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不宜“同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话是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美好心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童话却被视作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工具,违背了低年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和阅读习惯。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低段儿童童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阶梯式阅读教学在低段儿童童话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低年段儿童;语文;童话教学;阶梯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缘起
  什么是童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童话一词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辞海》中,童话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童话是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借助奇特的想象力,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常规束缚,用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色彩的语言文字,把平凡而普通的人类世界幻化成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境界。
  德国著名童话作家威廉·豪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童话是个美丽可爱的仙女,是想象王国的大公主。”儿童阅读童话,在为童话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种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的文学载体,童话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美好心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够帮助儿童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中,通过对童话世界的体验,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真正正地体会到童话中所蕴含的美好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童话在儿童世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此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文形式。在人教版的教科书中,尤其是在低段课文中所占篇幅尤为突出。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童话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材编写者的“青睐”。那么,童话在课文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教师到底有没有教好童话呢?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现状与误区
  语文课文选自不同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不同的文学内容,其教学功能自然而然不大相径庭。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以及课文内容的不同来恰当地定义课文的功能,进而恰当地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进行童话教学时,能够依据童话的语言特点和情节发展线索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却没有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忽视了对儿童的特点和需要的解读,使得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呈现了一种平面化的趋势与状态,教学无层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逢童话必演
  童话具有较鲜明的故事情节,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立体生动,因此一上童话课,学生就显得很兴奋。许多老师在教学童话时,喜欢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使用恰当,表演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童话教学策略,不仅符合了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童话中的形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演却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热闹的形式。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童话的内涵,没有与童话的作者和主人公进行深入的交流,他们只是热闹地表演——课文怎么写,他们就怎么演,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好看。尤其是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中,表演只是一种作秀,学生只是将书上无声的文字“翻译”成有声的语言,却并没有融入其自己的感情,童话的想象和幻想也只是停留在作者的想象和幻想中,学生并没有因此得到想象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人文占主导
  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都注重“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而语文教学更是肩负着对学生真、善、美的思想道德教育。因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以载道”的思想体系实践的体现。大部分童话,都蕴含着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因而成人世界的道德原则让童话背负了太多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的使命。具体反映在童话教学中,就出现了以下两种过于强调教育功能、有失偏颇的行为。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训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因此,在教学童话时,这些教师对每一篇童话都要深入挖掘,掘地三尺,“都要挖掘一个主题思想,都要挖掘出一个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都要让学生进行一次道德教育”。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与儿童的阅读习惯是相违背的,不仅破坏了童话在儿童心目中的美好滋味,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养成讲“假大空”话的不良习惯。
  (三)工具性过强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传承文化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始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因此学好语文非下苦功不可。脱离或忽略语言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很多童话教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无非就是认字、写字、背诵课文,偏重于对字词的讲解和对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这篇课文当中认识了哪些生字新词?通过这篇课文要对学生进行哪些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解读童话,对童话的肢解破坏了儿童视角中童话所蕴含的意境美和意蕴美。
  三、阶梯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什么是阶梯式阅读教学
