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交融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四季的色彩》一课为例,针对新课改中如何使欣赏教学生动活泼,如何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美术作品中美术语言的美妙进行探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体验为基,以情感为链,依托语言、图片、活动和音乐等元素辅助教学,将使欣赏教学所蕴涵的美和情感视觉化、文字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活动 情境
  
  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尤其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找一些作品资料,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所谓的文字中感受作品的美,这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怎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意义、情感、内涵。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
  让师生处于一种所谓“以情动情,有感而发”的情境中,它将成为影响“师”与“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靠熟“读”是不够的,只强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行的,生硬的说教也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应着力探索的是:如何使欣赏教学生动活泼,如何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美术作品中美术语言的美妙,进一步提升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认为在欣赏教学中情境交融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在教学《四季的色彩》一课时,就很好得运用了此方法。
  一、用色彩情境促发情感体验
  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因此,为了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和欲望,设置一个感受美的氛围,让学生融入情境,融入课堂,融入作品。在教学《四季的色彩》一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了大片五彩缤纷的树叶,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不经意间融入情境,在学生感叹和惊喜的同时,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颜色。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迫不及待的上来挑选。给学生以视觉体验以及美的享受,课堂教学也随之进入轻松和愉悦的氛围。学生很快对色彩有了自己的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体验式情境欣赏《早春之路》
  小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要能思考并创设体验情境,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源泉,激发他们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达到“举一反三”创造美的目标。
  (一)体验作品自身魅力
  以《早春之路》一课为例, 先请学生感受体验画面:“画面中画了些什么?”生1:小路、刚刚发芽的叶子。学生的观察好象就此停止了,教师再次问:“还有吗?用你敏锐的眼睛好好再找找?” 生2:远处还有山,后面好象有一大片小树……
  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寻找色彩的情境中,去发现色彩那清新的美,纯净的美,富有季节性的美丽和其协调与统一。彻底让说教变为欣赏体验,在欣赏、评述、探究、表达等一系列的形式中,让学生感知作品中的色彩美、内容美、形式美和表现技法美以及作品所散发出来的内在气息。
  (二)入画体验作品内涵
  《早春之路》在深入欣赏过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用身心融入作品的情境。教师用缓慢的语调引导学生走入画中。
  师:“这时假如你走入画中,走在这条小路上,看到早春的景色,慢慢地闭上眼睛,闻着那春的气息,你有什么感觉?”
  生1:“那空气真是新鲜呀!我真想在那里多待会儿。”
  生2:“我也好想在那唱首歌。”
  师:“那你唱呀!”
  生:“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
  全班学生也一起跟着小声的哼起来,那脸上所洋溢的幸福感,不正是作品所渲染的吗?使学生多方面的感受艺术作品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在学生已有作品欣赏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内涵,让学生融入画中,赋予作品生命力。
  三、用情感性的情境欣赏《夏》和《金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生审美素养的养成与体现同样应该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现。
  在《夏》和《金秋》的作品欣赏教学中,巧妙借助语言、图片、活动和音乐等元素辅助教学,创设了适宜的情感性教学情境。在音乐的衬托下有感情的朗读小短文、用不同作品进行色彩对比感知作品的魅力等方式深入画面感受作品。
  教师在这两幅作品的初步感受中,只是做了稍稍的点拨,学生就已经进入作品的欣赏之中。对两幅作品进行色彩对比这一情境教学,打破了一幅幅单调的作品欣赏步骤。
  在欣赏过两幅作品后,教师采用完全让学生自主欣赏《金秋》作品的方式来教学。老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个人对《金秋》这幅作品的内容、色彩及感受,并把相应的内容写下来。 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理解去感受作品。
  四、用和谐愉悦的情境欣赏《冬猎》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以《冬猎》的欣赏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找画中主要拥有的色彩:白色、灰色、棕色。(课件出示色块图)师:“这些色彩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生:“死气沉沉的,心里感觉很压抑的。”教师再次让学生回到画面中,师:“这里还给你死气沉沉的感觉吗?”生1:“这里,有人们打猎归来,还很热闹呢!”生2:“还有鸟儿在飞快地翱翔。”生3:“远山,山好象被冰冻住了一样。”
  教师小结:有了生动的人物、人们的活动场景,让人感受到冬天是一个有生机的、充满暖意的季节。
  教师在这里让学生来选色,用一个色块图与画面的对比情境教学来让学生感知作品特有的美。通过互动的教学,产生和谐愉悦的情境,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作品所散发的内在美。
  有了深入的欣赏后,让学生选一幅画来写写自己的感受时,学生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被深情并茂地演绎了出来。赞叹那春的清新,夏的生机勃勃,秋的艳丽浓重,冬的生机,充满暖意。
