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声音 两个杭州人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昉对金磊说:哥们儿,悠着点,千万别拼倒了!
  金磊对杜昉说:好好休个假,赶紧当爸爸!
  杜昉和金磊同为杭州人,但他们的生活工作圈子,一个在杭州,一个在上海。原本的两条“平行线”,在2012年开始有了交集,交点就是《中国好声音》。
  “真实是这个节目最主要的生命力。”杜昉说。
  “我们不是要创造什么,而是要回归。”金磊说。
  《中国好声音》给人们带来太多惊喜和回味。顶级的音乐配置让听歌的观众感受到被尊重,而扶摇直上的收视率就是观众给节目最好的评分。对电视业界而言,从制作水准、制作理念,到商业合作机制、文化产业开发,《中国好声音》所带来的触动和反思,有着标杆和引领性作用。
  “所谓标杆,应该放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去衡量。”对外界给《中国好声音》的评价,总策划、浙江卫视副总监杜昉,与总导演、星空传媒副总裁金磊的观念一致。
  一个星期以前,为了商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事宜,金磊和杜昉相约于上海小酌了几杯,然后就各自忙碌。每周一次电话,偶尔聚首——他们用“心照不宣、惺惺相惜”来形容彼此间的情谊。
  来时路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强大的“势能”把两个低调、实干的幕后精英推至前台。
  杜昉是地道的文艺青年,被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定为“A类人才”,呵护有加,而他只把自己当作埋头干活的“手艺人”。
  2004年之前,杜昉做纪录片、电视散文,获奖无数。即便是2008年转向综艺节目的制作,也自称从未降低格调。从《我爱记歌词》《麦霸英雄汇》《非同凡响》到《中国好声音》,杜昉带着浙江卫视的团队走上了执着于音乐节目的道路。
  如果金磊没有离开东方卫视,他和杜昉免不了要成为“对手”。金磊曾担任东方卫视四季《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和SMG新娱乐频道副总监。2011年下半年,他加盟星空传媒,成为该公司旗下灿星制作的“金字招牌”。
  时势将他们的轮廓勾勒得如此清晰。在当下传媒环境激荡不宁的三岔口,他们都对电视存着一份坚守,但在职业轨迹上,做出了不同的个人选择。
  杜昉暂时还没有走向体制外的打算,“其实是一样的。现在体制也很不错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是因为体制允许这种合作的存在。”
  而金磊则希望拥抱市场,并在市场中体现他的价值。“能够让我的能量和价值第一时间得到认可。没有星空,就没有The Voice的第一季。”
  杜昉眼中的金磊,是个很正的人,“没有这么‘正’的人,做不出这么‘正’的节目,我们的追求是一样的。”
  金磊眼中的杜昉,是个很实干的人,“专业、资深、视野开阔,他对全球电视模式的接触和研究比我还要早。”
  对电视,他们一样专业,又各有所长。
  合作上,他们很有默契,对于节目、模式的认识非常一致,几乎没有争执过。杜昉更多负责大框架的策划,被称为“细节帝”的金磊则负责更具体的团队操作。
  “《中国好声音》对我们两个来说都是全新的节目。”杜昉第一次见到金磊时,金磊还是留着长发的Beatles(披头士乐队)青年。但《中国好声音》誓师大会那天,一头清爽短发的金磊却重装出场。杜昉戏称,金磊是削发明志。
  “其实没那么严重,就是面对一个全新的、挑战比较大的事情,想下个狠心,给自己一个激励。那是一种很难说明白的感觉,重新焕发精神的一种感觉。”削发之后的金磊比之从前更显沉稳。
  金磊非常欣赏和信任杜昉团队的专业眼光,“他对好模式的判断力很强,也非常有经验。”杜昉曾为金磊推荐过一张歌单,“那些歌都是杜昉做音乐节目时,收视比较好的歌曲。浙江卫视作为音乐节目的平台非常有潜力。他们在音乐类节目领域走得早,而且执着,在中国电视界首屈一指。”
  不辜负
  虽然都看好《中国好声音》,也都投入最大的心力,但开播之前,两人的心态却不一样。
  “到底会怎样?第一期播出来之前,大家心里都没底,就是因为投入很大。当时频道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只有夏总和我坚持要上。”即便是第一期播出获得了轰动效应,“也没有放下心过,直到9月30日最后一晚结束。整个状态就像李安做《少年派》的后期,每一次剪辑他都觉得要失败了。”杜昉说。
