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定”是指某人和某人许下的诺言,在某年或某月后要实现的诺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契约精神”中的“契约信守精神”。“契约精神”包括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人们订立契约源于彼此的信任,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恶意缔约、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这种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我在辅导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时,运用此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约定; 信任;尊重
一、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昌平城镇地区,是昌平区最大的完小校,目前拥有学生近1600人。 因为每年的六一活动以表彰和展示为主,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参与性不强,孩子就没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其次是这两年学校开发了第二课堂,各个兴趣小组的开展,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技能,孩子们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展示,激发了更多孩子的自信;再次是我们学校开展了积极评价的积极心理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喜欢上了采用“小组竞争、人人有岗”等活动形式,借助小印章、小奖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实现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小组内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许多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管理,减轻了老师的班务负担。有了以上这几个原因,我们这几年连续在六一、学校艺术节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游园活动,由于方案设计缜密,活动多样,借助“游园卡、小印章”,所以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懂得谦让和宽容,学会了友善待人。在这里,积极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次游园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校都会精心设计一张游园卡,由组长拿着游园卡,带领着小组成员去参加各个活动,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活动前,班主任都会组织召开班会,提出明确的评价要求。即:1.活动小组由组长组建和同学自愿相结合,各组由组长带领,参与游园活动,如果在游园过程中,有了分歧,可以协商解决,少数服从多数。2.由组长拿着游园卡带领同学们到各个活动区域参加活动,在活动时,按照活动要求完成,遵守活动纪律。3.每个活动区域的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可以在游园卡上盖小印章,表现特别好的,可盖2个。如果在活动时,出现打闹、大声喧哗、违反纪律的,老师有权不盖章。活动后,班主任都会及时进行总结,班主任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小印章的数量,评选优秀活动小组上报学校,学校再进行集体表扬。就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除了积极评价以外,约定,也会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转变。
二、个案分析
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叫小林,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没人管他,衣服总是脏兮兮的,也总爱跟同学打架,同学关系不是很好,同学们都不怎么爱跟他玩。第一次六一游园活动,没有一个小组要他。老师也没有强制,就让他跟着自己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一开始,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的到各个教室参加活动,心里也是痒痒的。等活动结束后,他一个人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正好被我看到了。于是,在第二天,我找到他,问了情况。
从小林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他是非常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只不过不注意与同学友好交往,不喜欢尊重和包容同学,所以,让小林转变他的行为,学会与同学能友好相处是关键。于是,我想到了“约定”这种方法。“约定”某人和某人许下的诺言,在某年或某月后要实现的诺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契约精神”中的“契约信守精神”。“契约精神”包括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人们订立契约源于彼此的信任,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恶意缔约、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这种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能不能我与小林也签订一个“约定”,进而达到改变小林的不良行为呢。
三、辅导过程与结果
1.做出约定
