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的应用型经济学专业课程群建设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群构建微观上是专业相近课程的整体优化,宏观上是高校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同时还是我国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本文通过把握课程群发展的趋势,分析现阶段高校应用型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构建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经济学专业课程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三位一体;应用型;课程群;经济学专业
  中国分类号:K825.31
  "Three in one" Discussion on the Specialty Courses of Constructional Applied Economics
  WU Di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is a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creative tal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by grasping the tren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alysising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course system in College, builds a "Trinity" of applied economic specialty courses.
  Key words: The Trinity; Applied talents; Curriculum; Economics majors
  一、综合课程开发模式"课程群"的发展趋势
  课程群作为综合课程开发模式中对课程内容综合程度较高的一种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的教育背景下生成,它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现实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这将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沟通与联系,消除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使其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的有机体中。
  课程群一般是指由3门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将课程群中的单门课程进行分解和融合,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不应被认为是将几门课程尤其是毫不相关或相关不大的课程简单地并凑在一起的掺合体。而应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配备相应的教学素质,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化,打造学科优势。高校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内容恰当与否,直接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知,课程群构建既是教育的发展之需,也是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更是我国地方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应用型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地方高校转型改革,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培养应用性人才是普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发达国家中,实施应用性教育高校的学生比例远大于研究型高校。
  经济学专业是各个院校均不断发展壮大的专业,它正在借机乘势不断探索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其发展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经济学专业存在生搬硬套情况,各个高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类似,开设科目繁多,涉及面较广,重复的内容多,有效的课程整合亟待进行。作为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没有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实用性特点考虑到位。一方面经济学的本科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另一方面不少经济领域、机构却难寻合格的人才,高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从教育内容看,经济学定性研究依然偏重,而理论教学的空泛又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教学手段来看,模拟实训等实验课程较少,师生的教学互动基本上还是保持你讲我记、你考我背的单向被动的模式。如何尽快改变经济学专门人才的培養环境和教育模式,提高经济学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但关系到地方高校转型改革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度和质量。
  理论性强是经济学专业的特性,经济学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应用型人才虽然不是研究型人才,但要有研究型人才的思维;虽然不是技能型人才,但要有自觉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动脑能力。即这种应用型人才不是单纯的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动脑能力强,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经营、咨询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培养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不仅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文字写作功底深厚,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强等。据此,应用型高校对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打造具有良好经济学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很大一部分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单一,课程之间缺少纵横联系,很多课程内容空泛、知识面过广,并且落后重复。通过调研,可以总结出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大而繁杂,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庞大,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就越来越倾向于"大而全"。教学实践中,由于要兼顾"需求的广泛性"和"就业的针对性",由"大而全的通识课"、"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形成了一个较为散乱的课程"体系",缺少严密的逻辑联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不重视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史等基础课程,经济学分析主要由理论、历史和数量统计三部分构成,但是很多院校不重视"历史渊源"的地位,即"经济理论的发展史"。对经济史的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模型渊源知识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两部分知识的分割使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经济分析方法。
  (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落后重复。
  社会在不断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于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往往没有处在专业领域的前沿,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断层,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此外,一些经济类课程往往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求特别设置的,导致整个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横向交叉的沟通,重复现象不可避免。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脱节,课程的低效率重复,导致经济学专业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形成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式重理论、定性,忽视数理应用。
  一直以来,经济学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学生缺乏自主权。由于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笔试,缺乏实际能力的全面考核,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现象。现行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学到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大多是定性描述,不能掌握专业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要想对经济理论及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即进行定量分析,就必须重视工具类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中分析工具及方法论课程的欠缺,造成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课程少。
  一般高校经济学专业设置的实践课程非常薄弱,依然没有转变观念,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只追求暂时的效果,而忽视实践的重要作用,一直徘徊于认识和理解的初级阶段。实践课程不仅需要校内课堂上的实际模拟,也需要深入社会、企业等,在社会实际实践中学习。高校一般仅仅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分出有限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或案例分析。由于时间、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效果甚微。此外,在部分高校即使安排有社会实践课程,也多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实质性内容,走马观花现象严重,而忽视了课堂理论和实际实践的必然联系,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较差,"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实践课程的缺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不能将其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现阶段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存在诸如"专业建设重学科,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架构不够严密、科学;课程建设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创新性不强;开设课程总量不足,学生可选余地小"等诸多问题。教改突破口可以是课程群建设,把经济学专业的单个课程联系串联起来,组合成系统性的课程群,在保证课程"量"的基础上,从"质"上突破。
