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的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留守学生们由于长期与进城务工的父母分隔两地,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与照顾,感受不到至亲的亲情,缺少家庭的温暖,其身心问题逐渐形成,影响身心健康甚至更多的不良后果。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制定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应对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进一步扩大,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人民去到大城市里打工挣钱,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对其照顾,只得将他们留在家乡。这部分农村子女被称之为“留守学生”,他们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也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留守学生生活中的烦恼无法找人倾诉、遇到的困难无法得到父母帮助,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如果不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将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本文在此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以求能够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性格孤僻或自卑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现实,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的性格都存在孤僻与自卑的问题,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做事不自信、行为不坚定等现象。具体地说,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都是隔代监管,父母不在身边也不愿意多与监管人进行交流,喜欢把自己禁锢起来,做什么事都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别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喜欢沉默的孤僻的性格。再加上平时同学们都喜欢聚集在一起聊天时自己不愿或不敢去融入他们,或者听到别的同学说父母对他有多好时,留守学生们更是不敢参与其中,这些都是作为一名留守学生最不敢触碰的内心地段,没有父母照顾的他们渐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而产生自卑情绪和心理。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农村留守学生性格的孤僻与自卑更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爱说话也不愿与人交谈,以至于农村留守学生难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亲密的朋友,甚至连周围的同学也不愿意与其进行更多的交流。
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也不在身边,其内心的烦恼和苦闷没有有效的发泄方式,在其内心一直不停地堆积。因此,农村留守学生对周围人也非常敏感,他们怕与人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也不会在上课时主动发言,他们怕自己做不好被老师或同学嘲笑。换言之,农村留守学生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承受相应的刺激。甚至部分农村留守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导致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最终只能依靠暴力等方式进行抒发,使其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厌学
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与性格也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态度。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而身边的监管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这一辈基本都是溺爱或者即使想在学习上提供帮助但自己也没多少文化,在学习上根本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农村留守学生们在学习这一块从意识上就没有重视,学习不主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友谊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使他们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与耐心。以至于他们根本没心思学习,上课不听讲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开始厌学。
同时,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农村留守学生对家长的安排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将其作为父母“抛弃”他们的一种报复方式。因此,农村留守学生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其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心理。
(四)在家庭或学校都比较叛逆
在学校方面农村留守学生不爱学习,所以没有学习压力,所以他们在学校总是做一些常人不做的事,严重的话就是打架斗殴、辱骂师长、不团结同学甚至逃课等等。这是因为农村留守学生得不到重视与关爱,致使其经常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想找存在感,所以老师们越来越不喜欢这类学生,把这类学生归结为“问题学生”。
在家庭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听监管人话,随心所欲。大部分农村留守学生都有过放学不按时回家或者到家后不听监管人话的行为。因为缺少家庭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学生总是四处捣乱,对自己的言谈举止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家庭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来源于家庭,如果父母没有外出打工,那么他们也不会成为留守学生,不会成为留守学生就不会有关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留守学生内心的空虚,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产生叛逆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这些都是一个家庭不可推脱的责任。
其次,家庭中监护人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大多数监护人都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与义务。老一辈的家长因为没有读多少书的原因,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他们有的在观念上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不读书也能生活,所以他们对孩子学习这一块并不放在心上。还有的虽然思想上觉得多读书才能有出路,但是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即使想对孩子进行辅导在学习上进行帮助,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孩子在学校里能认真学习。还有的不清楚自己作为监管人的责任,其从主观上认为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尽到了监护和监管的义务。基于此,监管人根本就没考虑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方面,使农村留守学生们在思想方面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其内心也变得扭曲。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农村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学生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经济的欠发达。在这种背景下,父母才会在生计的压力下远离家乡进城务工,才会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正是在农村当前现状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学生才会逐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才会出现上述众多的问题,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意识变得扭曲,影响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学校
从学校来看,农村留守学生们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所以更需要关心与关爱,需要教师经常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产生积极态度,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阻碍,导致没有顾及到这一方面,没有给农村留守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怀,甚至有时由于教师的冷落使其心灵受到创伤,难以弥补。
(四)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社会
从社会发展看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多数家庭选择了到大城市发展,而留下来的也就是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子女,“留守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社会环境看来,网络也在不断发展,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可是应有尽有,很多低级少儿不宜的信息随处可见,农村留守学生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容易就误入歧途。另外网络游戏也是青少年们最爱的,农村留守学生们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和朋友,很容易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这种虚拟世界。而学校没有建立一些吸引学生们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设施、也没有创办一些适合学生们放松的活动中心,但是却有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网吧、游戏厅等遍布在学校周围吸引着学生们,经常看到学生出入,学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找不到解决办法。
四、农村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只有家庭方面完善了家庭教育,引导留守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农村留守学生与常人相比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留守学生大多数是小学生,这正是养成习惯和思维形成最重要的黄金年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只有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完善家庭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良好的感情是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然条件。