想到“约定”这个策略后,我就把他拉近了一些,握住他的手说:“老师很高兴,你能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知道了,你是不是特别想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当我握住他的手的一霎那,我能感觉到,他的手下意识的要往回缩,但我加了力度,听到我的问话以后,他的手就停止了动作,任我握住,然后,抬起头,点了点头。我心头顿时一松,接着问:“那,这样的游园活动,是学校制定的规则,要让组长来选人,这次没有组长选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小林又低下头,默不作声。看到这样,我顿了顿,接着说:“想一想平时,你和同学相处的如何?”“不好”,“怎么不好?能不能说说?”“同学总是在课间时欺负我!”“能具体说一说吗?”听到他的语气加重,我追问道。于是,小林就把同学们怎么欺负他,不跟他玩的事情说出了几件。“那你觉得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不是都赖同学,你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他们总是招我!”,小林不服氣的说道。我没有说话,而是抬起一只手,在空中挥了几下,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啊”小林一脸茫然的样子,我还是不说话,用两只手用力一合,“啪”的一声,声音顺势传出。“听到了吗?”“嗯”。小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同学关系就是这样,任何事情的发生,两方都会有责任,一个巴掌都拍不响,如果你总是看到同学的不对,总不找自己的原因,那么,你就会总跟同学吵架、闹别扭,这样谁会喜欢和你玩,所以,如果出现了问题,你能先想想我有什么错,同学这样做对不对,然后再决定怎么做,你想想,还会有那么多的矛盾产生吗?”小林摇了摇头,看到小林的态度有所转变,于是,我顺势提出了约定。“既然你想跟同学一起活动,首先就要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所以,老师愿意帮助你,让你实现这个愿望,你愿意吗?”“嗯,愿意!”小林用力的点点头。“那这样,咱们俩定一个约定:以前的事情咱们告一段落,谁都不提了,以后,如果再遇到同学和你发生了矛盾,你不能动手、也不能动嘴,而是双手握在一起,想一想:我做错了吗?做错了就要主动承认错误,如果是没做错,你再来我这,我告诉你怎么做,好不好?”“好!”小林答应后,转身离开了,脸上的表情放松多了。 2.达成协议
听完小林的诉说以后,我也发现在小林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不单纯是小林一方的问题,还有班级内个别同学对小林有偏见的问题。于是,与小林做完约定后,我又与他们班内,与小林发生过矛盾的同学,一一进行了沟通,倾听了他们对小林的看法,然后,又告诉他们,小林同学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是作为同学,应该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排斥,小林目前有转变的想法,那么,咱们也应该大度,学会包容,给小林一个转变的过程和时间。几位同学都表示,可以原谅小林以往的行为,可以配合老师,学着与小林做朋友,与他友好交往。就这样,我又与班内的同学达成了协议。
3.信任与尊重
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叛逆与反复。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对所辅导的学生要有充足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会让学生能够放下心来,实现对自己的改变。在达成对小林的约定和同学的互帮协议后,我就加大了对小林同学的观察。于是,在不断地观察中我发现,课间小林不再是孤单一人在课桌附近活动了,而是总有一两个同学围着他,摆摆弄弄,有时候他也会给同学讲笑话,听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一次我路过他们班时,正好看到一个同学在经过他的课桌旁,不小心把他的书碰掉了,同学边捡边说对不起,他不再像原来似的,一话不说大打出手,而是拍了拍放在桌上的书,说:“没关系”。就又和同学聊了起来。看到这,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下午,我抽个时间找到了他,问了他最近的情况,他说挺好的,没有什么事,我主动提了上午我看到的情景,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小林摸了摸头说:“他又不是故意的。再说,碰掉了,我再捡起来就是,多大点事啊。”听了他这话,我说:“老师真的很高兴,虽然今天这件事在你看来很小,但是我能看出,你学会原谅和宽容了,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了,特别好,我希望你能继续这样做,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你觉得呢?”“嗯”小林不好意思的摸着头笑了,“我也觉得这样做不难”“那能坚持一个月不与同学发生矛盾吗?最起码不是你主动引起的,可以吗?”“嗯,我试试。”就这样,在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中,我们又达成了一个新的约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从同学、老师中进行了反馈,他们反映,小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和同学闹别扭了,遇到问题也能不急不躁了,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同学,与他一起玩耍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小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在11月份,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游园活动和社会大课堂的活动中,小林都能和同学一起参加各个项目,而且还通过努力,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获得了优秀小组的奖状和奖品。
四、案例反思
通过小林的变化,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以后,如果我们单纯的批评去处理,可能会让学生出现叛逆心理,产生对同学、甚至对老师的对抗,這样不利于学生行为的转变,如果坚信学生是可以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运用“约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契约精神”,约定在一段时间内不出现这样的行为,如果出现将怎么办,不出现有什么奖励,并通过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改变的内动力,那么学生就会有明显的转变效果。自从小林以后,针对于学校出现的一些“写作业拖拉”、“打架骂人”、“课堂不遵守纪律”等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均采用了这种“契约”“约定”的方式,学生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肯定。它也越来越成为我的“得力小帮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的学生们越来越优秀。
