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生理角度去探讨如何锻炼正确的呼吸。文中涵盖三部分内容,包括了从生理学入手了解与歌唱呼吸有关的肌体构造;着重介绍歌唱呼吸所需要的肌肉群和呼吸肌肉群的锻炼方法;强调有控制、有意识的呼吸习惯在歌唱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呼吸 生理原则 呼吸肌肉群 有意识 呼吸支持
中国分类号:J616.2
我们的身体既是乐器又是共鸣箱,学习歌唱是学习如何运用和演奏它。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肌肉是琴弦,我们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逐一的学会如何调整、拉紧或者放松这些琴弦。呼吸则是如何弹动这些琴弦的基础。
在最短的乐曲、最短的乐句乃至发音的开始就必须联系到呼吸。正确的呼吸习惯,能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和肌肉组装成一部精制的乐器,并保持声音长久的活力。鉴于现在许多初学声乐或者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过分的追求高位置、大音量的演唱而忽略歌唱中低气息、低喉位和胸腔的运用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再重谈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一、合理的、符合生理学原则的呼吸
首先,呼吸(呼吸包括吸和呼两部分)和呼吸经过的具体位置(即由腹、胸、喉头、舌、鼻和腭相连而成的柱状的腔体)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认识和理解腹部与横膈膜肌肉群的作用,它们是造成呼吸的压力的主要成因。然后,是关于认识和理解胸部肌肉力量(肋骨的打开)。最后,由这些肌肉群造成的气息通过声带后经过喉、舌、鼻等曲折的路线再击打到共鸣表面并且与头部的腔体发生共振才产生我们歌唱的声音。
正确的呼吸是为歌唱准备好的嗓音的助力,呼吸使得声带打开,深的呼吸能使喉咙打开,喉头下降和软腭上抬。美声唱法的呼吸练习在于训练咽部肌肉的扩张,并尽可能保持它在歌唱过程中与胸腹的肌肉群联合运作。大部分声乐教师所说的喉位低、软腭高、喉咙宽、舌向前,其实际操作效果都是为了--打开咽部(不管教师们强调的是喉头放下或软腭上抬),得到大的、宽的咽部的空间。
二、正确的符合生理原则的训练呼吸
在了解呼吸与所涉及到的发声器官以后,在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之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正确的呼吸习惯和概念:
1、调整姿势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靠墙直立,并试着把头、肩、背、臀、腿和脚后跟紧贴墙面,努力把身体拉伸。双肩和胸部打开,目视前方,头不要抬得过高也不要下压,双脚稍微分开与肩膀同宽,做到身体挺拔的正确歌唱姿势。同时保持身体的重心在足底的肉垫上(前脚掌上),双腿要能自由移动,特别是膝盖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消耗过多不必要的体力。当然,初次做这一系列练习的时候会有不适应感,但是持之以恒可以有效的调整歌唱状态和建立更好的形体。
2、感受腹部(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力量
基本上,声乐演唱过程中对呼吸的支持,我们都可以从腹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扩张和收缩中感觉到和获得。正确的呼吸是一种肌肉的运动,深呼吸应该导致腹部和背肌有明显的移动。在训练声音之前可以做一些单纯的呼吸肌肉群的练习。例如:在胃部压上重物仰躺在地上进行呼吸练习;把手放置在腹部,感受尽可能的把腹部推出和尽可能的把腹部回收等等。这些练习的目的无非是迫使相关的肌肉群不断地紧张和松弛。练习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感到肌肉非常酸疼时要停下来休息,避免肌肉受伤。这些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张弛有度,灵活有力的呼吸肌肉群。
3、有節奏的呼吸
通过腹上部的扩展练习,学生们可以发展出较大的胸腔和肺活量;通过背部和肋两侧的拉伸可以逐渐扩充胸部的容积,预示着可以储存更多的气息。让学生在练声和演唱过程中有节奏的呼吸,能更好的控制吸气和呼气。例如,在一个稳定的4/4拍的节奏中,用4拍尽可能的吸满,再用4拍尽可能的呼出。连续做几次,每次都设法比之前的那次多吸一些和多呼一些。吸气和呼气时不要有挤压和压迫的感觉,然后逐渐的演唱吸气和呼气你的时值。这些练习的好处是:有节奏的呼吸的时值越长其肌肉拉伸的力量也逐渐越强;随着练习的加强,较浅的呼吸能逐渐转变为较深的呼吸;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和掌握恰当的呼吸时间的能力也可以加强。