安排适合的监护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那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监护人了,在孩子这个年纪,监护人的所作所为在孩子看来都是榜样,只有监护人素质比较健全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健全,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孩子的错误与不良行为,并及时引导其往正确方向发展。爷爷奶奶那一辈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习上给予帮助,那么可以为孩子请来适合的家教,使其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进步,提高学习成绩。
与此同时,家长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农村留守学生的交流,要通过有效的交流让其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所关注与关爱,逐步消除其对于父母和家庭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感受到家的温暖。具体地说,即使常年在外,父母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农村留守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农村留守学生捎带礼物,使其感受到父母对其的宠爱。在此基础上,父母就应该尽量创造回家与农村留守学生团聚的时间,并且要多与孩子相处,而不是将宝贵的时间用在走亲访友的活动中。
同时,父母应该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才能得到农村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对其生活、学习中的动态进行把握,并在与农村留守学生的交流中对其进行关心,使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圣地,所以学校应从各方面完善自己。首先,应该加强对学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培训。随着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农村教师才能正确面对农村留守学生,而不会对其产生轻视和歧视的行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人人平等,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农村留守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感受到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温暖,引导农村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农村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一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课。帮助农村留守学生从各个方面消除消极思想,建立良好心态,提高自我控制力抵制不良诱惑,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人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克服自卑心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最后,对待留守学生犯错误行为时,不要一开始就严厉批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可能经常犯错误,所以受到的批评已经很多,但是不见效果,有时还会惹怒他们或者他们会顶嘴,所以就要换一种方式,要搞清楚来龙去脉,讲清道理,要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有耐心和恒心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辅导,使其改过自新,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社会方面
除此之外,政府可以经常开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所有农村留守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在教育宣传栏刊登一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报刊或杂志文章。换言之,政府应该通过进一步的宣传,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重视,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利用募捐、义务劳动等方式提高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与关爱,使农村留守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逐步扭转其内心的负面意识和情绪。
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应该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才能逐步改变农村的现状,减少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并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这就能够更好的从家庭的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可以定期开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疏导。此外,派出所也可以经常到学校周边查办一些不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或组织,对其进行及时清理,使学校周边环境的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农村留守学生成长与发展,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而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对留守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他们温暖与关爱,给农村留守学生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2]党云皓.农村留守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
[3]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赵富才.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应对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进一步扩大,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人民去到大城市里打工挣钱,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对其照顾,只得将他们留在家乡。这部分农村子女被称之为“留守学生”,他们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也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留守学生生活中的烦恼无法找人倾诉、遇到的困难无法得到父母帮助,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如果不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将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本文在此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以求能够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性格孤僻或自卑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现实,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的性格都存在孤僻与自卑的问题,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做事不自信、行为不坚定等现象。具体地说,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都是隔代监管,父母不在身边也不愿意多与监管人进行交流,喜欢把自己禁锢起来,做什么事都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别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喜欢沉默的孤僻的性格。再加上平时同学们都喜欢聚集在一起聊天时自己不愿或不敢去融入他们,或者听到别的同学说父母对他有多好时,留守学生们更是不敢参与其中,这些都是作为一名留守学生最不敢触碰的内心地段,没有父母照顾的他们渐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而产生自卑情绪和心理。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农村留守学生性格的孤僻与自卑更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爱说话也不愿与人交谈,以至于农村留守学生难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亲密的朋友,甚至连周围的同学也不愿意与其进行更多的交流。
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也不在身边,其内心的烦恼和苦闷没有有效的发泄方式,在其内心一直不停地堆积。因此,农村留守学生对周围人也非常敏感,他们怕与人接触,所以一般不会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也不会在上课时主动发言,他们怕自己做不好被老师或同学嘲笑。换言之,农村留守学生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承受相应的刺激。甚至部分农村留守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导致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最终只能依靠暴力等方式进行抒发,使其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厌学
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与性格也间接影响到其学习的态度。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而身边的监管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这一辈基本都是溺爱或者即使想在学习上提供帮助但自己也没多少文化,在学习上根本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农村留守学生们在学习这一块从意识上就没有重视,学习不主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友谊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使他们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与耐心。以至于他们根本没心思学习,上课不听讲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开始厌学。
同时,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农村留守学生对家长的安排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将其作为父母“抛弃”他们的一种报复方式。因此,农村留守学生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其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心理。
(四)在家庭或学校都比较叛逆
在学校方面农村留守学生不爱学习,所以没有学习压力,所以他们在学校总是做一些常人不做的事,严重的话就是打架斗殴、辱骂师长、不团结同学甚至逃课等等。这是因为农村留守学生得不到重视与关爱,致使其经常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想找存在感,所以老师们越来越不喜欢这类学生,把这类学生归结为“问题学生”。