  对作品的“美”的解读,按传统的教学,似乎不仅需要学生有相应的欣赏美的基础,也需要学生具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无限的感受力。《四季的色彩》中的教学却借助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等方式,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变成可感、可知、可表现了,形象而简单地阐释了欣赏·评述课的魅力所在,并且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泼。总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眼”去学习。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给学生认知能力及心理品质共同发展的愉快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006年3月版
  2、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教育参考) 1997年4月版
  3、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方薰(1736--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是在写生方面颇具功力。他与同时代的奚冈(铁生)齐名,当时的人们合称他们为“方奚”。方薰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曾经同父亲一起周游浙江全境,奇山秀水使他眼界开阔,同时奠定了扎实的写生功夫。研究绘画的同时,方薰又留有大量的诗作,著有《兰坻诗钞》、《井研斋印存》、《山静居
期刊
【内容摘要】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具有美观、快捷、易识的特点。它比楷书便捷、流畅,又比草书易于辨认。硬笔行书是指用硬笔写行书,是现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最常用的。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实际、从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写字方面的政策、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看,在小学高段就可以开展硬笔行书的教学了。  【关键词】硬笔行书教学策略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具有美观、快
期刊
罗方华?1976年生,福建连城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供职于福建省画院,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闲赏》主编。作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2005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大展、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等。曾获“首届潘主兰篆刻奖”及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敦煌书法论坛“获奖论文”等奖项。专业论文发表于《中国国家美术》、《中国文
期刊
练习十九——理解毛笔六  【练习目的】  马宗霍在《霋岳楼笔谈》中评价赵之谦的篆书说:“撝叔书家之乡愿也。其作篆隶,皆卧毫纸上,一笑横陈,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动人。”“卧毫纸上,一笑横陈”真有一种韵致,而韵致就在于那种不在意、不矫饰、不强求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闲”、“散”,不是要自强不息,不是要横刀立马。以女性相比,就是那种媚态,娇弱无力,懒洋洋,散淡地,慵懒状蜷卧在沙发上的样子。马宗霍讲的“援之不
期刊
荣云1986年生于山东泰安,2005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造型系,后师从王玉萍老师;200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并获学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油画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姚永老师。   2008年作品组画《建》获山东艺术学院秋季写生展一等奖;2008年作品《思》入选2008年山东省首届青年美术大展;2010年作品《高原情》入选国际华人书画作品展获得银奖;2011年作品《
期刊
章澄《小船》  沈语霏《美丽的家园》  湖州市龙泉小学指导老师:叶春春
期刊
王鑑伟(王鉴伟)书法初从书学名家祝嘉(1899—1995年)攻碑学,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清华大学书法研究生。江苏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曾赴欧洲、亚洲各地交流、考察。  著作:《书法技要》丛书八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08年2月第四次印刷),中英双语畅销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十年随笔作品集《艺术的生活》,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期刊
朱梦瑗    朱梦瑗,现就读于义乌市五爱小学601班。自幼酷爱画画,爸爸妈妈是幼儿园教师,从小就对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上二年级后,得到美术老师张怀清的悉心指导,美术成绩卓著,被誉为五爱小学美术比赛获奖专业户,荣获学校第一届“十佳小画家”称号,曾获得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四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一等奖;2009年,获“母亲颂”杯全国书画大赛一
期刊
吕婷199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初中毕业后,跟随朱晓红老师主攻工笔花卉,现为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会员。  200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系,师从梁小钧老师, 吕金柱老师等。  2006年,入选浙江省女花鸟画家作品展  2007年,获“全国青少年画展”铜奖  2008年,入选浙江省女花鸟画家作品展  2009年,入选浙江省女花鸟画家作品展  2011年,作品发表于《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
期刊
【教学背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浙江建德三河小学立项了该省规划课题《山区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手工的策略研究》,课题先后得到国内众多美术教育专家指导,该课题研究正是立足浙西农村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当地农村特有的废弃稻草、果皮、秸秆等自然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手工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稻谷是江浙一带的主食,秋收过后,稻草在农村稻田随处可见,即稻草是一种廉价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