4、强调休止符(休息)的作用
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音阶和琶音是为了训练呼吸、音色和声音的灵活性。那么在这些练习中适当的加入有休止符的练习,第一,是为了提醒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休止符与音符是同样重要的;第二,通过这样的练习告诉学生们在歌唱中是通过有节奏的呼吸(在节奏里的呼吸)来协调一个乐句的结束和一个新的乐句的开始。通过这样目的明确的训练,学生们逐渐掌握到呼吸是旋律线条和歌唱整体体验的一部分,是不能与音乐分割开来的。
三、有意识的呼吸和有意识的演唱的重要性
正确的歌唱完全依赖正确的呼吸。必须要提的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由区别的。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要有更多的变化,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更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段,根据情绪的喜怒哀乐而变换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但是它必须符合生理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们很容易的就把歌唱呼吸完全理解一种全新的生理现象,这是不符合生理原则的。歌唱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性的、带着技巧性的符合生理原则的呼吸。
有意识控制的呼吸可以从有意识的控制肌肉运动开始。一个有意识的呼吸,绝不仅仅是吸和呼这么简单。它还牵扯到各个腔体的打开和连贯;呼吸肌肉群的协调运作。上一部分笔者有讲到要有意识的锻炼我们身体的腹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因为,这部分的肌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同时运用的,而演唱的过程中它却要同时运动,也就是说呼吸过程中我们真正要控制的是来自呼吸肌肉群的合作、对抗做产生的力量,而这些力量不是无意识的产生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常会遇到教师们强调如"闻花香"、"打呵欠"、"感觉自己身体如气球般膨胀起来"等引导性的语言,这些要求学生们模仿自己自然生理状态的动作是要有意识,刻意去做到的。初期练习时常会觉得某部分的肌肉不好控制或者感觉不明显,不用着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说明歌唱者控制声音力量的协调能力还不够,只要多练,逐渐我们的身体就会去记忆和掌握这种歌唱状态。只有通过长期刻意的训练才把这些有意识的动作转变为无意识,自然的状态。
总结
歌唱对声音有固定的音高,有规定的时值,有准确的音调,正确的节奏,有变化的力度,优美的音色等要求。把这些掌握好就唱得好,唱得好,必定会控制呼吸,会运用呼吸的支持,能有意识的调控呼吸肌的力量。有控制有支持的呼吸为发音、共鸣和咬字提供能量,有了它歌唱才有生命力,音乐才有感染力。
在当今声乐教学中"呼吸支持"的术语被普遍运用。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这个词更多的泛指一种心理上的感觉。那么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对"呼吸支持"产生错误的理解。呼吸支持是释放能量的感觉,尤其是腹上部和肋廓周围。它不仅是气息压力和气息流动,还有喉中阻力胸腔释放能量的平衡。往往气息压力太小;气流量太大;声带阻力过小;腹肌或肋肌阻力过小都能造成声音的不协调。那么,这些力量都来源于呼吸的肌肉群的控制和协调。也就是说肌肉张力越强,支持就越强;对肌肉控制力越强,呼吸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因而,笔者强调从生理原则入手,找到那些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并且尽可能的锻炼它们。做到熟知呼吸肌肉群的位置,每个肌肉的运动方式,大量的练习以联合和协调肌肉间的力量,逐渐就能掌握好的呼吸方式。
参考文献: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玮、李晋媛编著,华乐出版社,2003.2