  阶梯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动态观点的分层阅读教学模式,是对阅读进行分步操作的一种形象比喻的说法。顾名思义,阶梯式阅读教学即层层递进,打破童话教学中平面化、无层次的僵局。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呈现一种逐级上升、渐入佳境的教学状态,学生对童话的感知应从整体上接受童话,能够明白到底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并能从品读重要情节中上升到理解,汲取一个人物刻画的方法,包括语言特色、动作神态等,到最后能够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掌握一种方法。   (二)阶梯式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一个需要阅读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是读者与作品和作者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是沿着语言隧道进入作者心灵的过程。”阶梯式阅读教学费时少但却效率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童话是培养儿童语文素养最好的儿童文体之一。由此可见,在童话教学中采用阶梯式阅读将会事半功倍。
  四、阶梯式阅读教学在童话教学中的实施
  (一)第一阶梯——接纳,“读”懂童话
  1.初步感知童话。
  兴趣是引导学生阅读的前提,当一个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面对一篇童话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个童话产生好奇与兴趣,也许他们只能看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兴奋,但这就是他们阅读童话的乐趣所在。
  2.理清故事脉络。
  当一篇童话呈现在儿童眼前时,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童 话:“这则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原先单纯讲解字词以及逐字逐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树立整体意识,即引导学生抓住筛选童话中的关键词句并加以整合串连,理清童话故事的发展脉络。因为只有在完整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在内心深处与童话故事作品产生共鸣。
  3.品读重点情节。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隶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因此,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该“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童话——既要引导学生品读重要情节,又要防止片面的肢解童话。”
  童话故事的一大特点便是情节曲折动人,其重点情节更是极具想象力、夸张且超越现实。因而,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应引导学生将重点从“质疑”“拷问”童话转移到品读重要情节,揣摩那些穿插着大量想象、拟人等极富表现力的段落。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时,应重点抓住丑小鸭的遭遇,通过三至六自然段中的几个重点词,如“讨厌、欺负、讥笑、追赶、悄悄”等,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的可怜。集中出示体现丑小鸭悲惨生活的词语,“学生在读中自然产生联想,不但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也是对丑小鸭所有苦难遭遇的总结。”继而回到故事中,了解丑小鸭有此遭遇的原因,感受丑小鸭的变化与坚持,在读中体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高兴、惊讶的心情。在如此经过品读重要情节与整体把握全文之后,学生才能更加理解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激动与兴奋。
  (二)第二阶梯——汲取,“读”懂形象
  1.认识人物形象。
  “在一切文艺作品中,童话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象,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样也能成为童话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海妖、神兽等。当然,童话中更多的是人,古人或今人、本国人或外国人、这个阶段或那个阶段的人。”
  此时此刻,教师不应对人物形象进行“好坏之分”,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并热爱每一个角色。的确,每个儿童都喜欢扮国王演英雄,都向往“真、善、美”的角色。但童话并不是只要这样的角色,更何况没有“恶”的对比,何来“美”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角色都是童话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进入角色内心。
  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视线集中于童话中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准备把握文本。当然,如果童话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上是不够的,童话的生命力和活力是得不到体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形象。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平面的文字中而不显得枯燥乏味,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与“作秀”式的表演要区分的是,此时的学生已对课文进行了局部和整体的分析,已经和文本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交流,也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而此时的角色扮演便多了一份真挚的情感。
  同样是在《丑小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第一阶梯对故事情节发展已经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小鸟对丑小鸭的讥笑和猎狗对丑小鸭的追赶,学生就能更好地传达他们对丑小鸭极度的厌恶,甚至是至亲的亲人——哥哥姐姐都讨厌它!学生所扮演的“丑小鸭”更能体会此时此刻“自己”的孤独无助。然而,当它蜕变成为美丽的白天鹅时,那种欣喜若狂也让学生尝到了执着与不懈追求的甜美滋味。
  (三)第三阶梯——内化,“读”懂方法
  1.迁移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生命力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内,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将学生的阅读扩展至课堂之外,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
  从人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选文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教材后面有部分的选读课文正是童话题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中习得的童话的阅读方法迁移至课外,即在初步感知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脉络,抓重点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品味人物形象,进而当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依然能学会自己阅读童话故事。
  2.丰富故事枝节。
  儿童喜欢听故事、说故事,不喜欢动笔写故事。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让学生想说、愿意说,继而有话说、有内容说,这样才能为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文字打好坚实的基础。特级教师魏书生有一项发明创造:“话题口头作文法”。语文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可以将其借鉴过来,引导儿童进行童话的情境再创。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有一篇童话《从现在开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百兽之王”,轮流上任的猫头鹰和袋鼠都趾高气扬,却让百姓苦不堪言。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和改编,也许在学生的情境再创中,神气的猫头鹰也许会背着双手在树枝上来回走动,在对百姓讲话时也许时不时清一下喉咙。又或者,在他们的改编下,上任不久的小猴子遭到了不服气的猫头鹰和袋鼠的报复……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课文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却是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的独特体验。   3.创作童话作文。
  传统的习作方法,一般都是老师布置一个题目或一个半命题作文,给学生规定好字数和时间之后,学生便在座位上“埋头苦写”。然后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都是一些“假、大、空”话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
