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南关村的“竹马”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sunday_to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的“竹马”历史悠久。
  竹马又称“竹马舞”、“跑竹马”,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这可能起源于古代兵马列阵。《后汉书·郭假传》就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的记载。其后《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清史稿》中都有关于“竹马”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就有“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之句。早期的竹马应该是儿童在年节或祭祀中表演的列阵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多种艺术形式。传统的“竹马舞”目前在全国保留不多,有载歌载舞的,有说唱结合的,还有单独舞蹈的。参加演出的人员,少则一两个,多则十二三个。永宁南关的跑竹马则达到18个人。竹马舞所反映的历史故事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剧目有《三打祝家庄》、《昭君出塞》、《状元游街》、《萧太后狩猎》等。
  据民间传说,永宁南关的竹马舞蹈至少流传300多年了,南关村男女老少都能舞几下。永宁竹马舞蹈《昭君出塞》表演的是汉室送亲、匈奴迎亲的情形。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提出和亲。深居宫中的王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请求远嫁漠北。昭君出塞实现了汉匈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在她的努力下,汉朝和匈奴长达60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确实实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竹马舞蹈的角色有18个,过去均为男性演员扮演,现在旦角改为女性演员了。侣个角色出场和队列顺序分别为:头马、护卫2人、主角王昭君、侍女4人、”送亲侯”2人[其中1名汉朝送亲官员(王龙)],兵丁6人,另外还有两名骑骆驼的匈奴迎亲使者“迎亲侯”。18个演员分别骑乘竹马或竹骆驼前呼后拥,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迎送亲队伍,逶迤前行。舞蹈的套路主要有“八葫芦、六葫芦、五葫芦、四葫芦、里罗车、外罗城、卷蜡、倒褪皮、双褪皮、单褪皮、攒场、褪羊肠”等。
  表演时,唢呐、大鼓和大镲、小钹伴奏。伴奏音乐一起,演员就催马扬鞭驰骋入场,情绪很热烈。演员挎上竹马或竹骆驼,左手执缰,右手执马鞭,好像骑在竹马和竹骆驼上。王昭君骑红马,其余演员骑其他颜色的马或骆驼。
  演员根据不同角色装扮。王昭君凤冠霞帔,冠上插雉鸡翎,脖子上围狐尾,扮相端庄俊俏:送亲的有汉朝使节、扈从、武将、士卒,另外还有昭君使役的宫女等,均着汉装,“送亲侯”头戴纱帽,身穿官衣,戏剧小生扮相:迎亲的是匈奴的官吏、武士,大都画花脸,穿北装,“迎亲侯”头戴缨帽,身穿紧身衣,背搭一双狐尾,手持云帚,骑竹骆驼,戏剧丑角扮相,护卫和兵丁均短衣打扮,悬腰刀。
  表演时,演员做出乘骑的样子,追逐奔走,演员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微屈,脚下快而稳。女角步履轻盈,男角步子刚劲,唯“迎亲侯”脚步一瘸一拐,摇摇摆摆,表现得滑稽幽默。
  表演除跑圆场外,队伍穿插跑动,变化套路很多,演员满场快速跑动,令人眼花缭乱而应接不暇。永宁地区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争频繁,《昭君出塞》表现了永宁人期盼民族和睦的良好愿望。
  竹马的制作和表演类似跑驴,一般都在二三十人以上。着古装,骑骏马,随唢呐、鼓、钹的伴奏,做催马奔驰的表演。竹马会有的时候也会扮演“杨家将”的故事。演员中有扮饰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孟良、焦赞等宋将和宋兵的,也有饰韩昌等辽将和辽兵的。宋将的化妆一般比较英武;穿盔带甲,悬佩剑,插背护旗,穆桂英头上还有一双长长的雉鸡翎,辽将却凶恶丑陋,一般为花脸,有的头上括一根短雉鸡翎。众多竹马你来我往,很像宋军追击辽兵辽将的样子。
  整个表演以简单而统一的上身动作为主,即边奔跑,边甩动马鞭、云帚,同时上下左右晃动马和骆驼头颈,跑出丰富多彩的套路,即阵图。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四喜阵”、“五雷阵”、“六合阵”、“七星阵”、“八门金锁阵”、“九曲黄河阵”、“十面埋伏阵”等10个套路。其中“七星阵”和“十面埋伏阵”已失传。
  音乐伴奏的乐器和高跷近似,根据表演套路的起始和结束变换曲牌,唢呐演奏视演员情绪而即兴发挥。开场和结尾演奏火爆热烈,中间节奏则时起时伏。唢呐演奏常用花舌和滑音等技巧,曲调高亢而道劲,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特点。
  作为这一民间传统舞蹈的道具“竹马”在永宁地区只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沈迎老人会做了。据老人介绍,他做竹马已经有40多年了。40多年前的竹马都是纸糊的,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人会做,大多是从北京买回来的。当时,沈迎老人除了跟着一起“跑竹马”之外,有空的时候他还要和老花匠们一起修补玩坏了的“竹马”。纸糊的竹马不结实,两匹马不小心一撞就能撞出个大窟窿。沈迎老人根据“跑竹马”的实际需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开始改用布糊,做出了结实耐用的竹马道具。
  道具在表演中占重要的位置。竹马用竹篾扎制骨架,骨架外糊纸彩绘,基本色调有红、白、灰、黄四色。马身长约1米,宽约43厘米。马身中间有方孔,方孔的四角各栓一根15厘米的细绳,端头栓一个小木拨吊。演员站方孔内,把小木拨吊别在腰里,使上身与竹马“靠腿子”衔接在一起。马身下部用两块“布围子”围起,前后分别画出马的前腿和后腿。马鞍,即方孔两侧各下垂一块双层布缝制的布块,上绘制纫蹬跨马的腿脚,称“靠腿子”。
  竹骆驼和竹马的制作及装饰类似。为了耐用,现在,竹马都糊布彩绘了。道具是一件工艺品,样子十分逼真。
  制作一匹竹马需要破竹篾、糊纸、糊布、彩画、上漆等20多道工序,一个人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做完一匹马。工序中最难的就数扎马头和画马眼了。仅做一个马头就需要十多道工序。画马眼尤为重要,要事先把眉毛留出来,画完眼睛后再画眉毛和笼统,眼睛的位置一点也不能错,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工艺是老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连老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比如马鞍上的花老人自己也叫不出名字,只是凭自己的想像去装饰。一根根不起眼的竹篾,在老人的手里逐渐地显现出马头、马身的形象,简单的小刀、铁丝等工具,经老人的双手,赋予了竹篾以鲜活的生命。村里也曾有两个人跟沈迎老人学过艺,但不幸的是前两年都相继去世了。沈迎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这种有点枯燥、用途单一的传统手工艺。
