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 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法治意识、政治归宿感以及公共参与能力。公共参与是其他三种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如何让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落地生根?我认为抓好课前调查、课堂活动、课后延伸三环节是关键。
关键词:三环节;公共参与素养;课堂活动;课后延伸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即将实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已迫在眉睫。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如何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落地生根是我们每个政治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公共参与是其他核心素养的落腳点。我认为抓好课前调查、课堂活动、课后延伸三环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促进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落地生根。下面我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的教学历程谈谈思想政治课堂如何落实三环节。
1、课前调查,走近社会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前,我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采访在校学生、亲朋好友,了解身边的人的消费状况,从而对消费观念有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现有的消费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调查和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做好铺垫。学生课前深入社会的调查实践,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公共参与素养,逐步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为何调查? 预设调查中出现什么困难?调查问卷和问题如何生成?学习小组如何分工?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和成果如何呈现等等。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公共素养培养的过程。
2、课堂活动,学以致用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在课堂设计方面,以学生真实生活情景为起点,把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场景,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在分析消费心理利与弊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本班班服,要求学生从班服的定价、面料、颜色、图案、环保、今年流行因素等方面进行推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理解消费心理。学生在探究中,互相交流看法,从学生回答看得出,他们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也捕捉到学生群体中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关注到学生追求个性和追潮流,也关注产品的质量,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兴趣,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也让学生站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角色思考问题,更好地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后如何迎合消费者需求有初步了解。
在讲消费原则的时候,我选取本土素材,结合《清远绿色生活十二条》,学生通过手抄报、从宿舍生活、教室、出行等方面思考如何践行节能、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实际,引导学生从意识层面上升到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原则。
在设置课堂活动时,我们注意几点:第一,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或提升能力的活动,让学生有话说、愿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流于花哨的形式,缺乏有效性。
3、课后延伸,落地生根
有效的课后作业,能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有效地巩固和补充课堂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巧妙地布置课后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我通过布置课后活动,把教学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让学生通过课后搜集、整理、筛选资料,从而关注和思考社会现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做理智的消费者”为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双十一理性购物倡议书,并发到自己微信朋友圈,积极向亲朋戚友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唤醒身边的剁手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理性消费行列。
政治学科课后延伸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人物访谈、参与志愿活动、职业体验等等,把舞台从课堂、学校搬到社会,从模拟、演练,到真正的公共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把课前调查、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近社会以培养公共参与意识;设计课堂活动以提高公共参与能力;课后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公共参与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陈式华主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马炳帅:《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01期)
[3] 马超:《公共参与素养提升的三进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0期)
关键词:三环节;公共参与素养;课堂活动;课后延伸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即将实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已迫在眉睫。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如何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落地生根是我们每个政治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公共参与是其他核心素养的落腳点。我认为抓好课前调查、课堂活动、课后延伸三环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促进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落地生根。下面我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的教学历程谈谈思想政治课堂如何落实三环节。
1、课前调查,走近社会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前,我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采访在校学生、亲朋好友,了解身边的人的消费状况,从而对消费观念有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现有的消费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调查和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做好铺垫。学生课前深入社会的调查实践,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公共参与素养,逐步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为何调查? 预设调查中出现什么困难?调查问卷和问题如何生成?学习小组如何分工?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和成果如何呈现等等。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公共素养培养的过程。
2、课堂活动,学以致用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在课堂设计方面,以学生真实生活情景为起点,把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场景,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在分析消费心理利与弊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本班班服,要求学生从班服的定价、面料、颜色、图案、环保、今年流行因素等方面进行推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理解消费心理。学生在探究中,互相交流看法,从学生回答看得出,他们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也捕捉到学生群体中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关注到学生追求个性和追潮流,也关注产品的质量,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兴趣,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也让学生站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角色思考问题,更好地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后如何迎合消费者需求有初步了解。
在讲消费原则的时候,我选取本土素材,结合《清远绿色生活十二条》,学生通过手抄报、从宿舍生活、教室、出行等方面思考如何践行节能、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实际,引导学生从意识层面上升到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原则。
在设置课堂活动时,我们注意几点:第一,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或提升能力的活动,让学生有话说、愿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流于花哨的形式,缺乏有效性。
3、课后延伸,落地生根
有效的课后作业,能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有效地巩固和补充课堂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巧妙地布置课后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我通过布置课后活动,把教学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让学生通过课后搜集、整理、筛选资料,从而关注和思考社会现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做理智的消费者”为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双十一理性购物倡议书,并发到自己微信朋友圈,积极向亲朋戚友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唤醒身边的剁手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理性消费行列。
政治学科课后延伸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人物访谈、参与志愿活动、职业体验等等,把舞台从课堂、学校搬到社会,从模拟、演练,到真正的公共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把课前调查、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近社会以培养公共参与意识;设计课堂活动以提高公共参与能力;课后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公共参与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陈式华主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马炳帅:《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01期)
[3] 马超:《公共参与素养提升的三进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