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怀风范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收到宏煜寄来近期篆刻创作印花近百方,他恳请我给予指导,闲暇静心品读,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宏煜作品更多是在同道朋友之中交流,没有收益,也不要宣传效果,但要付出许多。对宏煜来说,付出的是精力与财力,得到的是精神的满足与愉悦。宏煜很认真,力求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展示出来,而且他在创作上思想活跃,一直在求新求变,保持着创作的活力。他对作品有一个认真筛选的过程,往往“觉今是而昨非”,其作品的基数要比他展示出来的作品数量多出若干倍。在创作中,他付出了许多精力与才情,看到的每一方印都是他心血所聚。读宏煜这些篆刻作品使我感动,更重要的是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人生的真诚所感动,或可称是“篆刻精神”。
  宏煜的印明显是建立在汉印基调上的,尽管其创作一花一世界、一印一妙想,但千变万化中一以贯之的是汉印的印式特征、篆法特征及漢印醇古自然的内在精神。而其审美特征在一“清”字,尽管他的有些印用了残破、粘连、夸张、变形等手段,求模糊、朦胧中的金石气息,但千变万化中一以贯之的是一个“清”字,去浊而求清是一种境界,不但是其艺术的境界,而且是其人的清静胸怀与君子风范。
  宏煜的印植根传统之中。从他的印中可以看出他对汉印、玉印、秦印以及秦诏版、汉铜器铭文等下过许多功夫,但能融化在自己的印中,如盐着水,不露痕迹。植根传统并不是机械地模仿传承的具体样式,而是把根深扎在深厚博大的传统之中,生出这个时代的新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宏煜的印在承古中又充满新意,尤其是近年的作品有许多新的变化。如他用刀,看似很率意,实是很精细,于细节处一丝不苟,或可说是用工笔的手段来完成写意式的效果。他印中的篆法也是多方取法,既在古代资料中广收博取,又关注最新发现的文字资料,同时旁参借鉴同代人的创作,融会多方,讨千家米煮成一锅粥。
  宏煜立足传统又指向出新,立足共性而彰显个性,但能较好地把握一个度,既不因循旧式,又不放浪形骸,形成自己出古入新的独立样式。把握“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艺术创作中,也表现在立身处世之间。
  宏煜有一方印“咬得菜根”,道出他从艺的艰辛与执着;还有一方印是“印证今生”,道出他的人生追求与精神世界。我们祝愿他的印越刻越好,能由巧入拙,求恢宏大气象,自会开辟出新的境界。我们也希望他的生活越过越好,现在社会上缺少的就是宏煜式的真诚,同道、朋友们要多关注他,社会要多支持他!
其他文献
关键词:涂鸦;图式拓展;技法演变;街头艺术  一、涂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上涌现了众多的涂鸦网站。这也许是因为在网络计算机远未普及的情况下,一些人提前遭遇了它,并急切地开始创作。这些人是对街头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这样的创作形式在当时也并不广为人知,通常都是自己探索或是自发地组织涂鸦聚会来进行交流。如李球球为自己设计的标签—0528,本源于纽约涂鸦者将自身真名与所住街道名字相结合
期刊
国人论艺必有二哉,一曰技,二曰道。此乃互成之,缺一不可。技为技艺,是把握道之媒介;道乃根本,为自然之本与自然之运行规律。《庄子》中有“庖丁解牛”一文,文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之技之所以登峰造极,实则与十九年解牛之练习有关,遂而深谙事物发展之规律。庄子以《桑林》之舞、《经首》之会形容庖丁之
期刊
关键词:北朝;巩义石窟;造像题记;书法  一、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刊刻背景  巩义石窟寺内现存北朝造像题记49篇, 纪年最早的是北魏普泰元年(531) , 最晚是北齐天统四年(568),其中北齐造像题记最多,共30篇。要研究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风格特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刊刻背景。  (一)篆隶复兴与南方书风影响下的书写基调  从书法史角度看,北朝书法在5世纪末叶开始与江南新书风接轨,并在北魏
期刊
在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书法这个领域,著名书法家杜继双的草书早已定为“一支笔”。其草书俊爽妍朗,清健茂密,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深得研究会内及省内书坛一致认可。近日,从他赠我的十来幅草书作品中,我渐渐感到,继双先生的草书功力深厚,不可小觑。其间,我从他发给我的草书作品中,略略感受到他草书的艺术脉络。他的草书狂而不狂、放而有矩,风规自远的冲和美及婉约风流、潇洒自如的飘逸美和谐而统一。  纵观杜继双先生的草
期刊
一种艺术,到颓唐的时代,便是拘囚于传统的法则、困缚于形骸躯壳,而不复有丝毫内心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表白。  ——傅雷  真正的艺术应该产生于创造力丰富的艺术家心中 的一股不可遏制的激情。  ——爱因斯坦  一  张少侠和李小山在《中国现代绘画史》导论中指出:“从一个封闭圈开始解体到多元的发展,就是我们称之为现代绘画史的开端。”[1]6隋易夫先生的绘画思想恰恰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形成的,但是奇怪的是,从他身
期刊
初识君诚,是在6年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水墨高研班上。当时,我任大恺先生的助教,虽说只是做点管理工作,但也诚惶诚恐。这一期高研班有近20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近则山东、河北,远则甘肃、广东;而且大都是在绘画上小有成就者,如画院、艺术馆的高级画师,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大家满怀着对杜大恺先生的仰慕聚集在清华园。  印象中,君诚当时十分不起眼,所谓不起眼,主要是他平日里少言寡语,不善言辞,那时见人先
期刊
不知不觉间,2020年已过半。于我而言,这一年,是机遇伴随转变的一年。幸得恩师聂松老师点拨,我走进师门,开始了现代水墨山水的学习。老师对学术之严谨、待人之宽厚,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使我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发生了转变。在学术方面,则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技到艺,我们所要学习与继承的不应只是画法。从传统到现代,也不应只守着传统观念,故步自封。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一种文化现象,守住传统根基
期刊
一  当代文人书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莫衷一是。从表现状态上看,当代的文人书法和职业有关。在不用毛笔和钢笔写稿子的年代还执拗地用毛笔写作,兰干武就是这样的人。兰干武是一个毛笔不离手的人,毛笔让他入静,毛笔亦让他激动,每天写啊写啊,写出了一个崚嶒的兰干武。  从创作的文本与形式上看,兰干武可谓是当代文人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书法虽然在不同的风格上表现是不同的,但其核心表现了一种很纯粹的文人之风。他
期刊
关键词:书契;卜辞;笔法  自甲骨文发现120多年来,对于殷墟卜辞,我们迄今还能清晰解读其文义并将其鲜活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甲骨四堂之一的郭沫若(鼎堂)就曾在《殷契粹编》一书的序言中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1]董作宾(彦堂)曾描述说:“甲骨文中所书的动物字,飞禽展翅,蛇虫曲伸,猛兽獠牙,栩栩如生;所书人体字,立、卧、蹲、跪、射
期刊
黄山以雄伟奇秀的地貌形象和变化无穷的视觉美感在国人心中拥有广泛的心理认同。明清之际,梅清、石涛、渐江等画家往游黄山,探其灵秀,寄以丹青,影响深远。民国以来,以黄山为画稿者渐多,张大千、黄宾虹、刘海粟、贺天健、钱瘦铁等人都是以黄山题材而闻名的画家。  中国美术馆藏《山水册》是张大千(1899—1983)创作于1941年的一套作品。此套册页共十二开,在最后一开的画跋中张大千交代了创作的缘起与全册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