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你在哪里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奢华造就的如烟往事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六十年的人,当我在街头漫步时,会不无感慨地赞美道,北京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不论是那些春天在公园或街心花园怒放的各色花木,还是沿着公路的隔离带延伸的美轮美奂的丰花月季和绿茵如毯的大片的街头草坪,使这座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古老都城变成了一座初见端倪的园林城市。但作为一个热爱大自然,崇尚自然界和谐之美的“生态城市”渴望者,望着那纷纷崛起的高耸的“水泥森林”和被水泥、沥青及各色地砖覆盖的大地,深深的失落之感又往往在心中油然而生。许多儿时就已熟视有睹的传统庭院树种和四旁树种突然失宠了;那些能与人亲密接触的野花野草和略显神秘的灌丛,因妨碍城市“绿化美化”而获罪,成了被迫杀的对象;与这些树和草相依为命的美丽的花椒凤蝶,神气十足的螳螂,以及三伏天没完没了的蝉鸣,啄木鸟用喙敲击树干发出的咚咚声,……也纷纷成了如烟的往事。
  
  生态学离我们有多远
  
  一次我在三环路上骑行,正为找不到可供自行车行驶的路而烦恼时,突然身旁驶过的一辆公交车令我为之一震,车身上醒目地画了一个足能装下100公斤酒的大酒瓶,旁边是四个斗大的汉字——“生态好酒”。且不说酒的广告在交通工具上出现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单说这“生态”与“好酒”成为伴侣就是惊人的创意。三十余年前,当我进入师范学院生物系读书时,生态学还是一门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边缘”学科,没有被列为我们的必修课程。然而,时过境迁,当“生态”已成为一种时髦的词汇走出了学术著作和大学课堂的今天,在超市,在售楼中心,甚至在公共卫生间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态食品”、“生态楼盘”、“生态厕所”这些新名词时,似乎人人都卷入了滚滚而来的“生态”洪流中。这次又与“生态好酒”不期而遇,真让人匪夷所思。但当我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被周围种种不符合生态规律的“绿化”现象所困扰时,又会感到生态学知识对于我们还是那么的陌生。
  
  绿色植物无贵贱之分
  
  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经说过:“未被田野、草原或森林中的绿色植物所利用的每一束阳光,都是永远被失去了的财富。”而这些为我们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创造无尽财富的绿色植物,不论是参天的巨树,还是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单细胞藻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光合作用。由于有了这种“神奇”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的地球才变得生机勃勃,我们人类和各种动物才能获得来自太阳的能量,才不会因大气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比例的严重失衡而死于窒息。这本来应该是每一个初中生都懂得的自然常识,但是在我们的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又往往忽略甚至忘记了这个常识。同样对我们有恩的绿色植物,有的被奉为“上宾”,风光无限;有的却“灰头土脸”,难登“大雅之堂”;有的则被视为“杂草”和“杂乱的灌木”,没有在奢华城市中立足的权利,成为被清除的对象。这种只以一些人的好恶和传统的偏见去选择城市绿化美化植物的现象,其实至多只能表现出一种较初级的“园林城市”的水平,离“生态城市”的距离还很遥远。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理想,我们还是从利用好太阳公公恩赐给我们的每一束阳光做起吧!
  
  “草坪风”刮出“绿色沙漠”
  
  曾几何时,我们的许多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刮起了一股“草坪风”。本来,草坪作为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一种植物景观,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应用,无可非议。但如果不从环境条件、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跟风滥用,不但会造成资源和人力、财力的浪费,对于构建生态城市也有负面影响。首先,草坪的生态效益和生物多样性远低于片林、灌丛以致由非草坪草构成的草地。生态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态功能与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的大小成正相关,在相同土地面积上栽种灌木,生态效益比草坪高六倍以上,栽种乔木则比草坪高十倍以上。再有,人工草坪一般仅由一种或至多仅允许二三种草本植物组成,其他不请自到的“杂草”,即便有美丽的姿容,也要被连根拔除,植物种类远少于由野生植物自愿结合形成的草地和由乔、灌、草组合构建的绿地;又由于草坪草种绝大多数属于靠风传粉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不被传粉昆虫光顾,因此是城市绿地中生物多样性最贫瘠的“绿色沙漠”。而目前最时髦也最为环保人士反对的冷季型草坪,不但因喷灌耗费宝贵的淡水资源,而且打药和反复割草又会造成对环境的化学和噪声污染,这些弊端也是不宜盲目扩大草坪面积的重要原因。
  
