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锋芒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镜像。贝西西的小说初看柔弱无骨,细读锋芒毕现。与那种强烈介入现实的作品不同,贝西西的小说避开了都市喧嚣与人间乱象,沉浸在自己冥想的世界里,为人们营造着一个个高于现世,俯瞰现实的世界,她笔下的人物,或孤儿,或乞丐,或哑巴,或精神病人,或孤独无助者……他们虽游走于主流社会之外,但他们心灵敏感,灵魂通透。贝西西以他们的非正常思维反观正常世界里的不正常。
  1、直击人性深处的隐秘与杂芜
  《失语》中的白语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哑巴小孩。他喜欢看水,听鸟,就是不愿意跟人说话,以致所有人都认为他天生是個哑巴。哑巴不会传播流言蜚语,于是,白语听见了人类社会里的阴谋、算计与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都以为,不能对他人说的话说给白语是安全的。然而,一场大火改变了白语的处境,“人在极端环境下如果不发出声响,那种寂寞与孤独比失去生命还要可怕。”白语会说话了,这让那些把秘密说给他的人胆战心惊,他们担心被出卖,“那些伙伴们把曾拿给白语说的话都说给岸边的芦苇听了,那些芦苇听了仿佛也是不堪重负,被压倒了一片又一片。”可见人的心里装满了多少欲望、仇恨与隐秘。意识到这一点,白语决定重新做回哑巴。只有做回哑巴,白语才能听见水声、鸟语,才能避开人世间的欺骗、仇恨与焦虑。《失语》像一个情节弱化的童话故事,贝西西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人类社会,以白语的单纯反衬出被欲望操控下的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杂芜。
  2、直抵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向老虎诉苦的人》直奔主题,一个中年男人走失在野生动物园。这样一个事件到了贝西西笔下,生发出新的意义,一下子触痛现代人内心隐秘的忧伤。何苦要向老虎诉说?为何只能向老虎诉说?沿着主人公的心迹,我们仿佛遇见了自己:那个孤寂,苦闷,焦虑,压抑的自己,那个梦想遁入尘嚣,精神无处归依的自己,那个在坚硬的物质世界里屡战屡败的自己……每一个俗世男女心中都有一个偶像、一个理想国,但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不得不妥协、苟且,最后变得面目全非。小说中的男主人一直以老虎为精神偶像和心灵知音,人到中年却事业无成,情感荒芜,早已失去了老虎一样的阳刚、锐气与正气,他心灵的堤坝在遇见动物园的老虎时突然决堤,以致他完全忘记了危险,不自觉地走向老虎,他那呓语一般的诉说道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他是不是被老虎吃了,老虎是不是听懂了他的倾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终于向知音敞开了心扉。《捉迷藏》《手机人》等从不同角度直击现代人匆促而空虚、孤独而封闭、焦虑而紧张的精神困境,读之很能引起都市人的内心共鸣。当人被钢筋水泥禁锢了身体,被手机等工具绑架心灵以后,人与人之间心灵隔膜,感情板结,没人理睬你的孤独与追求时,哪儿才有精神出路?贝西西的小说在呈现现代人心灵困境的同时,试图为人们指出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子,《透明的阳光》《老歪》等提醒人们放慢脚步,享受阳光,思考人生的意义。
  3、烛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
  贝西西不仅手握利器,解剖现实与人性,而且从哲学的层面为人类精神的困境寻找出路,贝西西的好些小说都有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与精神救赎。《蒙面之城》类似于现代寓言,有着王小波式的想象与卡夫卡式的简洁。蒙面之城的人都有三四张脸,他们从不以真面目示人,“真面目怎么可以示人,这样多危险,人心险恶呢。”长此以往,蒙面之城的人不会笑,也不会哭。天赐与妻子从外地来,他们本真、善良,但在蒙面之城中处处受到警告。在他们眼里,天赐一家是异类。蒙面之城的人长期以假面示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终于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蒙面之城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先是大笑,接着大哭,然后就头发脱落,最后全身肌肉僵硬而死。”蒙面不仅害人,也害己。天赐有九颗心,每一颗心能救活一个孩子,他挖出了八颗心,仍得不到蒙面之城人的信任。直到最后,蒙面之城只剩一个孩子,天赐把他唯一的心献出去拯救蒙面之城不致灭绝。天赐以生命代价换来了蒙面之城的新生。蒙面之城犹如《黑铁时代》里的黑铁公寓。所不同者,王小波以批判的口吻讲故事,语言是冷冽的,故事是辛辣的。贝西西以救赎的心态讲故事,语言是平和的,故事是温暖的,但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却是深远的。哲思与理趣使贝西西超越了同时代许多作家。
