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专业群,是高职院校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从金融类专业群的自身教学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我国金融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应依托产业需求、优势专业和协同效应构建有特色的金融类专业群。
关键词:专业群 协同 金融
高职院校专业群,在于它是复杂的、庞大的有机整体,并不是课程设置、专业目录的简单叠加,具体包括了不同专业的整合,新专业的孵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于更新,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完善,指控评价体系的完备等。是不是能构建有特色的专业群,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多种工作能力的综合汇总。专业群理论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将若干个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专业知识拥有共同基础的专业形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一、金融类专业群的教学特点
1.集群效应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而言,实训基地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首要又最紧缺的资源。对于金融类专业群而言,模拟金融机构的实训环境与良好的教学师资,是目前教学实践条件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同质性的专业较多且发展建设较快,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统筹规划,很容易产生同类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而专业群在集群效应的协同下,首先对核心专业完成建设,保证充足的经费、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组织保障,进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降低建设成本,加强集群内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2.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方向性引导。一个专业群建设初具规模,大约需要3年时间。当专业群开始筹备组建,申报立项之时起,就开始了专业群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在专业群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评审、考核评估、专家指导、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有用的高校的专业群监督管理体制,对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作出应对和指导,提供组织保障,及时解决问题。
3.科学评价实现培养质量的提升。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关键。专业群不仅面对的是一个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金融类专业群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注重对学生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群建设中,结合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建成科学合理的、贴近职业要求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专业群建设,也有助于用人单位、专家学者进行评估,综合培养学生符合专业群要求的复合型技能,拓宽专业方向和覆盖面,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升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能力,提升学校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二、金融类专业群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需求,目前全国多数财经类高职院校都开设金融类专业,形成金融类专业群,如金融管理、投资理财、金融与证券、保险、财务管理等形成了金融类专业群的相关专业,但是从金融类专业群的设定角度考虑,目前我国现有的金融类专业群在教学与实践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各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金融专业群内包含一个类别的几个相关专业。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长时间采取单独建设的方式,各个专业分开发展,各自为阵,由于专业方向多,互相沟通交流割裂,造成了专业课程重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重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复建设的弊端,还造成了教学资源使用率低下,师资力量分配失衡的情况。因为专业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多发,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各个专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无法培养出综合的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办学特色丧失,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协同效应不够。金融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各专业的职业技能涉及到的岗位群和服务对象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人,它的内涵不容易界定,规范性不足而经验型较多,缺乏明确的文字表述。从实践形式上来看,金融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习与实训,最理想的是学校内建立真是的模拟经营环境,而现实中,学校难以建立实体性质的企业,校外开展实习也比较困难,所以现实中多是以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专业群内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协同效应不够,专业课学习和实践环节很多内容重合。现有的实训条件很多是在专业、课程或竞赛的基础上建立的,缺乏岗位适应性,无法体现专业群的岗位协同效应。金融类专业群多数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没有一致的实践教学领导,导致校内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训室学习与校外的顶岗实习很难得到系统化的统一和流畅的衔接。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由于金融类职位的特殊性与安全性,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难以准确切合实际,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专业群内的专业很难做到相互连接又保持自己的特色,涵盖知识性、技能性、应用性特色,发展成为各个专业共同建设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而往往出现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目标定位不准导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能达到市场要求,学生毕业后竞争力差,就业困难。
三、金融类专业群改革路径
1.依托产业需求构建。将金融类专业群定位于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服务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业链上上下游企业需求,离开了产业需求,专业群的建设将失去根基。因此,要对人才需求状况,包括数量、结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及专业群。将金融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熟练银行柜台业务操作、懂营销、会理财、善管理并具有定后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在此基础上以有效地整合师资配置、教学资源与教学实践。
2.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专业群是有同一类别的不同专业复合而成的专业集群,虽是同一类别,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优势互补,但各专业的地位与作用也应各有特色,專业群内应该有1-2个优势专业或骨干专业起到主导带动作用,突出重点,集中优势打造核心专业,将核心、龙头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然后发挥优势专业的带动作用,影响专业群内的其他专业齐头并进,并有重点的发展自身,形成特色,
3.依托协同效应构建。因为金融类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相联系和业务往来,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有着单一专业单独实训不具备的重要性,因此,按照专业群有机整体,打造既符合各专业需求、有各自特色的,又具有协同效应的实习实训条件势在必行。校内筹建实训基地可以不按照分专业组建,可以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分割界限,以专业群整体筹建大实训基地,发挥岗位协同、专业协同、校内和校外协同效应。应把大实训基地定位成为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办学单位的订单式培养基地;校外企业的职工培训或深造基地;当地或全国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地。在校内筹建大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大学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可以引进企业,对实训基地进行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得实训基地真正在市场中生动起来,运行起来。这样,不仅专业群内的学生可以享受实习资源,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也可以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组建出一支市场化程度高,双师型素质占主导的,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为进一步持续的培养专业人才奠定长期的基础,是进一步提高专业群教学实践质量的基础与重点。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常宏志. 浅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06).
[3]李丽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 学周刊. 2016 (08).
[4]张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6).