  绿色的诱惑——没有花园的“花园”
  
  许多老年人都有愿意为陌生人指路的热心肠,我也不例外,但近些年北京城的变化实在太快,自己在问路者面前露怯的事也时有发生。一次在我曾经上过班的路上,被问及某某花园时,便成了“老外”,回答说,这附近只有住宅小区,没有花园。结果没走多远就发现路边的一个新建小区就叫这个名字。当时还真有些糊涂,难道这个由粮库改建的小区中真有花园?没多久我的一个朋友乔迁之喜,新居也在一个“花园”中。为看个究竟,我赶忙前去贺喜,结果让我更糊涂了。这所谓的花园中,只有几座孤零零的塔楼,楼下停满了私人轿车,别说成片的花草了,路旁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这样的绿化水平也好意思叫花园?事后,当我向别人诉说时,不但没有引起共鸣,反而被笑为少见多怪。果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被冠以“花园”的新建住宅区还真不少,有些较“谦虚”的楼盘只冠以“园”或“苑”,其实还是以花园自诩。有时我有些天真地想:要是北京真有这么多花园就好了!
  
  城市绿野的挽歌
  
  随着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我们的城市有些不堪重负,虽然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新建的楼房越来越高,但留给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的生活空间相对在减少。在这种前提下,一些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保留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绿色区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为此生态学家和自然爱好者都希望建立保护区,保留和保护好这种最后的城市绿野,这也是建设生态城市所必须的作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美好的希望正在一些城市中变成泡影,我们只能为大自然在城市中留下的这最后一点血脉唱挽歌了。在北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圆明园。记得几年前,圆明园的管理者为了恢复这座被焚毁和破坏的皇家园林的山形水系,召开了有自然保护人士和有关专家参加的会议。会上,网方提出的清除原遗址中杂乱无章的灌木和杂草的计划,立即遭到与会者的反对。以后在某电视台策划的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或恢复部分原貌的辩论节目中,反对恢复、重建的人士也指出了保留遗址现状的生态意义,相似观点的文章在报刊和互联网上亦屡见不鲜。但工程照样进行,如今的圆明园再也寻觅不到城市绿野的痕迹,一座北京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城市保护区”,还没有建立就消亡了!
  