  4、人的自我救赎
  《老歪》中的主人公老歪的心智与年龄反方向成长。表面上看,老歪是个梦游患者,每到夜晚,老歪就会走出家门,走向一户户他认为必须进行忏悔的人家门前,叫醒熟睡中的邻人,向他们道歉,他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曾做过对不住人家的事儿,请求他们原谅。尽管他说的那些事都是不上串的小事,当事人大多已忘记,可老歪记在心里,不道歉他就睡不安稳。除了一位老寿星说老歪要“活回去了”之外,没有一个人理解老歪道歉的意义。即使这样,老歪仍然坚持道歉,哪怕他要道歉的那户人家已人去屋空。老歪道歉常说的一句话是:“人不懂赎罪,身体会越来越肮脏,越来越不听你使唤……”在国人普遍缺失信仰的当下,老歪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信仰上天有眼的人,一个信仰良心的人。他的道歉已经上升到宗教层面。《老歪》的意义在于唤醒读者内心沉睡的自我: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
  5、奇诡的想象
  贝西西的小说一开始就与传统小说分道扬镳,当大多数作家热衷于书写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时,贝西西像一个关闭耳朵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贝西西的小说创造了一个个悬浮于尘世上空的世界,仿佛一个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反射着尘世的荒凉、荒诞,照见现代人封闭、孤寂的内心世界。阅读贝西西的小说,你的内心会在不经意间砰然轰鸣,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会在无意间触痛你的内心,让你从物役中解脱出来,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
  6、节制的叙述
  贝西西深谙“冰山艺术”的秘籍,故事简单却深含寓意,语言节制却耐人寻味。《向老虎诉苦的人》中那个男人到底去了哪儿?小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玄思。《透明的阳光》也是一篇体现留白艺术的小说。主人公窝窝因智障成了一个除了晒太阳以外别无所求的乞丐。他被捡破烂的抓破过脸,被城管驱逐过,被自以为正常的人们嘲笑、辱骂过。与窝窝这种物质欲望极其淡薄的人相反,现实社会中的人大多被欲望鼓噪得无所适从:失业者的落寞,失败者的痛苦,无所事事者的空虚,失恋者声嘶力竭地嘶喊……窝窝被自以为正常的人驱赶着到处流浪。终于有一天,乞丐窝窝不见了。他去了哪儿?小说留下巨大的空白。城市是一台坚硬的搅拌机,任何有碍市容观瞻的人和物都可能被消灭。巨大的悬念后面是巨大的虚空,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的历次屠城,像窝窝这样固执的“乞丐”,如果遇上元、清这样的朝代,被消灭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透明的阳光》像一束柔软的锋芒,照亮了正常世界里的不正常。
  7、清澈的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如何把一个个汉字排列开来,使之变成有声有色的故事,取决于小说家的语言功力。语言风格的成熟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相较于当下很多只见故事不见艺术的小说,贝西西的小说语言显得唯美、清澈,富有内在节律。贝西西总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调开始她的述说,就像一条河,你初看似乎只有浅浅清流,然而,当你沿着河堤往前走去,水势渐大,河面渐宽,直至把你淹没。“这些词组像排着队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母亲的嘴里跑出来,走过厅堂,穿过桌椅,来到门前,爬上倚着门站着的白语的脚尖,再从他的身体往上爬,爬进他的耳朵里。”“他一步一步向后退,人群一步一步向前走,那片诡异的灰色的云在等待着他,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贝西西还很年轻,年轻的她正在小说表现手法上大胆探索。《痕迹》《小野的青春往事》形式有着茨威格式的冷静与沉实,内容有着渡边淳一式的凄美与绝望。《武大说》是一篇为传说中的武大立传的小说,武大先后出现于《水浒传》与《金瓶梅》,但都被一笔带过。贝西西怀着对小人物的深厚感情,重新书写这个故事,情节饱满,使之富有一层温暖的情调。
  当然,从关照现实,烛照人心,透视人性的高度审视,贝西西的小说还有点单薄,如果她能在构筑理想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一下关注被屏蔽的真相,更多一些大作家的担当意识,她的小说或可走得更远。
