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学生春游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春游活动被禁,学生全面发展受阻,这是当前素质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由此提出社会舆论要发挥正向的导向作用,家长要建立起对学校的信任,理性对待突发事件,学校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精细化管理,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春游难;全面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最近读了马玉洁的《学校为什么不春游了——一个乡镇公立小学的个案研究》教育人类学论文,我颇有感触。作者在对研究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使用了访谈和观察的研究方法。通过和H镇中心校的L校长进行深入的开放式访谈,作者得出了阻碍中小学停止春游活动的三大原因:公众舆论使学校和政府面临的安全压力被放大;习俗型信任瓦解,契约型信任缺乏建立的条件;学生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倾向于以冲突的形式爆发;公众舆论和群众造成的扭曲压力通过教育行政体系下压至学校,学校的安全压力大,满足学生发展的动力低。最终,在这三座大山的压制下,中小学春游活动不得不停止。[1]
  阅读完全篇后,我发现作者虽然深刻的剖析了学校取消春游的原因,但没有进一步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中小学春游活动被禁,学生全面发展受阻,这是当前素质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我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社会舆论、家长、学校和政府四个主体提出了相关对策,这既是对作者研究的补充也是我读完这一文章的感想。
  一、社会舆论要发挥正向的导向作用
  社会舆论有正向和负向、积极和消极之分。正向的、积极的社会舆论会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健康发展,而负向的、消极的社会舆论会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产生阻碍作用。目前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事故的研究是教育界、法学界普遍关注的和争论的热点。[2]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施以较大的关注毋庸置疑。但是,近年来一些媒体将此问题夸大化和扭曲化以模糊公众视野,博得大众眼球,使一些负向的社会舆论引导者人们的价值取向。这种情况,加重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模糊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大众传媒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键连 接。[3]我们要解决中小学生出游难的问题,就必须先要正确的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实践素质教育,开展课外活动,将正向舆论推到大众眼前。
  二、家长要建立起对学校的信任,理性对待突发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学校春游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长的不配合和不信任,其实说到底这也是有社会根源的。身处市场经济,利益化的社会使身处其中的人只认识钱,时刻计算着利益得失,甚至将孩子作为利益工具,一旦出了问题就向学校大口索赔。这种不理性、不道德的行为取向应该受到公众的谴责。解决出游难的问题,家长就应该信任学校和老师,和学校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孩子安全问题上,首先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做好安全维护,购买相关保险。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也有着不可推辞的责任。
  三、学校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精细化管理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组织学生出游,学校必须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深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掌握出游地周边社会治安情况,制定详细的出游计划;制定紧急预案,健全各类应急对策。确保一旦事故发生,保卫人员有随时应急的准备,能够在规定的时限内到达现场,妥善处置。
  四、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扩大学校自主权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与道德相比,法律更客观,范围较窄,且以强制手段发挥作用。对学校来说,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依法治校。[4]学校组织学生出游,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故。分析比较各种事故的缘由和特性,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这不仅会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也会使学生和家长感到有法可依。另外,官僚体系通过审批制度,将自身安全压力从市教育局转到区教育局,最终转移到学校身上。这种情况体现出我国教育制度的一大缺陷,因此,如果要想解决这一责任推卸的问题,就必须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和活动权。
  在读到这篇论文里L校长谈到自己小时候春游活动时,我不禁也想到了自己上小学时去春游的场景:我们小学没有操场,学校后面的一座大坝就是我们的体育课场地,通常是上着课老师就带着我们去三五里地远的河边玩。那时候的我们走在大坝上,迎着微风,闻着花香,还有泥土的芬芳,小伙伴你拉着我,我牵着你,好不欢喜。而到了小河边,有的挖泥巴,有的捞蝌蚪,无拘无束。与现在的这些被关在牢笼里的孩子相比,我该多么的庆幸。同时,我也觉得他们很可怜。希望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能够通力合作,还孩子自由发展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马玉洁.学校为什么不春游了——一个乡镇公立小学的个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
  [2]蔡永红,劳凯声.我国青少年安全事故的现状分析[J].统计研究,2002(4).
  [3]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兰州:兰州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我们将其理解为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学,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其中,情感是动力,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具体到教学中,我认为她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似乎发现了某种乐趣,或是情感上仿佛有了某种寄托或表达途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即如此。然而,现时中却是许多学生的作文令人难以卒读,失之真情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入”得深厚,“出”得顺畅,个人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为写作储备材料,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跨越时空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从阅读抓起。我认为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授课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转变,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因为都在摸索阶段,方式上五花八门,有时学生也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让学生通过个体间和所属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增强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此来营造一种学生乐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合作参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年来,
【摘要】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  【关键词】教材;教育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年的接触,感觉到对于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接受能力较快、发散思维较强的高中生
【摘要】动态的生成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注和激励。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就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顺利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绽放為课堂的生成之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出高效课堂的硕果。捕捉生成之花,顺势思维引导,以此展示学生的个性理解。  【关键词】生成;思维引导;个性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澜教授说
【摘要】在童年阶段,阅读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在阅读中,学生便能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打开文化和文明的窗口。他们能够与作者进行交流,而且能够与书籍相伴,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时间久了,学生的精神内涵必然可以得到提升。而且,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成就自身的梦想,在阅读中能够完善自身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农村小学的每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那些优秀作品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是每个学生必要且必须学习的。所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着手来谈八年级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爱莲说》;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其
【摘要】使作文有看头,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如何立意,如何使文章高远独特,有深度,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大量的学生作文,我想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眼看到底,老生常谈。那么,如何使作文有看头,有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下笔前的构思,设计,也就是立意,立意是方向,立意是标杆,立意是选择。它决定
【摘要】本文以耿文超老师的《将进酒》课例鉴赏为研习课例,作为2010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的教学课例,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激发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激活思维,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鉴赏文本、体悟诗人情思的良好学习效果。研习此课例,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更多新认知。  【关键词】耿文超;《将进酒》;三
【摘要】《人生》通过对高加林、刘巧珍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下,不同人物命运的变化。在复杂的矛盾中,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抗争史。主人公高加林的典型性引来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对高加林的形象分析,既要着眼于大的社会背景,也要注意把握人物自身原因。  【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不可控的环境里坚持奋斗  高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