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测书画市场,对笔者而言,这个题目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相当的风险。因为一是舂拍具体情况不清,无法做到知己知彼;二是拍卖在即,市场不久即作出验证。既然推脱不掉,只能勉强操刀,读者自会作出判断。
基于我对书画市场“近期震荡式整理,远期螺旋式攀升”的总体认识,从2006年春拍开始,调整、巩固将取代此前的高歌猛进,成为市场主旋律。通过整理、淘汰、清洗、选择,消化和缓解市场累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如赝品泛滥、疯狂炒作、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等),以求取得新的平衡。调整,是指与前两年相比,过高的价格将会回落,市场真实成交量将减少,赝品、炒作遭到冷遇,火热的人气有所减弱。巩固,是指在调整同时,一些新题材将被重视,一些历史定位的名家精品仍将保持高价,一些当代有潜力书画家的作品将继续受到追捧。由于书画大概念中几个板块状况有别,所以市场表现也略有差异。
近代书画将可能是最先调整和调整最深的板块。这一板块是参与人数最多、资金量最大、涨幅最高的部分。与十几年前相比,代表人物如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黄胄等作品,价格上升了几十倍,精品涨幅更多。同期一般书画家的作品亦大幅飙升。该板块中许多把艺术品作为投资手段的人斩获颇丰,存在强烈套现和转投其他板块的倾向。加之暴利驱使,这一板块目前已成赝品泛滥重灾区,缺少“火眼金睛”的新买家很难进入。所以,调整将是主要形式。
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不同,由于历史距离和理解难度,参与者相对较少。作品除少数国宝级文物创出高价外,大部分呈现逐年稳步上升态势。而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高价作品,如情人墨迹《出师颂》、北宋张先《十咏图》、米芾《研山铭》、宋人《梅花诗意图》、元鲜于枢《草书石鼓歌》、清郑板桥《五经手读》等等,绝大部分为博物馆、文博单位购藏。按照相关政策,他们今后还会加大力度,一旦有稀世珍品出现,价格肯定会再创新高。已购藏的作品也是只买不卖,只展不销,国家资金已成为这个板块中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民间资本中用于收藏与用于投资的比例值,也远高于其他板块,市场少见炒作现象。古代书画资源稀少,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沉积是近当代书画无法相比的。一些载人经典的明清书画家作品,与其他任何板块的同类作品相比,价格都显太低,正吸引一些新资金悄然流入。所以,古代书画可能是“真者上伪者下”。清洗、淘汰,价格下行的只会是赝品,其他真迹,包括“下真迹一等”的高仿晶,都将呈平台整理,或者价格上行。巩固的同时,蕴藏着机遇。
当代书画情况复杂。除去艺术本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太多。由于书画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和艺术语言与当今大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有些还会因相识相近而产生偏爱。同时因为书画家本人在世,一方面为作品辨伪提供了权威性,一方面与大资金结盟成为可能。近两年许多画家参与炒作,价格剧烈猛涨,俨然成了一道风景。极少数有修养、有创意、有功力、有潜质的画家精品应该受到认知,但绝大部分画家都很难经受历史的检验。当代画家作品价格连续急速拉抬,炒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黄沙落地始见金”,那些不做学问、不下苦功、只是热衷于自我炒作的“大师”作品,最终难逃价位回落的命运。时下争先恐后地创造高价对未来蕴藏着极大风险。按常理,这恐怕是最需要调整的部分。但因目前许多作品与权利相关,大资金还在运转,不少画家还想炒作,虽然缺少长期收藏和投资价值,只要有人托盘、跟风,短期内大幅下跌也难。甚至不排除在少数未来有可能成为真正大家作品价格上扬带动下,鱼龙混杂,鸡犬升天,营造新的虚假繁荣景象。
油画后市可待。油画在中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独立审美诉求、世界性绘画语言、装饰特性和亮丽风格,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近当代写实油画,画风纯真,技法熟练,易于沟通理解而受到热烈欢迎。近来价格更是猛涨,过去几万元一幅的油画已超过百万。抽象、前卫、新潮各流派画作也有联袂上扬的趋势。但毕竟短时间内涨势过急,已有人获利回吐,同时也存在过度炒作嫌疑,因而缺乏持续高速的动力。不过,因为油画费工费时,名家名作数量有限,与国际价格尚有差距,且目前赝品相对较少,受到部分新资金青睐,后市表现仍可乐观。
其他书法、信札、碑拓等,鉴于过去升幅不大,因而调整、巩固都会显得平和。
春拍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质量,二是上拍数量,三是人市资金量。如果赝品继续增加,对于日益理性的买家就是一种伤害,“不买账”将导致拍品流拍,调整加剧;如果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能严格控制拍品数量、场次,将从供求关系上给市场留出整固空间;而资金投放则主要在于信念,艺术品市场资金总量还不及中国A股市场一天的交易额,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可以说微不足道,只要有信任、有信心,资金将源源不断。参照历史经验,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有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2006舂拍书画艺术品市场将可能不会像前两年那样给人太多惊喜,虽然局部高潮仍不能排除,总体看,调整中显平淡,巩固中有新意,人气聚散,热点轮流,资金转换将是主要特征。
