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植根汉字文化内涵的突围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经这样说:汉字是比龙、比长城不知伟大多少倍的创造。细想此话确实在理,因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且传之弥久,光彩倍增;汉字沟通了说着不同方言的华夏子孙,成为各民族大团结的坚强纽带……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承载着夯实基础、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有“触摸汉字智慧,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文化自觉。
  综观我们的识字教学现状,仍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地方。1-2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量比较大,许多老师往往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第一课时的任务主要就是认识“满黑板”的生字,这种生搬硬套地学生字、重复机械地记生字的“满堂灌”的识字教学方式,让汉字的学习枯燥乏味,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主动识字、主动学习的愿望在逐步下降。尽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识字多以“读准音”为满足,以“一遍过”为常态,以求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所谓的“人文阅读”。有的干脆把识字打入不可控的“课前预习”的“另册”之中,“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也因为缺失了“课堂习得”的培养过程而无法落实。总之,将识字沦为只是“扫除阅读障碍”的地步,似乎已成“潜规则”。脱离汉字文化背景,无视汉字悠远历史的识字教学方式,让这条“民族之根”在基础之基础的小学中却处于不断弱化的状态。如何准确把握汉字的文化内涵,如何利用汉字丰厚的文化背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改变当前的识字教学现状,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何彰显汉字教学资源的育人价值,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逐步感受丰厚的民族文化,值得深入探究。
  一、准确把握汉字文化的内涵特征
  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至少已经有三千六百年;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多人口使用的文字,现在,它至少为十亿以上的人口所使用;汉字承载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认为,世界文字中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中断;世界上也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按照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创造成优美的独具民族特点的文字。汉字之于中国,不仅突破了时间的冲刷,流传着汉族先民的思想和历史,给全人类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典籍;而且突破了空间的阻隔,沟通和团结了使用互相听不懂方言的同胞,以“书同文”成为团结各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汉字的方块形是一种模块结构,其储存的信息,比线形文字多得多,一位日本学者称誉为“集成电路”。上世纪50年代尼赫鲁(当时的印度总理)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的确,中华民族智慧的发达,其实得力于中国智慧结晶的方块字。
  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从出发点到归宿,有意识地聚焦于“触摸汉字智慧,传承民族文化”这一原点,敢于以一已之力担待起弘扬民族精神,光大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的人性良知和文化品格。然而,许多语文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请看一位教师上《欢庆》这一课时的识字教学片段:在学生认读了生字的音节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的字形。
  生:我这样记“庆”字,广场上有一个大人就是“庆”。
  师:这个办法好。
  生:我记“献”字,“南方有一只猎犬”。
  师:南方有一只狗,狗就是犬。
  生:“帜”字,毛巾围着一只鸡。
  生:“曲”字,太阳被射了两箭。
  ……
  以上所述识字教学的片段,看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非常轻松,其实学生都是随心所欲的随口说说,没有真正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这个课例反映了我们教学工作中对识字教学的一种误解:简单地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不顾及这种牵强理解对审美情感的损害,而对于汉字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意蕴却只字不提。其实“庆”的本义为长颈鹿,因长颈鹿美丽的皮毛是古代珍贵的喜庆礼品,后引申表示祝贺;“献”并非南方的犬,而是指奉祭神祖的犬牲;“帜”是指旗子;“曲”古指像竹、柳编的筐、篓等器物,后引申为弯转、不直。
