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呢?下面结合《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我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用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朗读来理解、感悟和积累。
第一,初读环节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给你的最初的感觉,并且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保证读的时间,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得流利,读得响亮,不添字不漏字”。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词;2、学生齐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快速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第二,研读环节主要是探究、思考、理解,养成深入阅读的能力。教材处理上可制作“研读板块”让学生读、思、悟、用,其板块设计可以是质疑解疑的过程。
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质疑:徐悲鸿立了什么志?他是怎么努力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课文学生找出徐悲鸿立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教师接着问:“徐悲鸿为什么立下这个志向?”让学生研读课文的第一段,抓住外国学生的话体会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如:“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通过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师提问:徐悲鸿为什么要如此努力呢?让学生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绘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徐悲鸿的生活怎么样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一间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着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节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用坚定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第三,品读环节主要抓住重点词句,把读落到实处。读的目的是讓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遣词造句。一篇文章是通过词句来表情达意的,在读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品读课文。通过“必须”、“真正的中国人”等词去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还引导学生品读外国学生的话,抓住关键词“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天堂”体会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抓住“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深深忏悔。
第四,创读环节主要指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有的理解后,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这是培养语感和展示语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有两处对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作了细致描写,教学时让学生从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揣摩他的神态,从徐悲鸿的想法,想象出他的表情。在创读中,要把外国学生从狂妄自大到甘拜下风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出来,还要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阅读教学要指向学生心灵,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最近发展区。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研读、品读、创读来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我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用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朗读来理解、感悟和积累。
第一,初读环节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给你的最初的感觉,并且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保证读的时间,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得流利,读得响亮,不添字不漏字”。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词;2、学生齐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快速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第二,研读环节主要是探究、思考、理解,养成深入阅读的能力。教材处理上可制作“研读板块”让学生读、思、悟、用,其板块设计可以是质疑解疑的过程。
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质疑:徐悲鸿立了什么志?他是怎么努力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课文学生找出徐悲鸿立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教师接着问:“徐悲鸿为什么立下这个志向?”让学生研读课文的第一段,抓住外国学生的话体会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如:“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通过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师提问:徐悲鸿为什么要如此努力呢?让学生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绘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徐悲鸿的生活怎么样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一间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着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节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用坚定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第三,品读环节主要抓住重点词句,把读落到实处。读的目的是讓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遣词造句。一篇文章是通过词句来表情达意的,在读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品读课文。通过“必须”、“真正的中国人”等词去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还引导学生品读外国学生的话,抓住关键词“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天堂”体会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抓住“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深深忏悔。
第四,创读环节主要指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有的理解后,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这是培养语感和展示语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有两处对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作了细致描写,教学时让学生从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揣摩他的神态,从徐悲鸿的想法,想象出他的表情。在创读中,要把外国学生从狂妄自大到甘拜下风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出来,还要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阅读教学要指向学生心灵,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最近发展区。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研读、品读、创读来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