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 希望也大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
  
  我国目前需要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1000万人,加上城镇新增劳动力,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劳动力2200万人至2300万人。就业和再就业总体形势如何?
  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继续小幅攀升。这一数字在2000年底是3.1%,2001年底是3.6%,今年一季度末为3.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估计是,今年底有望控制在4.5%以内。
  我国有12亿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7亿多人。让7亿人有活干,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的艰巨性、长期性。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在一起,使近几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关于新增劳动力,我们可以将其放在中国总的人口增加框架中来分析。我国总人口增量在1982年达到了一个高峰,1987年左右达到另一个高峰。其中城市新增人口分别在1981年和1984年出现大的增量。如果以16岁作为劳动力开始要求参加工作的年龄,那么从1998年开始,劳动力供给不可避免地进入高峰,并一直持续到2006年左右。统计数字表明,“十五”期间,每年近1000万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
  “十五”还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4000万是个什么概念?2000年末我国城镇从业人员为2.12亿,4000万是这个数字的19%。而从农村的发展需要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看,5年转出4000万是远远不充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测算是,目前尚有1.5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而且转移的进程正在加快。
  从去年下半年起,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了高峰。我国目前需要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下岗失业人员1000多万。如果将城镇新增劳动力一并考虑,我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200万人~2300万人。
  近几年,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就业。同时,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缓解了就业矛盾。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更紧迫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都是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但与前两部分人相比,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更特殊、更紧迫,是整个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10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抽样调查,90%以上的下岗职工集中在亏损或停产企业,七成以上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一半的人下岗时间已有3年,日子过得艰难。他们平均年龄4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近一半,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
  到2002年6月底,全国266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先后有1726万多人实现了再就业。但是,再就业形势还不容乐观,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呈大幅下降之势。1998年为50%,其后3年分别降到42%、36%和30%,今年上半年仅为9.1%。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也是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稳定。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大有希望
  
  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但希望也很大。我们目前碰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与一些国家经济衰退中出现的失业有本质不同。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最终要靠经济的增长。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这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据测算,如果“十五”期间能够每年保持7%的增长速度,将就业弹性系数提高到0.15,这5年至少可解决4000万人就业。
  结构调整中正蕴藏着大量就业机会。从所有制结构看,“九五”时期,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净增3000万人,占城镇就业增量的3/4。我国的非公经济方兴未艾,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它的发展将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出路。从企业结构分析,小企业大就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家正在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不仅可以缓解就业矛盾对社会的压力,还能促进劳动力充分流动以分散和化解就业压力。
  从我国现有就业范围来看,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九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下降了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则上升了2.7个百分点。1995年到2000年,我国第三产业净增3500多万就业人员,占全部新增就业的87%。
其他文献
大江东去,奔流不息,淘出无数的商海踏浪人。安徽安庆鸿达通讯器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总经理陈世贵带领下,敢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流击水、搏击浪潮,打造出鸿达通讯发展的花样年华,成为通讯行业中一颗夺目的明星。  有着戎马生涯的陈世贵总经理既有军人的刚毅与豪爽,又有商人的睿智和儒雅。他当过兵,从过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超人的胆识塑造了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处变不惊的强者风范。站在浪尖的人,永远不
期刊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创建于1982年,该厂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25%,该厂在全体员工的艰苦创业、精心经营下,已逐步成为拥有袋式除尘设备系列产品的专业特色企业,在全国环保行业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是这样一家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运用科技力量,创造出许多在我国环保行业令人自豪的业绩,该厂先后荣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
期刊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面对迎面扑来的信息化浪潮,西部省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各级政府都在考虑的事情。记者日前在西部工业重镇兰州市采访了承担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兰州九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  建设数字化兰州、加快兰州信息化建设是兰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政府立项、企业化运作、
期刊
走进大同路358号,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草木葱茏的园林式建筑,粉色的小花,白色的和平鸽,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过道、走廊。若不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几个烫金的大字,真让人难以将它和医院联系起来。笔者在四年前去过该院。那时的它还只是一副衰败、简陋的样子,是一个叫张国通的人,力挽狂澜,赋予了它今天的一切。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张国通,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期刊
在美丽的长江之滨,坐落着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古往今来,从这里走出了众多杰出人才。提起安庆京安艺术幼儿园,众多家长赞不绝口。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这所让上级好评、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幼儿园。年轻美丽、气质高雅的胡兰英园长向我们介绍了该园成功的奥秘所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其间还不断有家长上门或打电话,要求送孩子入园,该园招生之火爆由此可见一斑。  胡园长介绍到,安庆市京安艺术幼儿园、位于京安花苑
期刊
房地产业界风云变幻,成就英雄无数。房地产开发商以大气魄、大手笔举亿万资金打造广厦千万间,确实需要非同寻常的胆略与智慧。在上海房地产界,有很多出色的企业,上海名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卢湾瑞金南路、瞿溪路口将要矗立的"名盛苑"正是他们精品杰作,为此,我们慕名拜访了该公司,在"名盛苑"实景模型台旁,公司负责人向笔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把笔者带进了一个江南神韵与现代风华融会贯通的生活天地。
期刊
面对6月23日国务院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利好,24日市场爆发了极度的参与热情,使2001年10月下旬的壮观景象再次出现。但是市场的参与者谁都没有想到3个多月后的今天,大盘的盘面是如此尴尬。随着盘面演绎,我们发现除了大盘权重股和庄股连续上扬之外,其余大多数股票开始缓慢退潮。截至到8月16日,上海市场已经累计成交4100亿。与6月21日收盘价做比较,两市仅有135只股票
期刊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冲击下,在披荆斩棘和满足安逸之间,上海恒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法以惊人的胆略,坚强的意志回答了人生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将成功的事实摆在世人面前。  ——随想——   记者答应编辑部一星期交采访稿,然而三天已过去了,杨永法总经理还没见到。电话里总是传来致歉的声音,他不是在外谈业务,就是在楼盘忙碌。最终我们还是在德福苑小区内找到他。  在楼盘销
期刊
坐落在浦东新区金桥的上海金运服饰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公司具有一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丰富的营销管理经验,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生产厂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配套先进的美国进口CAD系统形成了现代化的服装生产线,无论在销售量还是在创新方面的发展都突飞猛进。  公司一贯以“务实提高,开拓创新,品质一流”为宗旨,以深化企业管理机制为原则,创建十年来,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销售量大幅度提高,销售网络遍及国内
期刊
安庆市乃"宜人之城",南临浩浩长江,北倚天柱山。宜城百姓常喜滋滋地提起安庆七中。它原是一所薄弱学校,创建于1958年。当地百姓说起这所学校现在的"四多",竟了如指掌:一是牌子多了,近几年七中获得省市及国家级表彰达20余次;二是捷报多了,学校中高考的喜报一年比一年振奋人心,不少学生没能进重点中学却也能在七中圆了重点大学梦,在各种竞赛、评展上,七中学生频频告捷;三是名师多了,七中有160多名教职工,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