调整、巩固是急进中的休整,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将由矛盾和问题的化解程度、市场参与各方力量演绎的结果来决定。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只是刚刚起步,成熟与问题并存,风险与机会同在。但只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世界不出现剧烈动荡的前提不变,经过调整巩固之后,一定会充实提高,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以上是仅就市场而论。市场价格与艺术品价值相一致当然是理想状态。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市场表现更多的是一种资金力量,而非艺术品的魅力。事实上,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既同一又相背。许多时候,市场价格并不一定真实体现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它会因时、因地、因各种不同条件而发生变化。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价值的核心在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独立思想感情,所记录的特定历史场景,所展示的对真善美的艺术观照。艺术品的实质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精神消费品。虽然艺术晶的市场价格最终体现在消费者身上,而真正艺术品消费者对艺术晶的追求却不在“价格”而在“价值”。人们收藏艺术品而不收藏金钱,是因为人们从艺术品中能得到从金钱中得不到的快乐,在更高层次上获得精神享受。所谓“移情”、“畅神”,就是艺术品所创造的意境与人的心境达到高度和谐而趋向自由、极乐。由于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取向有很大差异,也由于艺术品的欣赏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不充分性、不可穷尽性,就使艺术品为欣赏者提供了二度或三度创造的空间,使艺术品独特的内在价值有了不断被发现、被发展,甚至被放大、被创新的可能。艺术品对于人的最可宝贵处也正在于此。历史上许多大收藏家倾家荡产购藏艺术品,所看重的绝不是其外在的市场价格,而正是其内在的固有价值,他们对倾心艺术晶的持有往往终其一生,甚至希望能“子孙永保”。许多珍品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其中的伟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不反对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不管长线资金还是短线资金,在商品社会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艺术品领域最大的赢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一定是持之以恒的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和智慧的投资者都是有毅力、有定力的人,他们绝不会为市场短期现象所动。现在有些“超短客”对艺术品既不了解,也不欣赏,今日买明日卖,只求获利。如果这种“超短客”太多,就会使艺术品精神消费的特性迷失,对市场和人们心理造成冲击。更有甚者,坐庄设局,把艺术品当作股票来炒,则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悲哀,因为它最终毁坏的不仅是人们的物质财富,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此番多余的话,愿与今日艺术品市场参与各方同戒共勉。
基于我对书画市场“近期震荡式整理,远期螺旋式攀升”的总体认识,从2006年春拍开始,调整、巩固将取代此前的高歌猛进,成为市场主旋律。通过整理、淘汰、清洗、选择,消化和缓解市场累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如赝品泛滥、疯狂炒作、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等),以求取得新的平衡。调整,是指与前两年相比,过高的价格将会回落,市场真实成交量将减少,赝品、炒作遭到冷遇,火热的人气有所减弱。巩固,是指在调整同时,一些新题材将被重视,一些历史定位的名家精品仍将保持高价,一些当代有潜力书画家的作品将继续受到追捧。由于书画大概念中几个板块状况有别,所以市场表现也略有差异。
近代书画将可能是最先调整和调整最深的板块。这一板块是参与人数最多、资金量最大、涨幅最高的部分。与十几年前相比,代表人物如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黄胄等作品,价格上升了几十倍,精品涨幅更多。同期一般书画家的作品亦大幅飙升。该板块中许多把艺术品作为投资手段的人斩获颇丰,存在强烈套现和转投其他板块的倾向。加之暴利驱使,这一板块目前已成赝品泛滥重灾区,缺少“火眼金睛”的新买家很难进入。所以,调整将是主要形式。
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不同,由于历史距离和理解难度,参与者相对较少。作品除少数国宝级文物创出高价外,大部分呈现逐年稳步上升态势。而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高价作品,如情人墨迹《出师颂》、北宋张先《十咏图》、米芾《研山铭》、宋人《梅花诗意图》、元鲜于枢《草书石鼓歌》、清郑板桥《五经手读》等等,绝大部分为博物馆、文博单位购藏。按照相关政策,他们今后还会加大力度,一旦有稀世珍品出现,价格肯定会再创新高。已购藏的作品也是只买不卖,只展不销,国家资金已成为这个板块中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民间资本中用于收藏与用于投资的比例值,也远高于其他板块,市场少见炒作现象。古代书画资源稀少,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沉积是近当代书画无法相比的。一些载人经典的明清书画家作品,与其他任何板块的同类作品相比,价格都显太低,正吸引一些新资金悄然流入。所以,古代书画可能是“真者上伪者下”。清洗、淘汰,价格下行的只会是赝品,其他真迹,包括“下真迹一等”的高仿晶,都将呈平台整理,或者价格上行。巩固的同时,蕴藏着机遇。