  为什么远来的植物好念径
  
  俗话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可当我留意观察城市中的绿化美化植物时,感到远来的植物似乎更好念经。在绿化美化植物的选择上,舍近求远、喜新厌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来在城市这样的人工生态系统中,在栽培条件和被引进植物生态适应性允许的前提下,多引进一些外来花草树木,可以使环境变得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一味追求常绿、红叶、紫叶等景观效果和名贵、气派等奢华气氛,不仅劳民伤财,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严重削弱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造成一些本地优秀的栽培品种资源流失和灭绝。近年来在北京等城市中流行的火炬树和美国地锦就有些被捧过头了,前者成了城郊公路旁的“霸主”,后者不仅占据立交桥的墙面而且爬满河道旁的坡面,使其他植物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然而像臭椿、构树、榆树等经济价值高、抗污染能力强、易于繁殖的乡土树种和像爬墙虎、紫藤、凌霄等传统垂直绿化植物,不是被弃而不用,就是遭到冷遇。如果我们放眼周围山区就会发现,像核桃楸、枫杨、糠椴、蒙椴、盐肤木、小叶朴、大叶朴、黑榆、春榆、君迁子、黄檗等本地树种,和山葡萄、南蛇藤、蝙蝠葛、穿山龙、软枣猕猴桃等尚未被普遍应用的本地垂直绿化植物,正在等待我们的园林绿化工作者睁开慧眼,等待着为生态城市建功立业呢。
其他文献
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一切由数字平台说了算,自然就会导致“理科生对文科生的野蛮收割”。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面,通过立法来保证新闻机构与数字平台的议价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近期,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新闻媒体和数字平台强制议价法案》(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期刊
最近,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争议不断出现于报端。争论中,转基因专家推出两条重要理由:一是转基因能够提高粮食产量,甚至是“唯一可行技术”;生态学的办法虽好,但不能“吃”;二是转基因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对于第二个问题,恐怕几十年内全球科学界难以达成共识。以前文章中,正反专家都讨论了很多,本文不谈这个问题。现在,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即生态学不能满足粮食安全吗?  在此之前,笔者就经常听到这样的
期刊
现代意义的社会形式是以公共领域为基础产生的、外在且独立于国家的、具有高度自主性和自治的团体。社会学家提及社会,首先是指“公民社会”,而社会学的发展也是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健全的社会中,国家、市场、社会应该是一种共存共荣与相互制衡的关系。    社会主义元社会的状态    “公民社会”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新的社会概念。我们知道,传统中国有社群,有基于血缘、地缘或业缘等关系的共同体而缺少现代
期刊
恰逢建党100周年,2021年主旋律影片扎堆上映。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定档或即将上映的主旋律题材电影数量接近20部,影片数量和题材广度达历史新高。即将于下半年上映的《狙击手》《长津湖》《中国医生》 《我和我的父辈》等重量级影片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八佰》《红海行动》等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新主流大片”,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价值,传递中国精神,获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期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自然之友十六岁生日!仔细盘点,心里充满了期待。十五周年的年会上,杨东平理事长把我介绍给会员和志愿者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年来,我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然之友的关注。应该说,拥有如此多的关注,自然之友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这种关注可以从自然之友开展的各式环保活动中发现,同时也可以在针对自然之友的担忧声中觉察。  自从2005年梁从诫教授离开日常管理工作之后,自然之友的理事会经历了从大
期刊
联合国已确定2005年至2015年为世界水日国际行动10年,主题是“生命之水”。201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水质量,其目标是:“水质的挑战和机遇的交流”。通过应对水管理过程中日益增多的水资源质量方面的挑战,提高人们对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认识。鼓励世界各国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积极关注水质量议题,开展如水资源污染预防、清洁和恢复活动,提高人们对水资源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水资源质量和数量同等重
期刊
2009年12月的一天,在汽车中听到广播里一则新闻:农业部最近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当时我的反应就是,这是真的吗?  很想知道一直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绿色和平是什么态度,但接下来的几天内,没有在主流媒体听到绿色和平对这一事件的表态。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了一个多月,在《新京报》中看到了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的一篇评论,说的就是转基因水稻将危及中国野生水稻及生物多样性。心里不
期刊
在我住地的旁边,高耸着一座硕大的烟囱,每天里边不停止地冒着白烟。虽然我相信在德国这个相当重视环保的国家里,排出的废气肯定达到了排放标准,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但我仍然十分纳闷,不知道这是家什么样的工厂要24小时排放废气。后来,在询问了当地居民后,才知道这是家垃圾处理厂,而且更让我吃惊的是,这家工厂处理的垃圾竟然大部分是从意大利等国进口的,原因是本地垃圾“吃不饱”。  进口垃圾?在我曾看到的
期刊
任何有利于让中国过上健康快乐生活的导流方式,都是值得倡导的,无论是乐活,还是环保。中国现在正处在环境高度不健康与心灵高度不健康的并发症阶段。  尽管我最崇敬的环保英雄廖晓义女士把乐活变化为了“乐和”,甚至为此推理、集约出了很成规模、顺古通今的一套理论,但是她仍旧伤心地发现,全中国用“乐活”这个词来形容某种生活态度的人,还是比“乐和”要多。  但这不影响许多幻想改良中国环境现实的人想要和“乐活”沾油
期刊
人类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已经闯入了生物基因的神秘世界,借助分子“剪刀”及“粘合剂”,将生命密码随心所欲地拼接,按自己设计的蓝图重塑地球上的生命。毫无疑问,这场在基因上进行的技术革命,对生物圈和人类未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遗传工程在农作物上的运用及转基因农作物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引起了全球大辩论。国际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有关转基因生物的政策。以美国为代表大力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以欧盟为代表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