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美术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为使教师找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架起了不可或缺的支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的法子。”新课标强调的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这种思想的贯彻实施。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学习中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手段、方法和结构上都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信息技术恰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这个多元信息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有种种优势:1. 直观形象性,传递信息声形并茂,动态变化生动可感;2.广泛性、完备性,传递数量上的优势是空前的;3. 清晰、准确性,高科技的传递质量形象逼真; 4. 快捷性和交互性,传递速度上的快捷和 “人机对话”的便利是无法替代的。这些优势,恰恰实现了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协作化”“自主性”“创造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而兴趣则是美术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一) 将课堂开设到教室外。
  以前的美术课堂是封闭性的课堂,都是将学生关在教室中,让学生照着美术课本绘画。而真正的美术课堂不应仅仅限制在教室内,要让学生真正在美术课上发挥自己动手的能力,就必须让课堂开到教室以外。
  现在的小学美术课本上很多电脑设计图形的课,比如小学美术课本第八册的《电脑小画笔》这一课,就是一节电脑设计课。这样的课程就要我们必须把美术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除了要用自己的脑来想以外,还要掌握一些电脑的技术,利用电脑及网络帮助自己,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生动而有新意。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挥潜能的动力,他们有了兴趣,就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用心去创作自己的作品,所以,美术课上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在小学课本第八册《幽默连环画》这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幽默连环画是什么,怎么画,那就提不起学生的创作兴趣。但如果首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或微机室),让学生观看几段幽默动画,让学生感受、理解何为幽默,什么是连环画,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创作欲望,把教学引向深入,这样他们才能自己设计出真正的幽默连环画,他们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的成分在。
  二、自主尝试探究,自悟自得化难为易
  现代教学课堂的运行机制,其中一大特点,便是放手指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在尝试中获得能力,实现发展。
  (一) 化静为动,自主感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自悟”达到“自得”的目的。
  例如:小学美术课本第八册第一课《中国美术欣赏》,这是堂欣赏课。美术的欣赏课是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及审美能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堂欣赏课呢?当然不会是像以前一样,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说,说得口干舌燥,而下面的学生们玩的玩,睡的睡,这样的课怎么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感悟能力及审美能力呢!如果换一种方式,将课堂化静为动,教师首先利用电脑制作一个课件,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观看着漂亮的图片,老师再加以解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作品美的所在,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及审美能力的美术欣赏课。
  (二) 实践探索,化难为易。
  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马辛斯基曾讲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在平常的教学中,由于受时、空所限,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与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因此也就成了难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音像情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比如,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六课《泥与木棒做动物》这一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用泥、木棒这些简单的材料做出立体的动物造型来很难。而单纯的讲解,既枯燥乏味又让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首先观察一些动物的形体,让学生脑中有一个立体的造型概念,这样他们做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三、培养信息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注重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但要让他们成为学习主科的高手,还应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的高手,当然也包括美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如:在小学美术第十册中的《学画中国画,菊花》中,我们并不应该像以往一样,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努力地练习,努力地绘画。而是带他们来到微机室,首先给他们看了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电脑设计图画作品。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美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来完成一张电脑设计作品(在电脑上画菊花)。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熟练的美术技能,更要求学生有熟练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堂课,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为了收集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从学生的角度看,则是学习结果的输出阶段,学生要把前一阶段的学习所得应用到练习中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小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那“个性化”“层次化”“协作化”的特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使美术教学内容增强了时代的气息,从而使学生主动摄取大千世界的滋养,吸收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精华,为把他们造就成新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
诗歌中的音乐特性,以文字之声韵、平仄之安排等语体节奏最为鲜明直观.所谓语体节奏,即符合诗体要求或惯例的有相应形式特征的语言节奏.每种诗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也即都
期刊
先哲孟子曾说“反求诸己”,曾子也曾留下“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它们经过千年流水的淘洗,至今仍熠熠闪光。在今天,能够懂得自省更显难能可贵。  自省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曾子对自己的品行提出了三个要求:忠、信、习。即忠诚、信任、温习。前两者体现于人际交往的美好品质,以外显为主;第三者体现在格物学识上,以内修为主。在古代,能够做到如此内外兼修的,才有资格被称为“子”。也许我们成不了集大成的圣贤,但我们却可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每次谈到作文,学生们感到没什么可写,枯燥乏味,因此,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化枯燥作文为乐于作文。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首先从听开始,听是说的基础。
学科整合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和语文学科具有很多的共同性,在生活实践中是紧密结合出现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探索数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整合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
张英(1637 1708),字敦复,号梦复,又号乐圃、澡青,江南桐城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深得康熙帝信任.张英不仅是一代名臣,也是一位文学家,因其特殊的身份,他更是一位有
期刊
期刊
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音乐学科,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生活,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从古至今,纵横中外,音乐的内容可谓洋洋洒洒、数之不尽,但不管是任何历史时期、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社会体制下的音乐形式,都无不渗透了当时主流的社会历史内涵,真实地反映着人们情感的生活本质。不论是古典或浪漫、传统或现代,也不论是民歌或歌剧、交响乐与戏曲,都是和生活中其他的元素相结合的产物。由此来讲,在音乐
摘 要:汉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趋势。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整合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 的语文教学,虽然有着它的特殊性,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还是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对教科书的讲授,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就教
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省市区县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实证的研究揭示了在多年的探索创新过程中,这些试点区县取得的可喜的成绩,如优秀