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英语发音相对于英语写作、听力和阅读技能而言,应该算作是最困难的一项。本文通过对中国学生认为困难的英语元音和辅音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这些音素常犯错误的基本原因。此外,本文列举了一些大学生错误发音的实例,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论据也在调查数据中有充分翔实的体现。
关键词:问卷调查 数据 分析 较难元音 较难辅音 理论依据
一、引言
英语发音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学了十年英语的大学生还不如英语是母语的三岁孩童说得准确、流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通过国家专业英语八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也很难不犯任何语音错误,流畅地说哪怕很简单的一句英语。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长期以来都在学习“哑巴英语”。本文作者对中国学生认为困难的英语元音和辅音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图找出中国学生发音较弱的原因。
二、问卷调查设计
作为南京晓庄学院的一名年轻英语教师,我已有五年的教学经验。我所教过的科目有精读、泛读、英美概况、语法、大学英语以及现在正在教的英语口语,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英语元音和辅音,我是有较深刻的了解的。为了使有关研究更加客观、具体、详实,我设计了这项问卷调查。
1.受试者:4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及32名英语专业学生。
2.问卷调查程序:
48个国际音标中,(1)列出你发音有困难的音标
(2)简要说出发不好这些音素的原因(仅对英语专业学生)
(3)列举出你容易混淆的几组音标(仅对英语专业学生)
3.数据收集:
注:表2 中列出的音标在受试者中是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在比率上占少数的音标在此表中没有列出。
三、数据分析
[1]英语元音的困惑:
1.理论基础
元音指的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形成任何阻碍的音素。元音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以区分:(1)舌头抬起的高度(高、中、低)(2)舌头最高部分的位置(前、中、后)(3)嘴唇的形状(圆、不圆)。
2.学习英语元音困难的分析
对于大部分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独发好一个元音或双元音并非难事,但是当这些元音或双元音出现在单词中时,他们往往就会犯糊涂了。根据我平时与学生的座谈记录,元音发音的这种困扰在大多数学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常容易搞混的元音是:。例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上课时提到她每天都要“吃蛇”,她的发言真可谓是震惊四座。实际上,原来她要表述的是她喜欢吃零食,而她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把“snack”(零食)误读成[`sneik](蛇)了。
对于[?覸],大部分的学生都抱怨说他们不知道发这个音嘴到底该张多大。原因可能是,首先,就元音的划分来说,[?覸]是低、前、不圆元音,而在汉语中,根本就没有这个音素,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母语给予的训练,当然不容易把它发准。其次,由于这个音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也有很大区别(此音在美式英语中更加夸张),难免就会使得中国学生更加感到困惑了。
此外,虽然数据中并没有列出,[ai]这个双元音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心理学而言,学习差别很小的比学习差别大的往往更加困难。由于[ai]与中文中的“爱”的发音很相似,差别似乎并不明显,中国学生认为只要像发“爱”一样发这个音就行了,其实这两个音在发音方式和位置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再者,中国学生容易把短元音读成长元音,有时又会把长元音读成短元音。“Are you full?”常被读成“Are you fool?”,“delicious food”变成“delicious foot”。而且学生们也很容易把单元音和双元音混淆,比如:face[feis]会被读成[fes];c [si:]读成[sei]。
[2]英语辅音的困惑:
1.理论基础
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形成阻碍的音素。辅音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以区分:(1)声带的状态:震动,不震动。(2)发音部位:不同发音器官或不同发音器官部位。(3)发音方式:摩擦的程度(完全,部分)。
2.学习英语辅音困难的分析
根据这项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的辅音是[?誽], [l](元音前),[?廾], [?夼], [r], [n], [?奁], [l](元音后),以及[?諨];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廾], [?誽], [?奁], [l](元音前),[?夼], [?諨], 以及[n]。虽然两组音标的顺序不同,但是从问卷调查中提取的数据还是多少能说明问题的。
(1)[?誽]和[?廾]
虽然在中文中我们有类似[?誽]和[?廾]的发音,比如说“京”(jing)和“日”(ri),但对于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它们可算是最大的障碍了。正如我们所知的,母语对于我们的第二外语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在初学英语的阶段,中国学生往往试图参照普通话中“京”(jing)和“日”(ri)来发这两个音,但最后它们的消极阻碍作用却变得越来越明显。[?廾]是震动声带的齿腭磨擦音,而“日”(ri)则不同,它们在语音方式和位置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2)[l], [n]和[r]