当代书画情况复杂。除去艺术本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太多。由于书画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和艺术语言与当今大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有些还会因相识相近而产生偏爱。同时因为书画家本人在世,一方面为作品辨伪提供了权威性,一方面与大资金结盟成为可能。近两年许多画家参与炒作,价格剧烈猛涨,俨然成了一道风景。极少数有修养、有创意、有功力、有潜质的画家精品应该受到认知,但绝大部分画家都很难经受历史的检验。当代画家作品价格连续急速拉抬,炒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黄沙落地始见金”,那些不做学问、不下苦功、只是热衷于自我炒作的“大师”作品,最终难逃价位回落的命运。时下争先恐后地创造高价对未来蕴藏着极大风险。按常理,这恐怕是最需要调整的部分。但因目前许多作品与权利相关,大资金还在运转,不少画家还想炒作,虽然缺少长期收藏和投资价值,只要有人托盘、跟风,短期内大幅下跌也难。甚至不排除在少数未来有可能成为真正大家作品价格上扬带动下,鱼龙混杂,鸡犬升天,营造新的虚假繁荣景象。
油画后市可待。油画在中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独立审美诉求、世界性绘画语言、装饰特性和亮丽风格,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近当代写实油画,画风纯真,技法熟练,易于沟通理解而受到热烈欢迎。近来价格更是猛涨,过去几万元一幅的油画已超过百万。抽象、前卫、新潮各流派画作也有联袂上扬的趋势。但毕竟短时间内涨势过急,已有人获利回吐,同时也存在过度炒作嫌疑,因而缺乏持续高速的动力。不过,因为油画费工费时,名家名作数量有限,与国际价格尚有差距,且目前赝品相对较少,受到部分新资金青睐,后市表现仍可乐观。
其他书法、信札、碑拓等,鉴于过去升幅不大,因而调整、巩固都会显得平和。
春拍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质量,二是上拍数量,三是人市资金量。如果赝品继续增加,对于日益理性的买家就是一种伤害,“不买账”将导致拍品流拍,调整加剧;如果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能严格控制拍品数量、场次,将从供求关系上给市场留出整固空间;而资金投放则主要在于信念,艺术品市场资金总量还不及中国A股市场一天的交易额,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可以说微不足道,只要有信任、有信心,资金将源源不断。参照历史经验,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有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2006舂拍书画艺术品市场将可能不会像前两年那样给人太多惊喜,虽然局部高潮仍不能排除,总体看,调整中显平淡,巩固中有新意,人气聚散,热点轮流,资金转换将是主要特征。
调整、巩固是急进中的休整,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将由矛盾和问题的化解程度、市场参与各方力量演绎的结果来决定。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只是刚刚起步,成熟与问题并存,风险与机会同在。但只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世界不出现剧烈动荡的前提不变,经过调整巩固之后,一定会充实提高,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以上是仅就市场而论。市场价格与艺术品价值相一致当然是理想状态。但实际往往并非如此,市场表现更多的是一种资金力量,而非艺术品的魅力。事实上,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既同一又相背。许多时候,市场价格并不一定真实体现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它会因时、因地、因各种不同条件而发生变化。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价值的核心在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独立思想感情,所记录的特定历史场景,所展示的对真善美的艺术观照。艺术品的实质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精神消费品。虽然艺术晶的市场价格最终体现在消费者身上,而真正艺术品消费者对艺术晶的追求却不在“价格”而在“价值”。人们收藏艺术品而不收藏金钱,是因为人们从艺术品中能得到从金钱中得不到的快乐,在更高层次上获得精神享受。所谓“移情”、“畅神”,就是艺术品所创造的意境与人的心境达到高度和谐而趋向自由、极乐。由于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取向有很大差异,也由于艺术品的欣赏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不充分性、不可穷尽性,就使艺术品为欣赏者提供了二度或三度创造的空间,使艺术品独特的内在价值有了不断被发现、被发展,甚至被放大、被创新的可能。艺术品对于人的最可宝贵处也正在于此。历史上许多大收藏家倾家荡产购藏艺术品,所看重的绝不是其外在的市场价格,而正是其内在的固有价值,他们对倾心艺术晶的持有往往终其一生,甚至希望能“子孙永保”。许多珍品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其中的伟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不反对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不管长线资金还是短线资金,在商品社会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艺术品领域最大的赢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一定是持之以恒的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和智慧的投资者都是有毅力、有定力的人,他们绝不会为市场短期现象所动。现在有些“超短客”对艺术品既不了解,也不欣赏,今日买明日卖,只求获利。如果这种“超短客”太多,就会使艺术品精神消费的特性迷失,对市场和人们心理造成冲击。更有甚者,坐庄设局,把艺术品当作股票来炒,则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悲哀,因为它最终毁坏的不仅是人们的物质财富,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此番多余的话,愿与今日艺术品市场参与各方同戒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