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在强化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同时,应该把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因此,应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明确职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内涵,以突显基于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的校园文化特色,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校企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25-0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之处,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常常抱怨毕业生对企业文化不认同或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同时毕业生也对学校实施的职业指导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从而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应重视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激励和渗透作用;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中介对企业文化产生的促进作用,基于校企文化对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有效性,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人才。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概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对学校文化的定义有多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多从广义上界定校园文化,认为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多从狭义上对校园文化进行界定,将其内涵聚焦于学校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学校中以教学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一切价值观念和行为形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共同创建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专业文化。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场所,因此,相对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势必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企业文化的界定 与校园文化相同,对企业文化的界定也说法不一,一般而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等。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企业员工为主体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劳动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的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文化作用于校园、企业长期整合而成的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产物,所以都是以人为着眼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组织文化,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并且均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同时,两者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是相同的,共同承担着深刻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对于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设极其重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具有导向、规范、协调、激励和凝聚的作用。总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企业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也可以影响和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定位要求其必须紧密贴近企业,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力、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使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但实际上很多高职毕业生在面对企业文化时,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更是忽视了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毕业生的就业与社会、企业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在校企文化对接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院校谋得生存的重要举措就是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上,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才可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师生员工的职业素质,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推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此外,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经很难满足高职学生顺利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要求,校企文化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适应企业环境和文化,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难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在企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和限制影响着学生角色的转换和“零距离”就业的实现。校企文化对接是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顺利就业的需要 很多高职毕业生抱怨就业难,企业也抱怨找到合适的新员工很难,这主要是因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高,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文化的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建设校园文化,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文化对接,使学生在仿真企业情境中加快完成角色转化,在进入企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其顺利就业。   基于校企文化的校园
  文化建设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熔炉,校园文化要积极接纳并主动认识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目前,关于在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多注重于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笔者拟从职业文化和专业文化两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提倡能力本位,进行职业文化特色建设
  所谓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范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不同于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是两者在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结果。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源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但又高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一种“仿真职业文化”。
  第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在服从社会需要的大前提下,基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个人的志向、能力和条件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要突出体现各种职业具体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专业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营造相应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职业性格塑造,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置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职业环境,在这其中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性格的理解和塑造。
  第三,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体质和情感等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物质环境的改善、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及学生有计划地参观见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其中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总之,对学生职业文化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相结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学生科技活动、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将创新意识等有意识地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二)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和行业文化有吸收和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三个“零距离”: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的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第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对专业教师而言,可以安排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实现教师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可以按照企业的综合需要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此外,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
  第二,以实践教学为桥梁。高职院校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使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首先,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可以在校园内创设职业情境,在实验室、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进行布置,实习、实训突出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部分,将专业文化融入实践环节,使学生深刻体会并理解文化内容,更好地接受专业文化的理念。其次,将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参与企业生产。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真正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第三,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进行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并将该文化融入自己的言谈举止之中。专业教师还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学校文化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为抓手,以职业文化和专业文化为亮点,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企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现强,叶俊国.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4):153.
  [2]杨晔雄.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40.
  [3]张严心.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经济视角,2009(11上):60.
  [4]韦华伟.校园VS企业的文化联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6).
  [5]李红,张桐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
  作者简介:
  孙慧娟(1987—),女,河南焦作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采取适时竞选,确定班团干部;明确要求,指导班团干部;用好“会议”,调教班团干部;保持联系,训练班团干部;善用制度,鞭策班团干部等一系列措施,能有效地培养班团干部的职业人格,对促进其就业后快速成长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人格;导向;班团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58-03  与中学不同,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检讨并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现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的启示,反思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根据工程实训中心在具体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方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职业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课程《制药通用设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行动导向;制药通用设备;六步法、教学做一体;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构建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有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71%  最新发布的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学生为662.67万人,就业学生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比2010年略有提升。  统计数据(不含技工学校)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406.17万人,占就业学生的77.26%;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70.24万人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五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运行与岗位需求等八个方面相适应,根据教改建议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细化运行机制,分析人才培养的预期价值。  关键词: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以职前职后融合的理念,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技能目标的设定,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后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课程的核心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尺;以专业课程延伸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同时以职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从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上三者有效融合,构建专业课程、社
摘要:介绍了德国萨克森州教育体系的特点,探讨了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比较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文化因素;职业教育;德国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17-04  研究社会文化因素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考虑
摘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双元培养”办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华好学院为对象,对校企“双元培养”内涵、“双师型”师资建设、校企师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双元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61-04  根据《国
摘要:就维修电工考证与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相融通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技能考证纳入课程体系,进行内容重构,制定课程项目教学方案,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可实现课程项目化教学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对接。  关键词:双证融通;维修电工;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