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的课堂,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课堂“活”起来有很多方法,但问题教学法却是不可或缺的良法之一。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问题教学法,有两个关键:一是用好“疑、思”二字,二是注重启发和互动。那么,如何开展问题教学,如何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借助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来自生活的问题,学生既有关注兴趣,更有探求欲望。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原因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段“闭关锁国”的资料,并且又出示了两首歌谣《炮子谣》与《口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两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千万。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一口二口,精神抖擞;三口四口,吸了不想走;五口六口,万贯家财丢手;七口八口,妻儿离家出走;九口十口,挟着人家屋檐下的破棉袄就走。”在此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中国为什么落后?(2)中国落后表现在什么地方?英国先进表现在什么地方?(3)鸦片输入会对中国人民造成什么危害?由于材料的主题突出,文字浅显,读起来上口,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了。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其实并未脱离基础知识,缺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学生们围绕问题积极讨论,课堂肯定是“活”了。而我只是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获得对历史新的体验,尤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如在讲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一问题时,我出示了一段材料:在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在战场上严重失利时刻,曾帮助蒋介石脱离险境。延安整风时,康生对陈赓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了吗?”陈赓坦然地答道:“当时,如果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烈士了吗?”然后提出问题:结合史实评价两人的观点?我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展示交流。这样做,学生查阅筛选,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学会了合作学习,还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能做到观点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学生也体验到历史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3.利用反问或假设,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产生矛盾,激发学生探究
  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时,适时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落后是不是一定要挨打?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证明你的观点。学生陷入短暂的沉思后,发言的积极性很高,争论异常热烈,形成各种认识,出现多种观点。有的说,落后必挨打,证明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的说,落后不一定挨打,证明是当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挨打。有的说,落后也能打先进,证明是辽、夏、金打北宋,金、元打南宋。有的说,落后抗击先进,最终打败先进,证明是中国的抗日战争。
  我在总结时,首先高度肯定他们观点与认识的创见性、合理性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学生思路清晰了,知识也得到了升华。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视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成问题的过程,那么,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同时,课堂“活”就不只是形式,而是把有效性落到了实处。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化学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作业过于强化对知识记忆和重现,改变作业过于强化习题解答的技能,改变习题过于对双基的训练等现状,要求作业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教师在
期刊
1.链接式阅读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遇到不少同事这样的反映:不少学生在小学、初中很喜欢语文,但进了高中却好象对该课目越来越讨厌,“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经常出现;课下,也有不少学生将语文课本束之高阁,置之不理。问其原因,许多学生的回答竟是“语文学了等于白学,欣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难以提高”。面对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困难,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感觉相当无奈。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多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包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里简单谈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并且在智力、能力和身心素质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参与学习过程,游离在学习过程之外,最终缺乏主动性,丧失主体性。因
期刊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无味。课改实验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个人就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的做法再次阐述。  【关键词】情感 态度与自信心 快乐教师 和谐 兴趣  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
期刊
语文学习读为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对于中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充分挖掘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比较好地完成对一般文章的理解、赏析。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教师应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仅谈谈自己多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作法,供大家参考。  1.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量大,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何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重要.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呢?我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1.在情境中主动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根据系统原理,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职能,促进其同步发展与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提高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因素 职能 整体效应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政治项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既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到达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关键词】德育教育 知识能力 改革创新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期刊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据专家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