  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知道了汉字的字音、字形,却不清楚它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种缺失。特级教师张庆指出:“我们不能仅把汉字看作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书面符号,汉字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称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母语,就表明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好象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还要激发孩子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我们说,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汉字的形体,集形、音、义于一身的特性,汉字的构词能力等等,都体现了汉字的综合功能,教学时应该准确把握汉字文化的内涵特征。
  二、积极探索利用汉字文化内涵识字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汉字是由形码、音码和义码组合的“三码文字”,又是可供右脑形象联想和左脑抽象思维的“复脑文字”。汉字的形、音、义不可分割,而且义是灵魂,重意会。所以,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本体的这个个性和学习规律。
  体现汉字文化内涵的识字方法很多,如字族文识字、同偏旁识字等,尤为突出的是字理识字。字理识字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七种主要识字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儿童能够牢记字的结构,了解汉字的音、形、义,加快识字的速度,并使儿童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
  汉字是从象形开始“创造”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文字表意与过去的图画表象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的,有些字我们可以追溯她的初始面貌,帮助学生识记。
  对于独体字(象形字和指示字)的教学,我们主张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象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追溯甲骨文,许多独体字大都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字,几乎就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有的象全形,如“鸟”、“象”等字;有的突出主要特征,如“牛”字角前伸,“羊”字角后卷,“豕”字尾下垂,“犬”字尾上翘。在教学中,感觉“鸟”与“乌”两个字学生经常要混淆,这两个独体字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经《汉字源流字典》一解释,“字如其物”。教学中,教师先出乌鸦图溯源对照。原来“乌”就是指乌鸦,因为乌鸦全黑,眼睛与毛色一样黑,因此没有画出眼睛。这下学生完全明白了古人造“乌”字的用意,感觉颇有道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开来了。
  对于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我们主张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示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结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如手持鸟为“获”,手执耳为“缺。”诸如此类,皆为以象示意。又如“鼓”是这个生字,非常难写,许多学生乃至成人都经常出错。今天如何来教学会意字“鼓”?如何让该字的教学既有情景创设,又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既不死记硬背,又过目不忘呢?笔者在课中这样引导:“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或许对你有启示。”课件出示古人擂战鼓图片,告诉学生古代打仗前都要擂鼓示威,稳定军心,增强气势,人们根据擂鼓的动作造出了“鼓”字,同时出现篆体的“鼓”,进而让学生想象古人造字的过程(手持鼓槌敲击鼓面就成了“鼓”),把造字的过程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下图)。这样既形象地解决了“鼓”字的字形,又让学生感受了由图入字的古代造字文化。
  
  三、努力提升利用汉字文化内涵识字的附加值
  打开一个又一个的汉字之谜,让这些司空见惯的汉字都变成一个个信息箱子,既装有许多传统的文化遗传信息,又可联想多样的现代生活信息。这就是汉字文化的丰富资源。显然,在识字教学中适度开发这些资源,不仅传递了一种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拓展了某种知识视界,或闪现出人生哲理的光辉。一个汉字简直就是一片想像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这些单个的普通汉字,原来都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有性格的精灵。这些丰富资源正是汉字高强度悟性的结晶,也必然训练出人的悟性。
  (一)感受汉字原始的内在品质
  大家都知道“犹豫”这个词语难教,不但字形难记,而且意思也难理解。在《掌声》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还原汉字本身原始的内在品质与意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其实词语也是有心情的,请你细细感受一下这些词语的心情呢?谁先来读,愿意你哪个就读哪个。
  生:犹——豫
  师:孩子,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拖泥带水呢?
