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灵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发散思维是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數学知识探索和创造过程,逐步树立科学的探求意识与创造意识;它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求与创造氛围,着意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的表扬,使學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的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不要奚落呵斥,相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潜心诱导,及时点拨,重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求异的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教师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情绪得以放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创造的欲望。事实证明,也只有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能对题中的材料、信息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在诱导逆向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只有摆脱习惯思维的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逆向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中,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对于这个证明题按常规的分析法或综合法是难以推证的。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⑴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则三个内角的和为多少度?学生答: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即三个内角都大于60°,则三个内角的和大于180°。⑵从上面假设得到的结果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符吗?学生答: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⑶你想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学生答:这个假设是不正确。⑷综上所述这个命题正确吗?学生答:这个命题一定正确。
  解决上面的问题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通过逆向思维的教学能使学生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最终取得某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能力的独创表现。尽管初中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尝试、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散或叙述的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个不同角度学会逻辑思维。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
  (二)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后,进行单元小结练习时,可选用多向联想,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k+1)x2+(k+4)x-2k+4=0有一根为零,其中k为实数,求k的值。
  释评:考虑方程有一根零,可分别用如下四种方法求出K值。⑴代入法:即把x=0代入原方程。⑵将一根为零代入求根公式。⑶因式分解法:即把原方程因式分解得(x+2)[(k+1)x-(k-2)]=0。⑷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0即 =0(k≠-1)。
  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各种解法的意义及哪一种解法最简便,使学生的思维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可见,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萌发创新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
  总之,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开动脑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多方面地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培养成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的发散思维。但值得注意是:如果片面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失之偏颇。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科的教学,说到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但能使学生进入到作品中,还对其的作文水平有帮助作用。  现在的农村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普遍都是唱读,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加以改正,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朗读的水平差  从我接班开始,就着意进行了检测,让他们各选一段学过的课文读,普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自己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很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不仔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平时常听同事说:我明明讲得很清楚,学生回答也很正确,结果作业还是错漏百出,有的甚至错得莫名其妙。有一次听五年级数学教师教“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活动很多,教学设计也合理,学生有回答问题,有板演,还读结语等。法则是讲清楚,讲正确了。可是,当布置了一定量的课内练习时,竟然发现有一少部分学生出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愿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更新学生的生存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设计要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精神得到唤醒、内心
期刊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是一个老问题。而这老问题面临着新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在老问题上寻求创新和改进、用全新的思路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本课题在长期学校体育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学校体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学校体育发展方向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新的体育课、体活课、及体育竞赛得到了新的组合,表现出了新的活力。  多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受片面抓运动队的成绩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旧的教材
期刊
课改已不是热门的话题,在语文课改以来,教师不断去认识,研究培训,让教师新的理念如春笋般越涌越多,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老師们的教学模式理是层出不穷。于是呈现了语文课堂“精彩”,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那样纯朴与严谨。五彩缤纷的课件,信息教学的先进却失去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文字,缺少了语文应有的东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
期刊
生态课堂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唤醒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笔者探索的生态式初中英语课堂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笔者希望把生态式初中英语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为学生
期刊
【现象与问题】  高效课堂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看通过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发展。运用“思维导图”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期刊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数学活动中的选择和倾向,是数学学习动机的内在动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它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带有强烈情绪的因素,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人人参与,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一、创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要主动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使课堂彰显动态生成的活力。那么,源于学生的动态生成因素包括哪几方面呢?教师应该怎样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一次次精彩的教学活动呢?  一、从学生的经验入手,引导动态生成升华  生活是教育教学的源泉。新课程强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
期刊
面对高考,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成为每位高三教师都要关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复习思路,仅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考纲、考试说明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地理复习的前提。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航标。首先,研究对比今年与去年考纲、考试说明的不同点,也许这就是出题之处或命题方向变化所在。其次,回顾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