关键词:约定; 信任;尊重
一、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昌平城镇地区,是昌平区最大的完小校,目前拥有学生近1600人。 因为每年的六一活动以表彰和展示为主,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参与性不强,孩子就没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其次是这两年学校开发了第二课堂,各个兴趣小组的开展,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技能,孩子们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展示,激发了更多孩子的自信;再次是我们学校开展了积极评价的积极心理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喜欢上了采用“小组竞争、人人有岗”等活动形式,借助小印章、小奖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实现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小组内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许多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管理,减轻了老师的班务负担。有了以上这几个原因,我们这几年连续在六一、学校艺术节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游园活动,由于方案设计缜密,活动多样,借助“游园卡、小印章”,所以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懂得谦让和宽容,学会了友善待人。在这里,积极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次游园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校都会精心设计一张游园卡,由组长拿着游园卡,带领着小组成员去参加各个活动,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活动前,班主任都会组织召开班会,提出明确的评价要求。即:1.活动小组由组长组建和同学自愿相结合,各组由组长带领,参与游园活动,如果在游园过程中,有了分歧,可以协商解决,少数服从多数。2.由组长拿着游园卡带领同学们到各个活动区域参加活动,在活动时,按照活动要求完成,遵守活动纪律。3.每个活动区域的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可以在游园卡上盖小印章,表现特别好的,可盖2个。如果在活动时,出现打闹、大声喧哗、违反纪律的,老师有权不盖章。活动后,班主任都会及时进行总结,班主任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小印章的数量,评选优秀活动小组上报学校,学校再进行集体表扬。就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越来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除了积极评价以外,约定,也会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转变。
二、个案分析
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叫小林,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没人管他,衣服总是脏兮兮的,也总爱跟同学打架,同学关系不是很好,同学们都不怎么爱跟他玩。第一次六一游园活动,没有一个小组要他。老师也没有强制,就让他跟着自己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一开始,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的到各个教室参加活动,心里也是痒痒的。等活动结束后,他一个人低着头慢慢地走着,正好被我看到了。于是,在第二天,我找到他,问了情况。
从小林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他是非常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只不过不注意与同学友好交往,不喜欢尊重和包容同学,所以,让小林转变他的行为,学会与同学能友好相处是关键。于是,我想到了“约定”这种方法。“约定”某人和某人许下的诺言,在某年或某月后要实现的诺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契约精神”中的“契约信守精神”。“契约精神”包括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人们订立契约源于彼此的信任,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恶意缔约、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这种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能不能我与小林也签订一个“约定”,进而达到改变小林的不良行为呢。
三、辅导过程与结果
1.做出约定
