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的定位和设置应以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发展模式的调整,社会和企业一线的人才需求正逐渐发生变化,中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方式也需做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中职教育 化工专业 中职特色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016-01
1 中职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定位中的影响因素
(1)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逐渐普及,高学历深造者日渐增多,导致文凭在人们心理预期上的贬值,优秀的高职学生争取“专升本”的比例持续上升。
(2)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条件不均等,致使名牌高校、一般高校及中职院校的在校生出现了出身、阶层分化的情况,中职院校受到社会上不良导向和错误歧视的影响较多。
(3)中职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快、优势技术或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较为领先,在国家东西部省份间、同一省内的不同城市间、相同中职院校的不同专业间,中职教育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虽然这些新的形势和问题对中职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我们在调整中职教育办学理念时,应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看到,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完善,中职教育以突出的自身特色和独特的方向定位,在未来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中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
2.1 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
中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地方办学,开设地方所需要的职业性专业与课程,起着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决不能受传统观念或偏见的影响,一味地向传统大学的模式靠拢,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割裂中职院校与当地企业、中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
2.2 发挥中职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灵活进行课程设置
按照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适时对急需人才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或增设专业点,而对某些专业方向适当少招、合并、转轨等,实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同时,用人企业和部门往往希望毕业生能熟悉具体的岗位工作,实现针对性教育,院校通过校企协作合训、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模式,达到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满意、教育界和经济界和谐发展的效果。
2.3 实施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
(1)通过院校为地方经济的服务计划,实现院校、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
(2)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质量,实现校企协作联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
(3)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发展,配合科技部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每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至少对应一个区域支柱产业、联盟一个地方行业,缔结一个龙头企业,通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中职教育的独特价值;
(4)提高研究和预判当地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科学性,寻找中职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构建产学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2.4 充分考虑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的关系
近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地域实际需求,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开设了与地区相关的利用专业,毕业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期,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更新,既跟进了化工、能源、制药等行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了中职教育的独特优势。
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往往具有短视、短期现象,但教育又具有周期较长、效益滞后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只凭当前的人才供需所反馈的信息来作为调整中职教育的依据往往是不科学的,还必须根据对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变化的科学有步骤地逐步调整。从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趋势,适量储备人才,处理好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联合开放办学模式和院校对科技的孵化功能的协调统一,解决好学生就业适应性与职业发展性、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的科学平衡。
3 化工专业的自身特点和面临的新形势
化工专业具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突出特点,这种属性内涵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同时,化工技术是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渗透、融合的学科,这种特点要求在化工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开阔的视野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化工专业虽应用范围宽泛,毕业学生遍布能源、制药、环保、煤化工等多个行业,但在每个行业并未形成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在学院的专业发展中稍显落寞。这一方面是缘于地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在找准自身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加大模式探索和创新力度。
结束语
中职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中职教育的共性规律,分析地域经济的个性差异,只有重新审视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式,以更加准确的专业定位和更加鲜明的中职特色,才能为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慧君,王榆元,袁亚莉,&陈仲清.(2007).化工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教育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4(6),76-78.
[2] 唐芳,刘龙江,周明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本衔接实践教學体系初探[J].广州化工,2017(1):143-144.
[3] 宋照风.(2013).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其与中学化学间的衔接.教育教学论坛(26),236-237.
[4] 赵立杰,赵桦萍,白丽明,&于海霞.(2016).新课标背景下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化学教育,37(8),18-19.
[5] 陈素清,&梁华定.(201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8(4),43-49.
作者简介
张皓,身份证号:510182198501232827。
[关键词]中职教育 化工专业 中职特色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016-01
1 中职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结构定位中的影响因素
(1)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逐渐普及,高学历深造者日渐增多,导致文凭在人们心理预期上的贬值,优秀的高职学生争取“专升本”的比例持续上升。
(2)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条件不均等,致使名牌高校、一般高校及中职院校的在校生出现了出身、阶层分化的情况,中职院校受到社会上不良导向和错误歧视的影响较多。
(3)中职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快、优势技术或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较为领先,在国家东西部省份间、同一省内的不同城市间、相同中职院校的不同专业间,中职教育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虽然这些新的形势和问题对中职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我们在调整中职教育办学理念时,应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看到,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完善,中职教育以突出的自身特色和独特的方向定位,在未来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中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
2.1 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
中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地方办学,开设地方所需要的职业性专业与课程,起着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决不能受传统观念或偏见的影响,一味地向传统大学的模式靠拢,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割裂中职院校与当地企业、中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
2.2 发挥中职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灵活进行课程设置
按照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适时对急需人才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或增设专业点,而对某些专业方向适当少招、合并、转轨等,实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同时,用人企业和部门往往希望毕业生能熟悉具体的岗位工作,实现针对性教育,院校通过校企协作合训、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模式,达到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满意、教育界和经济界和谐发展的效果。
2.3 实施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
(1)通过院校为地方经济的服务计划,实现院校、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
(2)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质量,实现校企协作联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
(3)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发展,配合科技部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每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至少对应一个区域支柱产业、联盟一个地方行业,缔结一个龙头企业,通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中职教育的独特价值;
(4)提高研究和预判当地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科学性,寻找中职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构建产学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2.4 充分考虑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的关系
近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地域实际需求,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开设了与地区相关的利用专业,毕业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期,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更新,既跟进了化工、能源、制药等行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了中职教育的独特优势。
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往往具有短视、短期现象,但教育又具有周期较长、效益滞后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只凭当前的人才供需所反馈的信息来作为调整中职教育的依据往往是不科学的,还必须根据对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变化的科学有步骤地逐步调整。从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趋势,适量储备人才,处理好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联合开放办学模式和院校对科技的孵化功能的协调统一,解决好学生就业适应性与职业发展性、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的科学平衡。
3 化工专业的自身特点和面临的新形势
化工专业具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突出特点,这种属性内涵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同时,化工技术是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渗透、融合的学科,这种特点要求在化工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开阔的视野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化工专业虽应用范围宽泛,毕业学生遍布能源、制药、环保、煤化工等多个行业,但在每个行业并未形成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在学院的专业发展中稍显落寞。这一方面是缘于地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在找准自身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加大模式探索和创新力度。
结束语
中职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中职教育的共性规律,分析地域经济的个性差异,只有重新审视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式,以更加准确的专业定位和更加鲜明的中职特色,才能为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慧君,王榆元,袁亚莉,&陈仲清.(2007).化工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教育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4(6),76-78.
[2] 唐芳,刘龙江,周明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本衔接实践教學体系初探[J].广州化工,2017(1):143-144.
[3] 宋照风.(2013).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其与中学化学间的衔接.教育教学论坛(26),236-237.
[4] 赵立杰,赵桦萍,白丽明,&于海霞.(2016).新课标背景下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化学教育,37(8),18-19.
[5] 陈素清,&梁华定.(201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8(4),43-49.
作者简介
张皓,身份证号:5101821985012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