作者简介:张臻,女,金融,硕士,西北大学,助教,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商职业学院科研课题“构建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专业群 协同 金融
高职院校专业群,在于它是复杂的、庞大的有机整体,并不是课程设置、专业目录的简单叠加,具体包括了不同专业的整合,新专业的孵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于更新,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完善,指控评价体系的完备等。是不是能构建有特色的专业群,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多种工作能力的综合汇总。专业群理论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将若干个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专业知识拥有共同基础的专业形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一、金融类专业群的教学特点
1.集群效应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而言,实训基地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首要又最紧缺的资源。对于金融类专业群而言,模拟金融机构的实训环境与良好的教学师资,是目前教学实践条件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同质性的专业较多且发展建设较快,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统筹规划,很容易产生同类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而专业群在集群效应的协同下,首先对核心专业完成建设,保证充足的经费、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组织保障,进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降低建设成本,加强集群内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2.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方向性引导。一个专业群建设初具规模,大约需要3年时间。当专业群开始筹备组建,申报立项之时起,就开始了专业群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在专业群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评审、考核评估、专家指导、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有用的高校的专业群监督管理体制,对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作出应对和指导,提供组织保障,及时解决问题。
3.科学评价实现培养质量的提升。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关键。专业群不仅面对的是一个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金融类专业群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注重对学生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培养。在专业群建设中,结合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建成科学合理的、贴近职业要求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专业群建设,也有助于用人单位、专家学者进行评估,综合培养学生符合专业群要求的复合型技能,拓宽专业方向和覆盖面,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升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能力,提升学校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二、金融类专业群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需求,目前全国多数财经类高职院校都开设金融类专业,形成金融类专业群,如金融管理、投资理财、金融与证券、保险、财务管理等形成了金融类专业群的相关专业,但是从金融类专业群的设定角度考虑,目前我国现有的金融类专业群在教学与实践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各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金融专业群内包含一个类别的几个相关专业。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长时间采取单独建设的方式,各个专业分开发展,各自为阵,由于专业方向多,互相沟通交流割裂,造成了专业课程重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重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复建设的弊端,还造成了教学资源使用率低下,师资力量分配失衡的情况。因为专业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多发,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各个专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无法培养出综合的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办学特色丧失,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协同效应不够。金融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各专业的职业技能涉及到的岗位群和服务对象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人,它的内涵不容易界定,规范性不足而经验型较多,缺乏明确的文字表述。从实践形式上来看,金融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习与实训,最理想的是学校内建立真是的模拟经营环境,而现实中,学校难以建立实体性质的企业,校外开展实习也比较困难,所以现实中多是以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专业群内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协同效应不够,专业课学习和实践环节很多内容重合。现有的实训条件很多是在专业、课程或竞赛的基础上建立的,缺乏岗位适应性,无法体现专业群的岗位协同效应。金融类专业群多数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没有一致的实践教学领导,导致校内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训室学习与校外的顶岗实习很难得到系统化的统一和流畅的衔接。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由于金融类职位的特殊性与安全性,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难以准确切合实际,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专业群内的专业很难做到相互连接又保持自己的特色,涵盖知识性、技能性、应用性特色,发展成为各个专业共同建设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而往往出现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目标定位不准导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能达到市场要求,学生毕业后竞争力差,就业困难。
三、金融类专业群改革路径
1.依托产业需求构建。将金融类专业群定位于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服务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业链上上下游企业需求,离开了产业需求,专业群的建设将失去根基。因此,要对人才需求状况,包括数量、结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及专业群。将金融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熟练银行柜台业务操作、懂营销、会理财、善管理并具有定后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在此基础上以有效地整合师资配置、教学资源与教学实践。
2.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专业群是有同一类别的不同专业复合而成的专业集群,虽是同一类别,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优势互补,但各专业的地位与作用也应各有特色,專业群内应该有1-2个优势专业或骨干专业起到主导带动作用,突出重点,集中优势打造核心专业,将核心、龙头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然后发挥优势专业的带动作用,影响专业群内的其他专业齐头并进,并有重点的发展自身,形成特色,
3.依托协同效应构建。因为金融类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相联系和业务往来,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有着单一专业单独实训不具备的重要性,因此,按照专业群有机整体,打造既符合各专业需求、有各自特色的,又具有协同效应的实习实训条件势在必行。校内筹建实训基地可以不按照分专业组建,可以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分割界限,以专业群整体筹建大实训基地,发挥岗位协同、专业协同、校内和校外协同效应。应把大实训基地定位成为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办学单位的订单式培养基地;校外企业的职工培训或深造基地;当地或全国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地。在校内筹建大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大学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可以引进企业,对实训基地进行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得实训基地真正在市场中生动起来,运行起来。这样,不仅专业群内的学生可以享受实习资源,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也可以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组建出一支市场化程度高,双师型素质占主导的,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为进一步持续的培养专业人才奠定长期的基础,是进一步提高专业群教学实践质量的基础与重点。
参考文献: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常宏志. 浅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06).
[3]李丽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 学周刊. 2016 (08).
[4]张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6).
作者简介:张臻,女,金融,硕士,西北大学,助教,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商职业学院科研课题“构建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