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评价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点。能否建立一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制度,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评价方式 学习兴趣 成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求语文教学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新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评价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坚持多元互动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改变评价方式
  评价多元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是由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却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新的语文课程评价理念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和互动性。评价多元化,可以是针对问题的多元化,也可以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还可以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互动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这样,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定,既让学生获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能够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2、丰富评价内容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变只关注结果为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变主体和评价方式的一元化为多元化。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但不能忽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评价的内容除了体现在分数上,还应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
  二、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沿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轨道进行。
  1、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上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种状态来判断,即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状态。只有四种状态的协调统一,我们才能对课堂教学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小手如麻”、“对答如流”的“泡沫现象”,或者出现教师一个人的“独台戏”。要达到四种状态的协调统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2、 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新课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仅仅充当导演、评委的角色。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每人到野外寻找几只绿色蝈蝈,用有小孔的塑料袋装好,带到学校以便观察。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寻找的经过,并详细地描述出蝈蝈的外形特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屡见不鲜: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并说明理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变学习方式的被动为主动。
  3、 重过程轻结果,促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思维历程,情感体验,以及探索实践的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强调,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观察、体验、操作、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评价
  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结束后,我都要安排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们的思维、想象、表达、绘画、书写、判断、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时,教室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小舞台,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还是评委。
  四、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评价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多奖励,少批评”应贯穿在评价过程的始终。同时,奖励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即体现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对课程学习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在学习过程的发展给予奖励;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个体特长发挥显著的学生给予奖励。
  总之,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树沟小学)
其他文献
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的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状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把握和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中间部分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习惯于满足现状,导致不管哪一类学生都很难从学习中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期刊
摘 要: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观念和创新型教师。因此,拓展音乐教师的能力,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师 能力 拓展     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就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这个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和创新型教师。因此,
期刊
摘 要:自主阅读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性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不能让现成的结论套住学生的思维,扼杀自主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意识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对学生强化阅读的
期刊
摘 要:在声乐研究领域,歌唱音色作为总体音响结构的一部分,惟有通过正常的技术发挥,才能与其他的问题结合好,才能够实现其他方面的目的。本文试图通过:(1)歌唱发声技术(2)歌唱呼吸技术(3)歌唱共鸣技术(4)歌唱吐字技术对歌唱音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歌唱音色在声乐艺术方面的作为。  关键词:歌唱音色 歌唱发声技术 歌唱呼吸技术 歌唱共鸣技术 歌唱吐字技术    “音色,作为声音的一种属性,不仅由谐音的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 理念 方法 手段 合作探导     一、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了书中的思想和知识营养,从而丰富了自己,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知识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高 语文素养     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感叹学生语文素养的难以提高,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
期刊
摘 要:本文概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内涵,认为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实践。  关键词:政治课 问题教学法 教学意义     高中政治课不仅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生的成长中起重要作用。这门学科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
期刊
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信息资源,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
期刊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 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 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 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