,碎石效果越差,例如肥胖患者的结石和下段输尿管结石位置较深时。上段输尿管结石碎石时随呼吸摆动幅度较大,结石移动距离5~20mm,结石的总命中率变低,复震机率相对较高,本组上段输尿管结石复震为28/205,中段输尿管是全程输尿管中最为表浅的一段,当B超能够定位后,则碎石效果较好,下段输尿管结石除粘连性结石外单期治疗即可治愈,是ESWL的最佳适应症,本组两例马蹄肾患者为中下段结石,单期碎石即治愈。结石的体积与结石的粉碎难度呈正比。<1.0cm的急性梗阻性结石基本单期治疗即可。
碎石后大量饮水是关键,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待血尿消失后加强跑跳运动,以利结石排出,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及碎石排出情况指导锻炼的强度。
本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均较轻,无须使用麻醉、镇静剂,患者较安全,能较好地完成碎石治疗,个别患者呕吐为术前杜冷丁有关。术后血尿程度较轻,几次小便便可消失。术后肾绞痛多较轻,为局部组织水肿或结石排出症状,给予解痉止痛药均可缓解。
4 结论
过观察作者认为只要结石<3.0cm,输尿管梗阻不完全,近期有肾绞痛病史的输尿管结石可首选ESWL,不论任何部位,近期无肾绞痛病史的,只要病程不超过半年,ESWL也作首选,因为停留时间短于半年,结石周围包裹不严重,碎石后容易排出。B超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过程安全,方便,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思泉,朱洪炜,张祖豹,周华设,孔迪生,卓骏华,谭凤珍;B超定位低能量ESWL治疗尿路结石451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2]王红光;孙力彬;刘中芳;宋时旺;;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2592例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1期
[3]杨卫民,许哲,李沙林,张克斌,李星洪,李光昭;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段结石204例报告[J];新医学;2004年08期
【关键词】 B超;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B超定位监测在体外震波碎石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通过B超定位监测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可以提高碎石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自2011年1月至6月,我院应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4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73例,女性108例,年龄18~67岁,单侧输尿管结石47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3例,上段结石205例,中下段结石276例,结石大小5*3mm~27*9mm,其中马蹄肾2例。术前进行B超检查,血尿常规,必要时予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等。
1.2 方法:采用苏州锡鑫CS—2012A,XXES宽焦斑,低压力B超定位碎石机型,工作电压为8.5~10KV,冲击次数100~3000次,治疗时间为10~60分钟,碎石次数1~4次,两次碎石间隔7~14天,。先安置体位,输尿管上段予俯卧位,中下段予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B超探测到结石影像后根据探测的距离调整反射器的角度,机头位置,充盈水囊,涂上耦合剂,将结石准确对准第二焦点处,完成定位。在碎石过程中不断改变冲击波方向,找到碎石最佳点,对碎石过程进行连续监测,调控。
2 结果
碎石有效率为100%,结石排净率为98.6%,5例粘连性结石未排出予鈥激光腔内碎石术。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通过B超进行定位,可提供任何切面的实时超声图像,经过实时数字化处理形成高分辨率的切面声像图,无论结石大小或密度高低,均可在声像图上以亮点光团形式显像 ,根据需要选择最佳的切面,适当调整探头扫描角度和方位,正确使用加压等手法,最大限度地避开肠气、骨骼等干扰因素,B超定位有许多优点:
1)对大部分结石均可直接定位。
2)B超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损伤。
3)B超定位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调控,随时可改变冲击波方向,做到最佳碎石。
4)对机房环境要求不高。
但影响B超定位的因素也有:
1)驼背。
2)病人肥胖,显影不满意。
3)上段结石<0.3cm且输尿管扩张不明显或肠道气体干扰。
4)输尿管部分狭窄但结石嵌顿,结石小症状重,容易漏诊。
5)与骶髂关节重叠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要待结石下移在行定位碎石。
在碎石过程中,始终保持结石影像处于最佳切面,必要时根据判断重新定位,当监视器的结石影像变大,变淡或拉长,即为有效碎石。影响碎石效果的因素也有许多:急性梗阻性结石碎石及排石效果取决于结石本身,首先是结石所处的位置,结石周围水环境较好时,冲击波的空化效应最佳,结石位置离体表越远时,碎石效果越差,例如肥胖患者的结石和下段输尿管结石位置较深时。上段输尿管结石碎石时随呼吸摆动幅度较大,结石移动距离5~20mm,结石的总命中率变低,复震机率相对较高,本组上段输尿管结石复震为28/205,中段输尿管是全程输尿管中最为表浅的一段,当B超能够定位后,则碎石效果较好,下段输尿管结石除粘连性结石外单期治疗即可治愈,是ESWL的最佳适应症,本组两例马蹄肾患者为中下段结石,单期碎石即治愈。结石的体积与结石的粉碎难度呈正比。<1.0cm的急性梗阻性结石基本单期治疗即可。
碎石后大量饮水是关键,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待血尿消失后加强跑跳运动,以利结石排出,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及碎石排出情况指导锻炼的强度。
本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均较轻,无须使用麻醉、镇静剂,患者较安全,能较好地完成碎石治疗,个别患者呕吐为术前杜冷丁有关。术后血尿程度较轻,几次小便便可消失。术后肾绞痛多较轻,为局部组织水肿或结石排出症状,给予解痉止痛药均可缓解。
4 结论
过观察作者认为只要结石<3.0cm,输尿管梗阻不完全,近期有肾绞痛病史的输尿管结石可首选ESWL,不论任何部位,近期无肾绞痛病史的,只要病程不超过半年,ESWL也作首选,因为停留时间短于半年,结石周围包裹不严重,碎石后容易排出。B超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过程安全,方便,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思泉,朱洪炜,张祖豹,周华设,孔迪生,卓骏华,谭凤珍;B超定位低能量ESWL治疗尿路结石451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2]王红光;孙力彬;刘中芳;宋时旺;;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2592例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1期
[3]杨卫民,许哲,李沙林,张克斌,李星洪,李光昭;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段结石204例报告[J];新医学;200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