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之艳俗艺术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复制使得艺术品的灵韵逐渐消逝,崇拜价值严重下降,展览价值大大增加。现代人心目中的艺术作品已经从崇拜的对象转变为市场上的消费品,机械复制品使得高雅心灵的交流受阻,艺术逐渐沦为大众交流的一种手段。艳俗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无疑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如卡林内斯库所讲的“媚俗艺术是‘有效率’的艺术”,它“作为一种‘消灭时间’的便捷方式而出现。当下的艳俗影视及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大多并没有给受众以思想上的冲击和灵魂深处的洗礼,而较多地或更侧重于视觉冲击和吸引受众的眼球,着眼于感官刺激的瞬间轰鸣效应,而艳俗艺术具有的瞬时性特征却无法永久得给人带来美感的体验。笔者通过对艳俗艺术的分析,透析大众流行文化和消费语境下艺术对社会发展的指向性作用。
  【关键词】:机械复制    艳俗艺术    消费语境
  一、艳俗艺术
  (一)、艳俗艺术的含义和心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艳俗艺术”逐步发展并持续到当下,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典型。艳俗艺术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也直接反映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艺术在商业发展,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盛行的背景下,呈现出即时性、功利性、浮华性[ 于坚、陈恒著:《全球一体化是艺术最大的媚俗》《艺术世界》 2001年第4期]的特点。所谓媚俗,即是反映浮华艳丽,世俗艳丽的大众审美情趣,就其本身而言,也掺杂了图像的泛滥和精神的空虚。媚俗一般只能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经不起推敲和考验,其中大量的包含了过分的时尚元素以及过分的迎合时下受众的感情空洞,也因此,当下的媚俗影视及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大多并没有给受众以思想上的冲击和灵魂深处的洗礼,而较多地或更侧重于视觉冲击和吸引受众的眼球,着眼于感官刺激的瞬间轰鸣效应,大大降低了艺术作品的文化传承性,而作为艺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灵韵”也伴随着大量浮夸的图像和肤浅的元素消失不见。卡林内斯库所言:“决定一件作品是不是媚俗艺术品通常涉及到有关目的和情境的考虑。从理论上讲,在艺术史研究中即使是使用一件《蒙娜丽莎》的复制品或幻灯片也无关媚俗。但同一形象复制在盘子、桌布、毛巾或是眼镜盒上就明白无误地是媚俗品。一幅画大量的上佳复制品一张挨一张摆在商店橱窗里将具有媚俗艺术的效果,因为它们意味着商业数量的可得性。”[ 马泰·卡林内斯库著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2002年5月]
  (二)、艳俗艺术发展的背景
  1、 世俗的大众化生活背景
  世俗的大众化生活是社会最广泛的生活基调,艳俗艺术的所选择的表现对象,正是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视觉上心理上与大众消费语境相互呼应。
  2、高度商业化的文化背景
  高度商业化的文化背景是艳俗艺术产生的根源,当代大众生活在魔方流行时尚时,呈现出浮华艳丽、世俗虚荣的大众化的审美情趣。艳俗作为一种艺术策略和特有的艺术语言,其本质在于反讽,其内容上模仿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情景,比如搔首弄姿、装腔作势的人物形象,加之夸张艳丽的色彩,完成了对肤浅和做作的描绘和再现,具有很强的批判性,突出显示了庸俗的商业文化特点,针对泛滥的“媚俗文化”通过艳俗的方式展开批判。
  3、 文化消费的商业化影响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生产到消费的周期缩短,文化消费从精英化向商业化发展,艺术也成为了一种可以流通,可以交换的消费产品,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其艺术价值慢慢被削弱,并且在网络时代的催化作用下,艺术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通俗化也成了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王冰著:《社会导向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艺术研究》 2004年第3期]。
  4、 大众生活的世俗化影响
  艺术家存在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也成为他们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是大众生活的世俗化影响促成了中国艳俗艺术的产生,同时也成为艺术表现的原始动力,艺术家用特有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也能在艺术创作中,不同的艺术家会选择不一样的内容和对象进行创作,但是究其本质,表现出的都是世俗化的大众生活内容。
  二、消费语境下的艳俗艺术
  (一)、消费语境下艳俗艺术的特征
  瞬时性是消费语境下艳俗艺术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正因其瞬时性,当下的媚俗影视及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大多并没有给受众以思想上的冲击和灵魂深处的洗礼,而较多地或更侧重于视觉冲击和吸引受众的眼球,着眼于感官刺激的瞬间轰鸣效应,其中经沉淀后能持久流传的作品少之又少,文化的传承意义也就表现得极其有限了。这是从影视娱乐的角度而言的。从广告创意、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也无不充斥着媚俗的元素。大街小巷的广告,如曾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悬挂在中小学门口的裸女广告[ 《京华时报》:《大幅裸女广告悬浮中学门口》,2007-07-15:;]以及过于色情的宣传海报,甚至于以当下娱乐圈的超女为原型造就的变异流行如“清明节烧超女祭祖”的荒唐行径,无不受媚俗文化的影响和诱导。
  三、消费语境下艺术的境遇
   (一)、消费语境下的艺术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二)、艺术如何在消费语境下发展
  在消费文化影响下,审美大量进入日常生活,艺术形式已扩散到一切商品和客体中,以至于从现在起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美学符号,现成品成了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影响下,曾经的审美批判转向了今日的审美筹划。作为学科研究的美学,日益成为理解现实的一个更广泛、更普遍的大众化媒介。审美泛化的结果是,审美的超越性在减弱,享乐化色彩在增强。