  四、构建"三位一体"应用型经济学专业课程群的基本思路
  经济学中的任一门单独课程从"微观"层面无法有效实现系统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结合社会科学特点,有必要提出通过课程群层面的建设,推动综合的、一体化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群内各个课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新组合,帮助学生主动挖掘和建立课程知识与经济学应用能力的一一对应关系,以课程群为平台将实践教学贯穿各课程,把经济学知识以系统连贯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以提高逻辑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应用性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经济学科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应用经济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维一体"经济学课程群建设框架,应该以优化整体学科课程结构为出发点,体现学科内各课程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正是充分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所以各课程的聚合有自发性的特点。课程群又是一个动态系统,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各高校可以依据社会需求,将所开设的经济学二级、三级学科的课程有差别地纳入群中建设。
  构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三维一体"框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经济学低年级必修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等,以及梳理经济学发展脉络的《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史》,这些课程体现对学生经济学理论素质的培养。专业应用课程以《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三级经济学科,这些课程基本上广泛实践应用,结合具体需要,不同专业根据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有选择性开设,体现对学生经济学专业素质的培养。实践实训课程以各专业开设的模拟实验课、专业实验或实践课和各种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作为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模拟实验课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如SPSS實验、ERP实训、证券投资实践课程等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实践课程等;各种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主要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全国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
  根据实际需要在对经济学课程群进行动态调整时,还应重点考虑:增强专业课程的时代特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重视各个课程教材的更新,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为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进步和现实社会的发展,用较新的实例和数据解释典型的经济模型,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应该与相关的企业、金融机构、交易所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实习场所,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企业的运行方式,学习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不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伴随对经济学专业课程群的深入研究,使课程本身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群教学体系。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地方本科院校将进一步完善各个课程体系,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
  [3]李娜.《经济法》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技创新月刊,2012 (10);
  [4]张丽萍,刘东升,林民. "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
  [5]邹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1+4+8"式教育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4(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研究"(02013010),及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3-JKGHD-0329)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界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在不断深入。中学生物教学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趋势下出现的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物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相协调。这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以探究为基础,建构为目标,以科学知识的建构为
期刊
摘要:《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个家族及其儿女们在近半个世纪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命运。书中女性的命运也尤为引人关注。本文着重从田小娥的偷情、兆鹏媳妇鹿冷氏的守活寡、兆海媳妇的改嫁的命运选择来梳理女性典型的三种命运选择方式,并由此展示白鹿原上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这段历史进程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田小娥;鹿冷氏;兆海媳妇;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3    近五十万字的《白鹿原》开篇便是
期刊
摘要:本研究在土地资源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3S技术,用GPS确定地理位置,下载RS影像图并进行相关处理,用GIS系统的Arcgis/Mapinfo软件进行制图、饰图并出图。教学研究实践表明,3S技术在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地资源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3S技术;RS;GPS;GIS;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p228.4  资助项目:新疆维
期刊
摘要: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对于认知构建的重要性,这对一直以来以认知理论为岗,从学习者个体出发,忽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互动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框架。本文将着力阐述如何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对二语写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语写作 社会文化理论 认知理论 新视野  中国分类号:H15  1. 引言  二语(L2)写作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框架下的一个研究分支。它是以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生理角度去探讨如何锻炼正确的呼吸。文中涵盖三部分内容,包括了从生理学入手了解与歌唱呼吸有关的肌体构造;着重介绍歌唱呼吸所需要的肌肉群和呼吸肌肉群的锻炼方法;强调有控制、有意识的呼吸习惯在歌唱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呼吸 生理原则 呼吸肌肉群 有意识 呼吸支持  中国分类号:J616.2  我们的身体既是乐器又是共鸣箱,学习歌唱是学习如何运用和演奏它。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肌肉是琴
期刊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多角度地进行了问题情景的创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效果。  【关键词】药理学;问题情境;探索;实践  中国分类号:R96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困境,即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的大
期刊
【摘要】独生子女唯我独尊、不善于合作是未来社会的隐患,教育肩负着未来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的和谐又产生了积极而且意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功能;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中国分类号:G4  一、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主张的过程化教学是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互动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郑桂华老师一节践行过程化作文教学理论的课例进行分析,提出过程化教学应建立学生观,确定教学起点,通过“三放三收”的互动过程下放教学重心,真正实现过程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生观 教学起点 互动生成 过程化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前言  新
期刊
摘 要:探讨了基于评价的教学互动模式在大学专业课中应用的可能性,整合了多种有益的评价模式,研究设计了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多渠道、高效率的向师生提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促进师生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互动;信息分析  中国分类号:G642  1 绪论  自2011年以来我们在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中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评价
期刊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教与学的经验对如何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自主学习性  教学,教与学。"教"字经典的释义莫过于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寥寥几字,道尽为人师者责任。"传"应是一方给予而另一方接收的过程,是接收,而不是接受,一字之差,说清主动与被动的不同。从小学到大学,近二十年的教育多是"受",怎样让学的一方主动"收"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