  栏目责编:丁小龙
其他文献
这就是它,一个果实累累的秋天!  它被帶到这里,已经很晚。  但是有十五个充满生机的春天,  我不敢从大地上站起。  现在,我这么近地观看它,  紧贴着它,把它满满地搂在怀里,  而它神秘地,把一股奇异的力量  注入这命定毁灭的躯体。  栏目责编:丁小龙
期刊
难怪我那些难以驾驭的诗  会时时回荡着忧郁的声音,  我为此悲哀。三四个我的读者现在  都远在弗莱格桑火河 那边。  而你,朋友!你们留下来的如此之少,  因而每一天你们对我都更珍稀——  多么短暂,成为路,  而那又似乎是最漫長的。
期刊
一  许多年以后,每当面对铺天盖地落下来的大雪,赵海建都会回想起1979年那个遥远的初冬的早晨。往事像一幅年代久远的画,虽然淡了,可依然历历在目。他想,如果没有那个早晨发生的事,也许他现在还是个农民。  那是三十多年前,一个雪花纷飞的早晨,山里冷,就连呼出的热气也在棉帽檐上凝成一层细盐般的白霜。就在这个时候,这年的征兵工作开始了,那年月,谁要是穿上了绿军装,马上就能说上媳妇,要是被刷下来,就等着打
期刊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蔑称秦国为西戎……  秦穆公登上西域霸主的高地,秦国仍不被中原国家从蛮夷行列除名……  秦孝公要求参加中原诸国的会盟,被拒……  被人鄙视和抗拒鄙视,是一种动力……  这动力能量超常,迸发出来时,就不止是血性,更是血腥……  智慧是血腥的,谋略是血腥的,治国理政是血腥的,战争攻伐更是血腥的……  战国天下不适应这种血腥,而当适应与不适应进行磨合时,血腥便是赢家,华夏一统便是必然…
期刊
谁害怕什么,  什么就會对他发生——  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支歌唱出来了  它唱出,又不是这支歌,  而是另一支,几乎  像这一支,很像……  哦上帝!
期刊
蚯蚓和知了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蚯蚓似乎知道  它从老槐树根部爬出 像个烟鬼  吸足了阳光月光 吸足了我身体中的  血魂 然后以超过土行孙亿倍的神力  将地心当成了天空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知了似乎知道  它从池塘的柳树飞起 像个神鸟  吸尽了我全部的情感 吸尽了白夜的  精魂 然后以超过神舟飞船亿倍的神力  将太阳系当成了花园  我的蚯蚓在星球中穿越  它将星球当成了一个
期刊
我对母亲没什么记忆,我五岁生日的第二天,她就从那里逃跑了。生日那晚,十八岁的母亲对我说,“石头,我想你能自己寻找食物了。”她的表情里也许流过了一丝不安,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一点即将离别的暗示。我像一只干瘪的气球躺在炕上,看着她室友们送的礼物,干枯的鼠毛,亮闪闪的瓷片,一枚来自某个故乡的松果……总之没有食物,然后在饥饿中睡着了。第二天,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上午,母亲晚睡起来,没有洗漱,那时她已想不
期刊
众所周知陕西小说创作有着其特殊的文化传统:一是乡土文学深厚的土壤上产生了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叙述模式;二是世家小说叙事模式传统,从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秘密明争暗斗到高建群的《大平原》都将世家小说魅力发展到极致;三是源于秦晋传统的史诗气质,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将文学作为终身救赎目标。尽管他们几位创作重点不同、艺术透视焦点差异很大,但作品共同特点是贴近农村生活、善用现实主义表达,整
期刊
板凳不坐蹲起来  “板凳不坐蹲起来”,是“陕西八大怪”最后一怪,也是最怪的一怪。这一怪,查古籍,古籍鲜少记载;求学者,学者目瞪口呆;问老农,老农头摇手摆。这一怪,流传了千年,真的没有解?这一怪,怪到云天外,实在费疑猜!  午饭的时候,村子的碌碡、土堆、台沿、崖畔与大树下,都蹲着一群端着老碗的男人,吸溜着裤带面,远远看去,就像一群出水的青蛙、一槽贪草的黑牛、一窝梳翅的老鹰,而屋里的板凳却闲着四腿蹬直
期刊
[罗马尼亚]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 著  高兴 译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Nichita Stanescu,1933—1983),出生于罗马尼亚石油名城普洛耶什蒂。196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爱的意义》。之后又先后出版了《情感的幻象》(1964)、《时间的权力》(1965)、《绳结与符号》(1982)等16部诗集和两本散文集。发掘自我,表现自我,为思维和感情穿上可触摸的外衣,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他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