  在正式录播前一晚,他们进行了一次试录,当时金磊就觉得这个节目“成了”。他的信心来自于团队对原版模式一丝不苟的态度与敬重。节目开播前两个月里,导师、音响师、舞美、灯光,甚至曲目,每一个细节敲定,成功的百分比就在他心中增加一成。“所谓成功,就是的确没有辜负这个模式,但后来这么大的影响力是被我们低估的。”
  《中国好声音》的“标杆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杜昉总结了四点:节目本身必然是高收视、好口碑,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三性统一的;对行业发展,能够引领一种动向或趋势,“今年,‘综艺大片’会盛行”;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的商业合作模式打破制播双方合作的天花板,也成为业界的一个典范。
  同时为浙江节目中心主任的杜昉,还看到《中国好声音》项目引起了业界内外对制作团队的关注和重视。“做出这样不亚于国外水准的节目,让制作团队在业界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大家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培养,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电视制作业。”
  金磊作为《中国好声音》的总导演,对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更为敏感。“回归对音乐的尊重,对人的尊重,我们做了先锋。”
  《中国好声音》是在中国音乐类节目走过太多弯路后,第一次把音乐放到最大,把普通人与殿堂级的导师放到一个平面,并以转椅作为表达这种主张的一个鲜明的符号。而在制作水准上,金磊表示,《中国好声音》是有史以来最考究、最有品质的,“不但提高了电视录制标准,对大众的音乐审美也会有一定引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2013年,猝不及防的“大片时代”,似乎已经开始。环顾四周,已是强敌环伺。二人一方面,喜见店多兴市——国际模式的引入,标准化的执行体系,以及更严谨的制作态度,有利于国内电视制作水平的提高,也给老百姓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但另一方面,金磊也有点担心前端的过度开发,会导致后续难继,“目前,全球最好的几档模式都在中国落地了,但是国外后端产业非常成熟,容量足够大,每个节目都有专业的制作团队。但现在国内的后端产业生态还没有那么成熟。”
  临摹之后,回归原创,这是杜昉和金磊的一个共识。在杜昉看来,不引进模式,就没有原创模式。“模式是电视产业化的方向,国际模式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的创意产业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而无法成形。“新闻出版署和广电总局的机构合并,对电视知识产权的发展也许是一件好事。”
  而金磊从今年开始已经着手原创模式的研究。“未来三到五年之内,中国电视应该要走到原创阶段,但首先要学习好。”
  被遗忘的梦想
  “你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把杜昉和金磊都给难住了。他们所做的节目被各种梦想填满,但他们自己的梦想却被遗忘在内心的某个角落。
  从1994年毕业至今,工作了将近19年的杜昉,只在今年春节请了4天假,陪父母去了一次美国洛杉矶。“父母年纪大了,再不陪他们走一走,怕以后机会更少了。”但“不巧”的是,《美国好声音》正在好莱坞录制,他又顺道去看录制了。
  对杜昉而言,他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是无法平衡了,而他安慰自己的理由是,“这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常态。”
  金磊则诗意得多,“只要心中充满爱,就能协调。”当然,他对家人也有歉意,“希望带着爱人去旅行。”每天深夜,金磊都会留给自己一两个小时,“经常在深夜里过自己的日子。”
  “其实,梦想这个问题具体到每个人时,都不太会有深入的思考。更多的人,是一种近期的愿望。”在杜昉看来,真正的梦想一般都很远,“有时候会够不着。”
  金磊对这个问题,完全有点不知所措。“说大了很奇怪。梦想太多了,是什么方面的梦想?”