在家庭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听监管人话,随心所欲。大部分农村留守学生都有过放学不按时回家或者到家后不听监管人话的行为。因为缺少家庭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学生总是四处捣乱,对自己的言谈举止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家庭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来源于家庭,如果父母没有外出打工,那么他们也不会成为留守学生,不会成为留守学生就不会有关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留守学生内心的空虚,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产生叛逆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这些都是一个家庭不可推脱的责任。
其次,家庭中监护人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大多数监护人都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与义务。老一辈的家长因为没有读多少书的原因,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他们有的在观念上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不读书也能生活,所以他们对孩子学习这一块并不放在心上。还有的虽然思想上觉得多读书才能有出路,但是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即使想对孩子进行辅导在学习上进行帮助,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孩子在学校里能认真学习。还有的不清楚自己作为监管人的责任,其从主观上认为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尽到了监护和监管的义务。基于此,监管人根本就没考虑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方面,使农村留守学生们在思想方面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其内心也变得扭曲。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农村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学生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经济的欠发达。在这种背景下,父母才会在生计的压力下远离家乡进城务工,才会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正是在农村当前现状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学生才会逐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才会出现上述众多的问题,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意识变得扭曲,影响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学校
从学校来看,农村留守学生们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所以更需要关心与关爱,需要教师经常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产生积极态度,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阻碍,导致没有顾及到这一方面,没有给农村留守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怀,甚至有时由于教师的冷落使其心灵受到创伤,难以弥补。
(四)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社会
从社会发展看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多数家庭选择了到大城市发展,而留下来的也就是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子女,“留守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社会环境看来,网络也在不断发展,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可是应有尽有,很多低级少儿不宜的信息随处可见,农村留守学生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容易就误入歧途。另外网络游戏也是青少年们最爱的,农村留守学生们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和朋友,很容易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这种虚拟世界。而学校没有建立一些吸引学生们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设施、也没有创办一些适合学生们放松的活动中心,但是却有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网吧、游戏厅等遍布在学校周围吸引着学生们,经常看到学生出入,学校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找不到解决办法。
四、农村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只有家庭方面完善了家庭教育,引导留守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农村留守学生与常人相比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留守学生大多数是小学生,这正是养成习惯和思维形成最重要的黄金年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只有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完善家庭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良好的感情是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然条件。
安排适合的监护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那么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监护人了,在孩子这个年纪,监护人的所作所为在孩子看来都是榜样,只有监护人素质比较健全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健全,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孩子的错误与不良行为,并及时引导其往正确方向发展。爷爷奶奶那一辈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习上给予帮助,那么可以为孩子请来适合的家教,使其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进步,提高学习成绩。
与此同时,家长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农村留守学生的交流,要通过有效的交流让其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所关注与关爱,逐步消除其对于父母和家庭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感受到家的温暖。具体地说,即使常年在外,父母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农村留守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农村留守学生捎带礼物,使其感受到父母对其的宠爱。在此基础上,父母就应该尽量创造回家与农村留守学生团聚的时间,并且要多与孩子相处,而不是将宝贵的时间用在走亲访友的活动中。
同时,父母应该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才能得到农村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对其生活、学习中的动态进行把握,并在与农村留守学生的交流中对其进行关心,使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圣地,所以学校应从各方面完善自己。首先,应该加强对学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培训。随着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农村教师才能正确面对农村留守学生,而不会对其产生轻视和歧视的行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人人平等,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农村留守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注,感受到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温暖,引导农村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农村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一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课。帮助农村留守学生从各个方面消除消极思想,建立良好心态,提高自我控制力抵制不良诱惑,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人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克服自卑心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最后,对待留守学生犯错误行为时,不要一开始就严厉批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可能经常犯错误,所以受到的批评已经很多,但是不见效果,有时还会惹怒他们或者他们会顶嘴,所以就要换一种方式,要搞清楚来龙去脉,讲清道理,要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有耐心和恒心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辅导,使其改过自新,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社会方面
除此之外,政府可以经常开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所有农村留守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在教育宣传栏刊登一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报刊或杂志文章。换言之,政府应该通过进一步的宣传,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重视,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利用募捐、义务劳动等方式提高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与关爱,使农村留守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逐步扭转其内心的负面意识和情绪。
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应该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才能逐步改变农村的现状,减少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并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这就能够更好的从家庭的角度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可以定期开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疏导。此外,派出所也可以经常到学校周边查办一些不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或组织,对其进行及时清理,使学校周边环境的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农村留守学生成长与发展,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而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对留守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他们温暖与关爱,给农村留守学生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2]党云皓.农村留守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
[3]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赵富才.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