《怎样歌唱》,[德]莉莉·雷曼著,汤雪耕、蔡尔和、汤根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7
关键词:呼吸 生理原则 呼吸肌肉群 有意识 呼吸支持
中国分类号:J616.2
我们的身体既是乐器又是共鸣箱,学习歌唱是学习如何运用和演奏它。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肌肉是琴弦,我们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逐一的学会如何调整、拉紧或者放松这些琴弦。呼吸则是如何弹动这些琴弦的基础。
在最短的乐曲、最短的乐句乃至发音的开始就必须联系到呼吸。正确的呼吸习惯,能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和肌肉组装成一部精制的乐器,并保持声音长久的活力。鉴于现在许多初学声乐或者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学生过分的追求高位置、大音量的演唱而忽略歌唱中低气息、低喉位和胸腔的运用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再重谈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一、合理的、符合生理学原则的呼吸
首先,呼吸(呼吸包括吸和呼两部分)和呼吸经过的具体位置(即由腹、胸、喉头、舌、鼻和腭相连而成的柱状的腔体)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认识和理解腹部与横膈膜肌肉群的作用,它们是造成呼吸的压力的主要成因。然后,是关于认识和理解胸部肌肉力量(肋骨的打开)。最后,由这些肌肉群造成的气息通过声带后经过喉、舌、鼻等曲折的路线再击打到共鸣表面并且与头部的腔体发生共振才产生我们歌唱的声音。
正确的呼吸是为歌唱准备好的嗓音的助力,呼吸使得声带打开,深的呼吸能使喉咙打开,喉头下降和软腭上抬。美声唱法的呼吸练习在于训练咽部肌肉的扩张,并尽可能保持它在歌唱过程中与胸腹的肌肉群联合运作。大部分声乐教师所说的喉位低、软腭高、喉咙宽、舌向前,其实际操作效果都是为了--打开咽部(不管教师们强调的是喉头放下或软腭上抬),得到大的、宽的咽部的空间。
二、正确的符合生理原则的训练呼吸
在了解呼吸与所涉及到的发声器官以后,在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之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正确的呼吸习惯和概念:
1、调整姿势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靠墙直立,并试着把头、肩、背、臀、腿和脚后跟紧贴墙面,努力把身体拉伸。双肩和胸部打开,目视前方,头不要抬得过高也不要下压,双脚稍微分开与肩膀同宽,做到身体挺拔的正确歌唱姿势。同时保持身体的重心在足底的肉垫上(前脚掌上),双腿要能自由移动,特别是膝盖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消耗过多不必要的体力。当然,初次做这一系列练习的时候会有不适应感,但是持之以恒可以有效的调整歌唱状态和建立更好的形体。
2、感受腹部(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力量
基本上,声乐演唱过程中对呼吸的支持,我们都可以从腹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扩张和收缩中感觉到和获得。正确的呼吸是一种肌肉的运动,深呼吸应该导致腹部和背肌有明显的移动。在训练声音之前可以做一些单纯的呼吸肌肉群的练习。例如:在胃部压上重物仰躺在地上进行呼吸练习;把手放置在腹部,感受尽可能的把腹部推出和尽可能的把腹部回收等等。这些练习的目的无非是迫使相关的肌肉群不断地紧张和松弛。练习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感到肌肉非常酸疼时要停下来休息,避免肌肉受伤。这些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张弛有度,灵活有力的呼吸肌肉群。
3、有節奏的呼吸
通过腹上部的扩展练习,学生们可以发展出较大的胸腔和肺活量;通过背部和肋两侧的拉伸可以逐渐扩充胸部的容积,预示着可以储存更多的气息。让学生在练声和演唱过程中有节奏的呼吸,能更好的控制吸气和呼气。例如,在一个稳定的4/4拍的节奏中,用4拍尽可能的吸满,再用4拍尽可能的呼出。连续做几次,每次都设法比之前的那次多吸一些和多呼一些。吸气和呼气时不要有挤压和压迫的感觉,然后逐渐的演唱吸气和呼气你的时值。这些练习的好处是:有节奏的呼吸的时值越长其肌肉拉伸的力量也逐渐越强;随着练习的加强,较浅的呼吸能逐渐转变为较深的呼吸;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和掌握恰当的呼吸时间的能力也可以加强。
