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家园关系会为幼儿构建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科学的家长工作指导,更能使得教育效能最大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长工作的开展。
一、微信沟通永不下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成为我们学生家长,特别是父辈家长们(爸爸妈妈)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即时聊天、免费的语音通信和朋友圈,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沟通工具有很多,为什么选择微信?
因为他有很强的用户基础。沟通有两种需求,一是刚性需求,无论是工作,生活,都需要去和人沟通,这也是微信群和其他沟通工具一样的地方。二是价值需求,微信群能够创造隐形沟通。比如,平均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就有60个父辈家长(爸爸妈妈),有120个祖辈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180个家长都需要保持联系,但是不可能每周或每月都会给他们打个电话。
微信有朋友圈功能,看见家长和小朋友在亲子制作手工或完成老师要求的小任务,可以发个赞或一个简单的评论,这个沟通就完成了。这个沟通的话题发起人不是教师自己,而是家长,家长收到你的赞或者评论,就知道老师关注他了,就产生沟通了。这种沟通是有价值的,是其他沟通工具替代不了的。所以说,用微信,你沟通永远在线!
如今,我园的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我们学校也正尝试建起微信订阅号,刮起了一股校园“微信风”。利用好“微信”这个新工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通过微信群内的交流,促进班级更好的成长。
二、微信助力家校合作
一个小小的微信工具,让教师走进了孩子与每一位家长的内心世界。班级微信群以互动为前提,以家长、教师的沟通为原则,实现了家庭、学校间的沟通零技术、零成本。微信无疑给我们和家长间建立起了一座连心桥。
(一)小小微信 沟通你我
通过班级微信群,定期把幼儿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照片进行推送,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一起分享爱,传递正能量。
1.化解分离焦虑
微信这一新通讯工具对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知道小班刚入学是幼儿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刻,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法参与了解学校活动的时候,一张照片、一段小视频将新生家长的顾虑统统化解了。
2.分享育儿妙招
每当有活动通知,家长们都互相发语音作为提醒;哪位妈妈有好的育儿经验,一定会分享在微信里,让其他家长及时阅读、享用,甚至分享到更多的朋友间,有一次正是蚊虫肆虐的夏天,孩子们细皮嫩肉一咬一个大红包,一位妈妈群内告诉大家用维生素B兑水自制驱蚊水、安全有效。
3.推进家校互动
有了微信,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分享家长们的喜悦与感受,小班年级组的亲子创意时装秀美照,特别邀请了摄影专长的家长拍摄活动过程,照片上传后,家长们纷纷转发朋友圈、互相表示感谢点赞,无形中拉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二)众志成城 事倍功半
微信其实时通讯特点便利也让家庭教育工作高效不少。
譬如幼兒园迎新活动——亲子创意服装走秀活动,以往繁琐的会议准备,借助微信,现在只需要把活动内容在群内告知,每个班的教师和家委会、家长代表先商量好主题和内容再让家委会或者家长代表自己组队班级家长组织服装采购和道具制作。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的活动,刚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确保出勤率相信也是每个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巧用微信,把幼儿一日活动的精彩瞬间班级群内传一传、朋友圈晒一晒的,使家长觉得“幼儿园里真精彩、宝宝不去上学像是错过了一个亿!”自从借助微信后家长请假都是半天一请,出勤率也大大提高了。
因此,微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校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让家庭教育工作更高效。
(三)扬长避短 走进内心
虽然微信功能强大,但凡是社交软件都会利有弊,一定要扬长避短、针对这个情况学校依据《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微信公约》。
其中强调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群成员实名制命名规则:幼儿姓名+爸爸/妈妈。以学校监管为主,各个班级为一个单位,教师为群主、家委会成员为协助管理。
弄清家长到底需要老师为孩子做什么,走进家长的内心。
每个家长都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用微信发布孩子在校生活的视频、照片等,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种变相的表扬让家长倍感欣慰;教师晒出自己的心得、感悟,甚至是苦恼,这样家长就会了解学校,积极协助教师工作,进而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来,也使家长更配合学校工作;当然,要经常和家长互动,对家长发的内容点个赞,发几条评论,无形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近了许多。
在微信群里,老师对孩子的缺点不公开,私下与家长探讨,这样,沟通的效果会好很多。此外,还要注意,微信有自己的优势,但不如面谈、家访的方式给人感觉亲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微信与其他沟通方式的巧妙结合。
(四)循序渐进 共同参与
有积极交流的家长也会有一直潜水不冒泡的家长,润物细无声,定点定时、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一点育儿小妙招、传染病预防知识等。
每两周,都找一个这段时间情绪有“问题”或者表现有异常的孩子家长谈谈幼儿表现,并且适当为家长支招。当然,也会呼吁家长们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发给教师,教师再选择有共性的和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发到群中,大家一起讨论、商量、解决。
一开始,互动的家长不多,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交流,开始积极的在群里面互动。现在我们班的微信群,俨然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一个家长有问题,大家都会帮忙解决。
总之,微信能很好的助力家教工。当然,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微信助教的形式。比如学校大型活动的时候,使用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可以让家长聚焦(如亲子服装走秀的节目单);日常的节日问候,可以采用文本或语音;朋友圈,可以使用小视频,或者微信投票等的方式。这些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探索,让微信这一新沟通方式更好助力家长教育工作。
一、微信沟通永不下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成为我们学生家长,特别是父辈家长们(爸爸妈妈)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即时聊天、免费的语音通信和朋友圈,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沟通工具有很多,为什么选择微信?