想到“约定”这个策略后,我就把他拉近了一些,握住他的手说:“老师很高兴,你能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知道了,你是不是特别想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当我握住他的手的一霎那,我能感觉到,他的手下意识的要往回缩,但我加了力度,听到我的问话以后,他的手就停止了动作,任我握住,然后,抬起头,点了点头。我心头顿时一松,接着问:“那,这样的游园活动,是学校制定的规则,要让组长来选人,这次没有组长选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小林又低下头,默不作声。看到这样,我顿了顿,接着说:“想一想平时,你和同学相处的如何?”“不好”,“怎么不好?能不能说说?”“同学总是在课间时欺负我!”“能具体说一说吗?”听到他的语气加重,我追问道。于是,小林就把同学们怎么欺负他,不跟他玩的事情说出了几件。“那你觉得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不是都赖同学,你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他们总是招我!”,小林不服氣的说道。我没有说话,而是抬起一只手,在空中挥了几下,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啊”小林一脸茫然的样子,我还是不说话,用两只手用力一合,“啪”的一声,声音顺势传出。“听到了吗?”“嗯”。小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同学关系就是这样,任何事情的发生,两方都会有责任,一个巴掌都拍不响,如果你总是看到同学的不对,总不找自己的原因,那么,你就会总跟同学吵架、闹别扭,这样谁会喜欢和你玩,所以,如果出现了问题,你能先想想我有什么错,同学这样做对不对,然后再决定怎么做,你想想,还会有那么多的矛盾产生吗?”小林摇了摇头,看到小林的态度有所转变,于是,我顺势提出了约定。“既然你想跟同学一起活动,首先就要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所以,老师愿意帮助你,让你实现这个愿望,你愿意吗?”“嗯,愿意!”小林用力的点点头。“那这样,咱们俩定一个约定:以前的事情咱们告一段落,谁都不提了,以后,如果再遇到同学和你发生了矛盾,你不能动手、也不能动嘴,而是双手握在一起,想一想:我做错了吗?做错了就要主动承认错误,如果是没做错,你再来我这,我告诉你怎么做,好不好?”“好!”小林答应后,转身离开了,脸上的表情放松多了。 2.达成协议
听完小林的诉说以后,我也发现在小林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不单纯是小林一方的问题,还有班级内个别同学对小林有偏见的问题。于是,与小林做完约定后,我又与他们班内,与小林发生过矛盾的同学,一一进行了沟通,倾听了他们对小林的看法,然后,又告诉他们,小林同学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是作为同学,应该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排斥,小林目前有转变的想法,那么,咱们也应该大度,学会包容,给小林一个转变的过程和时间。几位同学都表示,可以原谅小林以往的行为,可以配合老师,学着与小林做朋友,与他友好交往。就这样,我又与班内的同学达成了协议。
3.信任与尊重
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叛逆与反复。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对所辅导的学生要有充足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会让学生能够放下心来,实现对自己的改变。在达成对小林的约定和同学的互帮协议后,我就加大了对小林同学的观察。于是,在不断地观察中我发现,课间小林不再是孤单一人在课桌附近活动了,而是总有一两个同学围着他,摆摆弄弄,有时候他也会给同学讲笑话,听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一次我路过他们班时,正好看到一个同学在经过他的课桌旁,不小心把他的书碰掉了,同学边捡边说对不起,他不再像原来似的,一话不说大打出手,而是拍了拍放在桌上的书,说:“没关系”。就又和同学聊了起来。看到这,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下午,我抽个时间找到了他,问了他最近的情况,他说挺好的,没有什么事,我主动提了上午我看到的情景,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小林摸了摸头说:“他又不是故意的。再说,碰掉了,我再捡起来就是,多大点事啊。”听了他这话,我说:“老师真的很高兴,虽然今天这件事在你看来很小,但是我能看出,你学会原谅和宽容了,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了,特别好,我希望你能继续这样做,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你觉得呢?”“嗯”小林不好意思的摸着头笑了,“我也觉得这样做不难”“那能坚持一个月不与同学发生矛盾吗?最起码不是你主动引起的,可以吗?”“嗯,我试试。”就这样,在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中,我们又达成了一个新的约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从同学、老师中进行了反馈,他们反映,小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和同学闹别扭了,遇到问题也能不急不躁了,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同学,与他一起玩耍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小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在11月份,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游园活动和社会大课堂的活动中,小林都能和同学一起参加各个项目,而且还通过努力,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获得了优秀小组的奖状和奖品。
四、案例反思
通过小林的变化,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以后,如果我们单纯的批评去处理,可能会让学生出现叛逆心理,产生对同学、甚至对老师的对抗,這样不利于学生行为的转变,如果坚信学生是可以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运用“约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契约精神”,约定在一段时间内不出现这样的行为,如果出现将怎么办,不出现有什么奖励,并通过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改变的内动力,那么学生就会有明显的转变效果。自从小林以后,针对于学校出现的一些“写作业拖拉”、“打架骂人”、“课堂不遵守纪律”等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均采用了这种“契约”“约定”的方式,学生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肯定。它也越来越成为我的“得力小帮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的学生们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