南京晓庄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江苏各地,[l],[n]对他们来说是极容易混淆的。中国南方人不太容易把[l],[n]分开,他们会把“牛奶”(niu nai)读成“liu lai”,把英语单词“no”读成“low”。而且由于这种读法的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还很不容易纠正过来。
此外,有些中国学生把“building”读作“buiding”,漏了元音后的那个“l”,这是因为在汉语拼音中没有在元音后接辅音的这种现象。 在表2中,我们看多数学生发现元音前的[l]比元音后的[l]要难发多了,这是因为江苏方言与中国北方话很相近,比如:洗碗常被读成(xi waner)。有些中国方言区别不开[l]和[r],该方言区的学生常把“lake”读成“rake”;“fried rice”读成“flied lice”。
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得出24.49%的英语专业受试者不能正确的发[r]这个音,相反,令我们惊讶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不认为自己有这个发音障碍。这难道说发这个音,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反而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非常清楚,就是很多英语老师对这个音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有一次我到一小学听课,我发现讲课的老师把“rose”[r?藜uz]干脆读成“肉丝”(rou si),还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着他读。英语专业的学生听的练的都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多得多,虽然他们中一些人对[r]这个音也许把握不准,但至少他们有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敏锐的鉴别能力。
(3)[?夼]和[?奁]
根据辅音划分,[?夼]是不震动声带牙齿磨擦音,[?奁]是震动声带牙齿磨擦音。由于中文拼音中没有相似的发音,中国学生学习[?夼]和[?奁]时就显得尤为吃力。很多学生不能区别[?夼]和[?奁],还有很多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夼]&[s]或者[?奁]&[z]。
(4)[p], [b], [t], [d], [k]和[g]
在这项问卷调查中,很少有学生提及他们对[p],[b],[t],[d],[k]和[g]的困惑。但就我所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发好这几个音素。比如说,他们可能把[buk]读成[`buk?藿], egg [`eg?藿], student[`stju:dnt?藿]。好像他们不在辅音后面加一个元音就不放心似的。实际上是中文拼音的影响让他们误入歧途。就我们所知,这六个中文拼音都是需要震动声带的,而在国际音标中,只有[b],[d],[g]是震动声带的。仍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中文的辅音都是以一个元音结尾的。比如说拼音[k]在国际音标中读成[k?藿]。
四、结论
通过对这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英语元音集中在[e],[?覸],[?蘧]和[?藓?藜]这几个音中,其中,[]是学生感到最为吃力的元音;对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
关键词:问卷调查 数据 分析 较难元音 较难辅音 理论依据
一、引言
英语发音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学了十年英语的大学生还不如英语是母语的三岁孩童说得准确、流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通过国家专业英语八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也很难不犯任何语音错误,流畅地说哪怕很简单的一句英语。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长期以来都在学习“哑巴英语”。本文作者对中国学生认为困难的英语元音和辅音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图找出中国学生发音较弱的原因。
二、问卷调查设计
作为南京晓庄学院的一名年轻英语教师,我已有五年的教学经验。我所教过的科目有精读、泛读、英美概况、语法、大学英语以及现在正在教的英语口语,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英语元音和辅音,我是有较深刻的了解的。为了使有关研究更加客观、具体、详实,我设计了这项问卷调查。
1.受试者:4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及32名英语专业学生。
2.问卷调查程序:
48个国际音标中,(1)列出你发音有困难的音标
(2)简要说出发不好这些音素的原因(仅对英语专业学生)
(3)列举出你容易混淆的几组音标(仅对英语专业学生)
3.数据收集:
注:表2 中列出的音标在受试者中是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在比率上占少数的音标在此表中没有列出。
三、数据分析
[1]英语元音的困惑:
1.理论基础
元音指的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形成任何阻碍的音素。元音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以区分:(1)舌头抬起的高度(高、中、低)(2)舌头最高部分的位置(前、中、后)(3)嘴唇的形状(圆、不圆)。
2.学习英语元音困难的分析
对于大部分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独发好一个元音或双元音并非难事,但是当这些元音或双元音出现在单词中时,他们往往就会犯糊涂了。根据我平时与学生的座谈记录,元音发音的这种困扰在大多数学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常容易搞混的元音是:。例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上课时提到她每天都要“吃蛇”,她的发言真可谓是震惊四座。实际上,原来她要表述的是她喜欢吃零食,而她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把“snack”(零食)误读成[`sneik](蛇)了。