4、强调休止符(休息)的作用
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音阶和琶音是为了训练呼吸、音色和声音的灵活性。那么在这些练习中适当的加入有休止符的练习,第一,是为了提醒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休止符与音符是同样重要的;第二,通过这样的练习告诉学生们在歌唱中是通过有节奏的呼吸(在节奏里的呼吸)来协调一个乐句的结束和一个新的乐句的开始。通过这样目的明确的训练,学生们逐渐掌握到呼吸是旋律线条和歌唱整体体验的一部分,是不能与音乐分割开来的。
三、有意识的呼吸和有意识的演唱的重要性
正确的歌唱完全依赖正确的呼吸。必须要提的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由区别的。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要有更多的变化,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更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段,根据情绪的喜怒哀乐而变换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但是它必须符合生理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们很容易的就把歌唱呼吸完全理解一种全新的生理现象,这是不符合生理原则的。歌唱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性的、带着技巧性的符合生理原则的呼吸。
有意识控制的呼吸可以从有意识的控制肌肉运动开始。一个有意识的呼吸,绝不仅仅是吸和呼这么简单。它还牵扯到各个腔体的打开和连贯;呼吸肌肉群的协调运作。上一部分笔者有讲到要有意识的锻炼我们身体的腹上部,背部和肋两侧的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因为,这部分的肌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同时运用的,而演唱的过程中它却要同时运动,也就是说呼吸过程中我们真正要控制的是来自呼吸肌肉群的合作、对抗做产生的力量,而这些力量不是无意识的产生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常会遇到教师们强调如"闻花香"、"打呵欠"、"感觉自己身体如气球般膨胀起来"等引导性的语言,这些要求学生们模仿自己自然生理状态的动作是要有意识,刻意去做到的。初期练习时常会觉得某部分的肌肉不好控制或者感觉不明显,不用着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说明歌唱者控制声音力量的协调能力还不够,只要多练,逐渐我们的身体就会去记忆和掌握这种歌唱状态。只有通过长期刻意的训练才把这些有意识的动作转变为无意识,自然的状态。
总结
歌唱对声音有固定的音高,有规定的时值,有准确的音调,正确的节奏,有变化的力度,优美的音色等要求。把这些掌握好就唱得好,唱得好,必定会控制呼吸,会运用呼吸的支持,能有意识的调控呼吸肌的力量。有控制有支持的呼吸为发音、共鸣和咬字提供能量,有了它歌唱才有生命力,音乐才有感染力。
在当今声乐教学中"呼吸支持"的术语被普遍运用。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这个词更多的泛指一种心理上的感觉。那么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对"呼吸支持"产生错误的理解。呼吸支持是释放能量的感觉,尤其是腹上部和肋廓周围。它不仅是气息压力和气息流动,还有喉中阻力胸腔释放能量的平衡。往往气息压力太小;气流量太大;声带阻力过小;腹肌或肋肌阻力过小都能造成声音的不协调。那么,这些力量都来源于呼吸的肌肉群的控制和协调。也就是说肌肉张力越强,支持就越强;对肌肉控制力越强,呼吸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因而,笔者强调从生理原则入手,找到那些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并且尽可能的锻炼它们。做到熟知呼吸肌肉群的位置,每个肌肉的运动方式,大量的练习以联合和协调肌肉间的力量,逐渐就能掌握好的呼吸方式。
参考文献: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玮、李晋媛编著,华乐出版社,2003.2
《怎样歌唱》,[德]莉莉·雷曼著,汤雪耕、蔡尔和、汤根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