  生:因为犹豫不决,定不下来。
  师:你理解了这个词的心情,真好!其实,上课前也老师查了资料,这个词语的出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古代的时候,“犹”属猿猴类,是一只灵活的小猴子,但它生性多疑,一旦发现“敌情”,就迅速爬上树梢躲起来,待一切平复,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回树上。这样要反复好几次。“豫”属古象类。据说,“豫”虽身大但力不强,遇事总是想不好,没有主意。“犹”虽灵巧,却生性多疑。“豫”虽高大,但没有主见。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生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这个词语,以两种动物名字,比喻左思右想没有主意。现在使用“犹豫”这个词语,但再没人提起那两种动物了!(板书:犹,反犬旁一个尤其的尤,豫,予字旁一头大象)。跟老师书空一遍。
  生:(书空:犹豫)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犹”和“豫”是两个拿不定主意的动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这种惊叹并不是在文字之外另起炉灶,而是汉字本身原始的内在品质的自然升华,是由汉字的特质决定的。我知道那是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二)体会汉字书写的书体演变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汉字的“形”是为表义目的服务的,由于汉字的象形特征,使它的“形”本身就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这与生俱来的生动性,使汉字的“形”虽无色彩而具图画之美,反映这种图画之美的手段是书写,当书写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汉字的“形”便被赋予了某种精神意义,一直隐藏在实用性之下的汉字的艺术品质便得到了发掘和培养。
  古代书法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把一个个汉字演变的历史足迹都呈现出来了。在新时期的识字教学中,让书法艺术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这不但可以提升书写中技术层面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利用汉字文化内涵识字的附加值。
  如《白鹅》一课“导入新课”部分中对“鹅”字的引出:
  1.出示书法圣地兰亭与王羲之“鹅池”的碑文,感受上下结构的“鹅”的书法艺术之美;(相传这块碑文是王羲之父子合作完成的。这一鹅一池,一瘦一肥,在章法上很有艺术性。)
  2.接着老师出示现代汉语左右结构“鹅”的正确写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个碑文中的“鹅”字与现代汉语中的“鹅”字有什么不同?(结构不同,碑文中的“鹅”字是上下结构,小孩喜欢骑在大鸟上玩,现代社会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平起平坐,因此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把两边友好地挨近点,师范写“鹅”字,指导学生练写。碑文中的“鹅”字下面的鸟是繁体的,现代汉语中是简写的。古代书法不但讲究艺术性,还把汉字的演变过程都呈现出来了。)
  3.提醒同学们:上下结构的“鹅”字只在书法作品中见到,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
  直接从兰亭的鹅池碑导入,体现了识字教学的时代要求;从“鹅”字结构的演变中,又充分地渗透了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从“鹅”字的组字结构的解读中,渗透了汉字与书法艺术的整合之美。
  在新课程引领下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整合语文课和书法课的资源,让书法教师和语文教师一起来指导写字教学,让学生在硬笔、软笔书法艺术的启蒙中欣赏艺术美,体会汉字书写的书体演变。
  (三)开启汉字文化的现代意义
  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读音上,而忘记了这些“特异功能”的教育价值。我们要灵活组合,发掘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独立性强的汉字在形、音、义中浓缩的大量信息,在开启汉字具有的许多印欧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的同时赋予汉字文化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
  一位优秀教师在“汉字文化启蒙”一课中,独具匠心地出示了奥运会会标——中国印,问学生从这个图案化了的“京”字里,你想到了什么?于是出现了一连串的议论:——“想到了人在跑步。”“是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在跑”;“我觉得是北京在跑,是北京在发展”;“我觉得北京在欢呼,在奔跑”;“历史在进步,然后为自己现在的成果,还有将来他们伟大的发展。那是个欢呼的人!”于是又引出这个“京”字的价值,这可不是“一字千金”,而是市场估算的14—15亿美元……进而又引出设计者张武的一段话:“这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个‘京’字赋予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我应该做的就是弘扬我祖宗的文化和智慧,做一点我能做的,我感到自豪。”这虽然是一个特例,但据此足以说明汉字文化是一笔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通过想象与创造,也能凸显强大的现代意义。
  
  确实,归根于汉字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汉字文化语境下识字,使他们边根据造字规律轻松识记汉字边感受丰厚的民族文化。在识字教学中,开掘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认识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就是用“母亲”的乳汁来哺育自己。
其他文献
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若用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生活现象,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逐渐开始关注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出旅游逐渐增多,乡土特色、生态自然的乡村旅游方式成为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2020年学生开始在家上网课,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由家长或者教师其中一方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致力于研究加强家庭学校合力、优化家庭学校育
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验。它一旦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对话教学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英语对话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对话教学必须从交际的语言环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语境,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
在新一轮的基础课改中。我们区接受了“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探究”的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数学,使学习成为高效率的学习,使学习活动成为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活动?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数学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成为有效的活动。   自接受课题研究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按分工实施研究,经常
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不仅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我国政府的
期刊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缺变的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可见说起作文,学生就有“谈文色变”之感‘甚至连才进入作文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都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 的苦恼。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标的重点,无疑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但是假如从小学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
一、本市小学语文学科2009年课改工作基本情况概述rn当前,普通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拿国顺利推进.几年来由于我市各小学语文教研组的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