  于是,他们两人的梦想就成了两个小小的愿望,而这两个愿望竟然极其相似——电影梦。杜昉希望在有生之年拍一部电影,自己当导演。“什么电影没想过,票房、类型都无所谓。”相比之下,金磊的电影梦更靠谱点,他连名字都想好了,“十年之后,拍部电影,名字叫《后羿》。”
其他文献
近期,随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视频网站热播,再次掀起海外剧热点话题。优酷、搜狐视频、乐视网、爱奇艺等专业视频网站,已成为海外剧在内地传播的重要渠道。2013年全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许可,全国各级电视台引进以供在电视渠道播出的境外电视剧共54部,其中还包括9部重播剧,而当年优酷一家网站新上线的境外剧就达121部之多。  总量可观 韩剧占比最高  以优酷、搜狐视频为例,可窥豹一斑了解境外电视剧
期刊
《综艺》:同为真人秀,《中国达人秀》《梦立方》《妈妈咪呀》三档节目有什么不同?  程雷:对我来说,这是“三档节目,两种岗位”,一种是观察员,与评委之间需要有互动,比如《妈妈咪呀》;另外一种就是主持人,比如《中国达人秀》《梦立方》。  《达人秀》的主持人要起到穿针引线作用,要帮观众获得情绪上的表达和释放;《梦立方》相对来说更困难一点,因为整场只有两个“焦点”,一个是在立方体里参与挑战的参赛者,一个就
期刊
《中国达人秀》在东方卫视已经播出四季,历时两年半,从侧幕到舞台,从没有话筒到“雷”人语录开讲,主持人程雷完成了一次蜕变。  据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自2010年7月25日节目开播以来,《中国达人秀》在上海和71城市收视率大幅提升,上海最高一期的收视率达到34.88%,CSM25城市收视率最高突破5.947,百度搜索相关话题达389万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达人秀”实际上是各种
期刊
浙江卫视中国蓝元年的2008年,有个大男孩加入到主持队伍中,因主持相亲节目获封“丈母娘最喜欢的女婿”,他就是沈涛。目前,沈涛主持浙江卫视两档相亲节目《爱情连连看》《转身遇到TA》及新开播的益智节目《王牌谍中谍》。  节目中的沈涛不时逗人一乐,也会正襟剖析一些时下热点的人和现象。既“卖萌”又“卖老”的风格揽获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心。巧的是,这位“80后”月老与另几位年龄稍大点的前辈——孟非、骆新、邱启
期刊
《综艺》:同期主持多档不同类型的节目,在思维上怎么进行转换?  撒贝宁:我觉得要转换的不只是思维,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状态。好在我至少知道每一档节目本身是什么特点,在做这期节目时,我会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跟它的节奏和频率相适应,产生共鸣、共振,单靠大脑的转换是转换不过来的。因为所有节目的内容、你要准备的流程都不一样,所以,真正做节目做到最后已经不是流程和内容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工作的状态。  《综艺》
期刊
《综艺》:你认为优秀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  华少:在国内有我非常欣赏的主持人,比如何炅、白岩松。主持人是语言表达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独立的语言组织能力。我想,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经常读书,通过读书梳理思想,拥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形成个人风格与魅力。当然还要懂得行业规则,要与各个部门进行配合。  《综艺》:你的主持风格是怎样的?  华少:真实,在可能的范围内,用真实的态度去表达
期刊
学生时代看过无数令人记忆犹新的电影,最难忘的有两部:一部是哈·克尔瓦瓦茨执导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另一部是热拉尔·乌里执导的法国片《虎口脱险》。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以下简称《瓦尔特》)之所以记得久,是因为第一次看时是在冬天的一个深夜,大约23:40左右(那个年代的影院能营业这么晚,可真叫“为人民服务”),影院附近的马路两边,还全都站着裹了厚厚军大衣、等退票的观众。那阵势我
期刊
2011年8月4日,东方卫视推出相亲节目《谁能百里挑一》,站在骆新身边的女主持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她曾是东方卫视另一档相亲节目《百里挑一》的女嘉宾——伏玟晓。在《百里挑一》节目中,她因言辞幽默又有几分尖锐而颇受关注。经过近20期的寻觅,2011年6月14日,伏玟晓如愿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两个月后,人们再次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已经是主持人伏玟晓。  对于1988年出生的伏玟晓而言,电视是她了解外部世
期刊
2013年,对整个中国纪录片界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创作、传播还是市场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积极而踊跃的发展信号。一直给人以“小众产品”印象的国产纪录片开始被更多观众所接受,“观看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经过播出和制作环节的深度整合之后,中国纪录片的整体抗压力、整体竞争力大大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话语权、市场定价权不断上升,中国纪录片开始呈现出深度整合大格局。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中国纪录片还面临
期刊
2012年,《长江新闻号》处女航。  从筹备到开播,用时45天;从开播时全国同时段排名第16位,到现在排名稳定在第6位,用时一年。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新闻号》2013年1月对湖北卫视收视贡献排名第一;2月《长江新闻号》在CSM32城市网同时段省级卫视排名第4位,比前一月提升2位,《长江新闻号》在市场同类节目中收视提升幅度最大。  “以‘强观点,精秘闻’为差异化竞争路径,以‘长江评论’作为节目的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