对于[?覸],大部分的学生都抱怨说他们不知道发这个音嘴到底该张多大。原因可能是,首先,就元音的划分来说,[?覸]是低、前、不圆元音,而在汉语中,根本就没有这个音素,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母语给予的训练,当然不容易把它发准。其次,由于这个音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也有很大区别(此音在美式英语中更加夸张),难免就会使得中国学生更加感到困惑了。
此外,虽然数据中并没有列出,[ai]这个双元音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心理学而言,学习差别很小的比学习差别大的往往更加困难。由于[ai]与中文中的“爱”的发音很相似,差别似乎并不明显,中国学生认为只要像发“爱”一样发这个音就行了,其实这两个音在发音方式和位置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再者,中国学生容易把短元音读成长元音,有时又会把长元音读成短元音。“Are you full?”常被读成“Are you fool?”,“delicious food”变成“delicious foot”。而且学生们也很容易把单元音和双元音混淆,比如:face[feis]会被读成[fes];c [si:]读成[sei]。
[2]英语辅音的困惑:
1.理论基础
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形成阻碍的音素。辅音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以区分:(1)声带的状态:震动,不震动。(2)发音部位:不同发音器官或不同发音器官部位。(3)发音方式:摩擦的程度(完全,部分)。
2.学习英语辅音困难的分析
根据这项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的辅音是[?誽], [l](元音前),[?廾], [?夼], [r], [n], [?奁], [l](元音后),以及[?諨];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廾], [?誽], [?奁], [l](元音前),[?夼], [?諨], 以及[n]。虽然两组音标的顺序不同,但是从问卷调查中提取的数据还是多少能说明问题的。
(1)[?誽]和[?廾]
虽然在中文中我们有类似[?誽]和[?廾]的发音,比如说“京”(jing)和“日”(ri),但对于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它们可算是最大的障碍了。正如我们所知的,母语对于我们的第二外语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在初学英语的阶段,中国学生往往试图参照普通话中“京”(jing)和“日”(ri)来发这两个音,但最后它们的消极阻碍作用却变得越来越明显。[?廾]是震动声带的齿腭磨擦音,而“日”(ri)则不同,它们在语音方式和位置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2)[l], [n]和[r]
南京晓庄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江苏各地,[l],[n]对他们来说是极容易混淆的。中国南方人不太容易把[l],[n]分开,他们会把“牛奶”(niu nai)读成“liu lai”,把英语单词“no”读成“low”。而且由于这种读法的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还很不容易纠正过来。
此外,有些中国学生把“building”读作“buiding”,漏了元音后的那个“l”,这是因为在汉语拼音中没有在元音后接辅音的这种现象。 在表2中,我们看多数学生发现元音前的[l]比元音后的[l]要难发多了,这是因为江苏方言与中国北方话很相近,比如:洗碗常被读成(xi waner)。有些中国方言区别不开[l]和[r],该方言区的学生常把“lake”读成“rake”;“fried rice”读成“flied lice”。
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得出24.49%的英语专业受试者不能正确的发[r]这个音,相反,令我们惊讶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不认为自己有这个发音障碍。这难道说发这个音,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反而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非常清楚,就是很多英语老师对这个音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有一次我到一小学听课,我发现讲课的老师把“rose”[r?藜uz]干脆读成“肉丝”(rou si),还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着他读。英语专业的学生听的练的都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多得多,虽然他们中一些人对[r]这个音也许把握不准,但至少他们有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敏锐的鉴别能力。
(3)[?夼]和[?奁]
根据辅音划分,[?夼]是不震动声带牙齿磨擦音,[?奁]是震动声带牙齿磨擦音。由于中文拼音中没有相似的发音,中国学生学习[?夼]和[?奁]时就显得尤为吃力。很多学生不能区别[?夼]和[?奁],还有很多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夼]&[s]或者[?奁]&[z]。
(4)[p], [b], [t], [d], [k]和[g]
在这项问卷调查中,很少有学生提及他们对[p],[b],[t],[d],[k]和[g]的困惑。但就我所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发好这几个音素。比如说,他们可能把[buk]读成[`buk?藿], egg [`eg?藿], student[`stju:dnt?藿]。好像他们不在辅音后面加一个元音就不放心似的。实际上是中文拼音的影响让他们误入歧途。就我们所知,这六个中文拼音都是需要震动声带的,而在国际音标中,只有[b],[d],[g]是震动声带的。仍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中文的辅音都是以一个元音结尾的。比如说拼音[k]在国际音标中读成[k?藿]。
四、结论
通过对这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英语元音集中在[e],[?覸],[?蘧]和[?藓?藜]这几个音中,其中,[]是学生感到最为吃力的元音;对中国学生而言,较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