  永宁南关竹马的制作工艺能传下去吗?将来竹马跑坏了有还谁能做呢?这种传统制作技术会不会有失传的危险呢?这些都成了疑问。为此,延庆县文物部门在征集民俗文物时,特地请沈迎老人现场制作了两只竹马,并记录了整个制作过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沈迎老人的技艺保留下来。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这种传统技艺得到继承和发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为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经多方努力,2011年9月和11月“南关竹马”经申报、评审被北京市从事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评审推荐为延庆县“十大特色文化遗产”,并被北京市文物局评审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档案局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图书馆中藏有丰富的档案类文献,原始的古籍档案、各时期出版的档案文献汇编等等,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人文价值。档案类书籍的入藏量日益增长,而利用率却不高,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档案文献利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古籍档案 档案文献出版物 开发 利用    高校图书馆中藏有丰富的档案文献,如各朝实录、奏折谕档、尺牍、年谱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
今年适逢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有关方面都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隆重追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大力弘扬革命者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随处可见对中山先生的纪念,比如两岸都有的中山公园和中山路。    遍布祖国各地的中山公園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中山先生逝世后二十天,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下令将观音山改名为中山公园。随之,许多城市将原有公园改名、改建为中山公园
“讨钱童子乱拦人,略迹原情总为贫”,随手拾掇出两句清代竹枝词,说的就是拦路求乞、人称叫花子的乞丐。清代的北京,要饭的乞丐很多,笔者看到过一件清雍正时期兵部尚书孙柱的题本,讲的就是关于乞丐的事,颇有意思。其中讲道:  “乃有一种年壮体强,偷惰失业,甘入丐群,渐成盗长者,名曰杆儿上,其杆儿上之网头又名曰附众,因有头众、二众、三众、四众、五众之名,分管五城之丐者,其大众内有石明、丁大川、杨寡妇、顾菜户、
据中国新闻社驻台北记者报道,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台湾当局首次主办的大型监察档案展在台北开幕,在约百件展品中,“巡台御史”的奏折等珍贵史料受到格外关注。看到这条消息,笔者不由想到从北京走出来的“巡台御史”——“大兴黄叔璥”。  黄叔璥何许人?说到他,今人多引用连横《台湾通史》中关于黄叔璥的记述。此只百余字,即:“黄叔璥,字玉圃,顺天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京秩。六十一年,始设巡视台湾御史,满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概念是学生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有清晰准确的概念作为支撑。周长概念的学习是一个从形到数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及实践操作,通过观看动画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动画演示凸显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希沃助手同步视频演示学生操作过程等等,结合学生摸边线、描一周、绕(围)一周、量一周、数一周等多种体验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让学生经历认识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形成过程中的正本、定稿等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亦即会形成归档文件。所谓归档文件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公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广播电台的音频资料管理者,我们不仅仅肩负着保护历史、传承历史的重任,更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媒体资产管理,实现内容资源的重新整合。通过对音频档案的经营、开发和二次创作,挖掘其价值,实现其价值。  关键词:音频档案 媒体资产 管理 利用    广播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声媒体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也有60 年的历史。广播行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其中让我珍藏至今,令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一纸与北京电台签下的《奥运评书》协议书。它既是庄严的承诺,又是神圣的职责。  事情还要追溯到2007年10月。为了加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力度,电台领导决定自2008年元旦起,新辟一档半小时的《奥运评书》节目,每天中午请著名评书演员马岐先生播讲,这就需要为马老提供奥运题材的评书脚本。已和“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
哀乐声声哭义权,悲哉痛哉泪涟涟。  思君也是档案人,辗转反侧难入眠。  解放军中好儿男,群众身边好党员。  档案界内好同事,一个好字难说全。  短暂人生六十年,长在农村家境寒。  兄弟姐妹共八个,孝悌之道心常悬。  投身部队受熔炼,常把感恩记心田。  忠于革命忠于党,从来不为名利缠。  克己奉公要求严,精益求精贵钻研。  踏遍神州觅军档,烈士忠魂归陵园。  主动请缨到山峦,无私奉献克艰难。  征收
开场白:友人是《北京档案》老订户,其工作的L单位系西部一大型国有企业时值档案馆建馆50周年,友人遂邀档案同仁座谈“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起初曾担心大家不感兴趣,哪知众人说,这正是憋在心中却无机会倾诉的话题于是便将讨论汇总寄来,现转载如下:  ① 前几年新建档案馆,搬迁时发现地下室旮旯有三个木箱打开其一,竟发现1册民国时期交通部编印的全国铁路年鉴后因忙于搬迁,木箱便再次被遗忘在新馆杂物间此次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