  “童年应该是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希望将来孩子长大后,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所写出的文字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写作,恐怕还得借助童话的帮助。
  语言是创设情境的最好方式,设计简单的几句导入语,便能将学生带入奇异的童话世界,引入童话作文的创作氛围之中。最简单的像: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神秘的原始森林……或者很多年以前,森林里有一座古老的宫殿……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童话作文创作的情境之中,对照着课文的样子写写自己的童话跃跃欲试。
  在创设好童话作文的写作氛围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童话中的“主人公”,即一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或美丽或善良,或丑陋或邪恶。也许在学生的笔下,美丽的公主却有着蛇蝎心肠,满脸伤疤的巫婆心地善良,无论哪种,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惊喜。
  指导学生确定好童话创作的“主人公”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安排故事情节。教师可做适当点拨,即要将主动权置于学生手中,任由其天马行空的想象,等待稚嫩童言写就的美丽童话。相信学生在前两个阶梯的童话教学中,也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化故事的枝节。
  五、结语
  创新基于理解,理解基于接收,所以只有前一步指导到位,后一步才能得以实施。如果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对童话的解读才会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体会,真正发现童话所蕴含的美。
  参考文献
  [1]邹一军.走进儿童心中讲童话——简析低年级童话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2]姜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2.
  [3]师雯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及对策探讨[J].基础教育,2011(12).
  [4]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6).
  [5]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11).
  [6]李宣平.童话教学的现实处境与理想追寻[J].湖南教育,2006(21).
  (编辑:董娇)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  【关键词】教材;教育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年的接触,感觉到对于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接受能力较快、发散思维较强的高中生
【摘要】动态的生成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注和激励。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就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顺利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绽放為课堂的生成之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出高效课堂的硕果。捕捉生成之花,顺势思维引导,以此展示学生的个性理解。  【关键词】生成;思维引导;个性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澜教授说
【摘要】在童年阶段,阅读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在阅读中,学生便能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打开文化和文明的窗口。他们能够与作者进行交流,而且能够与书籍相伴,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时间久了,学生的精神内涵必然可以得到提升。而且,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成就自身的梦想,在阅读中能够完善自身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小学的每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那些优秀作品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是每个学生必要且必须学习的。所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着手来谈八年级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爱莲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其
【摘要】使作文有看头,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如何立意,如何使文章高远独特,有深度,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大量的学生作文,我想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眼看到底,老生常谈。那么,如何使作文有看头,有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设计,也就是立意,立意是方向,立意是标杆,立意是选择。它决定
【摘要】本文以耿文超老师的《将进酒》课例鉴赏为研习课例,作为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的教学课例,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激发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激活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鉴赏文本、体悟诗人情思的良好学习效果。研习此课例,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新认知。  【关键词】耿文超;《将进酒》;三
【摘要】《人生》通过对高加林、刘巧珍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下,不同人物命运的变化。在复杂的矛盾中,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抗争史。主人公高加林的典型性引来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对高加林的形象分析,既要着眼于大的社会背景,也要注意把握人物自身原因。  【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不可控的环境里坚持奋斗  高加林
【摘要】中小学春游活动被禁,学生全面发展受阻,这是当前素质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由此提出社会舆论要发挥正向的导向作用,家长要建立起对学校的信任,理性对待突发事件,学校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精细化管理,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春游难;全面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最近读了马玉洁的《学校为什么不
【摘要】引导学生走近美文,使他们成为美文的崇拜者和得益者,听取“哇”声一片,这正是我们教者的责任,也是当代教育所期待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美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过去有一段时间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称为第二课堂。其实,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并无第一、第二之分,因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二者有机联系密不可分。我们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注意在课
7月29日上午,石阡县中小學课堂教学改革战略工程启动大会在石阡中学会议室召开。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先生,全国优秀教研员闵诗培先生,全国生本高效课堂建设培训实战型专家于清秋女士,石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刚强出席会议并讲话。随着标志石阡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水晶球的点亮,石阡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战略“31366”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宣读了《石阡课改誓词》,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校长作了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