  现实中,经济强势发展的物欲倾向不断侵蚀社会生活空间和人的心理空间,挤压着人的自由及其自主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审美越来越日常化、碎片化、文化化,在丧失内在的自主性原则下,越来越显现为一种市场化的外力、一种试图筹划生活的组织力。艺术史的叙述逻辑要求我们在看待一件作品时,不能单单只顾及图像的表面意义,更应该连带图像所涵盖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身临其境地看清晰一种时代风格。当然,几百年以后的人如何通过艺术史看待今天,
  那已经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了。
  艺术史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时代典型構成的。“艳俗艺术”,应该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想,如果抛开艳俗的那种趣味,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对未来的影响可能还会很长,会影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并非是互不干涉、非黑即白的关系,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两者交叉共存的情况很多,且情况复杂,人民法院如何正确的处理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运而生,该法第61条明确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可以一并处理的情况。本文拟从该条文出发,分析探究新行政诉讼法施行后,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交
期刊
【摘要】:目前大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而得不到缓解,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中有55%的同学偶尔逃课,有18%的同学经常逃课,证明当前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分析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倦怠。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倦怠;心理因素
期刊
【摘要】:三宅一生的爆发是东方思维冲击西方思维的一个里程碑。三宅一生在西方开启了日本解构主义的大门。让服装的结构变化随着思维的不断拓宽变得更加宽广。  【关键词】:三宅一生,东方思维,服装变革  三宅一生,一个日本人,在二战后,将日本的服装设计领进了国际的领域。从此,日本的设计师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全球独领风骚。日本的崛起带动了亚洲的崛起,带来了服装产业的新的变革。  一、历史变革  1、“省”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初中阶段因式分解进行了归纳小结,剖析了重点、难点,并通过典型例题介绍了多种方法、技巧,以帮助学生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形成方法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多项式 因式分解 例题 方法  因式分解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班册的教学内容,也是八年级下册分式约分和通分及其后面延续内容的基础,也是中考必然考察的知识点,故掌握好因式分解的方法至关重要。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以大数据与云计算分析的结合这一热点问题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存储特点和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而介绍了大数据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大数据分析  随着通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运营商如何有效地利用庞大的信令数据进一步实现深度运营和精确营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急需一种可控投入就可满足可
期刊
【摘要】:“听说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社会需要。本文追溯了“听说教学法”产生的源头、理论背景和基本特征,探讨了“听说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展望该教学法的可能未来。  【关键词】:听说;大学英语;教学法  19世纪以来,涌现出各种语言学流派,不同的教学法也随之诞生。在语言教学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任一种教学法的形成、发展以及流行都会和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以及社会需要有着紧密的关联。听
期刊
【摘要】:对于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光来自于老师的敦敦教诲和引导,更多的应是来自自身的兴趣所激发起来的不竭动力。学生的自我兴趣,在增大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能够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  【关键词】:兴趣 多媒体 英语学习  一 .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电教媒体介入
期刊
【摘要】:《白日焰火》是2014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银熊奖得主,影片在艺术成就和票房成绩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导演刁亦男在创作《白日焰火》时,对国外经典黑色电影有一定程度的模仿和借鉴,也对影片做出很多本土化的创新,本文将从影片的黑色电影风格和对于《第三个人》的借鉴与创新探讨影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本土化创新 对比评论 创作理论  2014年,《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
期刊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中学英语教学中,多种方式方法改进创新教育,更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创新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视角,从多个经典的传播模式出发,以5W模式为框架,在多个传播环节加入理论与思考,分析以《匆匆那年》为例的国产青春电影的营销传播,发现新媒体时代电影营销与传播的转变,并找出国产青春片在传播过程中的突破点,以期对国内的电影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播学,传播模式,《匆匆那年》,营销策略  作为一部4000万成本的中等制作影片,张一白导演的《匆匆那年》在201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