因为他有很强的用户基础。沟通有两种需求,一是刚性需求,无论是工作,生活,都需要去和人沟通,这也是微信群和其他沟通工具一样的地方。二是价值需求,微信群能够创造隐形沟通。比如,平均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就有60个父辈家长(爸爸妈妈),有120个祖辈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180个家长都需要保持联系,但是不可能每周或每月都会给他们打个电话。
微信有朋友圈功能,看见家长和小朋友在亲子制作手工或完成老师要求的小任务,可以发个赞或一个简单的评论,这个沟通就完成了。这个沟通的话题发起人不是教师自己,而是家长,家长收到你的赞或者评论,就知道老师关注他了,就产生沟通了。这种沟通是有价值的,是其他沟通工具替代不了的。所以说,用微信,你沟通永远在线!
如今,我园的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我们学校也正尝试建起微信订阅号,刮起了一股校园“微信风”。利用好“微信”这个新工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通过微信群内的交流,促进班级更好的成长。
二、微信助力家校合作
一个小小的微信工具,让教师走进了孩子与每一位家长的内心世界。班级微信群以互动为前提,以家长、教师的沟通为原则,实现了家庭、学校间的沟通零技术、零成本。微信无疑给我们和家长间建立起了一座连心桥。
(一)小小微信 沟通你我
通过班级微信群,定期把幼儿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照片进行推送,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一起分享爱,传递正能量。
1.化解分离焦虑
微信这一新通讯工具对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知道小班刚入学是幼儿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刻,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法参与了解学校活动的时候,一张照片、一段小视频将新生家长的顾虑统统化解了。
2.分享育儿妙招
每当有活动通知,家长们都互相发语音作为提醒;哪位妈妈有好的育儿经验,一定会分享在微信里,让其他家长及时阅读、享用,甚至分享到更多的朋友间,有一次正是蚊虫肆虐的夏天,孩子们细皮嫩肉一咬一个大红包,一位妈妈群内告诉大家用维生素B兑水自制驱蚊水、安全有效。
3.推进家校互动
有了微信,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分享家长们的喜悦与感受,小班年级组的亲子创意时装秀美照,特别邀请了摄影专长的家长拍摄活动过程,照片上传后,家长们纷纷转发朋友圈、互相表示感谢点赞,无形中拉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二)众志成城 事倍功半
微信其实时通讯特点便利也让家庭教育工作高效不少。
譬如幼兒园迎新活动——亲子创意服装走秀活动,以往繁琐的会议准备,借助微信,现在只需要把活动内容在群内告知,每个班的教师和家委会、家长代表先商量好主题和内容再让家委会或者家长代表自己组队班级家长组织服装采购和道具制作。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的活动,刚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确保出勤率相信也是每个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巧用微信,把幼儿一日活动的精彩瞬间班级群内传一传、朋友圈晒一晒的,使家长觉得“幼儿园里真精彩、宝宝不去上学像是错过了一个亿!”自从借助微信后家长请假都是半天一请,出勤率也大大提高了。
因此,微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校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让家庭教育工作更高效。
(三)扬长避短 走进内心
虽然微信功能强大,但凡是社交软件都会利有弊,一定要扬长避短、针对这个情况学校依据《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微信公约》。
其中强调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网络信息管理规定。群成员实名制命名规则:幼儿姓名+爸爸/妈妈。以学校监管为主,各个班级为一个单位,教师为群主、家委会成员为协助管理。
弄清家长到底需要老师为孩子做什么,走进家长的内心。
每个家长都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用微信发布孩子在校生活的视频、照片等,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种变相的表扬让家长倍感欣慰;教师晒出自己的心得、感悟,甚至是苦恼,这样家长就会了解学校,积极协助教师工作,进而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来,也使家长更配合学校工作;当然,要经常和家长互动,对家长发的内容点个赞,发几条评论,无形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近了许多。
在微信群里,老师对孩子的缺点不公开,私下与家长探讨,这样,沟通的效果会好很多。此外,还要注意,微信有自己的优势,但不如面谈、家访的方式给人感觉亲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微信与其他沟通方式的巧妙结合。
(四)循序渐进 共同参与
有积极交流的家长也会有一直潜水不冒泡的家长,润物细无声,定点定时、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一点育儿小妙招、传染病预防知识等。
每两周,都找一个这段时间情绪有“问题”或者表现有异常的孩子家长谈谈幼儿表现,并且适当为家长支招。当然,也会呼吁家长们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发给教师,教师再选择有共性的和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发到群中,大家一起讨论、商量、解决。
一开始,互动的家长不多,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交流,开始积极的在群里面互动。现在我们班的微信群,俨然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一个家长有问题,大家都会帮忙解决。
总之,微信能很好的助力家教工。当然,我们也在进一步探索微信助教的形式。比如学校大型活动的时候,使用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可以让家长聚焦(如亲子服装走秀的节目单);日常的节日问候,可以采用文本或语音;朋友圈,可以使用小视频,或者微信投票等的方式。这些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探索,让微信这一新沟通方式更好助力家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